垃圾填埋场苍蝇密度监测、大气监测标准、填埋...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30
清智服务平台
微信号:hnqingzhi
清智资讯平台
微信:固体废弃物处理
Global website
您当前的位置: &
& 生活垃圾填埋场解决方案
生活垃圾填埋场解决方案
方案参考价格:3000000元/套 注:此价格不含运费,具体价格工艺方案实际销售价格为准
促销优惠金额
注:以上促销截止到,仅限网络渠道,
具体情况请咨询清智环保销售中心。
相关设备推荐
卫生填埋场的设计原则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项目,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场址、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产生二次污染,防止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本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从当地垃圾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兼顾垃圾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利用,搞好能源转化,提高利用率,减少占地,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走符合国情的路子。根据国家的垃圾处理技术政策,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寻求垃圾处理的技术和模式,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配套技术。
3. 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改进及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为环卫事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 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做到远近结合、量力而行、留有余地、务求实效。
如何确定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规模
根据城市人口规模与人均垃圾生产量等因素,
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起始规模为200吨/天。(适合于一般县级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需求)
垃圾处理规模:7.32万吨/年;填埋场库容:159.35万立方米;使用年限:20年;渗滤液处理规模: 200吨/天;渗滤液处理标准:二类;调节池容积:4500立方米.
填埋场处理工程主要生活区、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沼气发电区四部分组成。整个厂区总占地面积约40平方千米,其中填埋场占地约25.3平方千米,渗滤液处理区约5平方千米,其余的为13.7平方千米。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示意图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示意图
目前,卫生填埋已成为世界各国处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MSW)的主要方法。卫生填埋方法可有效防止对地下水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区别于过去的裸卸堆弃和自然填垫等旧式的垃圾处理法。具有工艺简单、运营维护费用低等特点。
生活垃圾处理厂总体布局设计图
填埋作业工艺
卫生填埋通常是每天把运到填埋场,经性质和计量判定后进入填埋场内。垃圾按指定的单元作业点卸下,卸车后用推土机推铺,再用压实机碾压。分层压实到需要高度后,再在上面覆盖粘土和聚乙烯膜料,并重复上述的卸料、推铺、压实和覆盖的过程。以一日一层作业单元,每日进行覆盖。垃圾的压实密度大于0.8 t/m3 。每层垃圾厚度为2.5~3.0m,每层覆土矿工为15~30cm,通常四层厚度组成一个大单元,上面覆盖土在45~50cm。
填埋时先从右到至左推进,然后从前向后推进。左、中、右之间的联线之间呈圆弧形,使覆盖面上排水畅通地流向两侧进入排水沟或边沟等,以减少雨水渗入垃圾体内,前后上部的连线呈一定坡度。外坡为1:4,顶坡不小于2%。单元厚度达到设计厚度后,可进行临时封场,在其上面覆盖45~50cm厚的粘土。并均匀压实,再加上15cm厚的营养土,种植浅根植物。最终封场覆土厚度大于1m。
填埋场的作业方式实行分区分单元填埋,以分区分单元填埋为前提,然后再来考虑分层的填埋作业。为最大限度防止污染扩散,填埋作业过程中,正在进行填埋作业的子填埋区是裸露的,日覆盖采用膜覆盖,其他的区域均为中间覆盖或临时封区。
首先进行的作业的是整平后的一区填埋库区底部,在实际进行填埋作业的过程中,要考虑是和填埋作业库区临时作业道路结合起来实施。第一次到达的填埋作业高度为距离整平询问绝对标高2m而后开始第二层填埋作业单元的设置。
随着填埋作业高度的增加,可利用的填埋作业有效面积也在增加,这时为气体利用提供方便,已经经过临时封场的填埋单元可以通过导气石笼中间的垂直气井,将导气管和周围的移动式集气站连接起来,就可以对气体进行再利用了。
整个填埋区的作业顺序是:先一区、二区、再三区,然后开始二期工程。填埋二期工程作业时,和填埋一区形成新的水平面积,继续向上填埋,形成堆体后临时封场,填埋三期作业。其填埋作业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防渗工程与渗滤液处理设计
1.防渗工程
1.1防渗材料
目前,从国内外的实践实用看来,用于垃圾卫生填埋场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与其它防渗材料,它具有最好的耐久性。从防渗性能和经济实用角度考虑,此工程采用1.5mm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较为适当。其磨擦性能的考虑,比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在坡面上采用毛面HDPE膜较好,但设计中由于有足够的粘土层,所以此工程防渗主体结构全部采用1.5mm厚的光面HDPE膜。
1.2防渗结构
在垃圾填埋区场底、侧坡和调节池内都安装严密的防渗系统,使其密不透水,以防止污染地下水。核心部分是双层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此外还设置的收集层。
场底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过滤层、主滤液收集层、保护层、主防渗层、主防渗层、次要滤液防渗层、次防渗层、保护层、构建底面。其相应的防渗材料设置依次为:轻型工布土、厚度为600mm碎石导流层、500g/m2无纺土工布层、1.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500 g/m2的无纺土工布层、1.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500 g/m2的无无纺土工布层、地基土。
边坡和调节池的防渗结构与场底的都相同,这是从最安全的角度来出发考虑的,不能有一点大意。
2.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
2.1渗滤液导流层(即主滤液收集层和次滤液收集层)
渗滤液主收集层:在无纺土工布保护层上铺设600mm的碎石层,粒径要求20~40mm,按上粗下细进行铺设,防止填埋的垃圾堵塞砾石缝从而影响渗滤液导流的效果。
渗滤液次收集层:直接安装于主防渗层之下,目的是监测主防渗层是否渗漏,若有渗漏,则可在次盲沟中发现并收集起来。
2.2渗滤液导渗盲沟
渗滤液导渗盲沟负责渗滤液的最终排放,将其从场区内排往渗滤液沉淀池和调节池进行处理。为了便于渗滤液的收集排放,在各区分别设置纵向盲沟,其中主收集层铺设直径为DN250mm的穿孔花管,由导流层形成盲沟断面,并用150g/m2织质土工布包裹。次盲沟由透水和受垃圾沉降影响小的透水软管组成。当次盲沟铺好之后再开始进行中间覆盖。
3.地下水导排系统
填埋场的工艺设计必须考虑对填埋库区底部可能存在的地下水进行导排。地下水导排沟位于渗滤液主导排沟下约2m处。先在沟内铺设反滤150g/m2土工布,然后再铺设DN200的HDPE穿孔花管,最后回填级配碎石到地下水导排沟沟顶。
4.渗滤液处理工程
4.1垃圾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呈淡茶色或暗褐色,色度在之间。有浓烈的腐化臭味,成分复杂,毒性强烈,有机物含量较多,被列入我国优先污染控制物“黑名单”的就有5种以上;氯氮浓度高,BOD5和COD浓度也远超一般的污水。
垃圾渗滤液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垃圾本身所带的水分;二是垃圾中有机物经分解后所产生的水;三是以各种途径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其中进入场区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是决定渗滤液产生量的关键因素。
垃圾在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调整期:在填埋初期,垃圾体中水分逐渐积累且有氧气存在,厌氧发酵作用及微生物作用缓慢,此阶段渗滤液量较少。
2) 过渡期:本阶段滤液中的微生物由好氧性逐渐转变为兼性或厌氧性,开始形成渗滤液,可测到挥发性有机酸的存在。
3) 酸形成期:滤液中挥发性有机酸占大多数,pH值下降,COD浓度极高,BOD5/COD为0.4~0.6,可生化性好,颜色很深,属于初期的渗滤液。
4) 甲烷形成期:此阶段有机物经甲烷菌转化为CH4和CO2,pH值上升,COD浓度急剧降低,BOD5/COD为0.1~0.01,可生化性较差,属于后期渗滤液。
5) 成熟期:此时渗滤液中的可利用成分大减少,细菌的生物稳定作用趋于停止,并停止产生气体,系统由无氧转为有氧态,自然环境得到恢复。
4.2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方案
从国内外渗滤液水质监测将资料分析,渗滤液中BOD5/COD=0.2~0.8。开始时填埋场的渗滤液生化性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化性将逐渐降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属于含氮量高、有机物浓度高的污水,其流量和负荷在不断变化。故此工程拟采用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并辅以深度处理,使其扬长避短,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将处理效果发挥到最大限度。
采用的设备有EGSB反应器和微滤装置(CMF)等。其污水处理工程拟采用EGSB反应器+CASS反应池+微滤装置(CMF)+生物滤池+反渗透(RO)的联合工艺,如图所示: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
4.3工艺设计
(1)调节池:调节池容量为2.0万m3,污水进入调节池前通过加酸或碱调节pH值,使其处于厌氧微碱性阶段,从而为其下一步的厌氧反应提供稳定的条件。
(2)EGSB反应器:(见附图3)EGSB即为膨胀式颗粒污泥床,是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了UASB的几乎所有优点,技术上更为先进。作为一种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它具有很高的污泥浓度和容积负荷,能适应一定水质水量波动,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此外它还可将难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助于提高有机物的可降解性,大大降低后续单元处理负荷。经EGSB反应器产生的沼气输送到沼气发电区进行发电。其特点如下:
1) 以颗粒化污泥为技术核心
2) EGSB的高度达到15m而UASB只有5.5m,在同体积的情况下,EGSB的面积更小,进水分布会更均匀,传质效果更好
3) 因EGSB的颗粒化污泥呈悬浮态,与水的接触效果更好,有机物去除率更高
4) EGSB反应器的污泥量可达5mg/L,而UASB则只有其一半处理量。因此EGSB承受更高的进水浓度,抗冲击能力更高,负荷更高。
5) 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处理出水不循环,可进一步节省能耗,降低运行成本。
(3)CASS反应池:即循环活性污泥系统。它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反应池的前端设置了缺氧生物选择区,见附图。其优点在于:不需要二沉池,节省了基建投资,占地面积小;反应池由缺氧预反应区和好氧主反应区组成,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出水水质好,不产生污泥膨胀;具有很好的除氮除磷效果;自动化程度高,操作运行简单;CASS池进水经过稀释后浓度降低,有机污染的浓度梯度变小,因此有利于提高生物处理效果。
(4)生物滤池:紧接着CASS反应池出来的污水非常有利于生物处理,故生物滤池能很好去除剩余的有机物。其剩余污泥排到污泥储存池经压滤机处理后回填。
(5)微滤装置:CMF是以中空纤维微滤膜为中心处理单元,并配以特殊设计的管路、阀门、自清洗单元、加药单元和PLC自控单元形成闭路连续操作系统。当待处理水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微滤膜过滤后,便达到了物理分离的日的,使大部分残余的有机物有效去除,这样达到物理生物处理的结合,相互弥补,发挥更大的去除作用。
CMF装置主要包括预过滤系统、微滤主机、供水系统、反冲洗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化学清洗系统以及PLC自控系统等。见下图:
(6)反渗透装置:渗滤液后处理通常采用反渗透工艺,以去除中等分子量的溶解性有机物和绝大部分的溶解性盐类。因为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后,污水的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适合于去除剩余的溶解性物质。这样污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其出水经过调节池调节流量送到供水中心或回用。
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设计
1.填埋气体的主要组成
填埋气体(LFG)中主要气体包括甲烷、二氧化碳、氨、一氧化碳、氢、硫化氢、氮和氧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它的典型特征为:温度达43~49℃,相对密度约1.02~1.06,为水蒸气所饱和,高位热值在1kJ/m3。
那当然填埋场产生的微量气体虽然很少,但其成分复杂,毒性较大,不能对其忽视。
2.填埋气体收集方式
本工程采用LFG主动控制系统,即在填埋场内铺设一些垂直的导气井(见附图6)或水平的盲沟,用管道将这些导气井和盲沟连接至抽气设备,利用抽气设备对导气井和盲沟抽气,将LFG抽出来。由于本垃圾填埋场面积大,填埋量大,采用水平收集盲沟易使空气进入抽气系统,故此工程采用垂直抽气井抽气。考虑到填埋厚度和填埋规模等因素,选择采用垃圾单元封闭后钻井下管统一收集填气体。
填埋气体主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抽气井、集气管、冷凝水收集井、和泵站、真空源、气体处理站以及气体监测设备等组成。
通常,填埋气体主动控制系统又分为内部填埋气体收集系统和边缘填埋气体收集系统两类。内部填埋气体收集系统:该系统常用来回收填埋气体、控制臭味和地表排放,如附图边缘填埋气体主动收集系统:此系统主要是回收并控制填埋气体的横向地表迁移。采用周边抽气井抽气。
填埋气体主动控制系统
3.冷凝液收集和排放
填埋气体在输送过程中,会逐渐变凉而产生含有多种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及具有腐蚀性的冷凝液。这些冷凝液能起管道振动,限制气流,增加压力差,阻碍系统运行。为此要设置冷凝液收集系统,一般冷凝液收集井安装在气体收集管道的最低处,避免增大压差和产生振动。
4.气体输送系统
收集的气体最终汇集到总干管,经鼓风机将其输送到燃气发电厂。其输送管道材料采用PE。
5.填埋气体的利用
因填埋场工程较大,处理的垃圾量也较大,产生的沼气数量可观,持续的时间长,所以本工程主要把填埋气体用作发电。其总的气体处理与利用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填埋气体的处理与利用工艺流程
环境监测设计
填埋场管理必须进行环境监测,它是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状况的评价等级,监测内容涉及到大气、地下水、地表水、渗滤液、填埋气体、堆体沉降、苍蝇密度、填埋垃圾等方面的测定。其监测项目表为:
pH、 SS、 BOD5 、
、NH3-N 、 NO2 、 Cl- 、TP等
填埋场本底监测3次,启用后在枯、丰、平水期各监测一次,高丰月2次
pH、总硬度、氯化物、CODcr 、水位氨氮、挥发酚、氢化物、大肠杆菌等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GB
监测井取样前3天洗井,洗井时取出水量为井中存水的3~5倍,监测指标必要时进行调整。监测点为各个地下水监测井,生活用水井。每年监测3次,取样时间分别在4、8和11月份(见附图5)。
pH、 SS、 BOD5 、
、NH3-N 、大肠杆菌等
监测点为:渗滤液收集井,渗滤液处理设施排放口,每年监测3次,取样时间分别在4、8、11月。
TSP、臭氧强度、氨、硫化氢、甲硫醇等
监测点在上、下风向各1个,风向不固定时可适当增加,每年监测2次,取样时间分别在4、8月。
监测点为沼气收集管口,可监测1个点。每年监测1次,要求在8月份进行。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污染控制标准》
填埋场启用后1~3年内,每年监测4次,最好在7~9份测定。
《工业企业场界噪声测量方法》
地下水监测系统
填埋场的辅助工程包括土建工程、道路工程、给水与排水工程、消防工程、供配电设计、自控仪表设计、垃圾计量、通讯、节能、绿化等等。
1) 土建工程:生活区以综合楼为主体建筑,它由办公楼和职工食堂、值班人员宿舍组成。综合楼的建筑造型与中心广场融合为一个完整的厂前区空间,具有强烈的动感,起到引导视线和人流的作用。
2) 道路工程:道路设计当当圆曲线小于150米时,在曲线半径施作5%~6%的超高,并设置路基加宽缓和段。其附属工程主要包括道路排水边沟与涵洞、边坡的防护、挡土墩、标志牌等。
3) 给水与排水工程:其用水量设计包括道路喷洒、绿化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汽车冲洗用水、未预见用水等等用水量之和。
4) 消防工程:工程消防设计包括生活区和填埋作业区。可燃气检测、报警仪,平时注意仪器的校准和维护。
5) 供配电设计:本工程全厂设备装机容量453.97KW,所有电设备均为380/220V低压设备。
6) 自控仪表设计:包括统计汇总、状态监控、环保在线监测、办公自动化等等。
7) 垃圾计量:因本工程处理量为600~1200t/d,每日大约有200~400辆垃圾车进场,即平均约30辆/小时进入场区,即每2分钟约1辆车进入厂区并过磅计量。故设置两台地磅进行计算。
8) 通讯:架设电话通讯线一条,小型电话交换机一台,整个场区配备四部直播电话,分别设在总经理室、副经理室、总调度室和管理科,另配备一部传真电话,设在办公室。
9) 节能:选用能耗低的车辆进行填埋作业;选用效率高的渗滤液输送泵等等
10) 绿化:而绿化带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包括广场、湖、喷泉和花架等。在填埋区和生活区之间用10~15米宽的绿化带分隔,采集不同的树种相互融合,布置出一个不同颜色、不同高度、不同形式的有层次的绿化景观。
填埋场最终覆盖系统主要组成有:表土层、保护层、排水层、屏障层和基础层/气体收集层等5层。采用的终场覆盖材料压实粘土、土工膜、土工合成粘土层三者。这三种联合使用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填埋场的最终覆盖系统从上到下分别为:15cm带有会浅根植被的表土层,60cm保护层,HDPE土工膜,土工网排水层,45cm压实粘土层。其封场结构见附图4
1) 15cm带有会浅根植被的表土层:其作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并保护屏障层,提供一定的持水能力。
2) 60cm保护层:其作用为将渗入覆盖层的水分贮存起来直到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将垃圾和掘地动物以及植物根系隔离开来;使人和垃圾接触的可能性减少;保护覆盖系统中下面各层免受过度干湿交替和冰冻的影响而导致覆盖材料破裂损坏;侧向排水。
3) HDPE土工膜:采用与基础衬垫系统的防渗材料一致的1.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使其与上下方的粘土层结合形成复合防渗结构。
4) 土工网排水层:采用有土工布滤层的土工网,其作用为降低其下面屏障层的水头,从而使渗过覆盖系统的水分最小化;降低覆盖材料中孔隙水的压力,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5) 45cm压实粘土层:压实粘土的还是具有一定的防渗作用,与HDPE土工膜结合使用,既经济又方便。
封场后还必须对其进行维护,包括场地维护和污染治理的继续运行和监测。具体为: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和监测、渗滤液调节池臭气处理系统运行和监测、填埋气体导排与利用系统运行和监测、地下水监测、地表水监测、地面沉降监测、场地维护等等。
垃圾填埋场封场结构
* 暂无相关文章当前位置:>>>文章正文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3)
噪声监测应按GB规定执行。
10填埋物监测
10.1监测点选择及采样方法
应采集当日收运到垃圾处理场的垃圾车中的垃圾,在间隔的每辆车内或在其卸下的垃圾堆中采用立体对角线法在3个等距点采等量垃圾共20kg以上,最少采5车,总共100kg~200kg。
10.2采样频次
每季度应监测1次,每次连续3d。
10.3样品制备
按照CJ/T中3.4规定执行。
10.4垃圾容器的测定(在采样现场进行)
将10.1中100kg~200kg样品重复2次~4次放满标准容器(容积100L的硬质塑料圆桶),稍加振动但不得压实。分别称量各次样品重量,结果的表示按照CJ/T中4.1.3规定执行。
10.5垃圾物理成分分析
按照CJ/T中4.2规定执行。垃圾成分测定见表6。
表6垃圾成分测定
10.6含水率的测定
测定方法按照CJ/T中4.3规定执行。
11苍蝇密度监测
11.1监测点的布设
依据填埋作业区面积及特征确定监测点数量和位置,宜每隔30m~50m设一点,每个监测点上放置诱蝇笼诱取苍蝇。
11.2监测频次
根据气候特征,在苍蝇活跃季节每月应监测2次。
11.3监测方法
苍蝇密度监测应在晴天时进行。采样方法是日出时将装好诱饵的诱蝇笼放在采样点上诱蝇,日落时收笼,用杀虫剂杀灭活蝇,一并计数。
11.4苍蝇密度测定
将采集的苍蝇以每笼计数,单位:只/(笼&d)。
12封场后的填埋场环境监测
在填埋场封场后对填埋气体、渗沥液、地下水进行持续监测。
12.1填埋气体监测
12.1.1采样点的布设
在气体收集导排系统的排气口应设置采样点。
12.1.2采样频次
每季度应监测1次。
12.1.3系样方法
采样方法按5.3。
12.1.4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按5.3。
12.2渗沥液监测
12.2.1采样点的布设
采样点应设在渗沥液排放口。
12.2.2采样频次
封场后3年内应每年2次。3年后应根据出水水质确定采样频次。
12.2.3系样方法
采样方法按6.3。
12.2.4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按6.4。
12.3地下水监测
12.3.1系样点的布设
采样点布设按8.1。
12.3.2系样频次
封场后应每年监测一次。
12.3.3系样方法
采样方法按8.3。
12.3.4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按8.4。
来源:环卫科技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本站(或本站整理)或环卫科技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等信息,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制作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专题网页上传到在大新县政府网http://www./dtzx/dxwz/index.htm。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公众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
&&&&联系电话:3(办) 传真机:3
&&&&电子邮箱:
&&&&联 系 人:龙晓虹
&&&&广州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附: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和建设周期
&&&&项目名称:大新县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
&&&&建设地点:广西大新县桃城镇宝贤村那林三队(内屯)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周期:二年
&&&&1.2 建设规模、占地面积
&&&&建设规模及服务范围:工程设计填埋规模为每天100吨;服务范围为主要处置大新县城、全茗镇、那岭乡、恩城乡、榄圩乡、龙门乡等周边乡镇居民生活垃圾;占地面积:项目占地面积84亩,其中建筑面积518m2。
&&&&1.3劳动定员、工作制度、项目总投资
&&&&劳动定员:39人
&&&&工作制度:年工作日365天,填埋作业人员和渗滤液处理站为2班/天;管理及辅助部门为1班/天。每天均按8小时考虑。建设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为4215.69万元。建设投资:4207.07万元,其中国家资金为3400.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80.65%,地方配套资金807.07万元,占建设投资的19.35 %;铺底流动资金(建设单位自筹)8.62万元。
&&&&1 .4建设内容及主辅工程
&&&&本工程主要为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项目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县城垃圾收运系统;二是生活垃圾填埋工程(主体加辅助)。
&&&&1.4.1县城垃圾收运系统
&&&&目前县城日收集垃圾量50-60t。处理的办法为大量自然堆放、少量焚烧,没有无害化处理设备。目前大新县环卫站垃圾收运方式为人工清扫后、人力三轮车运输至指定收集点,再用农用车或手扶拖拉机运至垃圾堆放场堆放。无垃圾压缩设备和垃圾转运站。根据《大新县城市总体规划()》,为改善环卫设施,根据县城及口岸经济区人口分布和区域布局的实际情况,本项目拟建5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分别为城北转运站、城西转运站、城中转运站、城东转运站、城中东转运站。
&&&&1.4.2生活垃圾填埋工程
&&&&拟建场地位于广西大新县西郊约4km处,建设内容包括垃圾填埋区、生活管理区。其中垃圾填埋区包括渗滤液调节池、渗滤液处理站;生活管理区包括综合楼、门卫房和地磅房等。综合楼设为办公室、环境监测站、小型车库和机汽维修间等。根据场区地形情况,将垃圾主坝布置在场区西北面,坝底高程为290m,坝顶高程为310m,坝高为20m,坝顶长348m,最终填埋高程为338m,总库容为110万m3。在垃圾主坝北面布置渗滤液调节池。渗滤液处理站布置在渗滤液调节池西面。调节池占地面积为3000 O,渗滤液处理站占地面积为.85亩)。综合楼、地磅房布置在场区入口处,便于生活垃圾计量。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综合楼设计为砖混结构2层楼,建筑面积518m2。
&&&&1.5生活垃圾处理工艺
&&&&1.5.1生活垃圾处理工艺
&&&&根据大新县城垃圾成分以及今后发展变化趋势,结合城区周边地理、地质条件特点,经实地调查大新县区域内的桃城镇宝贤村那林三队既符合国家建设标准 又适合建设垃圾填埋场(2002年选址的垃圾填埋场)。从技术和经济方面综合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荐采用卫生填埋工艺技术方案,将来条件成熟再考虑其它处理方式。
&&&&1.5.2填埋工艺
&&&&本填埋场属于典型的山谷型填埋场,由东西两条沟谷组成,填埋区较为开阔,出口较为狭窄,对填埋作业及场区防渗较为有利。为保证填埋垃圾堆体的稳定性,防止暴雨时填埋垃圾形成的泥石流,在西端沟谷出口处修建垃圾主坝,在东端沟谷出口修建垃圾副坝。填埋作业首先在靠近垃圾主坝处进行,逐步向东侧沟谷深处推进。针对填埋库区为两面有山的沟谷地形,垃圾填埋采取由下至上分区单元式分层卫生填埋方式,从库底290.00m高程开始按5.0m一个升层按分区的方式,逐层向上填埋,直至达到终场设计标高318.00m。
&&&&1.5.3防渗工程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的要求,填埋场的填埋区和渗滤液调节池必须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不具备自然防渗条件的填埋场和因填埋物可能引起地下水污染的填埋场,必须进行人工防渗处理。根据本场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自然防渗的要求,必须采取人工防渗措施。本工程采用较为安全先进耐用,且对本场址复杂地形较为合理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衬层系统方案。
&&&&1.5.4渗滤液的收集系统
&&&&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主要由设置在底部防渗层上的排水层、集水盲沟和竖向石笼组成。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的工作机理:各垃圾层的渗滤液进入附近的石笼或流到库底坡面上,再经石笼或坡面流入主盲沟,最后经渗滤液收集主管进入集液井通过提升泵排入调节池。
  1.5.5渗滤液处理工艺
&&&&采用"UASB+MBR+纳滤"工艺对大新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液进行处理完全可以达到(GB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一级标准。2.能源消耗来源
  2.1水的来源、用量
&&&&(1)给水
&&&&①填埋场总用水量30m3/d ,主要为洗车、冲洒道路 、绿化及生产生活用水。由于场区附近还无城市给水管道网,拟在填埋场内或附近挖掘水井,并且深井泵送至山顶储水池备用。设计拟在填埋场区南侧综合管理区附近打井抽取地下水作水源。为保证能向填埋场提供足够的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设置山顶储水池一座,有效容积60m3,可储备场区约2d用水量和2h的消防水量。蓄水池储水通过加压泵房和高位水池送至各用水点。②垃圾运转站用水由市、县自来水管道引入,主要是冲洗地面、降尘、值班人员生活用水和绿化用水
&&&&(2)排水
&&&&填埋区雨水导排采用雨水边沟排放。雨水边沟可有效地将外界及填埋堆积、坡面雨水排除,避免干扰填埋作业。另外,在填埋作业区内建设临时性排水沟,排除未受污染地雨水。管理区内地污水(冲洗地面水、厕所水、淋浴水、食堂、化验室、洗车等生产、生活用水)及垃圾填埋区地渗滤液统一由污水管排至渗滤液调节池,最终送渗滤液处理站处理。
&&&&2.2供电
&&&&目前垃圾填埋场附件有变电站1座,供电电压10KV。拟从该变电站采用T型接法引电至填埋场,经过变压后供应全厂的照明及设备用电。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10KV电源终端杆电缆头以下部分的场内变配电及自控设计,10KV电源外线由甲方委托当地供电部门设计施工。垃圾处理场的用电负荷均为低压负荷,污水处理约50KW,机修约35KW,生活管理区约25KW,所有构筑物、道路及填埋区的照明约15KW,全场用电设备安装容量125KW。变压器安装容量125KVA。3.工程污染源分析
&&&&3.1污染物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
&&&&(1)废水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主要包括垃圾渗滤液、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等。其中垃圾渗滤液数量较大,年总渗滤液产生量合计为。扣去蒸发量,年总渗滤液处理量合计为,平均日处理量为110m3。成分复杂,是高浓度的有机污水,同时还含有大量细菌、病原菌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处理较困难,这种污水直接排放对环境污染很大。垃圾填埋场生产、生活每天用新鲜水量30 m3,按80%的产废水率计算,则每天产废水24 m3。因此,拟建垃圾填埋场工程污水产生总量为134 m3/d。拟建项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生产和生活废水是在垃圾填埋场内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的污水排入派关河(一条响水河的支流),经约3km流进响水河。
&&&&(2) 废气
&&&&生活垃圾填埋场主要气体有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硫化氢、甲烷、氮和氧。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02)是城市固体废物中可降解有机废物组分厌氧分解产生的主要气体,两者之和约占填埋场气体的95%以上。填埋气体平均年产生量为158.8万m3。
&&&&(3)粉尘
&&&&粉尘主要由以下来源产生:运输车辆在带土的干路面上行驶;干垃圾的倾倒和压实;干土的挖掘、运输、倾卸、压实;干燥天气较大风力时路面和填埋表面的粉尘会飞扬。
  (4)噪声
&&&&①场区噪声源
&&&&拟建工程的运输车辆、处理设备均会产生噪声,主要山卫尘填埋场作业区和生化处理区的作业机械引起,作业机械有推土机、挖掘机、运土汽车、压实机、翻拌机、筛分机等,其噪声功率级为88-96dB(A),另外,污水处理站的鼓内机噪声功率级为95dB(A)。
&&&&②交通噪声源
&&&&填埋场运营后,随着服务区人口的增加,日清运生活垃圾的数量和进出填埋场的垃圾运输车辆也随之增加。据此,预计本项目进场垃圾运输车的噪声值应在86~90dB(A)之间。
&&&&(5)填埋场恶臭
&&&&恶臭是由某些物质刺激人的嗅觉器官后,引起厌恶和不愉快的气体。有些还会引起呕吐,影响人体健康。城市生活垃圾是一个重要的恶臭源,垃圾中散发出多种恶臭物质。根据对国内垃圾填埋场臭气强度的调查,垃圾正在填埋的区域臭气强度最强,为5级;垃圾已填埋覆土的区域,臭气强度相对较弱,强度为3级:正在作业区的边缘强度为4-5级。
  3.2拟建项目污染物排放状况分析
&&&&3.2.1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对环境影响分析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等土方工程将产生大量扬尘,建筑材料的运输、堆放及施工过程也有扬尘产生,扬尘随风飞扬后又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往返运输车辆经过道路两侧会产生扬尘及排放汽车尾气,使局部范围的空气污染物(TSP、CO、NO2、SO2等)增加,但拟建垃圾场场址距周围村庄距离较远,产生的扬尘及汽车尾气对周围居民影响不大。
&&&&(2)噪声的影响:
&&&&建筑噪声是施工工地比较严重的污染因素,本项目以设备噪声和机械噪声为主,主要污染源有交通运输车辆和打夯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污染源强取决于施工方式、施工机械的种类和交通运输量。这些噪声声压级均在90dB(A)左右,参考同类施工机械噪声影响预测结论,昼间施工机械影响范围50m,夜间影响范围为150m,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本工程距周围村庄距离较远,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的居民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3)对植被的影响: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建材的堆放、排水管道的敷设,垃圾填埋场的清运等因素,将会破坏周围的植被;施工场地平整过程、建筑垃圾的不合理堆放,当受到雨水冲刷时,均会产生水土流失,造成水体污染物及泥沙含量增加,影响河流水质,给当地自然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
&&&&(4)水环境影响:
&&&&施工期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少量的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CODCr、BOD5等。
&&&&(5)固体废弃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弃土、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综上所述,施工期的主要污染物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扬尘、噪声和污水,只要加强管理,施工期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是不大的。3.2.2营运期主要污染源
  3.2.2.1污水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主要包括垃圾渗滤液、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等。其中垃圾渗滤液数量较大,成分复杂,是高浓度的有机污水,同时还含有大量细菌、病原菌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处理较困难,这种污水直接排放对环境污染很大。拟建项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是在垃圾填埋场内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的污水排入派关河(一条响水河的支流),经约3km流进响水河。
  (1)污水来源
&&&&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主要有三个来源:
  ①垃圾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主要是在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液体,本项目在收运过程中对垃圾进行了压缩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采用了卫生填埋的方式,因而在收运和垃圾填埋两个环节都产生渗滤液。收运系统: 在收运过程中主要的运输工具采用垃圾压缩车,垃圾在压缩过程部分水分被挤出,并储存在压缩车储罐中,储罐的容量为400L,如果收运及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量不大,随垃圾运至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垃圾填埋场:其产生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各种途径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二是垃圾本身携带的水分;三是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水分;与前者相比,后两者量较少,前者是决定渗滤液产生量的主要因素。
&&&&②生产污水:主要是指车辆、压土机冲洗产生的污水。
&&&&③生活污水;主要指垃圾场的办公、管理和生活区产生的污水。
&&&&(2)渗滤液产生量预测,详见表1
表1&&&&&&&&& 渗滤液产生量计算表
&&&&(3)生产及生活污水:
&&&&垃圾填埋场生产、生活每天用新鲜水量30 m3,按80%的产废水率计算,则每天产废水24 m3。
&&&&因此,拟建垃圾填埋场工程污水产生总量为134 m3/d。
2&&&& && &&&&&&:mg/L& pH
&&&&3.2.2.2废气
&&&&生活垃圾填埋场主要气体有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硫化氢、甲烷、氮和氧。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02)是城市固体废物中可降解有机废物组分厌氧分解产生的主要气体,两者之和约占填埋场气体的95%以上。填埋场初期,LFG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随后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变低,甲烷含量逐渐增大。在产气稳定阶段,厌氧条件下产生的LFG的成分为50~60%甲烷和30~50%二氧化碳,以及低含量的氨、硫化氢和其他有机气体。本垃圾填场总产气时间以20年计,则平均每年通过石笼排入环境的气体为158.8m3。经类比同类垃圾填埋场数据,甲烷体积取50%,H2S按0.2%,NH3按0.32%计。本填埋场产气量较小,气体导排系统设计较为简单。一般每个填埋操作区仅设置l到2根竖向导气管,采用边填埋边置管的方法。收集管为①200HDPE穿孔花管,外围铁丝笼,铁丝笼直径为1.Om,笼外包裹250g/O无纺布过滤层,笼内充填砾石。收集管顶端高出最终覆盖层1.Om。推算出填埋气体各污染物排放量,具体见表3。
表3&&&&&&&&& 废气污染物排放参数表
  3.2.2.3填埋场恶臭
&&&&恶臭是由某些物质刺激人的嗅觉器官后,引起厌恶和不愉快的气体。有些还会引起呕吐,影响人体健康。城市生活垃圾是一个重要的恶臭源,垃圾中散发出多种恶臭物质。恶臭的强弱一般分为6级,具体分级情况见表4。
表4 &&&&&&&& 某些恶臭物质的臭气强度与浓度的关系
&&&&根据对国内垃圾填埋场臭气强度的调查,垃圾正在填埋的区域臭气强度最强,为5级;垃圾已填埋覆土的区域,臭气强度相对较弱,强度为3级:正在作业区的边缘强度为4-5级。本项目填埋的垃圾主要为原生垃圾,其恶臭物质(H2S、NH3)等产生量很少,在有效的卫生防护距离外是安全的。本项目填埋场所离集中居住人群较远(700m以外),故填埋场恶臭对人畜影响不大。
&&&&3.2.2.4噪声
&&&&(1)场区噪声源
&&&&拟建工程的运输车辆、处理设备均会产生噪声,主要山卫尘填埋场作业区和生化处理区的作业机械引起,作业机械有推土机、挖掘机、运土汽车、压实机、翻拌机、筛分机等,其噪声功率级为88-96dB(A),另外,污水处理站的鼓内机噪声功率级为95dB(A),详见表5。由于拟建工程距居民区较远(&1000m),且沿途居民区较少,处理场噪声对周围居民的不利影响较小。处理场应尽量采用噪声小的设备,并采用一定的隔声、降噪措施(如防护罩等),同时避免夜间作业,为操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处理场周围设有l0m宽绿化带,亦可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2)交通噪声源
&&&&填埋场运营后,随着服务区人口的增加,日清运生活垃圾的数量和进出填埋场的垃圾运输车辆也随之增加。根据GBl495-7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中规定载重在3.5~8t的汽车噪声标准为86~90dB(A)。据此,预计本项目进场垃圾运输车的噪声值应在86~90dB(A)之间。交通噪声减缓的主要措施为 :
&&& ①垃圾压缩装运,减少运输次数;
&&&&②垃圾运输安排白天进行,晚上22:00至次日6:00不进行垃圾运输作业;
&&&&③运输车辆选择垃圾专用车;
&&&&④注意路面养护,减少噪声。
表5& &&&&&&&&&&&&&噪音源强表
&&&&3.2.2.5拟建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
&&&&拟建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详见表6。
表6& &&&&拟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表
&&&&3.2.3封存期
&&&&当垃圾填埋场服务期满不再承担新的贮存、处置任务时,应分别予以关闭或封场。关闭或封场前,必须编制关闭或封场计划,报请所在相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采取污染防止措施。
&&&&(1)关闭或封场时,表面坡度一般不超过33%。标高每升高3m~5m,需建造一个台阶。台阶应有不小于1m的宽度、2%~3%的坡度和能经受暴雨冲刷的强度。
&&&&(2)关闭或封场后,仍需继续维护管理,直到稳定为止。以防止覆土层下沉、开裂,致使渗滤液量增加,防止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堆体失稳而造成滑坡等事故。
&&&&(3)关闭或封场后,应设置标志物,注明关闭或封场时间,以及使用该土地时应注意的事项。
&&&&(4)为防止固体废物直接暴霞和雨水渗入堆体内,封场时表面应覆土二层,第一层为阻隔层,覆20cm~45cm厚的粘土,并压实,防止雨水渗入固体废物堆体内;第二层为覆盖层,覆天然土壤,以利植物生长,其厚度视栽种植物种类而定。
&&&&(5)封场后.渗滤液及其处理后的排放水的监测系统应继续维持正常运转,直至水质稳定为止。地下水监测系统应继续维持正常运转。
&&&&4 环境保护目标
&&&&1)环境空气:评价区域内的宝贤村(田林内屯、新立屯、外屯等)及附近村屯环境空气以(G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及(TJ 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控制;(2)水环境:派关河及汇入响水河河段,控制地表水质达(G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3)地下水:保护填埋场周边地下水以及田林内屯、新立屯、外屯等居民点饮用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达到(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4)声环境:厂界外1000米区域和田林内屯、外屯等居民点声环境质量控制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城区运输线路两侧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质量控制达到4类标准。保护目标为垃圾填埋场周围的村民及河流。详见表7。
7&&&&&&&&&&
5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5.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
&&&&5.1.1大气影响评价与分析
&&&&工程开工后,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数量增加,施工中以燃油为动力的机械所排放的废气,以及工程施工如开挖、公路运输所产生的粉尘和飘尘等均会污染填埋场附近的大气环境。这些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NO2、CO、SO2、CmHn和烟尘等。但施工机械数量少且较分散,其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根据类比工程监测,在距离现场50m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1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0.2mg/m3和0.13mg/m3,日平均浓度分别为0.13mg/m3和0.062mg/m3,均能满足G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
&&&&5.1.2污水影响评价与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生活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排放量很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
&&&&5.1.3噪声影响评价与分析
&&&&施工时使用的挖掘机、推土机、碾压机、载重汽车等,施工时噪音可达90dB,这些噪声和震动主要对作业人员影响较大。交通运输系统的噪声可达80~90dB。因工程区远离附近村庄,本评价认为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较小。
&&&&5.1.4固废影响评价与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来源于施工中库区开挖、平整出来的弃土、废弃的砂石、混凝土块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根据当地城建或环保部门的要求运往指定地点对放,或者用于当地乡村道路的填铺。因此,施工期固废对周围影响不大。
&&& 5.2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
&&&&5.2.1地表水影响评价与分析
&&&&预测的两个情况中的正常排放时,派关河评价河段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Ⅲ类水标准。在事故排放中,污水进入评价河段后,河水中化学需氧量仍达到(GB)Ⅲ类水标准,在汇入处至下游1600m内出现氨氮超标,之后水质恢复Ⅲ类水质标准。
&&&&5.2.2地下水影响评价与分析
&&&&本工程拟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防渗层,防渗层的防渗标准符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可以有效确保地下水体不被垃圾渗滤液污染。根据地质勘探,库区地下水为独立单元,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可大幅度降低因为地下水位增高,从而导致的垃圾场防渗层、垃圾堆体顶脱,垃圾渗滤液泄漏。采用地下水导排系统和符合标准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防渗层,排除地震等自然因素,在严格监理管理和按章施工的情况下,本评价认为,本工程营运期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5.2.3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与分析
&&&&对拟建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一小时地面浓度、年平均浓度及敏感点浓度预测结果显示,项目在两种排放状态下,项目产生的废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在拟建项目非正常排放时,产生的污染物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对居民敏感点(四林内屯、外屯)影响不大。项目卫生防护距离:氨气的卫生防护距离为364m,硫化氢为564m,建议卫生防护距离取600m。
  5.2.4噪声影响评价与分析
&&&&通过对环境噪声的预测可知,项目建成投产后,部分测点的厂界噪声叠加值超过《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Ⅱ类标准,但各测点昼夜噪声值增幅不大,超标原因分析为各测点背景噪声值高所致。周围敏感点较远,可认为建设项目对周围的声环境影响很小。
&&&&5.2.5垃圾运输线对周围环境影响分析
&&&&垃圾收集车和转运车等运输车辆对运输线路的环境影响主要有环境空气影响及声环境影响。
&&&&(1)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由于本项目新增的垃圾收集车和转运车辆采用密闭封装垃圾,垃圾不外露,不会撒发和扬尘等污染物;所有车辆均附有垃圾渗滤液收集装置,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会出现渗滤液沿途遗洒。项目实施后采用压缩式的运输车辆替代现有密封性较差的车辆,对运输线路的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2)对声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同类垃圾运输车辆运输噪声进行监测表明,运输垃圾车辆14m以内昼间噪声超标,夜间43m以内超标。由于转运站附近或进出站点的道路两侧有居民房或临街商铺,进出转运站的垃圾运输车辆对运输线路两侧的居民、商铺等有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垃圾运输车辆应在每天上午8.00~11.30时间进行运输,以降低垃圾运输车辆对运输路线两侧的影响。
&&&&5.2.6垃圾中转站对周围环境影响分析
&&&&转运站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是恶臭影响以及垃圾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根据类比调查结果,垃圾转运站20米以外,臭气影响已不明显,垃圾运输车辆在转运站内产生扬尘、H2S和NH3。,由于车流量较少,对转运站周边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2)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转运站污水来源于垃圾压装过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以及冲洗废水,主要水污染物为CODCr、BOD5、SS和氨氮。由于垃圾均为当天运输,基本没有什么渗滤液产生,冲洗设备及地板尽量改用用拖把檫,运输车辆在垃圾填埋场清洗,减少转运站废水产生量。这样城区转运站少量废水可通过化粪池沉淀处理,对水环境影响不大。
&&&&(3)声环境影响分析
&&&&垃圾转运站固定声源主要是垃圾转运站内设备运行噪声,由于设备均放置于车间内,处于半封闭空间,根据类比监测表明,转运站压缩设备运行时车间外20米以外设备噪声基本上衰减至本底水平,小型转运站在夜间及中午等休息时段均应停止作业。因此,垃圾转运站设备运行噪声对居民生活休息影响不大。
6 环境保护措施
&&&&6.1废气环保治理措施
&&&&拟建项目产气量较小,气体导排系统设计较为简单。一般每个填埋操作区仅设置l到2根竖向导气管,采用边填埋边置管的方法。收集管为①200HDPE穿孔花管,外围铁丝笼,铁丝笼直径为1.Om,笼外包裹250g/O无纺布过滤层,笼内充填砾石。收集管顶端高出最终覆盖层1.Om。
&&&&6.2废水环保治理措施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主要包括垃圾渗滤液、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等。其中垃圾渗滤液数量较大,年总渗滤液产生量合计为。扣去蒸发量,年总渗滤液处理量合计为,平均日处理量为110m3。垃圾填埋场生产、生活每天用新鲜水量30 m3,按80%的产废水率计算,则每天产废水24 m3。因此,拟建垃圾填埋场工程污水产生总量为134 m3/d。采用"UASB+MBR+纳滤"工艺,该工艺先对污水进行厌氧预处理,以去除其中大部分的有机物,同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再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MBR膜生物发应器对污水进行处理,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水中的氨氮;最后通过纳滤进行深度处理,从而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6.3交通噪声控制与防治措施
&&&&拟建项目采取的交通噪声控制与防治措施如下:
&&&&(1)垃圾压缩装运,减少运输次数;
&&&&(2)垃圾运输安排白天进行,晚上22:00至次日6:00不进行垃圾运输作业;
&&&&(3)运输车辆选择垃圾专用车;
&&&&(4)注意路面养护,减少噪声。
&&&&6.4恶臭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在分拣、填埋工段中均有恶臭物质产生。采取下述措施加以控制。
&&&&(1)本项目填埋的垃圾主要为原生垃圾,其恶臭物质(H2S、NH3)等产生量很少,在有效的卫生防护距离外是安全的。本项目填埋场所离集中居住人群较远(700m以外),故填埋场恶臭对人畜影响不大。
表8.3-8 &&&&&恶臭污染防治措施&&&&&&&&&&
&&&&(2)卫生防护控制区发展建议和措施
&&&&①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600m,从现场观察看,距场区700m范围内无居民居住,距垃圾场最近的村屯是四林外屯,相距1200m。
&&&&②场区周边的敏感区域如四林内屯、外屯、新立屯等,虽然距离项目建设地水平距离大于卫生防护距600m限值,但是因此由于垃圾填埋场毕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做足村民宣传解释工作,消除其心理顾虑。
&&&&③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和开发,在控制区内不得新建居民区,文教区及其他敏感小区、单位,以保护居民生活与健康安全。
&&&&④在控制区内营造马尾松、速生桉林带,既可吸收、阻隔恶臭,降低大气污染程度,增加林地处理量和保险度。同时可制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⑤健全和执行监测计划,定期监测厂界及敏感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动态掌握污染影响范围和程度。
&&&&⑥厂方要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杜绝事故排放。要制定事故处理应急措施。
&&&&6.5地下水污染防治
&&&&垃圾处理场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成份复杂,污染物浓度高,若进入地下水体则会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防治地下水的污染。拟建项目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工工膜水平防渗工艺。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衬层系统能随一定的拉力伸长变形,适应地基不均匀沉降,具有较好的抗微生物侵蚀和抗化学腐蚀性能。对外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及紫外线的影响适应性强,使用寿命可达50年左右,是一种高性能防渗材料。目前,在国外许多垃圾填埋场中都采用这种土工膜作防渗层。
&&&&6.6垃圾收集转运采取的措施
&&&&(1)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采用密闭式垃圾集装箱储运垃圾,可减少垃圾散发的臭气向外排放,减轻中转站垃圾臭气对附近环境(尤其是居民住宅)的影响。
&&&&(2)密闭式垃圾集装箱运输车利用液压举升机构升降箱体,用专用底盘导向定位装置快速定位底盘,用锁销轴销紧系统,使之与底盘能快速转换装置,遇停电时启动底盘发动机动力源,保证垃圾不致滞留中转站内,减轻中转站对附近环境的影响。
&&&&(3)新建的垃圾中转站按适当的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设点,优化收集系统,同时垃圾中转站选址时,尽量避开居民密集区,与居民住宅敏感点的距离建议在50m以上。这样可大大减轻中转站垃圾废气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6.7垃圾运输异味防治方案
&&&&本项目垃圾需由多个垃圾转运站转运,在运输过程中,沿途经过多个敏感点,运输过程中车辆噪声和垃圾异味将会造成一定影响,需采一定的措施:
&&&&(1)当天收集,当天运送,减少垃圾中转贮留时间;
&&&&(2)选用专用运输车,防止垃圾泄漏;
&&&&(3)严格执行密封运送。
&&&&6.8危险固体废物处置
&&&&本项目在垃圾分拣时会选出一些危险固体废物(如废旧电池等)。危险废物处置方案:
&&&&(1)设置防水防渗的专用堆存间堆放废旧电池;设置符合规定要求的危险物品专用安全填埋场,存放按GB5085.3标准鉴别属于危险废物的炉渣;
&&&&(2)电池堆存场及危险固废安全填埋场必须设置危险物识别标志;
&&&&(3)运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
&&&&(4)定期对危险固废处置状况进行监督和监测。
  6.9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垃圾填埋场周围、生产区、管理区、污水处理站、主要道路两侧及空隙地的绿化带,应选择抗污染,能吸收有害气体的树冠茂密、树形优美、四季常绿的具有南国特点的阔叶乔灌结合,高低搭配,并尽量保持与周边生态景观环境的协调一致性。绿化用地可种植果树地,花卉及设置娱乐休闲场所,使建筑、绿地、道路有机结合,以体现现代化企业的生态园林景观。
&&&&(2)为使填埋场大门口一带及管理区内优雅的园林景观不受影响,垃圾运输车出入应另行开辟专用通道,垃圾车不得从大门口直接管理区道路进入生产区。
&&&&(3)做好填埋场封场作业和生态恢复工作
&&&&填埋场填至设计标高后,应按终期封场要求进行场地清理和植物恢复,即在垃圾表面覆盖一层厚30cm、渗透系数较小的粘土,然后覆盖一层50cm厚的自然土,均匀压实,最终在覆土上种植合适的植物和草皮。
&&& 6.10取土场水土保持措施
&&&&场区开挖土方量共约12.5万m3,须挖至持力层,有很多淤泥须除去,其中构筑垃圾坝约需土0.6万m3,填埋覆盖层约需土11.5万m3,可基本保持土方平衡。项目取土基本在垃圾场内进行,取土场为挖损地貌,其场地开挖后,原有地表土和植被遭到破坏,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地表裸露,表层松散,易形成水蚀。在降雨径流的冲刷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因此需做好取土场的水土流失防水治措施,取土后应及时平整场地,做好必要的排水设施,为复垦创造条件。
&&& 6.11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措施
&&&&(1)推行净菜上市
&&&&根据初步调查统计,广西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厨余物一般占垃圾总量的25~43%,而厨余物主要产生于城镇居民对蔬菜和食品(含水果)的加工过程中。因此在蔬菜和食品生产基地推行净菜(含袋装)或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加工,实行净菜上市可以大大减少生活垃圾中的厨余物量。(2)建筑垃圾、工业垃圾不得进入生活垃圾中转站、填埋场
&&&&城市市政建筑、改造工程的建筑垃圾,可直接用于城市道路和基础工程等低洼地的填方;工业垃圾应积极实行综合利用。未经城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上述垃圾不准进入生活垃圾收集、中转站,与生活垃圾一起进行处理。
&&&&(3)改变燃料结构,努力提高液化气、燃气普及率和集中供热,减少煤灰垃圾产生量;限制蔬菜、食品等商品的过度性包装,减少一次性消费品产生的垃圾。
&&&&(4)商场应设立各类废旧物品回收箱。
&&&&如灯具、电池、瓶(罐)装食品等销售商场,应在商场进入口等明显地方设置相应的废旧电池、灯具、瓶罐等回收箱,建立废旧物品回收、销售和综合利用管理制度。
&&&&(5)建立"厨物类、回收类、其他类"三袋式的城市生产垃圾收集网站。
&&&&目前区内外已有城市开展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效果较好。陆川县应建立生活垃圾"厨物类、回收类、其他类"三袋(箱)式分类收集网。对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装袋(箱)的单位和住户,采购员用行政或经济处罚手段,限期整改,可大大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减少垃圾填埋场的处理量。
&&&&6.12垃圾场蝇虫防治措施
&&&&垃圾场是蚊蝇和老鼠孳生的重要场所,若防治不当,会污染周围的环境并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需做好蝇虫的防治工作。填埋场常见的蝇虫有舍蝇、市蝇、大头蝇、丝光绿蝇、厩腐蝇等几种,其中舍蝇占绝对多数,在除冬季外其余三季均可大量繁殖。填埋场蝇虫防治措首先是保证填埋工艺的执行,即每天进行覆土及垃圾压实。在填埋作业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垃圾暴露时间,对暴露在垃圾面上的蝇虫,一般采用喷洒杀虫剂或烟雾灭杀,用蝇虫引诱药来诱杀。在填埋场种植驱蝇植物,也是行之有效的控制蝇虫密度的方法,且可药物造成环境污染,是今后非药物灭蝇的发展方向。此外,还可用捕蝇笼、粘蝇纸等方法灭蝇。填埋场道路应定期清扫和洒水,以保证填埋场的清洁。
7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7.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域所有测点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1小时平均浓度,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日均浓度均达到(G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氨:所有测点小时平均浓度均小于是0.003 mg/m3,未超过TJ36-9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7.1.2水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区域内3个饮用水井各项监测因子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但四林内屯取水点高锰酸盐指数、色度、氨氮、锌浓度均比其他两个监测点高,这个点离填埋场最近约1500m,可能受目前垃圾堆放场的影响。采用地下水导排系统和符合标准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防渗层,排除地震等自然因素,在严格监理管理和按章施工的情况下,本评价认为,本工程营运期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7.1.3 声环境质量现状
&&&&垃圾场场界4个监测点昼间噪声值全部达到(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标准,夜间噪声值50%超标,超标范围在1.0~1.8[dB(A)],原因是垃圾场场址周围是山、小溪和农田,夜间没有人走动,是水流声音和田鸡、虫等动物的呜叫声引起夜间场界噪声超标。四林内屯居民点昼间、夜间噪声值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糖业公司、垃圾中转站垃圾运输线路敏感点环境噪声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
&&&&7.1.4臭气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5.3-9。5个监测点臭气浓度均超过《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
&&&&7.1.5土壤现状
&&&&监测结果表明,2个土壤监测点中的汞和砷项目监测值全部超标,1#点土壤pH值超标(酸性),除此之外,各项监测结果均达到(GB)《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1#点土壤pH值超标(酸性),原因是受旁边垃圾堆放场污水的影响。这个县城生活垃圾堆放场已运行近5年(5年内垃圾渗滤液是偏酸性),没有任何处理防护措施,下大雨时雨水和垃圾渗滤液混在一起到处横流,1#点土地在垃圾堆放场西面,也是堆放场废水流经的地方,所以造成1#点土壤pH值超标(酸性)。
&&&&7.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2.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
&&&&对拟建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一小时地面浓度、年平均浓度及敏感点浓度预测结果显示,项目在两种排放状态下,项目产生的废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在拟建项目非正常排放时,产生的污染物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对居民敏感点(四林内屯、外屯)影响不大。项目卫生防护距离:氨气的卫生防护距离为364m,硫化氢为564m,建议卫生防护距离取600m。
  7.2.2水环境影响评价
&&&&预测的两个情况中的正常排放时,派关河评价河段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Ⅲ类水标准。在事故排放中,污水进入评价河段后,河水中化学需氧量仍达到(GB)Ⅲ类水标准,在汇入处至下游1600m内出现氨氮超标,之后水质恢复Ⅲ类水质标准。采用地下水导排系统和符合标准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防渗层,排除地震等自然因素,在严格监理管理和按章施工的情况下,本评价认为,本工程营运期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7.2.3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通过对环境噪声的预测可知,项目建成投产后,部分测点的厂界噪声叠加值超过《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Ⅱ类标准,但各测点昼夜噪声值增幅不大,超标原因分析为各测点背景噪声值高所致。周围敏感点较远,可认为建设项目对周围的声环境影响很小。
&&&&7.3公众参与
&&&&在第一次调查的165分回收调查表中,有165位公众支持第二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占调查人数的100%。从书面调查结果并结合口头调查的30多位公众的意见,绝大多数公众支持该项目建设,其理由是:
&&&&(1)有利于改善大新县的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有利于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有效控制各类疾病的发生和传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3)有利于充分发挥大新县的景观优势,对提高国际花园城市的品位、吸引外来游客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4)有利于社区公众就业,维护社会安定。
&&&&公众对该项目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环评大纲评审专家组成员认为,环评过程应充分注意第一填埋场环境影响的回顾性评价,以及项目运行过程可能对周围环境卫生造成的影响。工程设计应注重清污分流系统的可靠性、垃圾渗滤液的收集、防渗和处理,以及处理后出水的去向。
&&&&(2)对大新县垃圾填埋场建设最关心的问题,许多被调查的公众都作了多项选择,分别有32.7%、42.4%、34.5%、29.7%、29.1%的公众对环境卫生、臭味、填埋场防渗、垃圾渗滤液处理、渗滤液去向表示担忧;有7.9%和12.1%的公众分别认为第一垃圾填埋场的臭味和渗滤液对纳污水体的污染影响很大。建议建设单位对这些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有39.4%的公众认为填埋场的建设增加了附近区域的苍蝇密度,填埋场附近村庄居民担心填埋场的外移是否会进一步增加苍蝇密度,建议场区管理部门对此要有充分的考虑。
&&&&(4)目前大新县每年垃圾产生量增长较快,应妥善处理好第二填埋场的建设进度与第一填埋场的终场衔接问题。第二次公众调查回收的81份调查表中,有81位公众支持该项目建设,占调查人数的100%。
&&&&绝大部分公众肯定了大新县垃圾填埋场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对项目持支持态度的主要理由与第一次调查基本一致,但仍有部分公众对项目建设的以下几个方面还表示担忧:
&&&&(1)有45.7%的公众认为垃圾填埋场的臭味、苍蝇数量是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58.0%的公众认为是垃圾渗滤液的防渗、处理、去向更为突出,因此这部分公众对这两大环境问题在垃圾填埋场能否得到妥善解决表示担忧;
&&&&(2)有75.3%的公众认为环境问题是垃圾填埋场建设最关心的问题,这表明解决垃圾填埋场项目的环境问题必须得到建设和运行单位的高度重视,务必落实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维护公众的切身利益,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行;
&&&&(3)有12.6%的公众认为垃圾收费问题也值得关注,政府应根据有偿使用的原则强化垃圾收费力度,制定适应大新县实际情况的垃圾收费制度,同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保护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此外,公众对该项目建设还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1)加强施工管理,确保第一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不受影响;
&&&&(2)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进一步考虑减量化、资源化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提高填埋场的服务年限;
&&&&(3)改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条件,减少负面影响;
&&&&(4)尽可能采用不锈钢材料的污水管道、阀门等;
&&&&(5)建议组建公益性企业,对填埋场实施企业运营,由政府部门制定企业运行规则,便于企业实际操作;
&&&&(6)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该工程大开绿灯,使工程早日实施。
  7.4工程选址合理性分析
&&&&根据场址岩土勘探结论:拟建场地处于构造相对稳定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表明,无隐伏性地下溶洞及地下河发育;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类别属Ⅱ类;红粘土为相对隔水层,厚度大,强度较高;未发现土洞和岩溶漏斗及落水等不良地质作用,可作垃圾填埋处理场。拟选宝贤村那林三队场址满足GB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规定的选址要求,可作为本项目的推荐场址。在采取必要的防渗、防洪、防臭措施前提下,该选址方案是可行的。
&&&&7.5综合评价结论
&&&&拟建项目符合国家、地方的有关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公众支持率高,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有利生活垃圾的正常清运,有利于保证城市环境卫生面貌,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防止环境污染意识及素质,有利于城市的良性发展及可持续发展。选址及总平布置合理,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先进,采取的环保措施可靠,有处理效果好且能耗低的效果。投产后对周围环境虽造成一定影响,经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可使影响降至环境可承受程度内。建设单位必须落实本环评报告中提出的环保措施,进一步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强营运期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营管理,解决好公众关心的各项环境问题,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气监测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