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在哪里哪里有纸扎料颗粒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湘西凤凰纸扎艺人:纸扎就是我的生活(图)
记者杜洁芳
中国新闻网&& 17:05
  &&&本报记者杜洁芳
  &&&圆圆的蓝脑袋,宽宽的脑门,长长的睫毛一开一合,金灿灿的眼珠,红红的如意鼻,鲜红阔大的嘴巴,一对寿桃耳时不时地扇着,憨态可掬。这就是湘西凤凰纸扎艺人聂方俊扎的狮子形象。日前,在京举办的一次非遗展中,聂方俊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参展。当人们对栩栩如生的狮子头啧啧称赞时,聂方俊坐在展台前只是微微地笑着。自2008年凤凰纸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知道凤凰纸扎的人多了,但要在湘西凤凰寻访做纸扎的聂方俊,只有提“扎狮子头的聂胡子”才有人知道。
  “左看看右看看就学会了”
  纸扎是一门古老的民间工艺。伴随着悠久的楚巫文化,自唐朝起代代相传了上千年。聂家是湖南省凤凰县最出名的纸扎工艺世家,旧时逢年过节,庙会上舞龙耍狮也同样比试着纸扎的功夫、水准,因此少不了要延请纸扎艺人,那时聂家的顾客络绎不绝。“当时靠这个就能养家,全家十几口人吃饱饭没问题。”既然是养家糊口的手艺,免不了要帮父亲搭把手,“小的时候,左看看右看看就学会了。”在家庭的熏陶下,聂方俊七八岁就可以给大人打下手。靠着自己爱揣摩的劲头,在父母的不断鼓励下,10岁时他就已经能独立完成一些小的纸扎作品了,丹顶鹤、骏马、老虎等在他的手里变得栩栩如生。那时选几个给一起玩儿的小伙伴儿,他们都乐得不行。
  长大后,聂方俊一直没有放弃这门家传手艺。“文革”期间,纸扎被当做“四旧”烧毁,艺人们纷纷转行,纸扎行一度衰败。当时聂方俊也难逃厄运,被下放农场,但他没有放弃这门手艺,不让做就在脑子里想。他利用业余时间回顾、整理凤凰古城各家纸扎工艺的制作流程,有时还偷偷地进行纸扎创作,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聂方俊潜心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纸扎工艺十分复杂,通常要经过10多道工序,一件看似简单的作品,也需要四五天的时间。聂方俊随手拿过来一件前不久完成的梅花鹿骨架说,扎骨架是纸扎工艺中最难的一道,就像素描中的线条、构图一样,只是纸扎工艺以竹蔑构形,线条可以重画,扎竹篾却要一气呵成,不能出现一丝偏差。遇到弧形的线条,不是将竹篾一弯就能了事,而是要用火烘烤,使之慢慢变形,弧形的弯度则全凭手上的感觉。
  “做纸扎要讲究奇、古、艳、轻!”这是聂方俊透露的纸扎心得。奇就是夸张、超出常规,比如狮子的古钱眼、如意鼻、鲜红大口,加上两个寿桃大耳的活动装置,舞动时就神气十足;古是指民俗寓意深刻、文饰风格古朴,制作出来的狮子才能像天狮下凡;艳是指色彩明丽夺目,吸引人;轻是指纸、竹篾等都是轻质材料,轻巧又结实,能符合舞狮的需要。聂方俊说:“纸扎看似一层纸包着几条竹篾,却涵盖了建筑学、绘画、民俗、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他认为,一个好的纸扎工艺师除了要有一手好刀法外,还需通晓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出上乘的作品。
  聂方俊的同乡、著名画家黄永玉在看过他的纸扎作品后,曾为他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光长胡须难当饭,全凭手艺耍大王,横批是“胆小艺高”,意指手艺人要低调为人,手艺高才是真本事。
  纸扎就是我的生活
  聂方俊说,年轻时他是凭着手艺打天下,只要你的手艺好,就不愁赚不到钱。1959年春节,很多人上门向他购买纸扎狮子,当时赚了近3000元钱。那时的3000元可算是个天文数字,这笔钱让他拥有了自行车、瑞士手表、呢子大衣……聂方俊成了那时凤凰县购买“奢侈品”的第一人,这也成了他日后津津乐道的谈资。而今,虽然纸扎业在当地不如过去红火,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前来购买纸扎的人还是络绎不绝,经常会供不应求。
  纸扎艺术为聂方俊赢得了很多荣誉和称号。1995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还是湖南省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2007年6月,他被文化部评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09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然而,对于这些光鲜的头衔,聂方俊看得很淡。他说:“纸扎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干了一辈子,离不了它呀。”虽然年事已高,但他每天的主要工作仍是纸扎。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他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有规律。每天早晨5点半即起床锻炼身体,早饭后就开始了一天的纸扎工作,午饭后养一会儿神,然后接着开始工作……
  凤凰现仍健在的纸扎老人只有聂方俊一人,慕名前来聂家学手艺的人有很多,而聂方俊收徒前必会对其进行一番仔细考察,不仅要考察对方绘画、工艺等方面的水准,还要考察他有没有耐心。如今不仅他的儿子、儿媳继承了他的手艺,他还收了几名弟子,分别来自安徽、湖南、云南等地,湖南吉首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也有慕名来访向他请教的。
  别看老爷子已年届八旬,但口齿清晰、思维敏捷、精气神十足。虽然岁月不饶人,但聂方俊说自己一点儿都不服老,有一次去上海参加展览,火车上人太多,带来的纸扎成品没地方放,他索性就把纸扎放在座位上,自己一路站到上海。对于未来,聂方俊信心十足,他认为凤凰的纸扎艺术后继有人,不会失传。“传统的艺人是传子不传女,我不仅儿女都传,而且只要是来诚心学艺的人,我都会倾心传授。我只是希望,能将纸扎这门古老的工艺传下去。”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陈瑶(见习)
Can not find mark:zw_wzli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兰州另类祭品怪模怪样卖价高
纸扎iphone卖300元
  随着清明节的到来,捧束鲜花、带点水果去祭奠先人本是一件很文明的事,但记者日前走访中看到祭品的“行头”越翻越多,越翻越奇。纸扎的汽车、别墅已不稀奇,“童男童女”还不“到位”,在一些殡葬服务部里,居然还能买到纸扎的保姆、宠物、信用卡。另类祭品在受到市民追捧的同时,记者发现殡葬市场暴利颇多,丧葬品利润惊人。
  “现实版”另类祭品花样多
  每年清明节是祭扫的高峰期,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小轿车”、“别墅豪宅”、“金砖麻将”等祭扫物品价格也是越来越高。然而随着祭扫物品的热销,传统的香烛、冥币、鲜花已经过时了,纸扎的“别墅”、“汽车”“彩电”、“洗衣机”等“现实版”祭品也不算新颖。今年清明节,记者在兰州市殡葬用品市场更是发现了不少新花样。
  3月27日,记者首先走访了位于华林山公墓附近的数家殡葬用品商店,一家殡葬用品店门前摆着除常见的纸钱、香烛之类的常规祭品外,还有“扑克牌”、“麻将牌”,各种车辆通用的“天堂机动车行驶证”。记者随即向一家经营殡葬用品的店主问道:“今年这些祭扫物品卖的怎么样?”这位店主回答:“今年卖的比去年好,尤其是‘扑克牌’、‘麻将牌’,现在存货都卖的差不多了,这两天还得再多进一些,清明节又是一个高峰期。”
  另据记者了解,在实体店销售的祭品品种还不算多,网店还有各种各样的纸扎别墅、小汽车、各类智能手机模型、冥府电脑以及纸扎彩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祭品,但凡在生活中能见到的商品,都有商家能想办法做成祭品。
  祭扫物品价格疯长
  在对祭祀品买方市场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前来购买祭品的市民少的花50元,多则200元以上。面对新的祭品选择,很多人会挑选一些,作为自家的祭祀用品。“并不是舍不得花钱,只是觉得价格有些离谱。”特地从外地赶来祭奠父亲的张先生说,“把祭品买好再带上来太麻烦,只好在公墓区附近买。”可是商家的话又让张先生哭笑不得,“一年也就这一次,多花几个钱给逝去的家人买个‘小汽车’,再买些‘麻将’‘扑克牌’的,这样也不寂寞了。”
  对于祭扫物品的价格,记者也特地询问了几家店主,几位店主纷纷表示,一般定价都不固定,卖个几元、几十元的也很常见,就看来的人多不多了。
  不过,也有许多市民在采访过程中表示,并不认同这种祭祀形式,认为购买这类祭品反而显得缺乏品位。和现在人们的收入相比,购买祭品的钱不算高,但如此祭拜方式是把不良风气当成新潮,社会影响不好。
  要价丧葬品行业暴利惊人
  昨日,记者来到华林山附近一家丧葬用品店。当记者询问寿衣价格时,店主说道:“最便宜的440元,中档的一般在千元左右,两三千元的高档货也有。”记者看到,柜台里摆放的寿衣均不标价格,由于颜色样式都十分接近,顾客很难辨出优劣。就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时有顾客进来询问价格,“拿套好点儿的寿衣。”其中一位顾客说。“这套1460元,料子很好。”店主赶忙介绍。“这么贵,不能便宜点啊?”同来的一位女士忍不住讨价还价。“这种事,怎么能打折呢?为老人送终讨价还价,老人在‘路上’会寸步难行。”言语至此,来者哑口无言,只得按价付钱走人。
  曾经营过丧葬用品生意的吴先生向记者透露了该行业鲜为人知的一些内幕,据吴先生介绍,丧葬用品利润很大,只要顾客一进门,就要用“孝心”和“吉利”套住他们,让顾客明知不值却不好意思还价。其中花圈大都是店内自己扎的,成本不过几元钱,好的也不过一二十元,可对外售价却达到四五十甚至上百元不等。像绸缎制作的寿衣五套件的进货价也就在100多元左右,真丝的可能贵一些,即便是最好的也不会超过千元。但是这些成本价值不超千元的“优质”寿衣,出售的价格可谓不菲。吴先生也再三表示:“做这行生意吃的就是高额的中间价。”
  传统习俗助长丧葬品暴利
  殡葬花费比较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那就是传统习俗的影响。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正是人们这种“厚葬”的传统习俗,助长了殡葬业的暴利。一些价格昂贵的丧葬用品大行其道,祭拜先祖烧纸钱、扎纸别墅的不文明现象仍普遍存在。记者在市区内部分丧葬用品店发现,门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祭祀用品,有“别墅”、“家用电器”等纸扎的祭祀用品,也有一些“房产证”、“驾照”、“手机”等“现实版”祭品。据一丧葬用品店老板介绍,纸祭品的价格主要是按物品大小和做工难度来定价。如纸扎的“手表”等小件物品加在一起也就七八十元,而像“别墅”、“轿车”等制作难度较高的则要上百元。今年开始兴起的“手机”最便宜的也需要100元,而纸扎的“Iphone”、“Ipad”最高卖到300元。
  对于高价购买祭祀品拜祭先祖的做法,市民看法不一。市民黄女士认为,不管买这些东西有没有意义,作为后人总是要买的,这样自己心里也得到一丝安慰。也有市民表示,清明扫墓是寄托对先人的一份思念,用不着花这么多钱买纸祭品,一把火烧成灰,从环境保护方面讲也不好,应该选择相对简洁文明的祭祀方式。
  另类祭品屡禁不止倡议市民摒弃陋习
  就此现象,记者采访了城关区殡葬管理站郑站长。据他介绍,为了不影响市容市貌,引导市民科学祭祀。禁止从事殡葬经营服务、殡葬用品生产或销售的有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符的殡葬设备用品,这就意味着祭品市场拒绝“别墅”、“大奔”、“保姆”等另类祭品。
  我们不愿看到,小小的坟头,祭品千奇百怪,这种另类祭品是对社会风气的侵蚀,而祭品燃烧的浓烟不但污染了环境,而且极易引发火灾。社会应该形成一种文明、节俭、环保的方式悼念和殡葬逝者,不要把祭祖搞成迷信活动,倡导文明祭祀和厚养薄葬,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临近清明,郑站长倡导市民应该做到“追思先祖,俭朴为本”,树立科学的祭祀观,做到理性消费,杜绝攀比心理;积极开展鲜花祭祀、网上祭祖、植树祭祀、家庭祭祀等祭祖仪式,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以及清扫墓碑、诵读祭文等健康的方式寄托哀思。
  郑站长最后表示,近期,兰州市已采取工商局严查,殡葬馆协查等方式,禁止小商小贩在路边设摊摆卖殡葬用品。
  相关新闻
  3月29日,七里河工商分局西津东路工商所对辖区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非法销售纸人、元宝等迷信丧葬用品的3家违规商户进行集中查处,收缴纸人及天堂美元、大洋、银元等各类迷信丧葬用品300余件(张)。□晚报记者罗嫣通讯员马文凯
  昨日记者获悉,清明将至,为引导广大市民科学文明祭祀,西固工商分局开展了清明节祭祀用品市场专项整治,截至3月29日,共检查经营户60余户,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1份,取缔无证照经营户两家,收缴无合格证鞭炮50万响,销毁各类违禁祭祀用品17件。□晚报记者袁文波通讯员王建军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邵江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截至今年9月底,兰州市共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760个,总投资达2125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0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13个,1亿元以上项目130个。
甘肃生活通
天气·出行更多>>
考录·求职更多>>
购物·消费更多>>
二手·交换更多>>价格:面议
关键词:骨灰盒批发,河北殡葬用品,花圈原材料,河北纸活纸扎
在线联系:
产品名称:三层泡沫四合院主楼
产品尺寸:120*65*210cm
材质:泡沫 包装:编织袋 纸箱 塑料袋
颜色:单色 最小起订量:5个 用途:殡仪馆 花圈寿衣店批发零售 运费:本店所有商品均不包括运费
手机:联系我时务必告知是在黄页88网看到的!
雄县米家务镇首信殡葬加工厂
微信扫一扫获取联系方式
骨灰盒信息
小提示:本信息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
2年主营:殡葬用品,花圈材料,纸活纸扎,厂家批发———— 认证资质 ————
个人 营业执照 手机 微信 邮箱
没有个人认证 企业认证已通过 手机认证已通过 微信认证已通过 邮箱认证已通过只显示未读信息
共找到 831 件相关产品
起订量:以下
生产贸易型
原料加工型
重庆 九龙坡区
¥19800.00
¥14000.00
¥19800.00
¥14000.00
上海 闵行区
河北 石家庄
优质备选供应商推荐
主营:纸扎别墅灵屋;衣箱;金银山;槽门;轿子轿夫;六角亭;色纸;纸工艺半成品
主营:纸扎别墅灵屋;衣箱;金银山;花圈;灵罩;做法小货
主营:寿衣;唐装;丧礼用品;绣花用品;纸扎
地区:新乡
共21页,到第
一呼百应网汇集了纸扎产品信息及优质纸扎供应商和求购纸扎信息,并免费提供纸扎图片、纸扎价格、纸扎批发等信息发布,是纸扎厂家挖掘商家的首选网站平台。新华通讯社主办
您的位置: && 正文
榆中纸扎传承人白爱花:一笔蛾眉勾出笑 一张小嘴剪出神
来源: 西部商报
原标题:一笔蛾眉勾出笑 扎出一个精彩世界
  翻阅前辈的工艺模板
  一笔蛾眉勾出笑,一张小嘴剪出神,每个人物的出神入化都在白爱花的一描一剪之间。白爱花是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榆中纸扎的传承人。白爱花从父亲白如荷手中传承来的纸扎手艺带给观灯者太多美好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榆中纸扎技艺。
  古老手艺 师承名门 技艺炉火纯青
  千百年来,纸扎艺术在代代相传中,融汇吸收了多种文化形式,呈现出厚重的人文力量。
  说到白家与纸扎艺术的结缘,要将时光回溯到1939年。那年,榆中县马坡乡白堡村年仅16岁的白如荷带着一家人的期望,背着包袱到阿干镇当学徒。在这里有一位姓石的画匠远近闻名。因为早年间白如荷的姑奶奶嫁给了石画匠,所以基于这层关系,他才得以来到石画匠家当学徒。说起这位石画匠,白家后人的心里总是充满崇拜和敬仰。石画匠祖上就是扎花灯图彩绘的,至于到石画匠家传了几代已无从考证,但石家之所以在兰州闯出名声,却是因给肃王府扎灯会的花灯受到褒奖而扬名,之后很多年王府的花灯都有石画匠的贡献。传到白如荷师傅这辈,这门技艺已是炉火纯青了,一代代积累下的画稿传承着这门古老的手艺,也积攒着更为丰富的类型。
  白如荷虽然是个小小学徒,但勤奋好学。禀赋加上勤奋,白如荷在众多徒弟中逐渐脱颖而出,最得石画匠真传。再加上石画匠家人丁单薄,最终老人决定将这门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白如荷。
  辈辈传承 泛黄手绘稿 展现世间百业
  白如荷出生的白堡村,虽然是兴隆山腹地的一个小小村庄,却独具文化气息,一直以来就有书画传家的传统。
  西部商报记者有幸在白家见到了那些泛黄的斑驳的手绘稿,几代传承之后极大丰富了手绘稿的内容,翻阅之中时光恍惚回转,世间百业、传说传奇、花鸟鱼虫都在一幅幅手绘稿中得到完美展现。在那个文化交流远没有现代丰富的年代,匠人之间的手绘传授就是丰富题材宝库,对于匠人来说,这便是祖师的传承,是无价之宝。白如荷从师傅手中传承了这些,更成就了金县(以前对榆中县的别称)纸扎的老字号,被同行和大众认可。
  白爱花是白如荷老人最小的女儿,白爱花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白爱花说,当初父亲传授得相当严格,一点点的不合格都要推倒重来,并伴有严厉的批评。如今的白爱花作为非遗传承人已继承了父亲在这方面的才智。不过技艺是经过数千数万次描摹才领悟到的,比如一张樱桃小嘴,在她这里也不知道剪了多少遍。也就是基于这些,再加上哥哥有了更好的工作,所以老父亲在临终前还是将那些数辈描绘流传下的画稿和模具交到了她手中,希望这门手艺不要失传。时至今日,让白爱花感到最风光的还是1992年榆中县的元宵灯展。在那次展览中,她和父亲扎制作品喜获大奖,栩栩如生的造型吸引了很多观众,两只手工扎制的小羊竟以假乱真引来了真羊。
  虽然,现代花灯巨大灯组的出现让这样的小巧灯会不再有昔日光泽,但榆中纸扎这门技艺包含多个项目,传统匠人的匠心总有独到之处。就拿人物的扎制来说,描眉画眼只是点睛之笔,其中出彩的门道还有很多。在白爱花的操作台上,上好的毛竹被整齐加工,长、宽、厚度亦有严格要求,即使小小的竹节也被细细打磨,就怕扎制的过程中突出一点影响美观。和现代的纸质花灯相比,传统花灯的颜料可谓上乘,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经细细研磨后才能当作颜料,即使放在外边风吹日晒也不会轻易掉色。如此丰富的内涵和技艺自然不能在她的手上失传。
  白爱花说,虽然现代文明会冲击传统工匠,但泛黄的画稿永远都不会辜负爱它的匠人,这些一辈辈匠人积攒的手稿就是一部民俗通史,其价值就值得永久收藏。
( 编辑:宋燕)
】【】【】
分享到:5.36K
新华网甘肃频道Copyright (C) 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