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 这个词语是什么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大家都来看看啊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啊?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啊?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
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
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
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
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
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
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
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
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
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
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
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
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
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
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
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
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
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
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
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
、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
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
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
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
“南方涛动”。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
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
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
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
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
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
及环太平洋国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
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它使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热,使北半球
气候更加寒冷潮湿。
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
海底地震,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出现的,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至1997年
的20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分别在76-77年、82-83年、86-87年、
91-93年和94-95年出现过5次。年间出现的厄尔
尼诺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1500人死亡和8
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
越来越频繁。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通过采取一系
列预报模型,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海洋大气偶合等科研活动,深化了对这种气
候异常现象的认识。首先认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物理过程是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的结果,即海洋温度的变化与大气相关联。所以在80年代后,科学家们把
厄尔尼诺现象称之为“安索”(enso)现象。其次是热带海洋的增温不仅发生在南
美智利海域,而且也发生在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它无论发生在哪时,都会迅速
地导致全球气候的明显异常,它是气候变异的最强信号,会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
现严重的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
其他回答 (4)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赤道附近(约北纬4度至南纬4度,西经150度至90度之间)幅度数千公里的海水带的异常增温现象。
原来,太平洋洋面并不是完全水平的。在南半球的太平洋上,由于强劲的东南信风向西北横扫,将海水也由东南向西推动,结果是位于澳大利亚附近的洋面要比南美地区的洋面高出约50厘米。与此同时,南美沿岸大洋下部的冷水不停上翻,给这里的鱼类和水鸟等海洋生物输送大量养料。
令人不解的是,每隔数年,这种正常的良性环流便被打破。一向强劲的东南信风渐渐变弱甚至可能倒转为西风。而东太平洋沿岸的冷水上翻也会势头减弱或完全消失。于是太平洋上层的海水温度便迅速上升,并且向东回流。这股上升的厄尔尼诺洋流导致东太平洋海面比正常海平面升高二三十厘米,温度则升高2-5摄氏度。这种异常升温转而又给大气加热,引起难以预测的气候反常。经如,厄尔尼诺曾使南部非洲、印尼和澳大利亚遭受过空前未有的旱灾,同时带给秘鲁、厄瓜多尔和美国加州的则是暴雨、洪水和泥石流。那次厄尔尼诺效应造成了1500余人丧生和80亿美元的物质损失。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迄今科学家们尚未找到准确的答案。有人认为,可能是太平洋底火山爆发或地壳断裂喷涌出来的熔岩的加热作用造成洋流变暖,进而导致信风转弱和逆转。另有人则推断,也许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年际速度不均造成的。他们说,每当地球自转的年际速度由加速度不均造成的。他们说,每当地球自转的年际速度由加速变为减速之后,便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令人忧虑的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原来认为5年、7年乃至10年来临一次,后来又以3至7年为周期出现。但进入90年代以来似乎每两三年就降临一次。
尽管厄尔尼诺的成因尚未查清,但人类并未在它面前听天由命、无所作为。1986年国外科学家成功地提前一年预报了厄尔尼诺现象的来临,并积极探索温室效应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的联系。可以预言,人类终将能解开这一肆虐人类的大自然之谜,并找出办法,避免它的危害。
陌生的拉尼娜
近两个月来,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洋、大气的各种监测数据表明,厄尔尼诺现象正在迅速向“拉尼娜”现象转化。“拉尼娜”的字面意思是“女孩”,它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据美国圣迭戈斯克里普斯海洋中心的电脑模型显示,目前海面以下的寒冷海水正由东南亚朝南美流去,并将迅速上升至海面,使赤道附近的表面海水转冷。 5月份,在东太平洋的一些监测区内,海洋水温骤降了8℃,信风加强。美国海洋热带研究所指出,位于赤道附近、低于正常水温的区域如今已扩展到东西长3000海里、南北宽数百海里。尽管这片水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这片水域仍在扩大,略低于表面以下的一个巨大的冷水层源源不断地向这片水域补充冷水。
有关专家指出,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很难预测,因为它不像厄尔尼诺现象那样简单。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认为,拉尼娜现象可能使美国东南部冬天的温度比正常时期高,而西北部比正常时期低。英国的科学家认为,拉尼娜现象将使北美洲的西部地区、南美洲及非洲东部地区面临干旱威胁,而可能给东南亚、非洲东南部和巴西北部造成水灾。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认为,拉尼娜的危害不会有厄尔尼诺那样大。关于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他认为,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很多,现在还很难估计具体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有的年份,赤道东太平洋的水温异常地升高。历史上最早记载厄尔尼诺可追溯到1541年,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
以往厄尔尼诺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地区性的现象。随着科学的发展,对厄尔尼诺的监测和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到本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厄尔尼诺与太平洋上大气活动和一些地区的气候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一种大规模的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状况,引起了地球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气象学界,已经成为当今研究形成气候异常的突破点。我国处在太平洋西岸,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不可忽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厄尔尼诺出现的进节有早晚;持续时间有长短;暖水区域有大小;偏暖程度有强弱,等等,问题非常复杂。这些年来对它的研究虽取得了一些结果,可是迄今关于厄尔尼诺的成因还没有搞清楚。其与某地区的气候异常的关系也仅仅还是一些统计相关的分析,它们之间的物理原因远未揭露。近来,由于去年刚发生了半个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有些传媒把一些地区的旱涝天气或别的自然灾害,都归因于厄尔尼诺现象,这只是一种宏观的模糊推论。科学家们将更加奋发地去揭示厄尔尼诺的秘密。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气候学名词:厄尔尼诺。众多气候现象与灾难都被归结到厄尔尼诺的肆虐上,它几乎成了灾难的代名词。可是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呢?
  厄尔尼诺这个名称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秘鲁沿岸的渔民中间,指季节性的向南流动的暖洋流入侵取代了往常他们捕鱼时向北流动的冷洋流的一种现象。由于水温高、浮游生物减少,鱼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死亡,所以以鱼为食的海鸟也死亡或迁徙。由于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年末圣诞节前后,所以当地人称其为“圣婴”(厄尔尼诺)。
  如今,厄尔尼诺不再指局地性的洋流的季节性变化,而是指ENSO现象中的一部分。ENSO指的是影响全球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大气和海洋循环变化的一种现象。厄尔尼诺指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洋表面异常增温并与低层大气相互作用,它能产生较为显著的天气影响。与之相对应,自1985年起,中东太平洋地区海表异常变冷的现象被称为“拉尼娜”(小女孩)。 
  厄尔尼诺事件带来气候异常变化和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甚至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厄尔尼诺现象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目前人们还没明确得知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原因,因此准确预报难度很大。其发生规律和预测方面的研究已经受到各国科学家的普遍重视。最近的监测结果表明,目前热带海洋大气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未来2~3个月热带海洋大气演变仍将有利于厄尔尼诺状态的维持和发展,预计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在形成。
还想知道更详细的,请找百度
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_百度知道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提问者采纳
厄尔尼诺现象 外文名称,发展期,人们发现厄尔 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这样,从10月至 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它是气候变异的最强信号,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86-87年,它使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热,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 及环太平洋国家,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高空热空气向东 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深化了对这种气 候异常现象的认识。首先认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物理过程是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的结果,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 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都会迅速 地导致全球气候的明显异常,每隔几年,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后,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此时,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而且也发生在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它无论发生在哪时,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 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东边的温度低 ,气压低,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有些年份,使北半球 气候更加寒冷潮湿。 近年来,渔民们发现,气压高,有时又会增大,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 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 生时,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科学家们把 厄尔尼诺现象称之为“安索”(enso)现象。其次是热带海洋的增温不仅发生在南 美智利海域, 91-93年和94-95年出现过5次。年间出现的厄尔 尼诺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西边的温度高,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 越来越频繁。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重视,气压差 减小时,即海洋温度的变化与大气相关联。所以在80年代后,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 鲁寒流,82-83年,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 高,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太平洋由东 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 而向东走向美洲,海洋大气偶合等科研活动,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罄,但这股暖流一出现,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出现的,结 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通过采取一系 列预报模型,人们已经了解,即厄尔尼诺可能与 海底地震,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随着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 现严重的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至1997年 的20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分别在76-77年,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 宾以南,中文名称,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 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 “南方涛动”。60年代,历时一般一年左 右,维持期和衰减期,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 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elninophenomenon 内 容,同纬 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 时候,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使渔民们 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 气候,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 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 界三大渔场之一,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 的影响,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1500人死亡和8 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90年代以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 东流,在南美 洲的厄瓜多尔,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由于暖流的增温,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海水 温度会异常降低,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 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水位上涨 ,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
厄尔尼诺(El Ni&o Phenomenon)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8条回答
中文名称:厄尔尼诺现象 外文名称:elninophenomenon 内 容: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 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 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 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 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 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 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 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 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 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 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 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 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 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 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 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 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 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 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 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 、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 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 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 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 “南方涛动”。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 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 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 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 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 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 及环太平洋国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 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它使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热,使北半球 气候更加寒冷潮湿。 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 海底地震,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出现的,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至1997年 的20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分别在76-77年、82-83年、86-87年、 91-93年和94-95年出现过5次。年间出现的厄尔 尼诺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1500人死亡和8 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 越来越频繁。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通过采取一系 列预报模型,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海洋大气偶合等科研活动,深化了对这种气 候异常现象的认识。首先认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物理过程是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的结果,即海洋温度的变化与大气相关联。所以在80年代后,科学家们把 厄尔尼诺现象称之为“安索”(enso)现象。其次是热带海洋的增温不仅发生在南 美智利海域,而且也发生在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它无论发生在哪时,都会迅速 地导致全球气候的明显异常,它是气候变异的最强信号,会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 现严重的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
中文名称:厄尔尼诺现象 外文名称:elninophenomenon 内 容: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 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 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 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 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 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 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 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 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 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 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 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 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 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 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 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 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 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 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 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 、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 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 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 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 “南方涛动”。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 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 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 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 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 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 及环太平洋国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 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它使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热,使北半球 气候更加寒冷潮湿。 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 海底地震,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出现的,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至1997年 的20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分别在76-77年、82-83年、86-87年、 91-93年和94-95年出现过5次。年间出现的厄尔 尼诺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1500人死亡和8 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 越来越频繁。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通过采取一系 列预报模型,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海洋大气偶合等科研活动,深化了对这种气 候异常现象的认识。首先认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物理过程是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的结果,即海洋温度的变化与大气相关联。所以在80年代后,科学家们把 厄尔尼诺现象称之为“安索”(enso)现象。其次是热带海洋的增温不仅发生在南 美智利海域,而且也发生在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它无论发生在哪时,都会迅速 地导致全球气候的明显异常,它是气候变异的最强信号,会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 现严重的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赤道附近(约北纬4度至南纬4度,西经150度至90度之间)幅度数千公里的海水带的异常增温现象。 原来,太平洋洋面并不是完全水平的。在南半球的太平洋上,由于强劲的东南信风向西北横扫,将海水也由东南向西推动,结果是位于澳大利亚附近的洋面要比南美地区的洋面高出约50厘米。与此同时,南美沿岸大洋下部的冷水不停上翻,给这里的鱼类和水鸟等海洋生物输送大量养料。 令人不解的是,每隔数年,这种正常的良性环流便被打破。一向强劲的东南信风渐渐变弱甚至可能倒转为西风。而东太平洋沿岸的冷水上翻也会势头减弱或完全消失。于是太平洋上层的海水温度便迅速上升,并且向东回流。这股上升的厄尔尼诺洋流导致东太平洋海面比正常海平面升高二三十厘米,温度则升高2-5摄氏度。这种异常升温转而又给大气加热,引起难以预测的气候反常。经如,厄尔尼诺曾使南部非洲、印尼和澳大利亚遭受过空前未有的旱灾,同时带给秘鲁、 厄瓜多尔和美国加州的则是暴雨、洪水和泥石流。那次厄尔尼诺效应造成了1500余人丧生和80亿美元的物质损失。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迄今科学家们尚未找到准确的答案。有人认为,可能是太平洋底火山爆发或地壳断裂喷涌出来的熔岩的加热作用造成洋流变暖,进而导致信风转弱和逆转。另有人则推断,也许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年际速度不均造成的。他们说,每当地球自转的年际速度由加速度不均造成的。他们说,每当地球自转的年际速度由加速变为减速之后,便会发 生厄尔尼诺现象。令人忧虑的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原来认为5年、7年乃至10年来临一次,后来又以3至7年为周期出现。但进入90年代以来似乎每两三年就降临一次。 尽管厄尔尼诺的成因尚未查清,但人类并未在它面前听天由命、作为。1986年国外科学家成功地提前一年预报了厄尔尼诺现象的来临,并积极探索温室效应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的联系。可以预言,人类终将能解开这一肆虐人类的大自然之谜,并找出办法,避免它的危害。
厄尔尼诺就是“圣婴”的意思,因为全球的气候变化正在超出人类气象学可预知的极限,就像婴儿一样,让人难以捉摸不清,厄尔尼诺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全球变暖的问题,冬天不冷,夏天更热,如果持续下去,两极的冰层就会融化,到时候海水上涨,淹没地势低洼的陆地,造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人类的浩劫就开始了,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任何事物都是那么微小。总有一天,圣婴会醒来并哭泣,而我们人类,能得到救赎的,就只剩诺亚方舟(估计就是航天飞机了)上的人了。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 现象。
厄尔尼诺的全过程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维持期和衰减期,历时一般一年左右,大气的变化滞后于海水温度的变化。
在气象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了解:太平洋的中央部分是北半球夏季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源。通常情况下,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成赤道海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但有些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60年代,气象学家发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密切相关,气压差减小时,便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暖流的增温,太平洋由东向西流的季风大为减弱,使大气环流发生明显改变,极大影响了太平洋沿岸各国气候,本来湿润的地区干旱,干旱的地区出现洪涝。而这种气压差增大时,海水温度会异常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拉尼娜现象”。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出现在南美等国沿海,而且遍及东太平洋沿赤道两侧的全部海域以及环太平洋国家;有些年份,甚至印度洋沿岸也会受到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总的来看,它使南半球气候更加干热,使北半球气候更加寒冷潮湿。
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即厄尔尼诺可能与海底地震,海水含盐量的变化,以及大气环流变化等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出现的,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至1997年的20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分别在76-77年、82-83年、86-87年、91-93年和94-95年出现过5次。年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1500人死亡和8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通过采取一系列预报模型,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海洋大气偶合等科研活动,深化了对这种气候异常现象的认识。首先认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物理过程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海洋温度的变化与大气相关联。所以在80年代后,科学家们把厄尔尼诺现象称之为“安索”(enso)现象。其次是热带海洋的增温不仅发生在南美智利海域,而且也发生在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它无论发生在哪时,都会迅速地导致全球气候的明显异常,它是气候变异的最强信号,会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
从我国6-8月主要雨带位置来看,在75%的厄尔尼诺年内,夏季雨带位置在江、淮流域。形象一点说,热带地区大气环流的低频振荡可比作是热带地区的心脏跳动,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就好象是热带地区得了一个心脏病,使得规律性的低频振荡出现了异常现象。
当上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 遍及整个中、东以及太平洋海域,表面水温正距平高达3℃以上,海温的强烈上升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减少,秘鲁的渔业生产受到打击,同时造成厄瓜多尔等赤道太平洋地区发生洪涝或干旱灾害,这样的厄尔尼诺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事件。一般认为海温连续三个月正距平在 0.5℃以上,即可认为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相反,如果南美沿岸海温连续三个月负距平在 0.5℃以上,则认为是反厄尔尼诺事件,又称拉尼娜事件。当前据气象学家的研究普遍认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对全球不少地区的气候灾害有预兆意义,所以对它的监测已成为气候监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 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 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 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 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 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 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 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 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 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 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此词语用于表示在秘 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 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 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就是全球变暖的温室问题(CO2增多)
厄尔尼诺现象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词语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