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为什么叫做象棋。古代是用象来作战的吗?我看过萌三国七擒孟获里面的孟获经常用野兽作战,象棋的象是什么意思

最近电视上播放的新版三国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又重温了一下“三国演义”原著。说来惭愧,上次看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少年时期了,而且也就是个囫囵吞枣。这次再读,虽然理解仍然浅陋,但比以前多看懂了很多东西。我发现名著就是名著,在整体编排,构思,人物形象描述,对白设计,气氛烘托,等各方面功底相当深厚。而且用词非常贴切,可谓字字珠玑。几千字的文章文字这么精炼都不容易,几十万字的大部头,居然一直能保持这样的水准,实在令人惊叹。    不过在看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不少疑问。煮酒高人多,希望有人能够解答或分析。大家也可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并提高对名著和历史的理解力。    1.关羽张飞的武艺是如何炼成的?为何一个打枣的逃犯,一个屠夫,似乎也没有从小习武,一出场就已经是顶尖高手?    2.刘关张的友谊为何如此深厚?他们只是在刘焉发榜招军时偶遇,个性背景迥异,人生目标应该也不同,为何就能一见如故,而且关系始终比任何人都铁?三国各诸侯中志同道合走到一起的人非常多,为何    3.刘备的个人魅力为何如此之强?刘的文韬武略似乎都并不突出,但凝聚力无比强大。关张何等桀骜不驯,为何对刘却一上来就俯首帖耳?从他的为人处世之中,我们究竟能学到什么东西?    4. 历史上打仗,武将阵前单挑这种风气真的流行过吗?一方的武将单挑落败,整支军队就会立刻溃不成军?个人认为这太扯淡了。如果真有这样的事,只能说是指挥官太菜。    ......    等下继续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这是刘关张的出场描述: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斋    
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瓚等为友。知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主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主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玄德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古  
  刘玄德自小丧父,家贫,以贩屦织席为业。二十八岁才开始真正“干事业”,为何很快就能拥有自己的势力?他的成功之路,值得我们思考。
  继续看这一段:    玄德谢别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各置全身铠甲。共聚乡勇五百余人,来见邹靖。邹靖引见太守刘焉。三人参见毕,各通姓名。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不数日,人报黄巾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涿郡。刘焉令邹靖引玄德等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敌。玄德等欣然领军前进,直至大兴山下,与贼相见。贼众皆披发,以黄巾抹额。当下两军相对,玄德出马,左有云长,右有翼德,扬鞭大骂:“反国逆贼,何不早降!”程远志大怒,遣副将邓茂出战。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处,刺中邓茂心窝,翻身落马。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后人有诗赞二人曰: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知    
众贼见程远志被斩,皆倒戈而走。玄德挥军追赶,投降者不计其数,大胜而回。刘焉亲自迎接,赏劳军士。次日,接得青州太守龚景牒文,言黄巾贼围城将陷,乞赐救援。刘焉与玄德商议。玄德曰:“备愿往救之。”刘焉令邹靖将兵五千,同玄德、关、张,投青州来。贼众见救军至,分兵混战。玄德兵寡不胜,退三十里下寨。古    
玄德谓关、张曰:“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乃分关公引一千军伏山左,张飞引一千军伏山右,鸣金为号,齐出接应。次日,玄德与邹靖引军鼓噪而进。贼众迎战,玄德引军便退。贼众乘势追赶,方过山岭,玄德军中一齐鸣金,左右两军齐出,玄德麾军回身复杀。三路夹攻,贼众大溃。直赶至青州城下,太守龚景亦率民兵出城助战。贼势大败,剿戮极多,遂解青州之围。后人有诗赞玄德曰: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注意,刘备的双股剑,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点钢矛,是这时候才造出来。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并非从小习武的人。否则早就应该有趁手的兵器。    而且当时的刘关张,无论人力财力都很薄弱。所以这些兵器和铠甲,应该不是什么上等货色。和那些将军世家子弟所拥有的一切,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    看这一段,玄德家贫,张飞还算是个有钱人。也就是说,张飞不但天生勇猛过人,最开始创业的起步资金,也是张飞提供的。在战乱年代,像张飞这样世上罕有的猛将,在哪里都应该是香饽饽,随便投靠个诸侯,都可以成为上将军。    为何会愿意倒贴当时一无所有的刘备,而且心甘情愿拜他为大哥?
  很冷清啊 呵呵
  我本来觉得武将单挑完全是杜撰。但后来看过一些分析和古战场模拟,我觉得可能的确存在过。就是两军对垒,各自摆好阵势的情况下,都不想主动发起攻击(因为先攻击一方,通常要面对敌人的箭雨和阵地,损失较大),于是都由各方武将在阵前叫板,挑衅对手。不过这样的武将单挑,对战争胜负并不会起到决定性左右,只能影响一点士气。
  分析得很有道理...期待楼主更多高见...
   据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的网站,“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武术的产生,从来就是有生产活动决定的。”       关羽张飞也不能有例外。       汉末,武术还没有系统化,不具备通过向师傅学习成为武林高手的条件。要想成为高手,一要有天生体格,二要悟性高,能从生产活动中领悟攻防技术。以此为指导,我们来分析张飞关羽的武功与职业的关系。          张飞的主要职业是杀猪。杀猪要用杀猪刀。和张飞的兵器不同,但技术特点一致。杀猪时不是用杀猪刀砍,而是捅。所以本质上杀猪刀不是刀,而是和矛类似。猪杀死后要去毛,去毛前要给猪充气,使皮肤绷紧。通常做法是用铁钎从后啼一直捅到腹部,然后拔出铁钎,往腹部充气。张飞没有打气筒,只能用嘴吹。铁钎就是小号的矛,所以张飞自然选矛作武器。       另外,长期给猪吹气,张飞练就了巨大的肺活量,才能在长板坡前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兵。       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关羽的职业,但大家都知道,关羽在逃亡途中卖过枣。卖了五六年的枣,怎么说也是一种职业了。关羽不擅生意,买不出好价钱,但仍能维持生计,说明其进货渠道不一般。如果正常付款进货,本钱早就陪光了。关羽有案在身,不大可能去抢枣。再说,要抢也应该去抢钱。关羽只能自己去枣园打枣。枣园是地主豪强的 ,打他的枣就是斗地主,不用付钱,心安理得。为了少惹麻烦,关羽总是穿一身绿,见有人来,便爬到枣树上躲起来。一身绿衣,一张枣红脸,藏在枣树上谁也别想看着。       想必关羽不会爱惜枣树,只顾拿大竹竿一通猛打。上高中时半夜拿大竹竿偷过学校的柿子,深知在枝叶中挥动竹竿需要多大的力气。关羽如此打了五六年,练就无穷臂力。从技术特点看,挥动竹竿和挥动大刀完全相同。所以关羽选择了八十二斤的大刀。       打枣成就了关羽的武功,也造成关羽武功的严重缺陷。       关羽曾和赵云在牛头山打过一仗。这场战斗发生在一条山道上,山道两旁全是树。       “关羽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卧牛山。遍山树枝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一白杨树。赵云见关羽不来斗将,却入无人之境,方欲问时,关羽赤兔马快,早到树前,手起一刀,将白杨树折做两段。”          关羽的武功源自打枣。在冲锋时精神高度集中,道旁的树木钩起了本能反应,挥刀直奔树木而去,大大出了一回洋相。       关羽也因此弱点被擒,丢了性命:       关羽冲出麦城,沿一条山路逃跑,不想赤兔马被绊倒,关羽落马被马忠所擒。关羽即使落马,但功夫仍在,马忠乃无名之辈,如何擒得关羽?想马超也曾步战,杀得韩遂及手下五将血肉横飞。关羽虽疲惫,对付一个马忠理应绰绰有余。怎奈又是山路,山路两旁又是树木。关羽举刀欲战,却见两旁树木众多,一时不知该砍哪棵。犹豫半分钟,早被马忠绑定。       总结:通过分析关羽张飞的武功特点及典型战例,我得出结论,关羽张飞的武功源自他们的职业。我相信该结论可推广到所有三国武将。       比如刘备是卖草鞋的,双手经常提着草鞋挥舞推销,故使用双剑…… ……等等。       根据此结论,我们可以分析各武将的 弱点,从而设计合理战术,轻松打败他们。
  呵呵 终于有朋友过来了 欢迎
  一切都是机缘巧合,是缘分啊。            三家村言,理性、建设性!历史、文化!  500人大群,群号  欢迎大家加入
  作者:北周韦孝宽 回复日期: 12:53:11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        看这一段,玄德家贫,张飞还算是个有钱人。也就是说,张飞不但天生勇猛过人,最开始创业的起步资金,也是张飞提供的。在战乱年代,像张飞这样世上罕有的猛将,在哪里都应该是香饽饽,随便投靠个诸侯,都可以成为上将军。        为何会愿意倒贴当时一无所有的刘备,而且心甘情愿拜他为大哥?  ------------------  很简单, 这时候曹操孙坚恐怕也可以算是一无所有。 这时候的诸侯多是东汉原来的士族世家,比较讲究出身的,也因此后来全完蛋
  玄德谢别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各置全身铠甲。共聚乡勇五百余人,来见邹靖。邹靖引见太守刘焉。三人参见毕,各通姓名。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不数日,人报黄巾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涿郡。刘焉令邹靖引玄德等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敌。玄德等欣然领军前进,直至大兴山下,与贼相见。贼众皆披发,以黄巾抹额。当下两军相对,玄德出马,左有云长,右有翼德,扬鞭大骂:“反国逆贼,何不早降!”程远志大怒,遣副将邓茂出战。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处,刺中邓茂心窝,翻身落马。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后人有诗赞二人曰: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知         众贼见程远志被斩,皆倒戈而走。玄德挥军追赶,投降者不计其数,大胜而回。    ------------------    刘关张出师第一战(以前应该没有任何指挥战斗的经验),居然就以500之众大胜5万黄巾军,可谓匪夷所思。
  作者:Walkyren 回复日期: 14:12:13 
    作者:北周韦孝宽 回复日期: 12:53:11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            看这一段,玄德家贫,张飞还算是个有钱人。也就是说,张飞不但天生勇猛过人,最开始创业的起步资金,也是张飞提供的。在战乱年代,像张飞这样世上罕有的猛将,在哪里都应该是香饽饽,随便投靠个诸侯,都可以成为上将军。            为何会愿意倒贴当时一无所有的刘备,而且心甘情愿拜他为大哥?    ------------------    很简单, 这时候曹操孙坚恐怕也可以算是一无所有。 这时候的诸侯多是东汉原来的士族世家,比较讲究出身的,也因此后来全完蛋    -----------------------    曹操孙坚当时的实力,比刘备强大太多了吧?孙坚相当个分区司令之类的,而且是世家。曹操也算是朝中重臣。
  楼主,在下才疏学浅,插一下谈谈自己观点,您当消遣,楼下必有高人说得比我好。。。。      1.关羽张飞的武艺是如何炼成的?为何一个打枣的逃犯,一个屠夫,似乎也没有从小习武,一出场就已经是顶尖高手?    愚见:武术不能杀人,能杀人的技术一定是在斩杀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另外,关圣人其实是个侠客,是绿林好汉的头目。这在后来水淹七军时期,曹操领内大量绿林侠客配合关羽作乱就可以看出,他其实一直是黑社会分子,并且在黑社会中是很有权威的。。。黑社会如何权威,靠的就是义气和砍杀能力。张飞也是差不多的。。。而且,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般男丁都会从小连一些武功防身,那武功,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套路,而是杀人技。            2.刘关张的友谊为何如此深厚?他们只是在刘焉发榜招军时偶遇,个性背景迥异,人生目标应该也不同,为何就能一见如故,而且关系始终比任何人都铁?三国各诸侯中志同道合走到一起的人非常多,为何    愚见:这个我想是缘分和磁场吧,生活中总有些人,可以一见如故,佛家称之为因果,外国人叫他磁场。刘备本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的厉害不在于惊世骇俗的战斗技术(吕布);天生的谋略(曹操);超高的智商(郭嘉、诸葛亮),而在于他是“天下之器”。。。。何谓“天下之器”?就是容纳天下的器,有些人不是很有本事,却可以以一种天生的人格魅力吸引能力远远超过自己的人,这就是领袖气质。。。这就是天下之器。他只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器具一个平台,让天下有才华的人到平台上施展,曹操也是如此,高祖皇帝刘邦也是如此。              3.刘备的个人魅力为何如此之强?刘的文韬武略似乎都并不突出,但凝聚力无比强大。关张何等桀骜不驯,为何对刘却一上来就俯首帖耳?从他的为人处世之中,我们究竟能学到什么东西?    愚见:器量和气量,心胸和眼光,待人接物,仁义,以及厚黑学。最后,领袖魅力是学不来的,是一种天赋。          4. 历史上打仗,武将阵前单挑这种风气真的流行过吗?一方的武将单挑落败,整支军队就会立刻溃不成军?个人认为这太扯淡了。如果真有这样的事,只能说是指挥官太菜。    愚见:有的,武将单挑不能改变战争的进程,最多只能影响战士的士气,这只有在及其尚武的时代才会发生,并且英雄主义已经成为天下人的共识,希腊时代也有武将单挑的传统,但是到了注重军事策略,注重军人团体阵型的罗马时代,武将单挑就开始没有舞台了。。。而且也要看人,项羽找刘邦单挑,刘邦说:“我斗智不斗力”一句话就拒绝了。。。换了日本的织田信长,你大将出去单挑,他一排枪放过来直接打死,还抢个先机那是肯定的。。。。        ......
  楼上说得很有道理
  武将单挑可能是小说描述时的一种象征性手法吧,就象象棋中的棋子一样.这样既可增加对于普通读者的吸引力,同时写作时也不需要太多军事上的知识,读来也不吃力.
  我十分好奇,刘备的“天下之器”,器量和气量,心胸和眼光,待人接物,仁义,以及厚黑学,到底可以具体为哪些行为习惯?有没有一般人可以学习的地方?    谁要是具备了这种能力,简直比几百亿的资产还要nb
  水浒中的宋江,好像个性特点也和刘备相似。但宋江毕竟曾慷慨解囊,帮助过无数人,所以人气高还容易理解。
  作者:artnw22 回复日期: 14:32:32 
    武将单挑可能是小说描述时的一种象征性手法吧,就象象棋中的棋子一样.这样既可增加对于普通读者的吸引力,同时写作时也不需要太多军事上的知识,读来也不吃力.  -----------------------------      武将单挑也有可能对战局影响大。因为武将知道计划,今晚吃啥,明天发多少钱。武将战败了,今晚吃饭都是问题,谁都想溜,这时候走掉也不可耻。反观胜方士兵,老板赢了,自然要冲上去表现一下。此消彼长,自然形成以武将pk定胜负的惯例。
  电视剧新三国里华雄那一段,我感觉还是比较真实的。你想,面对紧闭城门不出的对手,兵力又没有绝对优势,强行攻城肯定损失巨大,于是摆好阵型,派武将在城门前叫骂挑衅,这很正常。    守城方如果开城大兵出击,就失去了城池防御这一点优势,正中对方下怀。如果一直不敢出击,难免给士兵一种“我们的武将不敢应战,不如对手”的感觉,会很郁闷。
  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华雄在城门前叫骂,你们的XX上将平时吹得一X,其实也就是个缩头乌龟,我灭他跟打娘们似的。反正一个个指名道姓骂过去。武将大多性情火爆,谁受得了这个?所以有人出来单挑也很正常吧?     如果被人指名道姓这么骂还不敢出来,以后在那帮大老粗士兵面前,估计威信会降低不少吧?
  关羽和张飞于刘备的认识乃至结拜都属于偶然,但是两人对刘备的俯首贴耳是有一个过程的,你仔细看看三国就知道了,刘备收买人心的本事绝非都如“摔孩子”这般低劣。
  我就是想了解,刘备收买人心的本事,具体说起来是什么?
  999新观念,接受是关键!  多年的写作发表论文的经验和服务,与数所著名医科大学,数十位医学博士和数十种医学学术期刊又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您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医学论文写作发表服务。  999论文网WWW.999YXW.CN  咨询邮箱:  联系电话:   客服Q Q :
  个人觉得,刘备也好、刘邦也好,他们收买人心的本事,有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中国人普遍的一种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中国自古的儒家思想要求“士为知己者死”,讲究“君君臣臣服父子子”,于是高人一级压死人,地位相对较高的人压迫盘剥地位相对较低的人变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这时,盘剥阶级高层偶尔的示好或者对下属的理解和空间就是的世代受压迫的下层人士产生了斯德哥尔摩情绪,反而变得感激感怀,所以所谓好人缘,就是在限定的阶级制度中适当采取手段恩惠下级以达到进一步剥削的目的。      当然,我是拜关公者,我深信刘关张之间,存在真正的“情义”。  我本身也对给我机会的领导深怀感激,愿意为她鞠躬尽瘁。    也许这就是中国人吧
关张可能本身就是猛男,豪族型,有才气,喜欢谈论国家大事,所以和刘备走在一起了。 现在新三国,说刘关张三人桀骜不驯,各处都容不下他们,又说刘备很厚道,感觉有点自相矛盾。 很厚道的人怎么不能容身于各路军阀,甚至曹操那里? 很可能刘关张有他们共同的信念,仁义爱君,看不惯各路军阀勾心斗角 互相吞并的情况,甚至也看不惯无能的人坐在高位上(袁绍祖上四代出了5个政治局常委,如果他祖上都是袁绍兄弟那种才能,是不是要对东汉末年大饥荒负责?)。最后刘备重建汉国也估计这个道理。  
古代武将或者勇士阵前挑战,是很可能的。 若是对方盾牌列阵,或者据守营寨, 城池,强攻本不可能,那么派一个勇士去挑战单条是可以的。特别当初是农民军起义时候,各路军阀都是白手起家,手下多数是自己的族人,招揽的豪杰。人家强行要出战,主将也没那个威信去弹压人家,只能任他们去打斗。 其实我们也发现三国演义后期,武将单挑的情况也不多见了(可能是罗贯中结合元末汉族大起义的经历也写出来的)。  
另外说起华雄。其实他在城下三四百米叫骂,一阵弓箭就可以把他打发走。华雄是主将,主将不可挂,应当是他手下来挑战。关东军号称正义之师,为不必要叛军单挑。 正史里面华雄是乱军之中被孙坚所杀。
  那个时候没有兵农分离,实际上小兵都是农民,特别是步兵。  曹操才开始屯田的吧,目的也是为了让青州兵不乱来,以上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所以那时候将一倒,其他的都做鸟兽散了,就跟小时候出去打群架最能打的倒了其他人基本就不敢动了。。。    至于你说关羽张飞的武力,那时候怀才不遇的人多了,那诸葛亮又是怎么知道天下大事的,曹操方的典韦,许褚,曹仁也都没介绍来历。那要是都介绍估计三国演义就变成人口普查了。
  刘备得人心主要是间接描写吧,这个东西不好直接写的。不过罗贯中也在很多细节写了。你看曹操官渡大败袁绍就杀了全部降兵,结果后来河北人死战。刘备不干这个事。演义中曹操还把刘琮干掉了,我觉得后来赤壁孙权不投降有可能就是怕被干掉,刘备也不干这个,把刘璋调离老巢就完了。  再就是张飞丢了徐州刘备反应多好,兄弟就该这样安慰。  至于刘备的本事你得看嘉靖本才知道,现在的通行本是毛本,垃圾的一比,把刘备曹操和诸葛亮的形象全部改了,除了个别地方文采好一点点,其他在逻辑性和描写上差远了。
  嘉靖本在哪里能看到?
  作者:永远不会饱 回复日期: 15:46:17 
    个人觉得,刘备也好、刘邦也好,他们收买人心的本事,有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中国人普遍的一种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中国自古的儒家思想要求“士为知己者死”,讲究“君君臣臣服父子子”,于是高人一级压死人,地位相对较高的人压迫盘剥地位相对较低的人变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这时,盘剥阶级高层偶尔的示好或者对下属的理解和空间就是的世代受压迫的下层人士产生了斯德哥尔摩情绪,反而变得感激感怀,所以所谓好人缘,就是在限定的阶级制度中适当采取手段恩惠下级以达到进一步剥削的目的。            当然,我是拜关公者,我深信刘关张之间,存在真正的“情义”。    我本身也对给我机会的领导深怀感激,愿意为她鞠躬尽瘁。        也许这就是中国人吧    ----------------------  中国人普遍的一种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这个说法,比较有新意  不过恩惠手下很多人都能想到,为什么只有刘备这么成功呢?
  作者:carterrq 回复日期: 15:53:26 
    那个时候没有兵农分离,实际上小兵都是农民,特别是步兵。    曹操才开始屯田的吧,目的也是为了让青州兵不乱来,以上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所以那时候将一倒,其他的都做鸟兽散了,就跟小时候出去打群架最能打的倒了其他人基本就不敢动了。。。          -----------------    所以那时候,步兵基本属于乌合之众?
  作者:killywen1983 回复日期: 15:47:54 
     关张可能本身就是猛男,豪族型,有才气,喜欢谈论国家大事,所以和刘备走在一起了。 现在新三国,说刘关张三人桀骜不驯,各处都容不下他们,又说刘备很厚道,感觉有点自相矛盾。 很厚道的人怎么不能容身于各路军阀,甚至曹操那里? 很可能刘关张有他们共同的信念,仁义爱君,看不惯各路军阀勾心斗角 互相吞并的情况,甚至也看不惯无能的人坐在高位上(袁绍祖上四代出了5个政治局常委,如果他祖上都是袁绍兄弟那种才能,是不是要对东汉末年大饥荒负责?)。最后刘备重建汉国也估计这个道理。     古代武将或者勇士阵前挑战,是很可能的。 若是对方盾牌列阵,或者据守营寨, 城池,强攻本不可能,那么派一个勇士去挑战单条是可以的。特别当初是农民军起义时候,各路军阀都是白手起家,手下多数是自己的族人,招揽的豪杰。人家强行要出战,主将也没那个威信去弹压人家,只能任他们去打斗。 其实我们也发现三国演义后期,武将单挑的情况也不多见了(可能是罗贯中结合元末汉族大起义的经历也写出来的)。     另外说起华雄。其实他在城下三四百米叫骂,一阵弓箭就可以把他打发走。华雄是主将,主将不可挂,应当是他手下来挑战。关东军号称正义之师,为不必要叛军单挑。 正史里面华雄是乱军之中被孙坚所杀。    -------------------    那时候弓箭的射程,到不了三四百米吧?估计前来单挑的武将,就是站在弓箭射程之外。但因为城墙上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要看清武将打斗过程还是不难的。
  关羽实际上和程咬金一样,只会三大刀,一下把别人吓住了,一般三刀过后就都被他杀了。张飞杀猪对人体的结构非常熟悉,一上来就攻要害,所以好多人也被他杀了
  我也来说说我的理解吧    
刘备最狠得一招就是自认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招在非常讲究出生的封建时代非常吃香,袁绍怎么当上18路诸侯的首领的?“四世三公”也。估计关张也被他这一点唬住了。  
而中山靖王何许人也,好像是西汉景帝的儿子(和汉武帝刘彻一个辈分),经过西汉,东汉再到三国,起码过了三、四百年,何况此君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做 爱。一生有100多个儿子(不算女儿)。至从刘彻推行“推恩令”以来,那些王侯如果子孙没有出息,五六代后和平常人没有多少区别。想想看,三四百年的时光,一百多的儿子,谁能一一查每个儿子的后嗣情况?所以刘备说是就是了,谁能查个根底呢?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的谋略和那么一点无耻无赖。  
关于武将单挑,那大部分都是罗贯中或者民间的虚构,古代武将带头冲锋那是常见,但是双方阵势排好,双方士兵像看比赛一样,看武将单挑?我的印象里只有隋朝杨坚区间,战突厥时史万岁和突厥一武将干过。
  刘备绝非贩屦织席这么简单。刘姓当时是国姓,多少是有特殊身份的;刘备家贫少孤,但他的宗族例如叔父刘元起或许多少有些势力;从学当世大儒郑玄、朝廷高官卢植,学的应该是经世济邦的大学问,说不定是中央党校跨世纪接班人才培训班;与公孙瓒为友也说明刘备社会关系的广泛。  张飞“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肯定也是一方豪强。试问在一个县(尤其是涿县这样的边远地方)里面,能有几个大人物?我推测刘备和张飞早就互相知道,神交已久不过未曾谋面而已,这样才能一见如故,结为兄弟。
  刘备那个汉室宗亲估计就是自己编的。
  三国演义只是基于三国历史,综合了流传再民间的故事写成的小说,与什么射雕英雄传啊,小李飞刀啊,鹿鼎记啊没什么本质区别。只是相对于这类武侠小说更加写实一点罢了。  所以像楼主这样追根寻底,事事拷问的事情本身大可不必。  中国学者历来就不注重逻辑性,这种混屯思想企图用高度抽象模糊的词句来接近真理。如不能言说只能意会。而西方人则讲求定量分析,讲求精确,并且具有递进的推演性。有了一就能在一的基础上推出二。中国人的一些发明创造大都靠着经验和大量生活实践,虽创造了许多发明,但却缺少内在的逻辑性、关联性。这些成果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一次偶然加多次实践可以使中国人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却不可能发明电灯、发现杠杆原理。因为电灯不可能通过一次偶然的发现被发明出来,而是需要大量的电学知识;杠杆原理存在于中国人每天用的秤,却从来没有被中国人上升为一种理论和力学知识。  所以说楼主当这是部小说看看就得了,又不是正史研究,何必这样纠缠呢,如真要问个究竟,那我只能推测是罗贯中的逻辑性不够。
  热闹起来了
  楼上几位都各有道理。我知道三国演义只是小说,但这部小说影响力太大,甚至可以说影响了很多人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所以还是值得推敲。    三国志更符合史实一点,但内容太少,很多问题都是一带而过。至于其它的有关三国的正史,哪些比较好?楼上给推荐下?
  作者:凭虚山人 回复日期: 16:31:23 
    刘备绝非贩屦织席这么简单。刘姓当时是国姓,多少是有特殊身份的;刘备家贫少孤,但他的宗族例如叔父刘元起或许多少有些势力;从学当世大儒郑玄、朝廷高官卢植,学的应该是经世济邦的大学问,说不定是中央党校跨世纪接班人才培训班;与公孙瓒为友也说明刘备社会关系的广泛。    张飞“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肯定也是一方豪强。试问在一个县(尤其是涿县这样的边远地方)里面,能有几个大人物?我推测刘备和张飞早就互相知道,神交已久不过未曾谋面而已,这样才能一见如故,结为兄弟。    --------------    有一定道理。不过一方豪强,会去做屠夫吗?
  作者:lone_111222 回复日期: 16:50:56 
    刘备那个汉室宗亲估计就是自己编的。    ----------------------    的确有可能。那年代通讯不便,造假比现在方便多了。
  那是改编的小说 !!!多少有些加工。    另外,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人来龙去脉写清楚,不然就是列传了。    
  个人推测下:罗贯中是否想在本书中推崇“仁者无敌”的概念,所以才尽量渲染符合儒生心目中“仁义”形象的刘备?似乎只要有了仁义二字,就会掌握人心,很多困难自然就克服了?
  作者:peterzxw1981 回复日期: 16:51:11 
    三国演义只是基于三国历史,综合了流传再民间的故事写成的小说,与什么射雕英雄传啊,小李飞刀啊,鹿鼎记啊没什么本质区别。只是相对于这类武侠小说更加写实一点罢了。    所以像楼主这样追根寻底,事事拷问的事情本身大可不必。    中国学者历来就不注重逻辑性,这种混屯思想企图用高度抽象模糊的词句来接近真理。如不能言说只能意会。而西方人则讲求定量分析,讲求精确,并且具有递进的推演性。有了一就能在一的基础上推出二。中国人的一些发明创造大都靠着经验和大量生活实践,虽创造了许多发明,但却缺少内在的逻辑性、关联性。这些成果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一次偶然加多次实践可以使中国人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却不可能发明电灯、发现杠杆原理。因为电灯不可能通过一次偶然的发现被发明出来,而是需要大量的电学知识;杠杆原理存在于中国人每天用的秤,却从来没有被中国人上升为一种理论和力学知识。    所以说楼主当这是部小说看看就得了,又不是正史研究,何必这样纠缠呢,如真要问个究竟,那我只能推测是罗贯中的逻辑性不够。        -------------------------------------------  我认为这位老兄说的最有道理
  作者:非典型性行为 回复日期: 18:43:13 
    作者:peterzxw1981 回复日期: 16:51:11        三国演义只是基于三国历史,综合了流传再民间的故事写成的小说,与什么射雕英雄传啊,小李飞刀啊,鹿鼎记啊没什么本质区别。只是相对于这类武侠小说更加写实一点罢了。      所以像楼主这样追根寻底,事事拷问的事情本身大可不必。      中国学者历来就不注重逻辑性,这种混屯思想企图用高度抽象模糊的词句来接近真理。如不能言说只能意会。而西方人则讲求定量分析,讲求精确,并且具有递进的推演性。有了一就能在一的基础上推出二。中国人的一些发明创造大都靠着经验和大量生活实践,虽创造了许多发明,但却缺少内在的逻辑性、关联性。这些成果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一次偶然加多次实践可以使中国人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却不可能发明电灯、发现杠杆原理。因为电灯不可能通过一次偶然的发现被发明出来,而是需要大量的电学知识;杠杆原理存在于中国人每天用的秤,却从来没有被中国人上升为一种理论和力学知识。      所以说楼主当这是部小说看看就得了,又不是正史研究,何必这样纠缠呢,如真要问个究竟,那我只能推测是罗贯中的逻辑性不够。                -------------------------------------------    我认为这位老兄说的最有道理    =================================================================================================================================================================================      是有道理,不过无助于解决楼主的疑问。
  我觉得虽然是小说,但可以借三国演义这个大家熟知的平台,来探讨一下这段历史的相关问题吧!毕竟这个小说,还是“七分真,三分虚”
  各位早安
  一开始介绍刘备时,他就自称是汉室苗裔,并走到哪儿都是先称大汉皇叔。在献帝也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而承认他是皇叔后,他更是大张旗鼓的宣扬。  为什么?  当时的民众普遍承认刘氏是正统。希望刘氏中有一位强有力的人物来整理当时纷乱的河山。让国家回到汉初那强盛富庶的时代。  刘备希望作第二个汉光武,大汉皇叔这个名份非常重要。曹操煮酒论英雄,并不是怕刘备这个人怎么样,而是更重要的是怕这个名份。  乱世出英雄,关张希望作一番大事业。他们作为低层出身的英雄,心底承认刘氏是国家唯一的,合法的统治者。正好,他们遇到了一个自称皇叔的刘备。对方都是自己所需。所以一拍即合。  其实关羽比刘备的岁数要大,但他还是甘做老二。(当然,历史上没有桃源三结义)  算了,不说了,作个广告:车模兽兽的床上性感照  http://www./tupian/shou.php?tupian.jpg
  一切都是机缘巧合,是缘分啊。  
  楼上强悍,明白人。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一切都有缘由的。
  我一向认为,当找不到其他理由时,才只好用缘分来解释。
  三国不是《三国演义》,反之亦然,托名“三国”的电视剧其实更多的来源于演义。电视剧的成功主要是两个标准:一个是播放次数(也包括范围),另一个是观众的收视率。强求学术“历史”是不对的,追求演义的真实性是没有意思的,毕竟《哈姆雷特》的每次翻拍都有不同。    所以,三国这电视剧创意太糟糕了,停止了,没有《武林外传》那样的亲和力,自以为正剧却有大量血腥杀戮场面,这是“三级片”的重要标准啊,加上最近几次校园暴力,广电部应该注意控制不要让它广泛传播,诱导我们的花季青少年产生错误的行为方式,该删的地方一定要删,不要到想输出国外的时候被外国人痛下杀手,或使他们对中国产生错误的理解。  
  三国演义压根就是一部小说,小说里都有着诸多如此的巧合与离奇,如果按阁下的问题那样细细追究起来的话,任何一部小说都有无数的纰漏,甚至根本不符合现实的逻辑与道理。小说虽然基于现实但是绝对的高与现实,小说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理想模式。  
1.关羽张飞的武艺是如何炼成的?为何一个打枣的逃犯,一个屠夫,似乎也没有从小习武,一出场就已经是顶尖高手?  哈哈,问这个问题感觉阁下就是个小孩吧?可曾想过,小李飞刀为何刚出场就刀无虚发,所向披靡?他应该也有师傅吧?可是兵器谱却未见其人啊!莫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基于师傅不可能把全部技能悉数传于弟子的传统观念,所以这种假设不成立。那也许是小李自学成才吧?既然小李可以,阿关和阿飞为何不可?? 打枣的怎么了?屠夫又怎样?小李也是个书生,他尚且可以文武兼修,阿关和阿飞精通一门也是很正常啊!
  自学成才
  为啥刘备会沦落到平民呢?因为七王之乱后,皇帝开始分拆地方诸侯,规定诸侯王的二儿子,三儿子也可以继承一部分土地,这样经过几代后,一块大的诸侯王封地,就变成很多小的了,再分,很多人就无地可分了,所以到东汉末年,皇室宗亲当平民,也很正常啦~!
   为什么很多人喷高氏三国,我觉得是人都是先说说自己觉得它的不足,结果被一些人歪语喷的心里憋屈,故而喷他。这里有一个比喻,大家看完后也就心平气和了。一笑了之吧      新三国与三国演义OR三国志 就像萝卜干和牛肉干      我 爱吃袋装的牛肉干,有新口味的牛肉干出厂我绝对去买。最近,一家叫gxx的公司出了盒装的牛肉干,于是我兴致勃勃地第一时间买来吃了。包装华丽丽,看上去也 不错,我急不可耐地撕开包装,结果发现是萝卜干。于是我怒了,提着盒子去找gxx,希望他们能给我解释。结果人家说,袋装牛肉干与盒装牛肉干不是同一种 东西,叫我区别对待。我很郁闷,既然不是同一种东西,为啥你还要叫牛肉干呢?我将自己的疑惑告诉了周围的人,其中一些人与我同感,但另外一些喜欢萝卜干的 人的观点与我大有不同。       某:你不喜欢吃萝卜干就别吃啊,没人求你吃。       我:这话说的不错,但是因为它叫牛肉干所以我买来吃了,而且如果我不吃,我怎么知道它实际上是萝卜干呢?       某:人家能生产出来已经不错了,你应该感谢人家,要不你连萝卜干都吃不上呢。       我:不喜欢萝卜干,我情愿什么都不吃也不愿吃萝卜干啊。       某:有本事你自己去做!!       我:我买牛肉干吃,打开发现是萝卜干,我去找厂家投诉,结果厂家说有本事你自己去生产。大家评评理,这合适么?       某:你只不过撕开包装看看,你又没吃,你有什么资格说它不好。       我:好吧,那我吃完再评论       (吃完后)       某:看吧,嘴上说不好吃,实际上还是吃了,它实际上还是让你感动了的吧。       我:虽然我吃完了,但一点都不好吃       某:不好吃还吃完,你犯贱啊?       我:是你说叫我吃完再评论的啊,要不你又说我没资格       某:其实你从一开始就是抱着挑毛病的心态去吃着萝卜干的,所以这萝卜干在你眼中没什么优点       我:我承认这萝卜干味道还不错,但我想吃的是牛肉干。       某:盒装牛肉干要有盒装牛肉干的特点,难不成全都按照以前的牛肉干照搬?那还有什么意思?适当的改变是允许的。       我:适当的改变当然是允许的,除了原味的牛肉干外我还希望吃到麻辣的,五香的,手撕的牛肉干。但再怎么变也不应该把牛肉干变成萝卜干啊。       某:哼!要是先有我们的盒装牛肉干再出你们的袋装牛肉干,又会怎样?你不要先入为主       我:如果你们的产品先出,我也绝对不喜欢吃。而且说不定会因此连以后出的袋装牛肉干都不买了。还好你们后出,要不我将错过经典。       某:算了,不跟你扯,到时候看销量来说话,销量高就说明这萝卜干好       我:很多人冲着牛肉干的名气买了这玩意儿,这些人也被算入销量了啊?就比如我,我也是销量的一部分,这销量能证明什么?       ……       gxx:他们只是一群沉迷于牛肉干不可自拔的人,我们不用理会他们!!       我:如果不是我们喜欢牛肉干,牛肉干不会这么出名,你们也不会想要生产其他形式的牛肉干。现在你借牛肉干的名气弄萝卜干来买,骗了很多人,也吸引了很多因 为喜欢萝卜干所以不介意这东西叫牛肉干的人。现在你钱赚了,名气有了,就打算抛弃我们这些人,这不是典型的过河拆桥么?说这话的时候想想清楚,是谁让你这 牛肉牌萝卜干出名的,别忘本,将来遭雷劈。             以上就是关于牛肉干与萝卜干的对话       演员表       袋装牛肉干:三国演义or三国志。(你新三国至少要像一个吧?)      盒装牛肉干(萝卜干):新三国剧                   作者:john098 0位粉丝  
  为什么武艺这么高,确实令人生颖
  一开始介绍刘备时,他就自称是汉室苗裔,并走到哪儿都是先称大汉皇叔。在献帝也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而承认他是皇叔后,他更是大张旗鼓的宣扬。    为什么?    当时的民众普遍承认刘氏是正统。希望刘氏中有一位强有力的人物来整理当时纷乱的河山。让国家回到汉初那强盛富庶的时代。    刘备希望作第二个汉光武,大汉皇叔这个名份非常重要。曹操煮酒论英雄,并不是怕刘备这个人怎么样,而是更重要的是怕这个名份。    乱世出英雄,关张希望作一番大事业。他们作为低层出身的英雄,心底承认刘氏是国家唯一的,合法的统治者。正好,他们遇到了一个自称皇叔的刘备。对方都是自己所需。所以一拍即合。    其实关羽比刘备的岁数要大,但他还是甘做老二。(当然,历史上没有桃源三结义)
  5.三国中武功最高的不是吕布,也不是五虎将,而是兀突骨?    兀突骨,身长丈二(288厘米),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骑象当先,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    武力分析     原著中记载:兀突骨,身高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     1.武术起源于长期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兀突骨,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也就是说他手擒猛兽是家常便饭。再加上部落间的冲突,这些从实战中积累出来的“武艺”应该更加实用和更有技巧性,当然也更可怕!     2.身材高大的人的确不灵活!想想穆铁柱就明白了:)但这还要看人种,对比穆铁柱,NBA中的黑人球员就灵活多了;更何况兀突骨这种非人族?因书中并无兀突骨行动笨拙的描写,所以兀突骨丈二的身材会影响速度的说法亦不能成立。     3.由于兀突骨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所以这已经使其立于不败的地步(除非有李原霸那八百斤的镭鼓嗡金锤,震碎其内脏而亡!)另外,书中未交代兀突身使用什么兵器(连环画中好像是用长柄斧),所以据此推测,该非人类武功已趋化境,一般是徒手捉将并随手撕碎之,就象捉猛兽一样(习惯性动作)。
  作者:永远不会饱 回复日期: 14:25:14 
    楼主,在下才疏学浅,插一下谈谈自己观点,您当消遣,楼下必有高人说得比我好。。。。      ============================  这位兄台的分析真是透彻!佩服之至!
  有意思,顶
  《三国演义》原文     却说败残蛮兵有千余人,大半中伤而逃,正遇蛮王孟获。获收了败兵,心中稍喜,却与带来洞主商议曰:“吾今洞府已被蜀兵所占,今投何地安身?”带来洞主曰:“止有一国可以破蜀。”获喜曰:“何处可去?”带来洞主曰:“此去东南七百里,有一国,名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其手下军士,俱穿藤甲;其藤生于山涧之中,盘于石壁之上;国人采取,浸于油中,半年方取出晒之;晒干复浸,凡十余遍,却才造成铠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因此号为藤甲军。今大王可往求之。若得彼相助,擒诸葛亮如利刀破竹也。”孟获大喜,遂投乌戈国,来见兀突骨。其洞无宇舍,皆居土穴之内。孟获入洞,再拜哀告前事。    兀突骨曰:“吾起本洞之兵,与汝报仇。”获欣然拜谢。于是兀突骨唤两个领兵俘长:一名土安,一名奚泥,起三万兵,皆穿藤甲,离乌戈国望东北而来。行至一江,名桃花水,两岸有桃树,历年落叶于水中,若别国人饮之尽死,惟乌戈国人饮之,倍添精神。兀突骨兵至桃花    渡口下寨,以待蜀兵。     却说孔明令蛮人哨探孟获消息,回报曰:“孟获请乌戈国主,引三万藤甲军,现屯于桃花渡口。孟获又在各番聚集蛮兵,并力拒战。”孔明听说,提兵大进,直至桃花渡口。隔岸望见蛮兵,不类人形,甚是丑恶;又问土人,言说即日桃叶正落,水不可饮。孔明退五里下    寨,留魏延守寨。    次日,乌戈国主引一彪藤甲军过河来,金鼓大震。魏延引兵出迎。蛮兵卷地而至。蜀兵以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于地;刀砍枪刺,亦不能入。蛮兵皆使利刀钢叉,蜀兵如何抵当,尽皆败走。蛮兵不赶而回。魏延复回,赶到桃花渡口,只见蛮兵带甲渡水而    去;内有困乏者,将甲脱下,放在水面,以身坐其上而渡。魏延急回大寨,来禀孔明,细言其事。孔明请吕凯并土人问之。凯曰:“某素闻南蛮中有一乌戈国,无人伦者也。更有藤甲护身,急切难伤。又有桃叶恶水,本国人饮之,反添精神;别国人饮之即死:如此蛮方,纵    使全胜,有何益焉?不如班师早回。”孔明笑曰:“吾非容易到此,岂可便去!吾明日自有平蛮之策。”平蛮之策。”于是令赵云助魏延守寨,且休轻出。次日,孔明令土人引路,自乘小车到桃花渡口北岸山僻去处,遍观地理。山险岭峻之处,车不能行,孔明弃车步行。忽到一山,望见    一谷,形如长蛇,皆光峭石壁,并无树木,中间一条大路。孔明问土人曰:“此谷何名?”土人答曰:“此处名为盘蛇谷。出谷则三江城大路,谷前名塔郎甸。”孔明大喜曰:“此乃天赐吾成功于此也!”遂回旧路,上车归寨,唤马岱分付曰:“与汝黑油柜车十辆,须用竹    竿千条,柜内之物,如此如此。可将本部兵去把住盘蛇谷两头,依法而行。与汝半月限,一切完备。至期如此施设。倘有走漏,定按军法。”马岱受计而去。又唤赵云分付曰:“汝去盘蛇谷后,三江大路口如此守把。所用之物,克日完备。”赵云受计而去。又唤魏延分付    曰:“汝可引本部兵去桃花渡口下寨。如蛮兵渡水来敌,汝便弃了寨,望白旗处而走。限半个月内,须要连输十五阵,弃七个寨栅。若输十四阵,也休来见我。”魏延领命,心中不乐,怏怏而去。孔明又唤张翼另引一军,依所指之处,筑立寨栅去了;却令张嶷、马忠引本洞所降千人,如此行之。各人都依计而行。却说孟获与乌戈国主兀突骨曰:“诸葛亮多有巧计,只是埋伏。今后交战,分付三军:但见山谷之中,林木多处,不可轻进。”兀突骨曰:“大王说的有理。吾已知道中国人多行诡计。今后依此言行之。吾在前面厮杀;汝在背后教道。”两人商议已定。忽报蜀兵在桃花渡口北岸立起营寨。兀突骨即差二俘长引藤甲军渡了河,来与蜀兵交战。不数合,魏延败走。蛮兵恐有埋伏,不赶自回。次日,魏延又去立了营寨。蛮兵哨得,又引众军渡过河来战。延出迎之。不数合,延败走。蛮兵追杀十余里,见四    下并无动静,便在蜀寨中屯住。次日,二俘长请兀突骨到寨,说知此事。兀突骨即引兵大进,将魏延追一阵。蜀兵皆弃甲抛戈而走,只见前有白旗。延引败兵,急奔到白旗处,早有一寨,就寨中屯住。兀突骨驱兵追至,魏延引兵弃寨而走。蛮兵得了蜀寨。次日,又望前追    杀。魏延回兵交战,不三合又败,只看白旗处而走,又有一寨,延就寨屯住。次日,蛮兵又至。延略战又走。蛮兵占了蜀寨。    话休絮烦,魏延且战且走,已败十五阵,连弃七个营寨。蛮兵大进追杀。兀突骨自在军前破敌,于路但见林木茂盛之处,便不敢进;却使人远望,果见树阴之中,旌旗招*。兀突骨谓孟获曰:“果不出大王所料。”孟获大笑曰:“诸葛亮今番被吾识破!大王连日胜了他    十五阵,夺了七个营寨,蜀兵望风而走。诸葛亮已是计穷;只此一进,大事定矣!”兀突骨大喜,遂不以蜀兵为念。至第十六日,魏延引败残兵,来与藤甲军对敌,兀突骨骑象当先,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手指魏延大骂。延拨马便走。后面蛮兵大进。魏延引兵转过了盘蛇谷,望白旗而走。兀突骨统引兵众,随后追杀。兀突骨望见山上并无草木,料无埋伏,放心追杀。赶到谷中,见数十辆黑油柜车在当路。蛮兵报曰:“此是蜀兵运粮道路,因大王兵至,撇下粮车而走。”兀突骨大喜,催兵追赶。将出谷口,不见蜀兵,只见横木乱石滚下,垒断谷口。兀突骨令兵开路而进,忽见前面大小车辆,装载干柴,尽皆火起。兀突骨忙教退兵,只闻后军发喊,报说口已被干柴垒断,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兀突骨见无草木,心尚不慌,令寻路而走。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将兀突骨并三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死于盘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    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左右将士,无不感叹
  有意思
  如果说曹操尚敢指挥众将群殴吕布,那诸葛亮手中有赵云这等大将,遇上兀突骨也不敢尝试群殴的念头,只能引到山谷里火攻。魏延也算一员猛将,遇到兀突骨,不到三回合就大败。
  作者:wuweichuan 回复日期: 08:38:40 
    作者:永远不会饱 回复日期: 14:25:14        楼主,在下才疏学浅,插一下谈谈自己观点,您当消遣,楼下必有高人说得比我好。。。。            ============================    这位兄台的分析真是透彻!佩服之至!    ----------------------    永远不会饱的确说的非常棒
  次日,乌戈国主引一彪藤甲军过河来,金鼓大震。魏延引兵出迎。蛮兵卷地而至。蜀兵以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于地;刀砍枪刺,亦不能入。蛮兵皆使利刀钢叉,蜀兵如何抵当,尽皆败走。蛮兵不赶而回。魏延复回,赶到桃花渡口,只见蛮兵带甲渡水而去;内有困乏者,将甲脱下,放在水面,以身坐其上而渡。    --------------------    这一点我也比较奇怪。乌戈国藤甲军的藤甲居然能做到弩箭刀枪不入?有这样的先进装备,诸葛亮为何不学来给蜀军配置?
  个人认为,三国演义中描述乌戈国一段过于夸张,是败笔。如果乌戈国的描述成立,全书中很多重大结论都要改写,难以自圆其说。
  大家不觉得曹操、刘备和近代曾胡李左发迹有着惊人的相似吗?
  孟获两米出头,兀突骨居然有两米八(丈二)高?他们应该是四川云南一代的少数民族,从今天的情况看,应该普遍不是很高大吧?
  作者:captainzhouz 回复日期: 09:09:55 
    大家不觉得曹操、刘备和近代曾胡李左发迹有着惊人的相似吗?  -------------    怎么相似法?
  又一个把小说当历史读的人。关羽历史上根本不是用大刀的。刘关张都是市井之人,结交很正常啊。关系很铁?那为什么关羽被东吴围攻时刘一兵一卒不发?刘备的祖上因犯罪被贬为庶民,所以并不可以算皇族之后。
  试解如下:  1
关羽张飞的武艺是如何炼成的?为何一个打枣的逃犯,一个屠夫,似乎也没有从小习武,一出场就已经是顶尖高手?  ---------------------------  三国演义有关武士的这些元素可以参照史记相关列传。  比如专诸是厨师,聂政,朱亥都是屠夫,豫让是仆人...  一般说来,这些人都是干力气活的,由于职业的关系,可以练就一身很强的力气和杀生的胆力。  也有一些可能是贵族武士或其后裔流亡民间,经济窘迫,以这些职业谋生。  若有好事者,写一部三国前传来补述一下关张刘赵吕等雄豪的身世也未没不可,呵呵。    另外,三国演义并不仔细描述学艺的过程。如楼主所言,“刘备的双股剑,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点钢矛,是这时候才造出来。”,刚起义的时候,关张可能只具备近身格斗的能力,并无称手的长兵器重兵器,但因其力大,胆大,所以在以后的战争中,其马战格斗能力得以提升,这是符合武战的规律的,不可能一个武将在每次战斗后能力没有提高。再看赵云,刚开始救公孙赞时,还与文聘战50合平手,但到了汉水救黄忠时,其武艺已经今非昔比,所以要看到武将的成长是贯穿在整个三国演义中的。  再推而广之,诸葛亮出茅庐时与之后六出祁山时相较,其智略的增长也是伴随斗智斗谋贯穿在整个三国演义中的。  咱们要还原出这些符合人性符合逻辑的细节出来。    也应该考虑到武将平时练习相互之间的切磋与交流,当然这些在小说中没有描写,但可以推算大致如此。  至于500人败黄巾军,一则有所夸张,二则黄巾军多是农夫游民其战力与正规官兵还有有差距的。    2 刘关张的友谊为何如此深厚?他们只是在刘焉发榜招军时偶遇,个性背景迥异,人生目标应该也不同,为何就能一见如故,而且关系始终比任何人都铁?三国各诸侯中志同道合走到一起的人非常多,为何    
刘备的个人魅力为何如此之强?刘的文韬武略似乎都并不突出,但凝聚力无比强大。关张何等桀骜不驯,为何对刘却一上来就俯首帖耳?从  ----------------------------------------------------  这两个问题实则是同一个问题,楼主说“玄德家贫,张飞还算是个有钱人..张飞随便投靠个诸侯,都可以成为上将军。”    看张飞的话:“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这表明张飞是一个早已准备有所作为的人,因此他在挑选着值得合作的战略伙伴。  看刘备的话:“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  关键在于“汉室宗亲”这四个字,要知道,在古代,很讲究这个血统,所以刘备的皇族血统是将这三人及此后多人凝聚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当时刘备除了血统外,其他条件都难以与关张相比,这也是关张二人可以发挥所长选择与刘结盟的原因。当然此后刘备凭借其出色的政治才能(而不是军事或智谋才能)最终坐稳了老大的位子。  (三人之间也应该存在一个相互竞争而成长的关系,老大不会凭天掉下来,像王伦那种人就会被淘汰掉。)    3 历史上打仗,武将阵前单挑这种风气真的流行过吗?一方的武将单挑落败,整支军队就会立刻溃不成军?个人认为这太扯淡了。如果真有这样的事,只能说是指挥官太菜。  ---------------------------------------------------  古代战争很重视资源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如果每次都打群架,谁也受不了伤亡带来的消耗。战国长平之战,赵国损失的兵力直接影响到是双方此后的走势。因此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双方会选择损失较少的武将单挑。  武将落败的一方一般会选择退让或收兵,保存实力,以期再战或谈判。但这时如果调度无方,退让中可能会造成阵形的混乱无序,给对手可趁之机,因此是可能溃败的。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当然也不排除一方故意溃败,引敌深入,而中其埋伏。
  百花争放的解释挺合理
  罗灌水给他的书就取名是演义,也就是演艺,更是演绎,根本就是古代没有网络,只好成书意淫他的灌水理想,但是偏偏大家当做历史来理论,非常可笑
  作者:北周韦孝宽 回复日期: 09:19:15 
    作者:captainzhouz 回复日期: 09:09:55        大家不觉得曹操、刘备和近代曾胡李左发迹有着惊人的相似吗?    -------------        怎么相似法?  ======================  太平军,黄巾军,都打着宗教的旗号装神弄鬼    清,东汉,都衰落不堪    曹,刘,曾胡李左,拥兵做大
  煮酒什么时候改架空了!
  楼上的,我开头就说了,大家也可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并提高对名著和历史的理解力。    这话题有乐趣又能学到知识,启发思考,所以聊聊也无所谓嘛
  今天电视上放的过五关斩六将一段,感觉不太真实。关羽太nb了,五关那么多将士,居然都挡不住他一个人,还要保护两个女的。呵呵
  今天电视上放的过五关斩六将一段,感觉不太真实。关羽太nb了,五关那么多将士,居然都挡不住他一个人,还要保护两个女的。呵呵  ---------------------------------  感觉到的楼主想要的类型,类似于角斗士,斯巴达克那种写实型的格斗。  中国的片子不知道想弄成什么风格,这新三国也看了几集,没动力看下去。你说他写实吧,可过五关斩六将,这本身就不实,单说那孔秀,何必那么傻冲上去打呢?弄一队弓箭手就可以要关羽的命了。  所以经不了推敲。把某些人搞得很弱智来达到剧情的悬乎。古人写书惜墨如金,这就是现代人看古书不认真的结果。没办法把一个故事给说圆了。  你说他是非写实类吧,他又不允许像见龙卸甲那样来设计格斗,如果真要那样设计了,也可以解释关羽可以过五关斩六将,因为他武功高嘛。可三国制片认为,那不是真实,可见他想做成真实的。所以这样一弄,整个片子就四不像。  说真实,那些马战一点也不真实。  这骑兵马战主要是靠马的冲力。所谓一会回就是双方战马对冲一次。在对冲时,马力越好,马的速度越快,兵器越长,兵器越重,就越能占到便宜。  一员战将之所以厉害,他的马,他的兵器,他的力气是要占很大的成份的,所谓一力降十巧。  你罗成再厉害,技巧再好,碰上李元霸还是完蛋,一锤下去就搞定了。  哪像这新三国里拍得,还在那里坐得稳稳当当的你一下我一下,他们骑得不是马,是板凳。
  是啊,既要真实,又要反映原著内容,还要好看,不容易
  我在想,最简单的方法,守城将领只要不开城门,关羽就没办法带着载了两位夫人的大车过关吧?难不成关羽一个人,还爬到城墙上攻城吗?按古城的设计,绕恐怕也绕不过去,没有其它能走车的大道吧?否则也没必要非杀6将了。
楼主差点把我笑喷了。三国演艺是小说,若是在一定范围内讨论是可以的,但是你把他当历史,岂不是笑话。就像你讨论那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到底是怎么连成的一样。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三国时期不可能有两军对峙,两将在前先厮杀一番的。不仅三国没有,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没有。  
首先,三国时期没有马鞍和马蹬。这些都是唐朝以后才有的。人在上面不可能做高难度动作,最多像中世纪骑兵一样做冲杀。事实上,大部分将领和骑兵是骑着马过去,下了马,互相打。  
另外,就是按常识讲,也不会出现这种两将对垒的情况。至于三国演艺为什么那么写,首先这是三国故事源于说书,说书人为了吸引读者,就安排这种一对一的模式,就像我们看日本漫画,为什么一辉打沙迦,冰河打卡妙都是一对一,而不是群殴,就是因为可读性和观赏性。  
打起仗了,哪有什么武艺之说。只有文韬武略。据史料记载。吕布的武艺也只是平平,不过是善于领兵搞奇袭。说到底。一方将领代表的是一个利益小团体,他们的成就不在于武艺,而在于谋断。
  你别笑,还真有人讨论降龙十八掌到底是怎么练成的
  张飞“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在当地大概也是一霸,把夏侯渊的侄女(被抢时好像13.4岁)抢回家当了老婆,也没见那些夏侯们怎么样了?或许去想抢回,但没做到
  楼上的意思,“三国志”也是编造出来的吗?“三国志”里似乎也有一些两将对垒的描述。而且和三国演义基本吻合。三国演义按史家的说法,也是“七分历史,三分杜撰”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之袭杀徐州剌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作者:漫步转转 回复日期: 23:01:49 
    张飞“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在当地大概也是一霸,把夏侯渊的侄女(被抢时好像13.4岁)抢回家当了老婆,也没见那些夏侯们怎么样了?或许去想抢回,但没做到    --------------------    这个说法在哪里看到的?
  就是抢夏侯渊的侄女那一段?
  作者:北周韦孝宽 回复日期: 23:06:51 
      作者:漫步转转 回复日期: 23:01:49        张飞“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在当地大概也是一霸,把夏侯渊的侄女(被抢时好像13.4岁)抢回家当了老婆,也没见那些夏侯们怎么样了?或许去想抢回,但没做到    --------------------      这个说法在哪里看到的?  --------------------------------    估计是评书里加的。    
  嗯 评书杜撰的成分就更多了
  三国志里这些话,可信吗?是真实的历史,还是文人夸张?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余颁赐各有差,以飞领巴西太守。  
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近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先主为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策曰:“朕承天序,嗣奉洪业,除残靖乱,未烛厥理。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军诰誓,将行天罚。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其诞将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诗》不云乎,‘匪疚匪棘,王国来极。肇敏戎功,用锡尔祉’。可不勉欤!”  
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之,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追谥飞曰桓侯。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也。父腾,灵帝末与边章、韩遂等俱起事于西州。初平三年,遂、腾率众诣长安。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腾遣超随繇讨郭援、高干于平阳,超将庞德亲斩援首。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于是征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盼之,超乃不敢动。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发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剌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  
  三国志里这些话,可信吗?是真实的历史,还是文人夸张?  -------------------------------------------------------  中国人的史学观与西方人的史学观是不一样的。  再者,中国古史中诸多怪异匪夷之事,哪些可信,哪些疑信,全在于楼主自行判断。  楼主置思于疑,这种精神值得赞赏。
  关于两军对峙对阵,以武将单挑来比试的战事,kongwen198428 一概否认“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没有”。此言堪疑。    一切战争的根源是资源,其支点也是资源。  冷战时期,美苏对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考虑到实力相近,战争成本太高,如果大规模开打,双方将损失惨重,胜者亦会元气大伤。  最好的方法还是威慑对方,使对手知难而退。于是双方在古巴,在欧洲放置大量导弹,但双方都是故作姿态而相互忌惮。  这种战略的核心就是不想在大规模的冲突中丧失自已的兵力。同时,对峙中所采取的威摄手段也证明武器或者代表着武器致伤能力的科技含量也是决定战争形态的重要因素。  说谋略,战略,固然重要,你聪明,可对方也不是笨蛋,双方总有绞尽脑汁而智绝计穷的时候,在双方谋略相峙的阶段,决定战争胜负的只能是武器(生产力)。    大规模战争打不起,也不能仅靠放几个导弹口里面说说,美苏角力的实际战场在中东。美国支持以色列,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这种大国博弈,小国出面的战争形式,可以说是古代两军对阵,武将单挑的延续与变形。    这种富有智慧的战争思维并非现代人独有,孙子兵法里太多了。    三国时期的马匹的质量与铁器的锻造水平,楼主可以自已查一下资料。至少在西汉武帝时,汉人就已经掌握了游牧民族的马战技术了。  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先不说,单论汉武帝时霍去病千里奔袭匈奴,照kongwen198428所说,还要跳下马来打,那游牧民族的骑兵又何以对中原农耕民族的国家有如此大的威胁,很难解释。
  kongwen198428没有虑及的是,他是以汉人农耕民族的生活习性为主来分析的,而忽略了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与战争特点。  “没有马鞍和马蹬”,就不能马战了吗?这是低估了游牧民族驾驭战马的能力。至少从战国时期起,游牧民族的骑兵就始终是农耕民族的噩梦。    而武帝的军事改革,就在于学习了游牧民族机动灵活的马战,可见汉朝时骑兵与马将已经成为皇家的“特种部队”。    何况“马鞍和马蹬”,虽说是后来发展出的马具,不代表之前就没有别的马具。  马在高速运动中,很容易将一般骑手颠簸下来。除了骑手本身高超的平衡能力,为了增加人胯部与马脊的摩擦力,估计会在马背上铺设捆束一些织物。当然这只是在下的猜测,有心人可以去查证考据,在下仅提供解释得通的一种思路。    因此由携带较高质量的兵器的马战武将(相当于先进武器),来进行对决,使对峙中的对手知难而退,从而减少已方兵力损失,这是两方实力相近情况下的很好的战略手段。在下认为这种战法是存在的。这种战法也许并不如演义中所说的这样频繁,而是与其他战法有机融合在一起,交替使用,以达到“鬼神不测”的境界。    古史经常有战争中兵器卷刃的记载。何以?这是因为铁器的锻造水平所限(碳的含量决定铁的硬度)。战争中的相互砍伐,使得兵刃发生卷曲,变形,缺钝。但是也有一些较为先前的技术在官家秘密掌握。汉武帝时张骞就曾去西域获取先进的锻造技术。    先进的技术,其生产成本可能在一个历史时期中会很高,所以,这种先进铸铁所技术制成的兵器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不可能大量普及到士兵中,那么可能仅有一些经过挑选的战将才可拥有这种先进的兵器,这与现代军事中武器的更新规律也是一致的。    再对将这个概念分离一下。中国古代的将,其实有多种指代。一种是做为官职的大将,如刘邦封韩信为大将,这种将不见得有很强的个人武战能力,他只是统率部队的将领。    另一种将,如战将,这是指那种从步兵中选拔上来,具有较强的格斗能力,给他配备优良的马匹和质量较好的刀具,将其培养成个人战力极强的战将。这种将不要求他熟知兵法,挥兵布阵。并在相峙阶段,做为双方比试的单挑人选。在特别阶段,充当“特种部队”,擒王斩首,给敌方以致命打击。  
练士第五十三     
武王问太公曰:“练士之道奈何?”太公曰:“军中有大勇力,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为冒刃之士。   
“有锐气壮勇强暴者,聚为一卒,名曰陷阵之士。   
“有奇表长剑,接武齐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锐之士。   
“有披距伸钩,强梁多力,溃破金鼓,绝灭旌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力之士。   
“有踰高绝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名曰寇兵之士。   
“有王臣失势,欲复见功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斗之士。   
“有死将之人,子弟欲为其将报仇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愤之士。   
“有贫穷忿怒,欲快其志者,聚为一卒,名曰必死之士。   
“有赘婿人虏,欲掩揭名者,聚为一卒,名曰励钝之士。   
“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耻者,聚为一卒,名曰幸用之士。   
“有材技兼人,能负重致远者,聚为一卒,名曰待命之士。   
“此军之练士,不可不察也。”   ----------------------------------------
吴子兵法    
武侯问曰 :“凡畜(卒)[车]骑,岂有方乎?”   
起对曰 :“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烧)[厩],夏则凉庑。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 宁劳于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  吴子兵法  
“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 搴旗斩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陈之士, 可与持久,能审料此,可以击倍 。”     ---------------------------------------------  
  楼主小说看多了,后头买本三国志看看吧!
  作者:百花争放 回复日期: 08:56:57 
    关于两军对峙对阵,以武将单挑来比试的战事,kongwen198428 一概否认“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没有”。此言堪疑。        一切战争的根源是资源,其支点也是资源。    冷战时期,美苏对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考虑到实力相近,战争成本太高,如果大规模开打,双方将损失惨重,胜者亦会元气大伤。    最好的方法还是威慑对方,使对手知难而退。于是双方在古巴,在欧洲放置大量导弹,但双方都是故作姿态而相互忌惮。    这种战略的核心就是不想在大规模的冲突中丧失自已的兵力。同时,对峙中所采取的威摄手段也证明武器或者代表着武器致伤能力的科技含量也是决定战争形态的重要因素。    说谋略,战略,固然重要,你聪明,可对方也不是笨蛋,双方总有绞尽脑汁而智绝计穷的时候,在双方谋略相峙的阶段,决定战争胜负的只能是武器(生产力)。        大规模战争打不起,也不能仅靠放几个导弹口里面说说,美苏角力的实际战场在中东。美国支持以色列,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这种大国博弈,小国出面的战争形式,可以说是古代两军对阵,武将单挑的延续与变形。    ----------------------    百花争放这个思路,我非常赞同。当两军相持处于僵局时,武将单挑,的确有可能成为一种战斗的形式。我在前面也有所提及。    作者:北周韦孝宽 回复日期: 14:03:05 
    我本来觉得武将单挑完全是杜撰。但后来看过一些分析和古战场模拟,我觉得可能的确存在过。就是两军对垒,各自摆好阵势的情况下,都不想主动发起攻击(因为先攻击一方,通常要面对敌人的箭雨和阵地,损失较大),于是都由各方武将在阵前叫板,挑衅对手。不过这样的武将单挑,对战争胜负并不会起到决定性左右,只能影响一点士气。     作者:北周韦孝宽 回复日期: 14:57:36 
    电视剧新三国里华雄那一段,我感觉还是比较真实的。你想,面对紧闭城门不出的对手,兵力又没有绝对优势,强行攻城肯定损失巨大,于是摆好阵型,派武将在城门前叫骂挑衅,这很正常。        守城方如果开城大兵出击,就失去了城池防御这一点优势,正中对方下怀。如果一直不敢出击,难免给士兵一种“我们的武将不敢应战,不如对手”的感觉,会很郁闷。        作者:北周韦孝宽 回复日期: 15:09:26 
    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华雄在城门前叫骂,你们的XX上将平时吹得一X,其实也就是个缩头乌龟,我灭他跟打娘们似的。反正一个个指名道姓骂过去。武将大多性情火爆,谁受得了这个?所以有人出来单挑也很正常吧?         如果被人指名道姓这么骂还不敢出来,以后在那帮大老粗士兵面前,估计威信会降低不少吧?   
  另外我又想到,遭遇战时,武将对攻也有可能成为一种战术。自古就有“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大军遭遇时,如果能够突然用己方猛将击杀对方重要将领,会造成对方(至少部分军队)失去指挥,军心大乱。古代没有先进的通讯工具,所以军队的作战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位或几位重要指挥官的现场调度。    如果军队训练有素,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找到其它将领替代指挥,很快稳定阵型。否则,一下被打乱也是很有可能的。另外,就算敌方阵营只有几分钟的混乱,这点混乱加上双方士气的此消彼长,有可能就会形成雪崩效应,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猛将在这种遭遇战的作用,就是由一点突破击中七寸,造成敌军的的全面混乱。
  1.关羽张飞的武艺是如何炼成的?为何一个打枣的逃犯,一个屠夫,似乎也没有从小习武,一出场就已经是顶尖高手?    ------------------    从这一点我们也许可以推测出,三国时猛将的武力,其实主要还是靠先天素质,比如关羽身高2米多,张飞身体强壮,爆发力极好。所谓“一力降十会”也,后天训练的影响,不是特别大。    其实今天也是如此,一般来说,身高力壮的人,在无限制格斗中会占据较为明显的优势。所以才必须要分重量级。120斤的格斗高手,遇到哪怕稍加训练的200斤肌肉男,实战中恐怕也很难。
  至少从央视“武林大会”一类节目,我发现不论什么门派,不管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一般其实都是身高力壮,爆发力强的人获胜。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萌三国七擒孟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