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厦门演艺职业学院院有没有工程造价?

申明:本资料取之于网,任何公司或个人参考使用本资料请自辨真伪、后果自负。在此特别感谢您对百万站的支持与厚爱!
百万站官网资料-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本类最新播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学院概况
  地理位置
  听天风海涛,看潮涌鹭岛。座落于拥有“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项殊荣的厦门经济特区,位于厦门岛东海岸的前埔南路,邻近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与台湾金门岛隔海相望。校园依山傍海,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校史沿革
  学院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创办于1952年的“厦门市教师训练班”。2005年5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在整合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厦门教育学院、厦门职工大学三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组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是厦门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2007年,厦门市城市建设中等职业学院划归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学校设施
  学院教学、实训、生活等场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现有校园占地面积506.87亩,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8万多平方米,现有馆藏纸质图书34万册,电子图书56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0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5500多万元。已建成网络游戏、网络构建与互联、三维造型与平面设计、数字录音技术、EDA设计、苹果动漫设计与制作、PCB生产、光电子、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业设计、ERP沙盘、物流仓储、餐饮酒吧等实训室84间。其中,--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6个,各级各类职业技能鉴定站点6个,可鉴定工种(项目)达53个。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406人,专任教师27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7%。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85人(含教授11人),占教师总数3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61人,占教师总数60%。双师型素质教师117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18位教职员工先后获得省、市级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学院现有外聘兼职教师119人,外聘教师全部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
  学院设置了商贸系、财会金融系、旅游系、应用外语系、人文社科与艺术系、学前教育系、城市建设与管理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等九个系以及开放教育部、继续教育中心、思想--理论课教研部和体育教研部。高职开设30个专业,涵盖财经、电子信息、文化教育、旅游、土建、制造、艺术设计传媒、交通运输、公共事业、法律等10个大类,建有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建成省级、市级和院级精品课程分别达到12门、4门和35门。开放教育开设30个本专科专业,--教育开设14个专业,举办各类培训项目20多个,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达2万人次。目前,学院高职教育在校生5760人、开放教育在籍生6817人,--教育在校生1123人。
  办学成效与特色
  学院通过了教育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获得了福建省“文明学校”、“绿色校园”、“福建省诚信教育进校园活动先进单位”、“福建省学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已成为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
  学院在全省率先组建“中高职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成为“计划单列市高职院校联盟”的首批成员单位,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通过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校企合作办学形成长效机制;构建与实施学院改革与发展内部动力机制,增强办学竞争活力。通过开展学生晨点晨练活动,逐步推进寝室文明建设立项活动以及召开学生管理听证会,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学院就着力于构建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厦门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厦门首个地铁班、厦门首个海上休闲专业、全省高职中的首个工业设计专业以及订单式的“佰翔班”、“建发班”应运而生。2008年,学院和台湾景文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目前有四个闽台合作专业,分别是:电子工程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涉外旅游、物流管理。近几年来,台湾景文科技大学已有10多批100多人次莅临学院交流与教学。学院也派出13多批500多人次到台湾高校学习交流。
  学院贴近社会,专业贴近行业、课程贴近岗位。在办学模式上实现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工学结合,在教学模式上融“教、学、做”为一体。“四高”成为检验学院办学成果的指标:录取分数高——2013年,学院文科和理科录取分数线均为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名;新生报到率高——2013年本地生源的报到率为96.7%;证书获取率高——毕业生累计考取导游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PCB设计工程师、英语口译资格证、人力资源助理资格证、物流师职业资格证等57种职业资格证书,证书获取率达到99%以上;就业率高——2013届非师范毕业生就业率为93.33%,其中90%的毕业生在厦门就业。学院以赛促教,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获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三等奖及以上11项,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二等奖及以上45项,2013年获得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发展愿景
  2015年前,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筹建厦门开放大学,争取办学水平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2020年前,建设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争取把学校办成国内外知名的、海西一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地址:厦门市前埔南路1263号
网友讨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怎么样?(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络,仅供参考!)
城院在岛内。。寸土寸金的。不要想环境会太好=&=b首先是教学楼。。普通楼7栋(除了语音室没有空调)。大梯教(公共课用的。有空调)。技术中心(电脑。有空调)。。。。来看看就知道。。上课环境还是不错滴=A=然后是你最关心的宿舍情况:不得不说今年大一生有点惨、、你们今年扩招100.。。这小地方完全不够啊=A=。。原本是统一一间6人。相邻两间宿舍共用一间共享室(有门锁)。都没有空调。橱子、热水器、阳台、洗衣池都有。。&现在。人多宿舍少。。。学院脑壳坏掉的要在共享室加床。。等于一间7人=A=个人觉得住共享室蛮凄惨的。。早点来报道争取好宿舍吧-&-嘛。各种知足吧~前辈们已经被学校从好宿舍踢出去为了空出好宿舍迎新生了orz。。啊。。对了。。男女宿舍是不一样滴。。你是男是女?食堂。。跟大多学校一样吃不死人。。周边外卖小吃还是不少的。。交通还算方便。。126、530、105都是到门口的。。BRT就在前埔南区附近。。。
flyladycat说得很好,我再补充一些:1.个人认为学校环境非常好了。依山傍海(学校就在山脚下,虽说只是一海拔200M的小山坡;从学校徒步到海边快的话15分钟就到)300亩的面积,不大不小。3条公交车到市区主要地点。2.宿舍情况,大一新生统一住校内。大二开始男生搬到大门马路对面的公寓(30层,与居民共用。可看到消防阿兵哥,以及前埔中学的小DDMM,楼层高一点的以及部分房型可以看见海景,但是久了就那种兴奋感了,夏天白天基本不用开风扇,因为风不小,如果你把大厅门关了另议)。3.娱乐消费方面,BRT(坐公交至BRT站约3分钟)乘半小时到岛西部(中山路商圈),公交车15分钟内可到2个商业广场:加州以及瑞景(马路两边),牛排肯德基麦当劳真冰滑冰电影院etc各种齐全。半小时左右可到SM广场。至明发商业广场需要转公交一次。至火车站需要转车一次4.兼职打工:学生会和有关部门会组织去酒店兼职,当然也可以自己去找。5.学校学习氛围不是很浓,基本上自习室里面的人都是那些。期末考前人会比较多。6.厦门是享受型的城市,如果你真的来了,把握好自己。祝你成功!
要不是我今年都大一了,我肯定读空乘专业&城市这两年来的学生素质比较好
对啊!我挺喜欢我们学校的
你好好读就很好~~
学院好,质量还可以。&
厦门市属公办大专学校,名气不是很大。还行。公办的都差不多!!!
如果你要报考厦门的专科学校。。厦门城市还好。。在厦门岛内。。环境不错交通便利。。。学校的教学&我本人读的是商务英语。觉得还不错,,,其他的专业我给不了你介绍。。。不过我觉得你如果分数在本三波动又想报厦门的专科的话。。城市不错吧。。。这所学校是厦门市和政府办的&。。。所以是公办。。。厦门公办的专科没几所的&。。。。不然你看看福州的学校。。。如果分数能上本三经济允许的话&你尽量报本三或者是大学的附属专科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是经福建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由厦门市政府举办,经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厦门教育学院和厦门职工大学三校教育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学校很一般,不是公办大学,建议你要是家庭条件好点的话可以考虑三本。针对所学校只是专科的~~~
还好吧,我今年也报了着学校这学校管的挺严,学校在市中心是比较有前途的一所专科
.......本站敬请您关注:w w w. baiwanzhan. c o m上一站:&&当前推荐网站:&&下一站:&&申明:本资料由百万站会员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资料来源百万站网站知识库:/site/t147056/.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感谢您的支持!
(提示:顶到百万站首页,分享给更多网友!)&&
现在有0人对'本站'发表评论
您的姓名:
* 可选项,留空即为匿名发表
评论内容:
剩余字数:& * 按 Ctrl + Enter 发送.
温馨提示:评论只需提交一次,请耐心等候审核,方可显示;网站资料由网站主发布,请大家自辩真伪.
教育大学目录影响力网站推荐榜
[3520人关注, , 分享]
[577人关注, 分享]
[1984人关注, , 分享]
[242人关注, , 分享]
[4528人关注, , 分享]
[3612人关注, , 分享]
[3230人关注, , 分享]
[4841人关注, , 分享]
[3756人关注, , 分享]
[20642人关注, , 分享]
您可能感兴趣的一些网站知识
2014,与百万网友携手打造百万站!
百万站-百万优秀网站的大本营!我们深信:每一个优秀网站的背后都有一个值得我们解读的故事。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建校60周年 学生没毕业就被预订一空_华禹教育网【原中国高校网】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建校60周年 学生没毕业就被预订一空
  日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日报12月17日讯,明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将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
  在福建省公办高专(即大专),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被认为是一只“潜力股”,“三高”是人们作出这一判断的指标:分数高——这几年,在福建省的公办高职院校中,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每年在福建的录取分数,一般都保持在这样水平:理科排列全省高职第一高,文科排列全省第二高;新生报到率高——一般都在92%;就业率高——达到95%。
  不过,“三高”其实还只是表象,这只“潜力股”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它不仅是目前厦门市教育部门管理的唯一一所市属公办大专,更重要的是,它已经脱胎换骨,比较成功地完成了从成人高校到应用型高职院校的转型,开始迈出雄心勃勃的步伐。
  今天,我们透过厦门城市学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重新认识这所“家门口的大学”。
  “前身”有点模糊,但都“曾经风光”
  隔着一条马路,就是前埔南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简称“厦门城市学院”)占据的是前埔南区的一块风水宝地——三面倚山,一面临海,而且,盘踞300多亩地。
  不过,相对于前埔南区这个大名鼎鼎极具人气的邻居,厦门城市学院显得很低调,只是安安静静办学。它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之中,是在近几年——随着办学的声名鹊起,逐年飙高的录取线,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
  由于一向低调,除了傲人地理位置和高考录取线,相当一部分人对厦门城市学院还是比较陌生,它从哪里来?更重要的是,它怎么就有60年办学历史?
  这并非这些人的孤陋寡闻,实事求是地说,这所大学的历史,真的有点复杂。
  “最长者”是“校长基地”
  厦门城市学院的前身是厦门三所成人高校——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厦门教育学院、厦门职工大学。2005年,整合了三所成人高校资源的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获准成立,后来又有厦门城市建筑中等职业学校的加盟,因此有人总结为“3+1”。
  现在回过头来看厦门城市学院的前身,似乎有点模糊,事实上,这三所成人高校当年曾经历经的风光,一点也不逊色现在的厦门城市学院。
  三所成人高校中的“最长者”——厦门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厦门教师进修班”,成立于1952年,这也是今天的厦门城市学院60年办学历史的“源头”。不太被现在人所了解的是,厦门教育学院是一所师范性质的本科成人高校,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厦门不少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毕业于这所学院,因此它也有“校长基地”的称号。
  厦门职工大学的前身,是老厦门人熟悉的厦门工人业余大学,始建于1960年,是由厦门市总工会主管的独立设置的一所大专层次的成人高校。1966年“文革”爆发,被停办了整整13年,1979年复办。更鲜为人知的是,厦门职工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第一所成人高等学校,它曾经的辉煌,可想而知。
  以黑白电视起家的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建于1979年2月,1988年获批成为独立设置的履行省级电大的管理权限的单列市广播电视大学,俗称“厦门电大”。毫不夸张地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厦门电大的风头,赛过现在任何一所热门学校。
  厦门电大是在“四人帮”被打倒后创办的,当时,中国高校十年没有招生,积累的高中毕业生数以百万计,各行各业急需人才,电大的创办如同及时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厦门市级和局级领导、单位的骨干,有一部分就是电大毕业生。&
  “袖珍大学”制约发展
  2003年,厦门市政府决定对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厦门教育学院、厦门职工大学三所成人高校实行合并办学。
  到现在,还有人在纳闷,为什么当初市政府会把这三所风格迥异的学校,“扭”在一起?厦门城市学院原党委书记潘世平说,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当时这三所成人高校,规模都太少,都有“袖珍大学”的“美称”。其中,校园面积最大的是厦门教育学院,只有三亩多地,电大、职工大学的校园面积更小,只有闹市中普通的一座楼。
  潘世平说,三所学校当时都面临危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正规化,如此之小的高校,连最基本的办学资格评估一关都无法通过。
  不太为外人所知的是,在前埔南区建设新校园敲定后,三校一度只是简单的合并,在新的校园里共享资源——共用一个图书馆,一个操场。不过,在意识到形合神散的危害之后,厦门市决定将三校进行实质性合并,并且,为提升厦门高等教育结构中高职教育之不足,将原来的成人高校改制为高职院校。
  之所以定名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也有一个小故事:时任厦门市长的张昌平参照伦敦和香港的有关模式,建议厦门组建一所城市性质大学,由此演变命名而来。
  理科录取线位居同类校全省第一
  实事求是地说,厦门城市学院最初成立,大多数人给予的不是祝福,更多的是怀疑,甚至还为它捏了把汗。
  很容易理解人们的这种不信任,新组建的厦门城市学院虽然有别于其他新办大学——它一诞生,已经有历史积淀,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三所成人高校,共同点其实并不多,“门不当,户不对”,更重要的是,从学历补偿为主要目的的成人高校,到培养技能的高职的跨度,并不夸张地说,相当于“飘洋过海”。
  之所以重提这段不愉快的往事,是因为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的各种怀疑,或许会让我们更加清楚厦门城市学院在这几年所完成的蜕变。
  说句大实话,虽然还有“残留”,但现在基本上很难看到成人高校的影子了,这就是厦门城市学院自合并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
  根据市场需求设置
  从世俗的角度看,高考投档线也是厦门城市学院这几年取得的成就之一——高考投档线被认为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标杆之一。
  在这方面,厦门城市学院有引以为自豪的数字。我们从最近的两年说起,2011年,在高职高专,厦门城市学院文科的投档线是463分,理科的投档线是429分,当年福建省文科投档线仅是325分,理科的投档线仅是220分,厦门城市学院的文科的投档线要比省里的高出100多分,理科居然高出200多分,接近本科线的水平。
  2012年,福建省的高职高专开始按专业而不是学校来投档,数字还是有说服力的,在福建省公办高职中,厦门城市学院理科录取线,位居全省第一,文科位居第二。
  一些人认为,这几年厦门城市学院录取分数连年飙高,是厦门地理位置发挥重要作用。不过,厦门城市学院招生办主任魏冲宇认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才是重要原因,有谁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只看地点,不看专业的含金量?
  应该说,2005年合并时,基于当时的条件,厦门城市学院的专业设置,只是简单的专业整合——把原来三所学校的专业相同项合并在一起,便匆匆上路了。
  不过,魏冲宇说,经过这几年的“涤荡”,厦门城市学院的专业发生蜕变,变化的原则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魏冲宇说,2005年厦门城市学院首次从普高招收全日制学生,招生计划数是900人,专业是10个,现在的招生计划数是2300人,专业是28个。
  数字还只是一个表象,专业才是变化的意义。厦门城市学院在专业上完成的一个转变是:它越来越会“看人下菜”——市场需要什么,它才办什么,因此,这所学校的专业越来越时髦。几年前,厦门城市学院开设了一个“金手指”专业,“金手指”指的是现在网络直播、会议、法庭庭审等最急需的“追赶声音”的速录师。厦门城市学院看到速录师的前途,一番调查后在人文运用学部开设文字速录专业。
  有些专业设置属于前置——眼前并没有需求,但是,有迹象表明,未来它会“红”。魏冲宇举例说,几年前,我们从制造业的发展想到了工业设计,2009年,在全省高职中率先设置“工业设计”专业,第一届毕业生果真“一炮而红”。
  喻荣春教授是厦门城市学院涉外旅游专业的带头人,他喜欢看报纸,而且,最喜欢看的是报上一些外人看来很无趣的政文新闻。2010年,厦门城市学院开设海上休闲与管理专业,就是他读报的结果——厦门游艇业发展和旅游码头建设的消息,令他自然而然想到海上休闲专业日后可能会走俏。
  不仅专业,连招生计划,也不是拍拍脑瓜子就想出来——在厦门城市学院,每年专业的招生人数,参考的是这个专业上一年的就业率。“就业率高了,招生计划多投放,就业率不理想,招生计划就要被缩减,有的甚至被停办。
  不过,就业率并非是专业设置的唯一衡量标准。魏冲宇举例说,早些年,学前教育不被重视,很多学校停止举办学前教育专业。但是,厦门城市学院的判断是:学前教育的地位不应该如此,我们要为学前教育春天的到来做准备。
  厦门城市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一直没有停止过,现在,它果然也迎来自己的春天——学生还没毕业,就被预订一空。&
  贴近岗位深入人心
  不过,对于要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光有时髦的专业是不够的。这个专业能教给学生什么本事,怎么教,才是最重要的,从学术看,这涉及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
  厦门城市学院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吴松青坦承,2005年三校合并,第一次专业整合相对简单,很多课程都是因人设岗——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为他或她开设什么样的课。但是,即使是同一个名称的专业,成人高校培养的方法和高职院校是不同的,后者更注重技能的培养。
  迫使厦门城市学院下定决心重起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炉灶”是2008年,这是因为第二年厦门城市学院将迎来“国检”——看看是否能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建的高职院校必须在拥有三届毕业生之前接受评估。这类评估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新办高职有没有资格办下去。
  刘德发在这关键时刻出任厦门城市学院院长,此前他是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刘德发昨天说,我们承受巨大压力——从成人高校到高职院校,不仅是名称的变更,更重要的是办学观念、定位、目标、方针的根本性转变,而当时的城市学院,成人高校的痕迹还未褪去。留给厦门城市学院的时间不多了,刘德发只好把寒假和暑假都用上,先后组织两次咨询性评估,刘德发说,其实就是模拟评估——邀请省内外的专家,对照评估指标,来学校找毛病,学校再据此整改。
  吴松青说,我们对照评估条件,下了狠心对专业课程进行第二次整合,一些陈旧的课,果断砍掉,不再顾虑这位老师的岗位问题。
  不再因人设岗,相当于要砸掉一些人的饭碗,由此给改革者带去的压力可想而知,吴松青说,压不住时,也只好再请出专家,因此当时有人说,这是“抓老虎借胆子”。
  2009年,厦门城市学院全票通过“国检”。现在看来,2009年的“国检”,是厦门城市学院实现从成人高校到高职院校实现蜕变的一个拐点,刘德发说,专业贴近行业、课程贴近岗位的高职办学要求,逐渐深入人心。
  不久前学院举行毕业生招聘会,不仅毕业生,每个专业的负责人也被叫到现场,厦门城市学院常务副院长唐宁说,我们要求老师们借此调查,了解用人单位用人的口味。
  在这方面,喻荣春所在的涉外旅游专业也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点。喻荣春说,要开设什么专业,专业要开设什么课程,并不是学院的“一言堂”——厦门城市学院有个硬性规定,每个专业都要邀请企业或是行业部门加入专业委员会,这些来自企业的委员享有和学校老师一样的权利,一起投票。
  闽台项目师生受益
  林艳婷是厦门城市学院2010级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去年,她被学校交换到台湾景文科技大学学习一年。她至今记得在景文的第一堂课。林艳婷说,在几分钟之内,我们的课堂就变成一个工作室,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每个小组通过抽签的方式来获得题目,在接下去的90分钟要完成题目要求,并将答案以PPT形式上交,下一次课就是我们的成果展。整个过程就好像是公司内的很多团队在完成各自任务。
  她总结出台湾课堂的不同之处:老师只给我们一个方向,让我们自由去选择我们感兴趣的题材。但是,我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使得我们不得不自觉地学习,去找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去美化我们的成果。
  用林艳婷的经历来说明厦门城市学院所开展的闽台合作项目的意义,应该会更加有说服力。不太为人所知的是,在和台湾高校合作方面,厦门城市学院做得风生水起。
  2008年,厦门城市学院和台湾景文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刘德发说,近几年,这类协议很常见,但是,我们是实实在在地做。
  目前,厦门城市学院有四个闽台合作专业,分别是:电子工程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涉外旅游、物流管理,根据协议要求,引进的台湾高校的优质课程不低于专业课程的30%,由台湾学校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不低于25%。
  从2010年开始,厦门城市学院每年派出16名至17名学生到台湾景文科技大学学习,历时一年,至今,已经派出3批共49人。
  事实上,这项合作受益的不仅是学生,交流也在老师中展开。厦门城市学院电子通信教研室主任黄丹辉是第一批被派到景文科技大学学习的教师之一,她在那边学习了三个月。上周,她说,我们之间的联系没有中断,我们通过视频、电子邮件继续交流。
  继续交流的结果是:两岸老师准备共同为大陆学生编写教材。
  大量引进优秀人才
  8月,马进中教授到厦门城市学院报到,经过两年的努力,这位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系主任终于被厦门城市学院“挖”来了。
  47岁的马进中个子不高,不显山不露水,当时并没有引起他的新同事的很多注意。事实上,在高职院校数控专业的业界,马进中大名鼎鼎,他因为在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系实施的一项名为“校企一体技能培训不间断”的人才培养模式而闻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把学习和技能融合在一起,教给学生如何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换句话说,就是培养走出校门就能走上岗位的高职毕业生。这种方法有多神奇?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车间有9个人,7个是马进中的毕业生。
  对于厦门城市学院人事处副处长吴延风来说,马进中的到来,使得他的师资统计表又要改动——正高职称的教师已经有13名。他说,在全省高职院校中,“鹤立鸡群”。
  应该说,厦门城市学院的蜕变,师资队伍是一个支撑,而类似马进中这类外来人才的大量引进,早已经改变了合并后师资队伍的原生态。
  吴延风说,2005年的厦门城市学院,教授只有2人,现在是13人;三分之二的老师拥有硕士学位,20%左右的老师拥有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不仅如此,厦门城市学院的师资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六成以上的老师是双师型,所谓双师型,指的是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拥有行业资格证书——相当一部分老师来自行业。
  当然,在引进大量人才的同时,厦门城市学院也启动了教师培训工程。在从台湾学习回来之后,今年7月,黄丹辉又得到机会,被派到德国学习一个多月。9月份回国后,她开始把她在德国学习的分组和项目教学法,运用到她的学生身上,这种教学法的最大好处之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黄丹辉已经从学生身上看到她的学习成果,上周,她说,运用这种方法布置的作业完成的效果,“从没这么好过”。
  厦门城市学院还说,将启动教师出境研修和学生游学计划,设立专项资金200万元,从2013年起每年遴选6名-7名教师出国研修,并遴选资助部分学生出国游学。&
  抢抓机遇&争先进位
  在厦门城市学院发展历史上,应该可以说,2009年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是一个拐点,那么,很多迹象表明,即将开启真正属于它自己的新的60年的现在,也会是一个关键点。
  上几周在这所学校的采访,受访者几乎都在忙碌着,黄丹辉比约定的时间晚到了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说,我刚到企业联系学生实习的事。
  很多人不约而同都会谈到一点:我们学校的发展势头很好。
  这也是马进中离开安徽老家,在人到中年时到厦门开始二次创业的一个理由。马进中说,向他发出邀请的还有上海和深圳的学校,但他仔细权衡一番,还是决定来到厦门,来到厦门城市学院。
  不久前,马进中被邀请参加学校正在制定的改革与发展规划的讨论,也正是这份雄心勃勃的规划,让老师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厦门城市学院党委书记蒋先立说,在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争先进位。几个月前,蒋先立从市司法局副局长的岗位,调任厦门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接过了学院发展的接力棒。
  新校区
  2015年投用
  再过几年,厦门城市学院也将迈入“双校区时代”——去年年底&,厦门城市学院启动了集美校区建设,它位于集灌路灌口中学东北部,比现在位于前埔南区的思明校区还要大,总面积500多亩,总投资6.2亿元,2015年入驻办学。
  蒋先立说,集美校区建成后,学院将完成校区格局的大调整——思明校区和集美校区各有分工——思明校区突出城市服务业特色,商贸物流、财会金融、旅游管理、应用外语、艺术设计传媒、公共事业、学前教育等专业群主要在思明校区开设;集美校区将突出工科特色,城市建设、电子信息与通信、机电装备制造与控制、交通与车辆、食品轻工等专业群主要在集美校区开设。
  专升本
  2020年前努力完成
  按目前厦门城市学院正在制定的改革与发展规划:2015年前,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争取办学水平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
  最吸引人注目的是,2020年,厦门城市学院建设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争取把学院办成国内外知名的、海西一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换句话说,2020年前,厦门城市学院要努力完成“专升本”。
  蒋先立说,在现阶段,我们还是坚定高职教育,但是,最终还是要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专业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的本科层次的职业学院,这是必经之路。
  专业结构
  将恢复“院系办学”
  厦门城市学院创办初期,有10个专业,但由于专业办学规模小,为了整合资源,采取学部制,直到现在,厦门城市学院仍是学部的建制,有三个学部,分别为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文应用。
  不过,据介绍,厦门城市学院将恢复“院系办学”。随着这几年的大发展,厦门城市学院的学部慢慢长大——合并时,只有10个专业,现在有28个,但是,学部太大,便会影响资源配置、教研等。
  根据计划,到2015年,厦门城市学院将通过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把相近的专业合到专业群,初步形成3个服务板块11个专业群——调整优化商贸物流、财会金融、旅游管理、应用外语、城市建设、艺术设计传媒、公共事业、学前教育、电子信息与通信等专业群,积极创造条件拓展机电装备制造与控制、交通与车辆(含城市轨道运输)、老年服务产业、食品轻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相关专业,到2015年,全日制高职专业总数达到35个左右。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