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运动呼吸产生的能量除了去atp中和热能,还有其他去向吗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第2课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人教版)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第2课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人教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新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02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3.40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说明:蔬菜、水果和种子在储藏时都应在低温低氧条件下,种子还应保持干燥;不能选择无氧条件贮藏水果、蔬菜和种子,无氧条件虽然完全抑制了有氧呼吸,却促进了无氧呼吸,既损耗了部分有机物,又产生了酒精导致果蔬腐败变质;低温以不破坏植物组织细胞为标准,一般为零上低温。 5.(2011·温州十校联考)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储藏新鲜蔬菜、水果的条件是(  ) ①晒干 ②零上低温 ③零下低温 ④无氧 ⑤低氧 A.①②⑤   B.②④   C.②⑤   D.③④ 【解析】 要长时间储藏蔬菜、水果,就要降低其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在低温条件下,呼吸酶活性降低;低氧状态下,细胞有氧呼吸强度弱,无氧呼吸强度受到抑制,整个细胞呼吸速率处于较低状态,此时可有效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但若温度低于零度,则会冻伤蔬菜、水果。温度适中,减少蔬菜、水果中水分的丢失,有利于保鲜。 【答案】 C 考向 细胞呼吸过程及方式探究 1.从近五年高考看,呼吸方式的探究以及细胞呼吸的种类、过程、场所及能量应用是近几年高考中的热点,如2011年海南高考T3、山东高考T4、海南高考T4,2010年上海高考T18、新课标全国高考T2,2009年天津高考T6等。 2.预计2013年生物高考中有关细胞呼吸的内容仍是考查的重点,单纯考查细胞呼吸的题目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但也会出现结合细胞呼吸过程,考查有关细胞呼吸的实验分析题。 (2011·海南高考)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内的糖代谢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由图示可知,①为在细胞质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②为在线粒体中丙酮酸在水和氧气的参与下,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③为无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内发生的丙酮酸转化为乳酸,④为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CO2。在植物细胞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③、过程①和④或过程①和②;在真核细胞中,②过程只能在线粒体中完成;动物细胞内②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得多;乳酸菌的无氧呼吸过程中,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答案】 B 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 实验8.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 (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2.实验流程 3.注意事项 (1)甲图:装置连通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的锥形瓶,洗除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所致。 (2)乙图: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的CO2是无氧呼吸产生的。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 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细 胞呼吸的情况。 材料用具:保温桶(500 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 质量浓度0.1 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 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这是控制实验的__________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解析】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温度变化,其他变量是无关变量(控制变量),对于无关变量要控制其等量且适宜。(2)将C6H12O6溶液煮沸的目的是排除溶液中氧气的干扰。(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呼吸作用的有无,因变量还是温度变化,因此C组除步骤二以外与B组完成相同。(4)有氧呼吸产生的热量最多,而没有呼吸作用的C组几乎不产生热量。 【答案】 (1)①不加入石蜡油 ②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 (2)去除氧气 自 (3)③加入240 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④不加入活性干酵母 (4)A>B>C 1.(2011·海南高考)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 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 【解析】 种子风干脱水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代谢缓慢,细胞呼吸强度减弱;土壤淹水后,植物根系缺氧导致根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破伤风杆菌能够侵入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并大量繁殖,有氧条件能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繁殖;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含量上升,代谢加快,有氧呼吸加强。 【答案】 B 2.(2011·山东高考)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右图)。下列分析 错误的是(  ) 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 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解析】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气泡内的气体是CO2,A项正确;加水可以防止酵母菌与空气的接触,创造无氧环境,B项正确;若将水换成冷水,会降低酵母菌体内呼吸酶的活性,反应速率降低,气泡释放速率下降,C项正确;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有三个去向:一部分转移至ATP,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D项错误。 【答案】 D 3.(2011·上海高考)在人和植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 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③葡萄糖脱水缩合 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葡萄糖在生物体内有以下去向:①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的第一阶段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物均为丙酮酸。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植物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为酒精和CO2;②在人体内葡萄糖可合成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在植物体内合成为纤维素和淀粉,其过程即为葡萄糖脱水缩合;③转化为其他非糖物质。 【答案】 C 4.(2008·天津高考)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④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Na+进出细胞的方式一般为主动运输,消耗能量;在体温调节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是协同作用,都可以通过促进新陈代谢而达到增加产热的作用。 【答案】 B 第2课时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ATP的结构和功能 (2)功能:是生命活动的
物质。 直接能源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DP+Pi+能量
ATP。 (2)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
。 (3)ATP形成的能量来源 ①动物、人、真菌、大多数细菌来自于
释放的能量。 ②绿色植物的
都形成ATP。 共性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1.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
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
菌。 2.产物的检测 有氧和无氧 兼性厌氧 1.细胞呼吸 (1)概念: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的过程。 (2)类型:
。 2.有氧呼吸 (1)反应式:
。 氧化分解 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能量 生成ATP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过程 3.无氧呼吸 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分子中的“A”指腺嘌呤 B.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D.ATP转化为ADP时要消耗水 【解析】 ATP分子中的A 指腺苷,A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基团。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ATP转化成ADP是ATP的水解过程,要消耗水。 【答案】 A
2.如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②处发生丙酮酸的分解 B.①处产生 ATP C.②处产生CO2 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反应 【解析】 ①、②、③分别表示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线粒体基质、嵴。丙酮酸分解产生CO2发生在线粒体基质②中;[H]与O2的结合反应在嵴上完成;物质氧化分解过程不能在①处进行,①处也不能产生ATP。 【答案】 B 3.下图所示的图解表示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①是有氧呼吸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②和③表示两种类型的无氧呼吸,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表示ATP的合成,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 B A.石蜡油、CO2、蓝色      B.石蜡油、O2、黄色 C.菜油、O2、蓝色
D.菜油、CO2、黄色 【解析】 酵母菌发酵实验过程中,可在发酵液表面滴加油滴形成油膜来造成无氧环境;CO2通入BTB试剂(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故D项正确。 【答案】 D 4.下图是酵母菌发酵实验示意图。其中X、Y、Z分别代表(BTB是溴麝香草酚蓝的英文编写)(  ) 5.正误判断 (1)(2011·海南高考T3-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提示】 破伤风杆菌是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条件下不能存活。 (2)(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T2-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提示】 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3)(2009·大纲全国高考T1-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提示】 叶肉细胞在光下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 (4)(2008·广东高考T40-D)苹果储藏期间果肉积累酒精,此时存在无氧呼吸(√) (5)(2008·广东高考T4-A)叶肉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提示】 叶肉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都可产生ATP。 1.ATP的结构组成 2.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由上述可看出,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反应类型、反应所需酶以及能量的来源、去路和反应场所都不相同,因此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但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 3.ATP的含量 细胞中ATP的含量很少,但是却不断发生着ATP与ADP之间的转化。
一般情况下细胞中ATP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一个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24 h内有40 kg的ATP发生转化。 4.ATP中能量的利用 生物体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供能。ATP中的化学能可转变为以下几种形式: (1)机械能:肌肉收缩、染色体运动。 (2)电能:神经冲动的传导、生物电。 (3)渗透能:主动运输。 (4)化学能:蛋白质或DNA等物质的合成。 (5)光能:萤火虫发光。 (6)热能:维持生物体的体温。 1.下列关于ATP生理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因此在细胞内含量很多 B.生物体内所有需要消耗能量的活动,都是由ATP水解提供能量的 C.生物体内的ATP是唯一的直接供给可利用能量的高能化合物 D.生物体内ATP中高能磷酸键的能量最终来自植物吸收的光能 【解析】 本题考查ATP的生理功能等有关知识。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但ATP不是唯一直接供能物质;ATP是高能化合物,其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但它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机体可以通过不断的再生以满足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生物体内一切能量最终都来源于光能。 【答案】 D 2.(2011·盐城模拟)下列关于ATP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的是腺嘌呤 B.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 C.T表示胸腺嘧啶,因而ATP的结构与核苷酸很相似 D.1 mol ATP水解,能释放出30.54 kJ的能量,这些能量贮存在两个高能磷酸键中 【解析】 ATP分子的结构式可用如图表示A-P~P~P,由图可知,A表示的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A错误;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B正确;T表示的不是胸腺嘧啶,而是指三个,C错误;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只有远离腺苷的那个易断裂、易形成,故ATP水解时放出的能量应是贮存在一个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D错误。 【答案】 B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图解及分析 (1)过程图解 (2)图解分析 ①有氧呼吸过程中各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②CO2是在第二阶段产生的,是由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③O2参与了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所以细胞呼吸产生的水中的氧来自于O2,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④有氧呼吸过程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水,反应物中的水用于第二阶段和丙酮酸反应,生成物中的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的。 ⑤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与O2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 酸。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说明:(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好氧细菌等;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 3.(2012·西安模拟)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B.
b值对应的氧浓度为零 C.
氧浓度为c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 D.
氧浓度为d时,有1/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判断: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时只进行无氧呼吸,c、d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5-6=9(mol),消耗葡萄糖1.5 mol,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6 mol,消耗葡萄糖3 mol,故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答案】 D 4.(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解析】 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而丙酮酸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共同产物;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中产生的[H]最终进到酒精或乳酸中,没有积累;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产生的水多,消耗的O2也多,这与脂肪中H与O 的比值较高有关。 【答案】 D 1.内部因素 2.外界因素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大小:932K
大小:1009K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五章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本节重点1.细胞呼吸的概念及其与ATP形成的关系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特点3.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呼吸作用与物质的燃烧有什么共同点?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是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都能产生CO2等产物,并且都释放出能量。2.呼吸作用能够像燃料在体外燃烧那么剧烈吗?不能。呼吸作用温和条件、逐步释放、部分能量转移到ATP和热能散失。否则,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会迅速而彻底地氧化分解,能量会迅速地全部释放出来,细胞的基本结构也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问题探讨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能够通过无氧呼吸来释放能量。但是,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要少许多。3.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还能够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吗?1、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O2和CO2交换的过程。2、细胞呼吸也称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物质,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有氧呼吸:主要形式无氧呼吸细胞呼吸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A酵母菌细胞生活在有氧环境中B酵母菌细胞生活在无氧环境中灰绿色现象: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中变混浊和变色快。实验一:用澄清石灰水检测是否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和葡萄糖液酵母菌和葡萄糖液油脂层AB取A装置的酵母菌滤液取B装置的 酵母菌滤液未出现 灰绿色出现灰绿色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思考:根据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实验二:用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检测是否产生酒精++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具体做法:让司机呼出的气体直接接触到用硫酸处理过的重铬酸钾,如果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重铬酸钾会变成灰绿色的硫酸铬.再探究:为了控制无氧呼吸实验装置中的氧气,对酵母菌培养瓶采取用T形夹夹住橡皮管的方法进行密封处理,结果发生了锥形瓶爆裂或橡皮塞被顶脱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由此说明什么问题?实验结论: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CO2,无氧呼吸产生少量CO2和酒精。属于兼性厌氧菌。二、有氧呼吸(细胞呼吸的主要类型)1.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线粒体线粒体外膜内膜基质含有氧呼吸酶嵴2.过程(以葡萄糖为例)葡萄糖O212H2O6CO26H2O酶酶酶细胞质基质线粒体(1)葡萄糖的初步分解(2)丙酮酸的彻底分解(3)[H]的氧化(场所:细胞质基质)(场所:线粒体基质)(场所: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3.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4.概念(书P94黑体字) 场
件: 物质变化: 能量去向:细胞质、线粒体(主要)需氧气,需酶有机物彻底分解成无机物ATP1161KJ热能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约60%)(2870KJ)另一部分转移到ATP中(约40%)巩固:下列分别属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①氧气参与的阶段(  )②产生H2O的阶段( ),H2O参与的阶段(
)?产生CO2的阶段(  )④产生ATP的阶段(      )⑤产生ATP最多的阶段(  )二三三一、二、三三暂时缺氧状态下的活细胞,还能进行细胞呼吸吗?二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细胞质基质主要是葡萄糖丙酮酸[H]少量丙酮酸CO2、[H]少量[H]、O2H2O大量对比2C3H6O3C6H12O62分子
丙酮酸酶酶2C2H5OH +2CO2(酒精)(乳酸)没有能量释放释放少量能量第一阶段第二阶段2molATP
热能2.过程1.场所:细胞质基质三、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酶2 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C6H12O62 C2H5OH(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酶例:高等动物、乳酸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细胞等)例:大多数植物、酵母菌同样是分解葡萄糖,为何无氧呼吸只能释放少量能量?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酒精发酵、乳酸发酵)无氧呼吸中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3、概念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释放出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4.无氧呼吸的意义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以适应缺氧环境条件。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供给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葡萄糖丙酮酸12H2O+6CO2+能量2C2H5OH +2CO2+能量2C3H6O3 +能量或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的联系:酶在有氧时在无氧时相同阶段不同阶段(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及内膜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细胞质基质需氧、酶等不需氧、需酶大量少量①两者第一阶段完全相同②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二氧化碳和水酒精、二氧化碳或乳酸呼吸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呼吸作用葡萄糖的初步分解丙酮酸彻底分解[H]的氧化丙酮酸不彻底分解乳酸发酵酒精发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VS1.场所3.物质变化4.能量变化2.条件C6H12O6(葡萄糖)2丙酮酸6CO26O212H2O有氧呼吸的过程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C6H12O6+6H2O +6O2
6CO2 +12H2O +能量酶C6H12O6(葡萄糖)丙酮酸无氧呼吸的过程酶酶C2H5OH + CO22C3H6O3(乳酸)细胞质基质C6H12O6
2C2H5OH +CO2 +能量酶C6H12O6
2C3H6O3 +能量酶1、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五、呼吸作用的意义:2、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六、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1.温度应用:贮存水果时,适当降低温度能延长保存时间。在农业上,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温度过高过低会损坏细胞结构。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2.O2浓度一定范围内,有氧呼吸随氧气浓度升高而增强,无氧呼吸则受到抑制。问:中耕松土有何作用?水稻生产中适时露田和晒田的目的是什么?O2浓度二氧化碳释放体积无氧呼吸有氧呼吸CO2总的释放量ABA点表示无氧呼吸消失的时刻,说明氧气会抑制无氧呼吸。B点表示无氧呼吸=有氧呼吸C点以后CO2全部由有氧呼吸释放D点表示产生CO2最低点,即有机物消耗最少点。CD3.CO2浓度适当增加CO2浓度对细胞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北方利用地窖贮存甘薯、马铃薯等。4.水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旺盛,细胞呼吸越强。稻谷等种子在贮藏前要晾晒,甚至风干,减少水分,降低呼吸消耗。干种子萌发前浸泡:含水量增高,促进呼吸作用CO2浓度呼吸速率水的含量细胞呼吸速率00七、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 . 在酿酒业上的应用:先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
氧呼吸,使其数量增加;然后隔绝空气,使其
发酵,产生酒精。2 . 在农业生产上: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的有氧呼
吸,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及对矿质离子的吸收3 . 在医学上:利用氧气驱蛔、抑制破伤风等厌氧
型细菌的繁殖4 . 在物质的储存时:控制氧气的浓度,抑制其呼
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粮食储藏粮食储藏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延长保存期限。果蔬保鲜为了抑制细胞呼吸,果蔬储藏时采用降低氧浓度、补充N2(CO2)或降低温度等方法。缺氧的情况下,厌氧病菌大量繁殖,不利于伤口痊愈。练习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古人为了吃到鲜荔枝,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现在通过控制下列哪组条件便可轻松获得新鲜荔枝(
)A.低O2、高CO2、零上低温、湿润
B.低O2、高CO2、零下低温、干燥C.无O2、高CO2、零上低温、湿润
D.低O2、低CO2、零下低温、干燥A细胞呼吸要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积累减少。因此,对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来说,又要设法减少细胞呼吸,尽可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八、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不足,要靠乳酸发酵来获取能量,会引起人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装置一装置二(1)10%的NaOH溶液的作用?(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澄清石灰水
的锥形瓶的理由?吸收或除去空气中CO2先消耗掉瓶中O2,确保以后实验的无氧条件(3)检测CO2产生:(4)检测酒精产生:澄清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时间长短)重铬酸钾(橙色)+酒精
灰绿色酸性条件浓H2SO4实验结果:(实验现象)(1)装置一、二石灰水都变混浊,且装置
一的混浊程度高(2)B试管溶液变成灰绿色,A试管不变色右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2产生的影响,试据图回答:(1)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CO2较多,这些CO2是
的产物。(2)由A到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
。(3)由B到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
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A无氧呼吸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有氧呼吸很微弱氧气充足时,有氧呼吸加强,释放CO2量增多B点。因为这时有氧呼吸很微弱,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糖类等有机物分解得最慢。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以酵母为例)O2%CO2释放量ABC5
25B点表示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速率相等(CO2释放量表示)D点O2浓度超过一定值(10%)以上时,无氧呼吸消失。说明有O2存在时,无氧呼吸受到抑制。O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以酵母为例)若只产生CO2,不消耗O2,则只进行无氧呼吸。若产生的CO2的摩尔数比吸收O2的摩尔数多,则两种呼吸同时并存若产生CO2的摩尔数与吸收O2的摩尔数相等,则只进行有氧呼吸O2%CO2释放量ABCD5
25A点AC段C点以后B点表示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速率相等(CO2释放量表示)D点O2浓度超过一定值(10%)以上时,无氧呼吸消失。说明有O2存在时,无氧呼吸受到抑制。右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变化,请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0点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类型是
。无氧呼吸(3)在O2浓度为b%以下时(不包括0点),该器官的呼吸类型是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2)该器官CO2释放与O2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重合,其呼吸类型为
。(4)由该曲线提示的原理,我们在进行果实和种子贮藏时,应取O2含量为
值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氧呼吸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a此时释放的CO2最少,果实和种子通过呼吸消耗的物质最少1.00.5abco2释放PO2吸收气体交换相对值O2含量(%)0练习1:种子在浸水和不浸水的情况下进行细胞呼吸都能产生(
D.酒精B提示:种子在浸水时进行无氧呼吸;
不浸水是进行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巩 固 练 习2.如果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时,分解葡萄糖产生等量的CO2 那么这两种呼吸作用所消耗葡萄糖的摩尔数之比是A、1:2B、1:3C、1:4D、1:6B3、一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练,从他的大腿肌细胞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下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A、 O2、CO2、乳酸
B、乳酸、CO2、O2 C、 CO2、O2、乳酸
D、 CO2、乳酸、O2八、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 . 在酿酒业上的应用:先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
氧呼吸,使其数量增加;然后隔绝空气,使其
发酵,产生酒精。2 . 在农业生产上: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的有氧呼
吸,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及对矿质离子的吸收3 . 在医学上:利用氧气驱蛔、抑制破伤风等厌氧
型细菌的繁殖4 . 在物质的储存时:控制氧气的浓度,抑制其呼
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2. 现有甲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酵母菌进行发
酵,若它们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放出CO2
和吸收的O2之比是
D.2:3C3. 下列5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化学物质和活性
酵母菌细胞制备物。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会产
生CO2的试管有
①葡萄糖+已破裂的细胞
②葡萄糖+线粒体
③丙酮酸+线粒体
④葡萄糖+细胞质基质(隔
绝空气) ⑤丙酮酸+细胞质基质(隔绝空气)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C7.一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训练,
从他的大腿肌肉细胞中检测到
3种化学物质 ,其浓度变化如
右图所示,图中 P、Q、R三曲
线依次代表
)B锻炼时间(分)A. O2、CO2、乳酸
B.乳酸、CO2、O2
C. CO2、O2、乳酸
D.CO2、乳酸、O28.右图表示北方的一个贮存白菜的地窖,随着O2的消耗,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回答:(1)A~B段O2的消耗量很大, CO2浓度上升也很快,白菜在进行_____呼吸。  (2)C~D段O2浓度接近0,而CO2浓度仍在上升,白菜在进行_____呼吸。
(3)B~C段O2浓度已很低, CO2浓度几乎不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氧无氧氧气浓度很低,有氧呼吸十分微弱,而无氧呼吸仍处于抑制状态(4)从哪点开始,O2浓度的高低成为限制有氧呼吸的因素?_____  (5)为了有利于较长时间地贮存大白菜,应把地窖的氧气控制在_______段范围内。B点B~ 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氧运动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