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回收利用情况的回收和利用50字速度急急急急急急...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资料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资料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生活中可回收资源主要有:(1)废纸: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广告用纸、纸盒等;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2)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3)玻璃: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4)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牙膏皮等。(5)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毛巾、布包等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可回收物以外的垃圾基本上都是废弃物。比如烟头、鸡毛、废电、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等。有毒垃圾,包括废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筒、药品、化妆品等。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回收垃圾不但美化环境,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垃圾。参与环保举手之劳,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正确投放垃圾做起吧。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节能减排――垃圾的回收处理与利用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节能减排――垃圾的回收处理与利用
大小:3.6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科技小报资料~~~!!!急急急急急急 要生动点的~!要能看懂!
科技小报资料~~~!!!急急急急急急 要生动点的~!要能看懂!
保护地球  水源污染和治理一.问题提出:

§1.水是大自然赐于人类的宝贵财富之一,也是人类自生存的必备命脉之一。

§2.水源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一方面被大量的消耗,另一方面又被工业废水、农业化肥污染、生活污水、石油和战争等所污染,往日清洁的海洋、湖泊和河流被夺去了清波碧浪。经常发生布满有机浮游生物的赤潮,它又是导致水中缺氧,直接影响到渔业生产。

§3.在人类步入21世纪的时候,世界上却有8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正面临着淡水资源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的状况之中。在我国60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二.解决的方法:

§1.污水处理厂是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或转化成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2.暴气池是让污水进入后,与池中的活性污泥进行有机反应,使有害物质被分解成无害物质,待水全部澄清后再排放。

§3.生活用水再利用是将住宅区里的洗脸、洗澡、洗菜等生活排放水集中起来,经过简单处理后,形成“中水”,可用于冲洗厕所、汽车或地面。

§4.农业管理化灌溉技术是目前农业节约用水的最先进的技术。它包括喷灌、滴灌、渗灌和各种地面管道灌溉。它不但可以防止水的渗漏和不必要的蒸发,节约用水,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流失,减少化肥和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5.海水的淡化处理。

保护地球  垃圾危害和治理一.问题提出:

§1.随着当今社会中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现代废物垃圾在不断紧逼我们人类。据近年来的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生产的垃圾约450 亿吨。垃圾不仅侵占土地,破坏城市环境卫生,也是大气和水体污染的主污染源。因此,垃圾处理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白色污染是指一次性餐盒、塑料袋与包装盒等塑料废物,它已被列入全球性危害。它们在自然界中,至少要经过200年到400年才可能被分解。如将它们掩埋在土壤中,会妨碍农作物生长。如将之焚烧,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污染空气。

§3、生活垃圾中,纸张占30%、果蔬皮壳占30%、玻璃占15%、废金属占10%、灰土占5%、破布占7%、其他杂物占3%,一些大型耐用消费品与电子产品,如汽车、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计算机和报废后也成垃圾
1996年1.湖南医科大学人类生殖工程研究所克隆六只老鼠。2.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克隆一头公牛。
  (以上为胚胎细胞克隆研究)
  1999年1.中国科学家周琪在法国获得卵丘细胞克隆小鼠,在国际上首次验证了小鼠成年体细胞克隆工作的可重复性,于2000年5月用胚胎干细胞克隆出小鼠“哈尔滨”,并于2000年10月获得第一只不采用“多莉羊”专利技术的克隆牛。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元领导的小组将大熊猫的体细胞植入去核后的兔卵细胞中,成功地培育出了大熊猫的早期胚胎。
  1999年和2000年扬州大学与中科院发育所合作,用携带外源基因的体细胞克隆出转基因的山羊。
  2000年我国生物胚胎专家张涌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羊场接生了一只雌性体细胞克隆山羊“阳阳”。“阳阳”经自然受孕产下一对混血儿女,“阳阳”的生产可以证明体细胞克隆山羊和胚胎克隆山羊具有与普通山羊一样的生育繁殖能力。2002年我国首批成年体细胞克隆牛群体诞生。
其他回答 (2)
塑料袋 虽方便, 
用后随手扔一边; 
树上地面到处有, 
白色污染一片片。 

环境差 不美观, 
如何解决是关键; 
全民上下齐动员, 
出谋划策定方案。 

菜篮子 最简单, 
手拎肩挎并不难; 
环保卫生又节约, 
好的传统代代传。 

小布袋 真新鲜, 
设计别致是亮点; 
上班下班随身带, 
快乐人生美更甜。 

新事物 须实践, 
人人称赞才圆满; 
小事抓出大事业, 
坚决堵住污染源。 

好环境 皆期盼, 
大千世界要争先; 
职能部门做表率, 
生态文明定实现。 

可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自行降解的塑料。 

可降解的塑料一般分为四大类: 

光降解塑料 在塑料中掺入光敏剂,在日照下使塑料逐渐分解。它属于较早的一代降解塑料,其缺点是降解时间因日照和气候变化难以预测,因而无法控制降解时间。 

生物降解塑料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完全分解为低分子化合物的塑料。其特点是贮存运输方便,只要保持干燥,不需避光,应用范围广,不但可以用于农用地膜、包装袋,而且广泛用于医药领域。 

光/生物降解 光降解和微生物相结合的一类塑料,它同时具有光和微生物降解塑料的特点。 

水降解塑料 在塑料中添加吸水性物质,用完后弃于水中即能溶解掉,主要用于医药卫生用具方面(如医用手套),便于销毁和消毒处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降解塑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研究开发的新一代热点。 

形形色色的塑料制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在自然界里分解得很慢,完全分解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因而塑料的降解和重新利用问题摆在了当今所有环境化学家面前。然而有趣的是,可降解塑料却不是科学家们研制塑料的初衷。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制或已经研制成功的可降解塑料应用范围还比较窄,仍然无法取代大众塑料。 

“白色污染”主要指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个负面 
效应。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城市中,人们随手丢弃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 
观的破坏.例如散落在铁道两旁、江河湖泊中大量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挂在枝头上的超薄塑料袋,这些都给人们带来不好的视觉刺激,人民对此反映强烈。 
“潜在危机”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而难以降解带来的环境问题, 
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不易回收,因为回收在利用的成本高,但利用率低,商家可以说是无利 
可图,而且由于它的回收价格很低很难吸引广大市民进行“白色回收”工作。 
所以,导致不易回收的现象发生。 - 
难以降解。回收回来的白色废弃物不易处理。现阶段主要处理方法有焚? 
烧和填埋,若将其焚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并且促使酸雨 
的形成,而至于填埋,则将其埋葬100年,则还是原状,无法被自然所吸收, 
且对土地有极大的危害,改变其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 
业减产,至于抛弃在水里或陆地上的塑料制品,不仅影响环境,而且若被动的 
吞食,则会导致死亡。这样就破坏了生态平衡。 
高温则分解出毒害物质,塑料制品本无毒害物质,但因为它的回收再利? 
用的设备不够完善,工艺简陋,而且许多厂家无合法营业执照,导致再生产的 
塑料制品在温度达到65℃时,毒害物质就会析出并且渗入到食品中,则会对肝 
脏、肾脏、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等人体重要部位造成危害。 

小小的塑料袋,曾几何时被人们冠以“白色污染”的头衔。究其原因,塑料袋及其他塑料制品不易自行降解,有关专家说,其自然降解时间大约要100年以上,如果混在土壤中,将导致农作物减产;如果将其填埋,不仅会占用耕地,同时还会污染地下水;而将其焚烧又会产生二英之类的致癌化学物质,污染大气。 

其实,塑料袋的“白色污染”不仅对我们的周边环境造成了影响,危害人们的健康,而且生产塑料袋所消耗的石油资源,统计起来,数字也十分惊人。据专家测算,我国超市、百货商店、菜场等商品零售场所每天所使用的塑料购物袋,累计起来全国每年需消耗480多万吨石油。 

石油是我国短缺而又重要的资源,虽然和我国每年消耗数亿吨石油的总量相比,480多万吨似乎不是个大问题。但是,把“限塑令”放到国际市场上石油供应日益趋紧和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来看,意义非同小可。 

有人做过统计,以北京市为例,如果每人每天消费一个塑料袋,以每个塑料袋1分钱计算,北京市民每天用掉的塑料袋就价值近10万元,一年下来就是将近3000万元。如果我们每人一天不使用塑料袋,保守计算大约会节省3100万只、150多吨的塑料袋。若以每吨5000元到1万元的销售价格来算,为顾客提供塑料袋的商家就会节省75万到150万元,而商家节约下的这些钱若回馈给顾客,降低商品售价,那么商家和顾客就能同时受益。以上的数据只是一周每个人一天不使用塑料袋而测算出来的,如以一年为单位计算,那么数字将是多么惊人啊。 

拒绝购物塑料袋,让节能环保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从身边开始。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份力量,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就能变得越来越近。 
 
你能拒绝塑料袋吗? 
作者:快乐面包 

曾几何时,塑料方便袋一经出现,便像雨后春笋般的迅速传播开来。人们对它所带来的方便、轻巧、便捷的好处赞不绝口,所得到的实惠也是无处不有无所不在。而如今,在超市、连锁店、集市、大商场等等地方,塑料袋的无序发放和大量使用已变成污染,塑料袋不易回收的弱点更是暴露无遗,给环保工作增添了很大压力。 
特别是当今社会,“保护环境,珍爱自然”的口号日趋响亮,“热爱生命,热爱地球”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主题。塑料袋造成的污染自然成为任何一个国家不得不认真面对的大问题。 
但要做到彻底拒绝塑料袋,彻底解决这一难题,我想,国家制定必要的法规或者禁令是迫在眉睫、尤其重要的。只有从上层建筑“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方可使“禁用塑料袋”的条条更好的贯彻执行无所障碍。 
去年年底,孟加拉国便颁布了一项类似的禁止生产聚乙烯塑料袋的禁令,孟加拉国主要的环境为被归咎于该国每天使用的1亿个塑料袋。台湾也于今年7月1日实施了一项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禁令,根据该新法令,分发塑料袋的企业将被处以高达30万元新台币(合9840美元)的罚款。根据台湾环保局估计,在台湾2300万人口每天产生的垃圾中,有1600万多个塑料袋,塑料制品占20%左右,比其他工业化国家高5%。中国大陆的数据倘若与之相比,肯定会更加悬殊。
其次,新闻媒体的呼吁和广大公民的自觉遵守也实属必要。但让全体大众都做到自己随身携带购物袋来选购商品也绝非一日之功,人人都“拒绝塑料袋”还尚需时日。 
另外,采用易回收利用污染少的新材料取代原有原料也不失为良策,毕竟,让习惯了两手空空的人们突然悬挂一个甚至几个各种质地的购物袋,真有点“强人所难”、很不情愿的味道呢。 


拒绝塑料袋国外有妙招 
塑料袋将告别“免费时代”令部分消费者担心支出增加,商家也担心不提供免费塑料袋可能导致客人流失。单靠强制性措施是否能扭转塑料袋的使用现状呢?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陆续着手治理“白色污染”,他们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封杀免费袋事实证明,封杀免费袋通过经济杠杆控制塑料袋的使用量,这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办法。欧盟许多国家的大型零售商场已经开始停止提供免费塑料袋。在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除冷冻食品和无包装的蔬菜水果外,不再为其他商品提供免费塑料袋。德国则在十几年前就实施了相关法律,目前德国所有超市的塑料袋均是有偿使用。 

韩国:免费改收费韩国政府从日起实施法令,要求全国各大百货商场和大型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而改为收费制。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 

美国:使用替代品旧金山市成为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塑料袋被纸袋、布袋和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生物降解的购物袋所取代。超市若再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将被处以罚款。 

欧盟:追加环保税在欧盟国家,越来越多的大型超市不但不提供一次性免费塑料袋,而且还向索要一次性塑料袋的顾客收取增值税。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的许多大型超市为每个一次性塑料袋向顾客收取0.3欧元(1美元约合0.67欧元)的费用,其中0.1欧元为成本费,0.2欧元为环保税。 

法国:潜移默化中推“禁”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法国首都巴黎从去年开始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而在10年前,法国超市几乎都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但是,塑料袋上印有各式各样的环保宣传。以法国著名连锁超市“家乐福”的包装塑料袋为例,塑料袋一侧醒目地印着一个大灯泡,下方写着:请不要随地乱扔此袋,如把它放进垃圾箱得到回收后,它可为一只60瓦的灯泡提供10分钟照明所需能源。在包装袋另一侧写着:在我们商店里,这个袋子为您提供包装服务;回到家,它能作为您的垃圾袋;最后您可把它放到垃圾箱里,让它转化成其他能源。这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对公众影响巨大。
宇宙是如何诞生并且演化到今天的?其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这个科学命题——或者说哲学命题,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 大约14年前,人们一度以为有了完美的答案:通过对于宇宙背景微波辐射的观测,天文学家最终验证了1929年爱德文哈勃(Edwin Hubble)的猜想,即宇宙诞生于大约137亿年前的大爆炸(Big Bang)。之后,随着宇宙的演化,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乃至我们人类自身,都陆续登场。 2006年10月,正是凭借这一重要成就,美国科学家乔治斯穆特(George F Smoot)、约翰马瑟(John C Mather)分享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显然也还刚刚开始。就在此一个月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90亿年前,一种被称为“暗能量”(dark energy)的神秘力量已经存在。 也就是说,在整个宇宙诞生后不到50亿年时,就开始受到暗能量影响。而此前,科学家普遍认为,在宇宙的早期,或许这种力量并不存在,因为那个时候主宰一切的还是我们熟悉的引力。 尽管这一结果仍不能确定地告诉我们宇宙的未来是怎样的,但显然,它为我们彻底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带来了新的曙光。相关的论文也将发表在2007年2月美国《天体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这一研究小组的负责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教授阿德姆瑞斯(Adam Riess)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距离真正了解暗能量仍然很远。但很显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它给出了更多的‘线索’(clue)。” 宇宙为什么加速膨胀? 暗能量的发现过程极富戏剧性。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在大爆炸发生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的膨胀速度将因为物质之间的引力作用而逐渐减慢,就像缓慢踩了刹车的汽车一样。也就是说,距离地球相对遥远的星系,其膨胀速度应该比那些近的星系慢一些。 但1998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物理学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高级科学家索尔皮尔姆特(Saul Perlmutter),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布赖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分别领导的两个小组,通过观测发现,那些遥远的星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远离我们。 换句话说,宇宙是在加速膨胀,仿佛一辆不断踩油门的汽车,而不是像此前科学家所预测的那样处于减速膨胀状态。 这样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观测结果,从根本上动摇了对宇宙的传统理解。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促使所有的星系或者其他物质加速远离呢? 科学家们将这种与引力相反的斥力来源,称为“暗能量”。但“暗能量”到底意味着什么?至今我们能够给出的,只是一个十分粗略的宇宙结构“金字塔图景”: 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即由普通的原子构成的一草一木、山河星月,仅占整个宇宙的4%,相当于金字塔顶的那一块。 下面的22%,则为暗物质。这种物质由仍然未知的粒子构成,它们不参与电磁作用,无法用肉眼看到。但其和普通物质一样,参与引力作用,因此仍可能探测到。 作为塔基的74%,则由最为神秘的暗能量构成。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由于我们对其性质知之甚少,所以科学家还不清楚如何在实验室中验证其存在。惟一的手段,仍然是通过天文观测这种间接手段来了解其奥秘。 对Ia类型超新星(supernova)的爆发进行观测,则是目前最主要观测手段。这种超新星是由双星系统中的白矮星(white dwarf)爆炸形成的,亮度几乎恒定。这样,通过测量其亮度,就可以知道其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进而了解其速度。 借助哈勃这样灵敏的天文仪器的帮助,我们至少可以观测到90亿光年之外,即了解宇宙在90亿年前的信息。 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阿德姆瑞斯给我们展示的最新“暗能量”场景如下: 在大爆炸后的初期,宇宙经历了一个急速膨胀阶段。此后,由于暗物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在引力作用下,宇宙的膨胀速度开始减速。 然而,至少在90亿年前,宇宙中另外一种力量——表现为排斥力量的暗能量已经出现,并且开始逐步抵消引力作用。 随着宇宙的膨胀,不断增长的暗能量终于在大约50亿至60亿年前超越引力。此后,宇宙从减速膨胀,转变为加速膨胀状态,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爱因斯坦的遗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教授李淼曾经半开玩笑地表示:“有多少暗能量专家,就有多少暗能量模型。”也许这种说法不无夸张之处,但暗能量在理论方面的混沌状况,从中也可见一斑。 其中,最具戏剧性的理论,则是复活爱因斯坦当年提出的“宇宙常数”(cosmological constant)。1917年,被认为是整个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为了建立一个稳态宇宙模型,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不过,后来就连他本人也承认,“宇宙常数”只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但暗能量的存在,则为宇宙常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如果暗能量就是这个宇宙常数的话,那么它的力量强弱将只和宇宙的大小有关。随着宇宙的膨胀,其体积逐渐增大,因而暗能量也将逐渐增大。最终,它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使得宇宙从减速状态变成加速状态,并且一直加速下去。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新民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迄今为止的观测结果,包括瑞斯最新的结果在内,与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理论“都很符合”。 但是,宇宙常数距离成为一种确定性的暗能量理论还差得很远。一些科学家半开玩笑地说,按照这种模型,宇宙将一成不变地加速膨胀下去,未免太“枯燥”(boring)了一些。 当然,最为致命的是,按照量子场论计算出来的宇宙常数,比天文观测获得的上限至少也要高出10的120次方倍。 一个最为诡异但不乏科学依据的解释,是“多宇宙论”。观测和理论或许都没有错,事实上,在我们生存的宇宙之外,还存在多到无法计数的其他的宇宙。科学家们可以想像到的宇宙数量不是以万或者亿来计算的,很可能多到10的1000次方个。 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宇宙常数,而我们恰恰生存在一个宇宙常数很小的宇宙中。仿佛冥冥之中有一个“上帝之手”,把一个适合智慧生命生存的宇宙呈现在我们面前。 但对于这种寄希望多宇宙存在的“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在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中间都存在很大的争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新民对《财经》记者说,很多人认为这仅仅是一种猜想而已,还远远谈不上“原理”。 更为尖锐的批评,则认为这种解释与其说是一种科学理论,倒不如说更像一种宗教信仰。 为避免这种冲突,科学家们提出个各种暗能量理论,来代替宇宙常数模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精质(quintessence)模型、幽灵(phantom)模型等,张新民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教授李淼也分别提出了精灵(quintom)和全息(holographic)模型。 宇宙的未来 如果这些替代的暗能量理论能够成立,它们所指向的将是截然不同的宇宙未来: 根据精质等动力学标量场(scalar field)模型,宇宙的未来将复杂得多;也许将继续加速膨胀下去,也许会减缓膨胀的速度,甚至走向收缩,导致宇宙最终以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缩”(big crunch)收场。 而根据幽灵模型,暗能量将不断增大,导致宇宙以越来越快的加速度膨胀。最终,宇宙将走向“大撕裂”(big rip)。 精灵模型则给出了一个“振荡的未来”。张新民对《财经》表示,根据他提出的这一理论,整个宇宙将在加速膨胀和减速膨胀之间反复演绎,“大坍缩”和“大撕裂”这两种极端的情况都不会出现。 最大的困难,在于迄今为止,我们能够研究暗能量的手段仍然十分有限。目前,最主流的仍然是借助超新星的观测。但有些人担心,特别是在宇宙早期,可能超新星的亮度也不是恒定的,它也有自己的演化过程。 即使这种担心可以排除,鉴于这些超新星距离地球非常非常遥远,观测它们的难度,在瑞斯看来就像在两个月球的距离之外观测一个60瓦的灯泡。即使哈勃望远镜具有非常高的敏感度,也存在难以消除的系统误差。 通过对大尺度宇宙结构(比如星系团等)的研究,或许能为暗能量提供新的线索。一旦暗能量存在的话,星系团的形成过程可能要更慢一些,因为引力需要先克服这种斥力。 目前,一个空间探测计划斯隆数字巡天(SDSS)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为期五年的运行,一旦全部完成之后,这一足以覆盖四分之一的天空的精细光学成像设备,无疑将披露更多的细节。 据悉,目前中国科学家也正在试图利用北京附近新上马的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来观测超新星,从而探索在中国首次进行暗能量实验研究的可能性。而利用伽马暴(超大质量星体爆发而形成的宇宙高能辐射),也许将为进一步研究更早期的暗能量提供间接手段。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教授朱宗宏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对于伽马暴天文学的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有点类似于1998年暗能量刚被发现时的超新星天文学,但其某些性质,从长期来看仍然有可能用来研究暗能量。 那么,是否有可能利用实验室来直接研究暗能量呢?一些人已经宣称,可以利用纳米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瑞斯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一些科学家也希望利用短距离(short-range)的引力实验,发现暗能量的线索。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IT)的物理学家西恩卡罗尔(Sean Carroll)也对《财经》记者强调,要找到一个更具确定性的模型,不仅需要天文学上的数据,可能更需要来自粒子物理学的证据。尤其是2007年即将在欧洲投入运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或许“我们可以期待”。 不过,由于对暗能量的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机理还不清楚,很多科学家认为,短期之内还无法对实验室内的工作寄予太大希望;更为现实的渠道,或许仍来自天文观测。 如果不出意外,普朗克(PLANCK)探测器将于2007年一季度正式升空,它将对天空进行更加精密的探测。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皮尔姆特也表示,由它所在的实验室负责设计的超新星加速探测器(SNAP),按照计划将于2013年或者2014年升空。 “在未来五到十年中,我们对于暗能量的性质或许将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康瑟利斯(Christopher Conselice)对《财经》记者说。 几乎没有人否认,暗能量对于整个宇宙学乃至物理学而言,都不啻是一场革命。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斯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曾明确表示,“如果不解决暗能量这个‘路障’,我们就无法全面理解基础物理学。”著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垃圾回收利用情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