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电磁环境论文下电磁频谱管理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复杂电磁环境下美军战场频谱管理
在现代战争中,电磁领域成为第五维战场,制电磁频谱权成为制信息权的核心,战场频谱管理是夺取制电磁频谱权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近期局部战争,阐述了频谱资源的重要性及频谱管理的必要性;介绍了美军加强电磁频谱管理顶层指导、频率分配和战场频谱管理的方案,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军电磁频谱管理的建议.
SUN Yanjie
作者单位: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北京,100142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技术人员赴海军某部,开展用频装备频谱参数核查和电磁环境采集。摄影  宋吉河
在总参谋部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有一群“能人”,他们能驱散“电磁迷雾”,让复杂电磁环境变得不再“复杂”,也能运用仿真技术,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频谱变得可见、可控、可用。成立4年来,该室搭建了全军第一家频管数字仿真平台,推动我军电磁频谱“兵棋系统”从无到有,实现我军频管仿真手段的跨越。
即使干不成,也给后人趟趟路
许多军事专家预言:“未来战争,谁善于控制、驾驭和运用电磁频谱,谁就能赢得战场主动权。”但是,残酷的现实摆在中国军队面前:当时,我军对信息化作战条件下武器装备作战用频推演,既没有可靠的技术手段,更没有具体的实践经验。
坐观风云只能欣赏别人的精彩,瞻前顾后必将丧失发展良机。2011年,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成立了仿真室。一直密切关注频谱管理技术动向的高级工程师肖凯宁和同事们,朝着电磁空间新领域发起了冲锋。
那一年,肖凯宁与团队成员起早贪黑搞论证,一砖一瓦搞建设,推动建成了国内一流的电磁频谱特性综合测试分析平台,奠定了频管仿真的硬件基础,迈出了我军频管仿真手段建设关键性的第一步。
“这个平台就像CT扫描仪一样,可以对用频武器装备的频谱参数等几十项指标进行精细‘体检’,解决了长期以来频谱特性测不准、测不全的问题”,中心副主任姜华说。这一开创性的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而此时,肖凯宁和他的团队并不是陶醉其中,而是看到了更深的隐忧——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涉及多类用频武器系统,难以实现“CT扫描”。
“能不能把三军用频武器装备的电磁频谱特性像‘拔丝抽茧’一样‘提取’出来,放在计算机上,运用数字仿真技术进行用频模拟推演呢?”一个全新而大胆的设想在肖凯宁的脑海里酝酿发酵。
面对担心疑虑,课题组长肖凯宁义无反顾地说,即使干不成,也可以给后人趟趟路!就这样,57岁的仿真技术“新手”肖凯宁带着5名跨专业的“80后”研究生,开始了“愚公移山”式的论证研究。谁又能想象到,这个“阵容”已经是中心党委所能提供的最强人才支持。
隔行如隔山的他们,从频管数字仿真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朱日和训练基地等几十个不同类型单位学习调研。经过3年多的艰辛探索,终于将数字仿真技术引入频管分析领域,将大量典型主战装备用频特性“数字化”,成功地把成体系的武器装备“装”进了方寸荧屏,初步搭建了全军第一家频管数字仿真平台,推动我军频管仿真手段实现了第二次跨越。
在“第二跨”基础上,他们又搭建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军电磁频谱版的“兵棋”推演系统。
面对事关我军高精尖武器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效能整体发挥的重大课题,工程师鄢余武等人借助用频“兵棋”系统技术成果,为某部队打造出一套用频支持仿真软件。利用这个软件,该部队各个作战阶段用频计划,不仅能动态推演,变“经验打仗”为“精准打仗”,而且各种装备也由频谱这个“血脉神经”的畅通而攥指成拳。
闯关夺隘的仿真室团队没有止步。近年来,为了推动频管仿真更加准确可信、更加贴近实战,他们又瞄准技术前沿,向频管仿真的下一个高地——半实物频管仿真系统发起了新的冲锋,力求充分发挥数字仿真和实装检测技术“一加一大于二”的融合优势,努力实现我军频管仿真手段的第三次跨越。
1              解放军报:联参频谱管理大队 制服“复杂电磁环境”
关键字:&雷达通信电子
在我军文宣中,提到部队进行军事演习的时候经常会提到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的困难。而鲜为人知的是,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某频管大队,他们用了8年时间努力创新,就是为了解决我军部队雷达、电子、通讯系统在战场环境下互相干扰,形成“复杂电磁环境”的问题。解放军报今日刊文《8年前的创新成果“青春依旧”》介绍了这支部队为了克服影响我军信息化作战的重大问题而连续攻关,在8年时间里前后发展三代电磁兼容性检测系统的事迹。
军报刊发图片,课题组技术人员开展新型装备抗干扰试验
报道内容摘编如下(括号内为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解读):
军委联合参谋部某频管大队8年前取得的一项创新成果,至今“青春依旧”,在我军信息化装备保障战场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时,他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新型信息化用频装备,因为没有科学、便捷的检测手段,配发部队后往往由于频率撞车而互相“掐架”。
(观察者网注:在海军领域,电磁兼容性问题较早受到重视,尤其是在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为了使用卫星通讯不得不关闭雷达,导致被“飞鱼”导弹击沉后,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研制新型舰艇的时候都将电磁兼容性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进行研究。但是陆军装备与海军不同,各级部队装备的电子设备彼此间差异较大,尤其是近年来我军大量现代化电子设备集中入役,但部队同时还有不少现役较为老旧的电子设备仍然在役,这就更加剧了电磁兼容性的问题。为此,需要可移动的电磁兼容性实验室,来进行相关的测试,也就是本文中提到的“CT机”。)
肖凯宁带着高工胡莉琼、工程师崔凯等6名科研骨干,在京城东郊苦干了整整一年。为部队研制用频装备的“CT机”
2008年12月,他们的创新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全军部队大批新配发的雷达、电台等用频装备,经过这个“CT机”全身扫描,用频“病症”一目了然,据此开出的“处方”更是药到病除。“出名”之后,前来“体检”的用频装备人员络绎不绝,这一“明星”成果,也步入了辉煌的“1.0时代”。
转眼到了2010年,随着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走入演兵场,空间窄小的系统内部自扰互扰问题相继出现。
在英阿马岛战争中,由于电磁兼容性问题导致雷达未能正常工作而被击沉的“谢菲尔德”为全世界军人敲响了电磁兼容性的警钟
一个设想浮出水面:升级“CT机”,变单装体检为系统体检。
该大队党委自筹资金升级改造“CT机”相关硬件,同时调配科研力量进行二次创新,成功给原有成果装上“2.0版”芯片。
成果好不好用,战场说了算。演习场上,看着某型装备缓缓驶入“2.0版”的“CT机”,课题组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随后,他们查找出大小问题几十个,并开出“对症药方”。
消息传开,“2.0版CT机”声名远扬。
创新没有一劳永逸。2012年初秋,一场信息化条件下实兵对抗演练在大漠深处打响。战场主角之一,就是刚刚经过“2.0版CT机”检测合格的新型数字化装备。
演习场上,单装单系统是不互相“掐架”了,可同类型装备在同地域部署时,自扰互扰问题又时不时地冒出来了。
战场的呼唤就是创新攻关的冲锋号。一回到办公室,课题组就递交了对“2.0版CT机”持续升级的报告。
随着技术发展,电磁空间环境空前“拥挤”,一些以前只用来通讯的频段现在已经变成了雷达工作频段,反之亦然,如何避免不同用途的电子设备之间互相干扰,这就需要本文中提到的这种技术了
他们牵手有关部队和科研院所,通过融合创新,成功打造出“3.0版”的“CT机”。
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涉及陆海空天难以计数的用频武器系统,如何从保证系统效能发挥转到保证体系效能发挥?
时光来到了2015年,大队根据战争形态变化未雨绸缪,决定对这一成果再次升级改造——在全军率先展开半实物频管仿真系统研发工作,并推出了“3.1版本”的“CT机”。
(观察者网注:与前面的3个型号电磁兼容性实验室需要使用实际装备实际工作进行测试不同,新型设备可以通过获得各种电子设备的工作参数,进行模拟仿真而确定电磁兼容性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显然要比进行实地测试要方便,而且从出了问题再改进变成在出现问题前就可以预防,这是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战场是实时变化的,服务战场的成果必须以变应变!”肖凯宁高工说:“虽然在国内相关仿真技术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但我们已走出艰难的第一步,相信从0.1到1的跨越不久就会实现。”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险。结束采访之际,问起这项成果的“下一代版本”,课题负责人崔凯说:“打赢是最高的奖项,只要战场需要不停,我们就会创新不止,让这项成果永远具有生命力。”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堵开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复杂电磁环境下战场电磁频谱管制刍议--《第二十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年
复杂电磁环境下战场电磁频谱管制刍议
【摘要】:电磁频谱管制作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重要作战手段,逐渐成为影响未来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论文针对复杂电磁环境对战场频谱管控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提升部队在作战过程中的频谱管制能力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O441.4【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军用电子装备数量逐步增加,占用频谱范围逐渐拓宽,辐射功率不断提升,势必会造成战场电磁波信号密集繁杂,作战空间电磁环境进一步“恶化”。近年爆发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能否掌握电磁频谱的控制权,科学有序使用频谱资源,将直接影响装备作战效能的安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健美;柳永祥;邱永红;;[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赵东风;[N];云南日报;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强;[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宇英;代合鹏;彭龙军;;[J];宇航计测技术;2009年03期
张智南;刘增良;陶源;屈兵超;;[J];电讯技术;2009年06期
牛忠霞;;[J];现代雷达;2009年06期
徐文杰;周新力;金慧琴;宋斌斌;;[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22期
管清波;冯书兴;;[J];系统仿真学报;2010年11期
吕科;邸保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03期
柴焱杰;孙继银;李承剑;孙东阳;;[J];现代雷达;2011年08期
刘洪生;张崎;杨向松;方重华;;[J];装备环境工程;2010年03期
吕楠;梅全亭;吴朝东;;[J];国防;2009年02期
何祥;许斌;王国民;刘坤;;[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楠;康青;沈志强;王正刚;;[A];第二十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沈树章;张学庆;;[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刘佳楠;曹宏伟;国闯;;[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沈树章;张学庆;;[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王敏;;[A];全国第五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第一册)[C];2011年
黄卡玛;刘永清;唐敬贤;徐兰;;[A];1993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3年
沈建其;庄飞;;[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沈志强;康青;吕楠;;[A];第二十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孙蓓云;;[A];第二十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吴刚;宋志强;刘波;;[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赵东风;[N];云南日报;2008年
孙燕燕;[N];北京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宗利;[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艳;[D];重庆大学;2008年
刘小刚;[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常瑞琴;[D];西华大学;2011年
王召召;[D];郑州大学;2010年
高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袁新恩;[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肖集雄;[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吴凡;[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王宝和;[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王立;[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复杂电磁环境下联合作战战场电磁频谱管理研究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38
母体文献:
第二届电磁环境效应与防护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
第二届电磁环境效应与防护技术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主办单位:
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兵工学会,河北军械工程学院
在线出版日期: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磁环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