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轩次奥是什么意思思?

史海钩沉:发生在斋月的几个历史事件
查看: 1139|
摘要: 传递正能量 分享伊斯兰新闻视点,分享智慧/环球视野,国际格局免费订阅中穆青,请加微信号:muslimyouth万赞全归大能的真主﹐众世界的主。真主命令他的仆人守斋戒﹐因此在莱麦丹月﹐斋戒是穆斯林功修的定制﹐检验信士 ...
传递正能量 分享伊斯兰新闻视点,分享智慧/环球视野,国际格局免费订阅中穆青,请加微信号:muslimyouth万赞全归大能的真主﹐众世界的主。真主命令他的仆人守斋戒﹐因此在莱麦丹月﹐斋戒是穆斯林功修的定制﹐检验信士的敬畏。《古兰经》说﹕“斋戒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知道。”(2﹕184) 斋月的产生和斋月对信士的利益﹐都是真主的意欲﹐真主的仁慈迹象﹐人类的知识有限﹐未必都能知道天下事物的所以然。服从真主的命令﹐遵循按时的斋戒﹐尽心尽意坚守完美的功修﹐从中领会真主的恩惠﹐表现我们是真主的忠仆。《古兰经》说﹕“谁敬畏真主﹐他将为谁辟一条出路﹐而且从他料想不到的地方供应给他。谁信托真主﹐他将使谁满足。真主确实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的﹐真主确已使万物各有定数。”(65﹕2-3)  当代人多自作聪明﹐对斋戒有许多错误的理解﹐即使守斋戒的人﹐也有许多错误认识。人类要承认自己知识的限度﹐诚信《古兰经》﹐认真学习﹐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智慧﹐理解不尽的真主仁慈。譬如在斋月里﹐有些随大流守斋戒的人﹐把斋戒误解为休假﹐只不过是改变一下作息时间﹐晚上多吃美食﹐白天不劳动多睡觉。也有人﹐盼望斋月快来﹐三两个朋友凑合一起找热闹﹐每夜不停地吃喝玩耍﹐寻求多种方式娱乐﹐如聊大天﹑说笑话﹑下棋﹑打牌﹑看电视。白天借口不出工﹐多半天死睡大头觉﹐一个月的懒散与饕餮﹐斋月后变成另一个人﹐好吃懒做。斋月是真主确定的功修制度﹐对信士的身心磨炼﹐多吃苦耐劳﹐加大负重﹐从来没有经典说过斋戒是保养身体多休息。事实上﹐斋月里发生的事件很多﹐真主确定的斋月﹐又在斋月里降下许多当务之急﹐回顾历史上发生的许多事﹐对我们端正斋戒的理解都会有收益。  在先知穆圣迁移之后在麦地那的第一年﹐当时的局势很紧张。麦加的古莱氏贵族对逃离麦加在麦地那建立的穆斯林社会恨之入骨﹐时刻都在设法彻底铲除﹐经常发生敌人试探性的骚扰和武装侵犯。进入莱麦丹月后﹐先知穆圣得知有三百敌人古莱氏骑兵在麦地那附近的赛夫-巴赫尔村安营扎寨﹐他选派了弟子哈姆扎'穆塔里布率领三十人去侦察实情。他们在路途中发现有一帮自称是麦地那的穆斯林﹐阻止他们前进﹐暗中通敌。他们的首领是马吉迪'朱哈尼﹐他们建有清真寺。先知穆圣听到信息后﹐立即命令撤毁那座伪信者的“清真寺”。  希吉莱历第三年﹐发生了著名的白德尔战役﹐正是在莱麦丹月。穆斯林的侦察兵向先知穆圣报告说﹐麦加敌人的首领阿布'苏富扬带领一支商队路经麦地那附近公路。先知穆圣亲自率领了313名勇敢的穆斯林将士外出去拦截﹐但是﹐他们中了敌人诡计。商队从侧路逃跑﹐而他们面对一支强大的千人骑兵﹐穆斯林将士经历一场浴血奋战﹐在危机中只顾保护真主的使者﹐考验了穆斯林将士的忠勇之心。穆斯林受真主保护﹐战胜了三倍于己的麦加远征军﹐穆斯林大胜而归。敌人一败涂地﹐狼狈逃窜﹐时在当年的莱麦丹月。  希吉莱第六年﹐穆斯林战胜了阿拉伯半岛的瓦迪-古拉地区的女王法蒂麦'拉比亚。她本人生性好武﹐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武装部队﹐她的王宫日夜有四十名亲信守护﹐手持利剑。她经常派遣军队拦截穆斯林商队﹐杀人抢劫﹐无恶不作﹐因为她仇恨伊斯兰。先知穆圣得知她率领部队来攻﹐派遣一员大将宰德'哈里沙带兵出城迎敌。狂妄自大的女王在战场被杀﹐那时正是希吉莱六年莱麦丹月。  希吉莱历八年﹐麦加的贵族背叛了侯达比亚协议﹐与麦地那北方的拜占庭罗马帝国军队配合围攻穆斯林。先知穆圣领受真主启示﹕光复麦加﹐彻底解除后患之懮﹐立即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浩浩荡荡向麦加圣城奔去。参加战斗的人﹐出奇的多﹐因为全城平民都拿起了武器加入到队伍中。麦加城内敌人看到黑压压一大片﹐在恐惧之中开城投降﹐兵不血刃﹐没有一个伤亡﹐和平解除了敌人的全部武装。先知穆圣率领大军进入麦加城的那天﹐正是莱麦丹月第二十日。那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因为从那天开始﹐真主的天房克尔白内清除了所有的偶像﹐成为全世界穆斯林礼拜的纯洁朝向。  以上是先知穆圣在世时莱麦丹月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每一次战斗中﹐先知穆圣的弟子们受到磨炼﹐强化了认主独一的信仰﹐不但建立了一个稳固的穆斯林社会﹐而且一大批优秀的穆斯林在战斗中锻炼成长。在先知穆圣归真之后﹐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又在莱麦丹月发生过许多次可歌可泣的穆斯林奋斗事件。后代的穆斯林在真主命令斋戒的这个神圣的月份里﹐对伊斯兰信士考验。  从先知穆圣迁移到麦地那之后不到一百年间﹐伊斯兰领域迅速扩大﹐超越了阿拉伯半岛﹐伊斯兰的领土覆盖了北非﹑波斯﹑阿富汗﹑也门﹑叙利亚。北非穆斯林国土与西班牙隔海相望﹐这一边创立了空前繁荣富强的穆斯林国家﹐而对面却在欧洲西哥特族野蛮统治下﹐绝大多数国民都是农奴。那里的农奴们和受压迫的犹太人﹐偷渡到北非穆斯林国家﹐请兵援助和解放。北非的伍麦叶王朝总督穆萨'胡塞尔决定派遣塔里格'载义德大将率领一万两千名柏柏尔族和阿拉伯族将士渡海作战。对方是西哥特人的强大武装九万名基督教徒﹐由国王罗德里克御驾亲临在西班牙海岸应战。穆斯林这边士气高昂﹐勇往直前﹐统帅决定采取破釜沉舟的战术﹐毁船登陆作战﹐向前则生﹐后退则死﹐一举横扫千军﹐获得大胜﹐为安德鲁西亚伊斯兰王国兴旺发达七百年奠定了基础﹐而且在欧洲﹐穆斯林的领域迅速扩大到西西里岛和法兰西一部分。塔里格将军率军渡海胜利登陆的时候﹐正是在莱麦丹月﹐希吉莱历九十二年。  希吉莱历582年﹐公元1187年﹐穆斯林将领萨拉哈丁领导穆斯林武装力量最后战胜了十字军﹐解放了耶路撒冷圣城以及周围的地中海沿岸城市﹐从而结束了长达二百多年的十字军东侵罪恶历史。萨哈拉丁将军是在那一年的莱麦丹月进入耶路撒冷圣城。  希吉莱历的七世纪﹐从蒙古草原上崛起的蒙古骑兵在成吉斯汗统一下蒙古铁骑践踏了中亚和西亚﹐直到欧洲东部。希吉莱656年﹐公元1258年﹐成吉斯汗的孙子旭烈兀占领巴格达并且使这座代表伊斯兰文明的古城变成废墟。野蛮的蒙古人继续向西入侵﹐但遭到埃及马木留克伊斯兰王朝的顽强抵抗。由穆赛福鼎'古特兹大将率领的穆斯林将士在艾恩-贾鲁特一战﹐阻止了蒙古人的野蛮骑兵﹐使敌人无法前进一步﹐保卫了西部的伊斯兰领土。那个胜利的日子﹐发生在希吉莱历668年莱麦丹月第二十八日。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正是在莱麦丹月期间﹐有“斋月战争”之称。埃及和叙利亚联合从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两边同时向以色列发达军事袭击。以色列准备不足﹐经过十七天的战争﹐以色列腹背受敌难以支撑﹐但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外交压力和利益诱骗下﹐埃及与叙利亚被迫同意停火。这场战争成为中东六次战争的定局﹐美国全面插手巴以冲突﹐排斥异己﹐独揽大权﹐导致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中东冲突牵动全世界的局势﹐各国的穆斯林在这个问题上团结一致﹐在与以色列和西方国家的交涉中﹐穆斯林社会的伊斯兰觉悟越来越高。虽然今天一般人看不到巴以和平进程的近期希望﹐但深信真主的意欲﹐必有发展的定数﹐胜负取决于穆斯林斗士的信仰热情和吉哈德精神。真主与坚忍者同在。  今天又逢莱麦丹月﹐历来都是真主考验信士的尊贵月份。从这些事例看来﹐许多穆斯林国家和社会的风风雨雨并不可怕﹐穆斯林在这些曲折的经历和崎岖的道路上﹐看到了大浪淘沙﹐分清了敌我﹐磨炼了斗志﹐提高了信仰觉悟﹐伊斯兰更加光辉。我们今天面临的斗争﹐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相比﹐范围更广泛﹐内容更深刻﹐信息更灵通﹐许多次千钧一发的危机局势逼迫着穆斯林表明立场和做出决择。愿真主给我们智慧和力量﹐我们都在接受新时期的严峻考验﹐这一代人﹐肩负重任﹐开展顽强的奋斗﹐将改变世界的命运。通过这些考验﹐真主在锻炼一代新人﹐遵循先知穆圣的遗训﹐战胜世界的邪恶﹐期盼着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阿里编译自斋月的挑战故事汇 编辑:shady)分享给你身边的好朋友 每日阅读,成长不断:【关于我们】中穆青网是唯一被百度新闻收录的穆斯林新闻源,为主流媒体提供权威的伊斯兰资讯,成为各界了解伊斯兰主流文化的窗口和媒介。网站广泛凝聚相关社会资源,高效提供专业的文化、商务、企业、婚恋、就业、清真等宣传和服务,主要通过中国穆斯林青年网及腾讯、新浪、百度新闻等渠道同步传播,打造华语穆斯林专业新闻媒介。【联系方式】主编微信号:。新闻投稿、意见反馈、伪清真举报等请发送至邮箱 muslem@。网址:www.
0000000000
[][][][][][][][][][]
[][][][][][][][][][]
Powered by茗轩随笔-津沽历史文化钩沉
&&&&&&&&&&&&&&&&&&&&&&&&&&&&&&
&&&&&&&&&&&&&&&&&&&&&&&&&&&&&&&&&&&&&&&&&&&&&
-咸水沽&&&&&&
咸水沽,一个亭亭玉立在海河南岸的小镇,自北宋太宗朝,显见历史以来的千年烟雨溟蒙中,默默无闻。没有华北八大名镇之一的葛沽,有着那么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没有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小站,有着那么多璀璨繁星般的将星云集。但是,这个有着小桥流水人家风情的小镇,自有她娴静优雅,诗情画意的多姿美丽。
咸水沽名字的由来,一直是咸水沽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那么咸水沽是怎么来的呢?古语的沽字,是这样解释的,“沽:小水入海之名”。古来天津地区就有九河下稍天津卫之称,顾名思义,天津水多河多洼地多,因此形成的水沽也多。七十二沽之一的咸水沽位于天津城东南四十里,傍海河南岸大弯曲处,扼守海大道咽喉。因海河之水随渤海湾潮水上涨,咸水逆流而上抵此而止,故名咸水沽。不知原由之人,常以为咸水沽乃水咸之地,其实沽水清冽甜淡,不仅育人,而且滋润稻乡百里禾风。
咸水沽为旧天津府八镇之一,海下地区漕运盐运集散地。自明以来就是河海码头,至晚清、民国时期犹胜。“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可以真实写照解放前的咸水沽。那时候,夏秋之季,福建,江浙南来的粮船,营口,丹东北回的木材船,咸水沽是必泊碇之地。冬天,咸水沽又是修造海船之所,船坞平台鳞次栉比。
曾记否?“渤海之滨,白河之南,津沽重镇,海下人家。诗书传家文化名邦,英雄为表忠勇之乡,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黎民涂炭男儿不待。谨奉炎黄裔胄,高扬孔孟道义,驱除倭寇,复兴中华。”的传唱。
曾记否?春天,溪水潺潺间野花绽放,斜风细雨中蓑笠老翁:夏日,郁郁葱葱下水光潋滟,夕阳晚霞处渔舟唱晚;秋时,姹紫嫣红后稻香随风,天高云淡上鸿雁远飞;冬季,遡风寒彻外晶莹剔透,满天飞雪里银装素裹。
曾记否?夜晚,遥看皎月繁星照河悠悠,侧枕老海河涛波入眠;清晨,沐浴清风霞光汲水洗漱,伴着河上无限风光粗茶淡饭也香。
以下记述一些或许已经被人们淡忘的往昔岁月,人文掌故,风俗民情。或许,他们曾经是发生在咸水沽历史上今天,就在我们脚下的这块热土上,离我们很近很近。
&&&&&&&&&&&&&&&&&&&&&
一、跑飞了鞋底儿的王三奶奶
解放前的咸水沽由小槐庄、小王家场、窦家岗三部分组成,为了防止匪患,一九三一年建了外陡内坡的土围子,外有五米宽的护城河。一条三华里蜿蜒小街贴着海河,贯通东西,东起东粮库,过草木锦秀,景色优美的三接跳,西至西大桥。
昔日咸水沽也有几座庙宇,东门路南的老母庙,供奉观音菩萨和四大金刚。庙宇不大,但是木雕神像高大精美。(此庙遗址,一直保存到前二年)。西面有道教玉皇庙一座,青砖对缝的四合院,雕梁画柱,飞檐斗拱,曾经是老少年宫。老爷庙(关帝庙)坐落在咸水沽最繁华的街市中心,一进院落,坐北朝南,庙前广场就是闻名津沽三镇的“庙前头”。关帝庙旁还有座一间房的小土地庙,泥塑的土地爷,一个人孤零零的,倒是沾了不少关老爷的光。
咸水沽庙宇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天后圣母庙,位于咸水沽中心街南,原七街博文里,解放后改为小学校。天后圣母庙,庙宇庄严,气势宏大。除了正殿供奉的碧霄娘娘、凌霄娘娘、云霄娘娘外,东配殿还供奉着一位大名鼎鼎的王三奶奶。王三奶奶可谓咸水沽本地的守护神,最为民众崇拜敬仰。
传说王三奶奶是清咸丰年间咸水沽以南五里处刘家码头人,嫁于咸水沽王家,辛苦劳作,勤俭持家,而使原来家境一般的王家成为富贵之家。但是,王三奶奶一生乐善好施,救济贫困。一年,山东饥民充斥咸水沽街头,王三奶奶拿出积存粮食,连续一个月为饥民开粥场,又拿出银两为饥民治病救人,并且盖了数十间安居住房。王三奶奶救助的饥民,好多后来就定居在咸水沽附近,繁衍至今。王三奶奶生时便被人们与神位供奉在一起,此事经静海知县奏於朝廷,而使皇帝龙颜欢悦,颁诏书嘉奖王三奶奶。王三奶奶三十岁守寡,九十岁寿终正寝。出殡之时,咸水沽举街皓白,全镇祭拜。传有白鹤一双伫立坟墓之上,唳鸣三日不止。忽然一日,霞光万道,镇人见白鹤驮负王三奶奶,飞天西区。
王三奶奶供奉在天后圣母宫百年来,享受万民敬仰的同时,也没少为咸水沽本地佑护费心。人们每天大事小情的都来麻烦,娶媳妇嫁闺女,生孩子坐月子,丢东西摔跟头,是不是王三奶奶管的,都来找。弄得王三奶奶没少跟碧霄娘娘、凌霄娘娘、云霄娘娘姐三个嚷嚷,矫情。本来吗?王三奶奶是借住在人家的庙里,可是到后来,香火比人家还旺盛,怎么会不犯矫情呢?但是后来的一件事,王三奶奶让天后娘娘姐三服了,从此邻里之间,不仅相安无事,而且还亲爱有加。
民国十九年,小站土匪以三品子为首的,看到咸水沽集市繁荣,商户富足,便打起了要抢劫的主意。农历六月十三,月明星稀之日。近千名土匪开始攻打咸水沽围子墙,咸水沽可谓全镇皆兵,奋力抗击。结果土匪攻打了一夜,损兵折将而去。就在人们额手欢庆之时,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王三奶奶的功劳。那一夜,王三奶奶显灵了,为了保护咸水沽,围着围子墙整整跑了一夜,鞋底儿都跑飞了。不然,兵强马壮的土匪们怎么就打不开小小的咸水沽城门呢?不然,土匪的子弹怎么就打不上咱们的人呢?
听得王三奶奶显灵佑护咸水沽,善男信女们连忙准备了香烛贡品,争先恐后、络绎不绝地到娘娘宫,顶礼膜拜王三奶奶。果然,王三奶奶的塑像,面目潮红,似香汗浸润;裙袂破损,有苇草粘附。尤其,一双崭新的黑缎子白布底儿的小鞋,不仅尘土拂面,而且白布底儿也磨破了,飞了边儿,真象是跑了不少路的样子。
王三奶奶佑护咸水沽之事,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津沽三镇,就连土匪们都吓了一跳。连忙派人给王三奶奶烧香告罪,至此,再也不骚扰咸水沽了。
正月花会,王三奶奶的塑像还要坐在花团锦簇的八抬大轿上巡街,要走遍镇上大街小巷。王三奶奶出巡是咸水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日子。是时,花会巡街队伍蜿蜒百米,旗锣伞盖,仪威隆重。这一天,除了商业,百行歇业。津沽三镇妇孺老少聚集,万民簇拥,欢声笑语。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更是挤挤插插地围着王三奶奶,争先恐后抚摸王三奶奶的手。传说摸了王三奶奶的手,一年之内可以消灾祛病,保佑全家。
跑飞了鞋底儿的王三奶奶,佑护咸水沽的故事,自然是传说,但是咸水沽人民抵御土匪之事,却是确有其事的。领袖人物就是硕果抱桑的周景颐,周七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查看: 2367|回复: 40
【史海钩沉】群【年末巨献】——古都掠影:东拉西扯漫话南大街及南大街片区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安阳是我生活的第二故乡,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已经把自己彻彻底底地当做了一个地道的安阳人,深深融入了安阳生活的每个片段。我见证了安阳创卫,我经历了非法集资,如今,我见证着南大街拆迁改造。生活,其实很有意思。你越是不在意的东西,当它有一天不再属于你,你才能知道它的珍贵,所谓敝帚自珍,“只是当时已惘然”。绝对不能留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如今,跟随我的脚步,让一个异乡客带领你走进一个或者你完全不知的南大街,去探访南大街的前生今世。
我们太过熟悉这个城市的车水马龙,太过熟悉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如今,一切悄然发生了变化,南大街片区改造正在进行,某天醒来,也许就是一个完全的陌生的街道出现在你眼前,让你觉得是另一个世界,记忆中的南大街或许只能出现在文字和纸张的记载中了。针对现今的南大街改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说法。有的说是破坏了文化古迹,有的说发展经济。作为民间文史爱好者,我更倾向于老城的保护和长足发展,但是个人的情绪是阻挡不了历史的车轮的发展的。我们不但要向后看,更要向前看,带着历史唯物辩证的观点去理性地看待南大街片区改造工程。
( C7 `# U9 e' t
1 R0 R4 F7 b! [9 x* g
【安阳建城史】4 T/ \&&Q, _6 Y1 Y8 ]$ O* H, k+ ~
安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安阳是指现在的安阳老城,即明清安阳老城。广义上的安阳则是指包括安阳老城在内的整个安阳地区,这个安阳地区包括《彰德府志》中记载的整个彰德府,更包括这个区域的历史文化。安阳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是由考古发现的。《竹书纪年》:盘庚自奄迁北蒙曰殷。北蒙即现在殷墟博物院一带,遂成了安阳的第一个名字。《史记》中有多处出现安阳这一地名,如《史记秦本纪》云:“攻汾城,即从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在《史记赵世家》记载:“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史记.项羽本纪》说:宋义“行至安阳,四十六日不进”和项羽“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还有更早的关于安阳的记录,如《史记 六国年表》载:齐宣王 四十四年,“伐鲁、莒及安阳” ,这一安阳已经和现在的安阳无关。
关于安阳的起源,一般的学者都引用上述“《史记秦本纪》云:“攻汾城,即从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的说法。这一说法并没有其他文字作为辅证,在考古学上更是没有发现支持此说的证据。明朝崔铣《彰德府志》更是以此说为安阳这一地名的依据:水北山南为阳,因在淇河之北故名安阳。固然山南水北叫阳,我还是忍俊不住,按理说安阳离漳河更近,有必要舍近求远和淇河去套近乎吗?如果真的和淇河有关,那也应该叫淇阳而不是安阳,9 L, _&&k/ v4 y: s
目前,还没有一种权威的关于安阳这一地名的起源的说法能令人信服。也许,随着历史研究和考古发现,“安阳”会还于历史的真面目。* P9 {( X, A$ z7 O1 k& e" M/ G8 P
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王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北蒙(今安阳小屯一带),历经东汉末年的曹魏,五胡十六国的后赵、冉魏、前燕,直至南北朝的东魏、北齐,共有7个朝代在此建都或作为畿辅。但安阳老城正式作为一个城池却是从北魏天兴元年(398年)开始的。这是目前安阳发现最早的明代崔铣所著《彰德府志》里记载的,也是崔铣根据他搜集到的宋《相台志》里记述而写进志里的。580年,即北周大象二年,周宣帝后父杨坚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不服,杨坚派上柱国韦孝宽征伐,尉迟迥兵败自杀。杨坚下令焚毁邺诚,迁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至邺南安阳城。安阳遂称相州,亦称邺郡。这是安阳城的起源。/ h2 O9 j5 {4 E9 k
: d4 n. d, o&&X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安阳老城增建为周长19里。据资料和挖掘,当时南门在今城南三里屯村,俗称南稍门。东门在今东关的券上(现东工路南段路西)。这是第一次有史以来的安阳第一次改造。紧接着,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筑缩小,东、南方向收缩多,新城池基本处于老城的西北位置,这里地势较高,易于排水。崔铣《彰德府志》载,“裁旧城之半,城围9里113步,(城墙)高2丈5尺,阔2丈,外砖内土。辟有四门,东曰永和,南曰镇远,西曰大定,北曰拱辰。城外有护城壕,阔10丈,深2丈。”城门上各建有楼,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建角楼,敌楼40个。老城自明初重修后定型。以后,局势稳定,商业繁荣,城内人口逐渐增多。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十二年(1713年)和雍正七年(1729年),官府对老城进行了三次修复,街道也逐渐开辟增多。这是安阳城第二次大改造,从此奠定了安阳老城的框架,以后的安阳城的改造都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局部范围的改造。
" O' ^" p1 m5 M- n3 R
清朝,对安阳明清老城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清时,安阳老城有两道城门。第一道也叫外城门,临护城河,上有跺口而无门楼,安装铁链,悬放吊桥。二道门也叫内城门,和城墙在一条直线上,上建门楼。内外城门之间有30-40米,叫瓮城。瓮城前半部分略呈弧形,所以又叫月城。这里既是屯兵之处,也有买卖铺户。四门当中,东、南、北三门翁城与城内大街基本在一条直线上,独有西门略偏北。北门不同于其他三门的是第一道门不在正北,而开在了瓮城正东,但吊桥仍在北门。这是因为京城在北,府城门不能正照京城的缘故。城内百姓出城时先向东出内城门,沿城墙再到北门吊桥处出城。
民国32年元月,安阳民众为纪念斗争贪官周鹏年胜利,议辟西北门,取名“新安门”(今小西门)。(相对小西门而言,还有个小东门。小东门无门,解放后为方便市民出入,在原老城的城墙上扒开了几个豁口,其中在现有的红庙街扒开的豁口被叫做小东门,乃是相对小西门而言,实则无门 )+ ~$ X2 D- k0 c% b! y$ n8 \- a" J
+ B5 c2 @7 H2 K& {0 {% n+ m
至此,安阳老城“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已成格局,这期间到解放后,老城布局达到鼎盛时期。) _1 d( e&&J# C$ w* r4 T) Q$ @6 z
QQ截图58.jpg (135.46 KB, 下载次数: 1)
11:28 上传
/ d7 b+ y6 ~& \' V/ U4 M3 N$ {6 h# z
1.JPG (84.27 KB, 下载次数: 0)
11:30 上传
解放后,对老城又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改造,包括北大街改造,文峰路的开辟等工程,使得安阳老城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其中有一些胡同已经彻底消失。相对而言,这次南大街改造的工程并不能用巨大和浩瀚来形容。
【关于南大街以及南大街片区】+ O: f7 Z) h$ E7 M
&&安阳老城城墙长九里一百十三步,高二丈五尺,宽二丈,外砖内土,并开设四个城门。东门叫永和门,南门叫镇远门,西门叫大定门,北门叫拱辰门。始建于后魏天兴元年。民国二十一年元月又开建新安门(民称之为小西门),从此安阳共设五门。南门北门对峙,东西二门相错,何故?安阳民传,因安阳地处黄河之故道中,如果东西两门正照必会引起黄河搬回老家之灾。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罢了。由于东西两门相错,所以东、西两条大街也就不相照了。&&老城南、北门基本对峙相照,而东、西门却相错100多米,这里面有个传说,明初修城门时,当地官员听信风水先生的“指点”,说安阳地处黄河故道,后来黄河南迁,如东、西门相照,会引起黄河“搬”回老家,若两门相错,因其不易畅通,便可避灾富民。东、西门相错,东、西大街自然也就不相照了。实际上东西门相错,更是从战略的角度考虑的,为的是让敌人迷失方向,更易于街巷战,争取宝贵的时间。
安阳街道的开设更有一番名堂,号称九府、十八巷、十八罗汉街和七十二胡同。所谓九府就是有九条街的名字带府字,它们是西府、洛阳府、林府、六府、铁拐府、平府、老府、辉府和九府。十八巷是丁家巷、冠带巷、纪家巷、竹杆巷、鹅脖巷、香巷、钟楼巷、仁义巷、裴家巷、唐子巷、学巷、小颜巷、乔家巷、卜府巷、三义巷、仓巷、夹巷和豆腐巷。并有东府西巷之说法,就是府大部分在南北大街以东,巷大部分居于南北大街以西。在老城里,以南大街、北大街为中轴线,东边有七府、七巷,西边有两府、十一巷,所以九府十八巷又有“东府西巷”的说法。十八巷指的是香巷、夹巷、裴家巷、仁义巷、丁家巷、豆腐巷、卜府巷、三义巷、乔家巷、小颜巷、唐子巷、竹竿巷、鹅脖巷、纪家巷、东钟楼巷、西钟楼巷、东冠带巷、西冠带巷。其中属于南大街片区的有西府和洛阳府,乔家巷、小颜巷、唐子巷、竹竿巷、鹅脖巷、纪家巷、东冠带巷、西冠带巷。由于年代久远,街巷名称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已经随着城市改造消失了,比如小桥上、观口街、小回隆、学后街、鹅脖巷、香巷街、菜市街、县东街、县夹道、县胡同、县西街等。老城的这种布局和现在的有些差异。0 ~' z1 M* W5 n
在走访安阳老城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安阳老城从建筑上还有一种布局,就是东祠(庙)西塔(寺)。小白塔(乾明寺遗留)、活佛宝塔(长兴禅寺遗留)、文峰塔(天宁寺)都在南北大街中轴线的西侧,郭朴祠、韩魏公祠、崔文敏公祠、萧曹庙、城隍庙、文昌阁、大士阁(高阁寺),都在南北大街中轴线的东侧。这种分布绝对不是偶然性随机性分布的,而是有它深刻的文化背景。西侧侧重于佛学,东侧侧重于传统文化和人文建筑。
7 a! r- t2 V, o, U/ `) s4 t: h
从南大街南头开始步入老城,
1.JPG (55.56 KB, 下载次数: 0)
12:19 上传
1.JPG (64.11 KB, 下载次数: 0)
12:20 上传
第一个街道是左侧的南门西马道,
1.JPG (56.48 KB, 下载次数: 0)
12:21 上传
在老城的街道胡同里有一些街道胡同有俩个或者俩个以上入口的为数不少,南门西门道就有四个入口。第一个入口就是刚刚说的这个从南大街看到的南门西马道的入口,第二个入口在南大街与文明大道交叉口西侧不远的文良派出所那里的一个入口,
1.JPG (48.29 KB, 下载次数: 0)
12:25 上传
0 n* X' A, ~* O; E! M
第三个入口就是南门西马道的尽头,
1.JPG (50.54 KB, 下载次数: 0)
12:26 上传
$ X&&c0 I( {& ]5 c- ^4 {: q
第四个入口要继续沿着南大街往前走,
1.JPG (74.48 KB, 下载次数: 0)
12:29 上传
4 e8 B. l3 g$ d6 M7 P1 t$ e, U
前行的左侧是南门西街
1.JPG (62.78 KB, 下载次数: 0)
12:23 上传
右侧是南门东街
1.JPG (46.45 KB, 下载次数: 0)
12:37 上传
。/ s5 W! w# S( V
* W% N9 l5 J( k5 |$ c& G&&\
南门西街的左侧路南是南门西马道的第四个入口
1.JPG (62.55 KB, 下载次数: 0)
12:24 上传
,沿着南门西街一直西行,依次是鱼市街
1.JPG (61.27 KB, 下载次数: 0)
12:36 上传
1.JPG (68.91 KB, 下载次数: 0)
12:35 上传
、白塔寺街
1.JPG (55.73 KB, 下载次数: 0)
12:30 上传
1.JPG (64.19 KB, 下载次数: 0)
12:32 上传
,南门西街的尽头是关帝庙
1.JPG (46.71 KB, 下载次数: 0)
12:33 上传
1.JPG (69.6 KB, 下载次数: 0)
12:33 上传
1.JPG (60.64 KB, 下载次数: 0)
12:35 上传
。南门东街往东走路南是南门东马道,向前在御路街就是东南营街
1.JPG (65.54 KB, 下载次数: 0)
12:38 上传
,东南营街连同东南马道。沿着南大街继续走,前边右侧是小颜巷
1.JPG (54.92 KB, 下载次数: 0)
12:39 上传
1.JPG (49.11 KB, 下载次数: 0)
12:40 上传
1.JPG (54.17 KB, 下载次数: 0)
12:41 上传
,小颜巷和御路街连通,小颜巷前行有影壁后街
1.JPG (41.87 KB, 下载次数: 0)
12:42 上传
连通东大街
1.JPG (59.99 KB, 下载次数: 0)
12:42 上传
,东大街与影壁后街前行的左侧是神路街,直通城隍庙正门,神路街前行的右侧是西华门街。东大街与神路街交叉口沿着东大街前行是狮子胡同。沿着南大街继续前行,左侧是冠带巷,鱼市街将冠带巷分为东西俩段。继续前行,左侧是西府胡同,沿着南大街继续前行的右侧就是东大街。继续沿着南大街前行,就到了鼓楼广场。左侧是西大街,右侧是鼓楼东街,直通城隍庙。鼓楼坡街与鼓楼东连通,鼓楼坡街前面是个小十字路口,左侧是姚家胡同,右侧是新华市场街,前方是平安街。鼓楼广场至钟楼,这段叫中山街,实际上的中山街之鼓楼广场到文峰北路这一段。沿着鼓楼广场继续北行,右侧是姚家胡同,左侧是竹竿巷。竹竿巷的西头和唐子巷相通,大井街、大夫铃街分别和竹竿巷垂直连通。再继续前行就到了文峰南路。
9 Y5 h4 w: M! X" j& L# s
【南大街片区街道命名及历史】' }% u+ i5 T* I
老城里的街巷多以方位、序数、姓氏、建筑、形状、市坊和民间传说等几个要素命名。
南门西马道、南门西街、南门东街、东大街、西大街、西华门、影壁后街,鼓楼东街、鼓楼坡街,是以方位命名;
洛阳府、小颜巷、冠带巷、神路街,平安街,是以民间传说命名;- h0 n( F' X&&N
姚家胡同、丁家巷、唐子巷,是以姓氏命名;
竹竿巷、新华市场街是以市坊命名;
大夫铃街是以形状命名;(大夫铃街很曲折,大这里读作da,资料上介绍如此,至于是否形似我无从考证)
大井街是以建筑命名;
狮子胡同,关于安阳街道的命名,根据资料介绍说安阳有俩条街道与动物有关,一条是鹅脖巷,这个街道解放后并入了学巷路,一条是铁狮口街,其实还有一条是和动物有关的,就是这条狮子胡同。根据命名的原则,推测狮子胡同是以建筑命名,但是附近却找不到狮子,请有知详情的朋友补充。狮子胡同的尽头的左侧是崔文敏公祠的侧门。
! Y2 }4 D+ W- d9 ]) a3 X- s/ R
具体解释:
小颜巷因明嘉靖年间一代明儒、南京礼部右侍郎崔铣学识渊博,素有“小颜回”之美誉而得名。, U& ^& G" N9 D; |$ ^2 S1 G" M
御路街是因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往西安避难,后来回京路过安阳时途经该处而得名。3 }/ A3 J1 ]2 H3 g
冠带巷,此巷因清康熙年间兵部督捕右侍郎许三礼和一位姓任的举人等显贵居住于此而得名。
大井街:系明成祖第三个儿子朱高燧封为赵王后,因王府东西两个小花园浇花用的大井在此而得名。8 k) c# w9 N+ P3 ^: Z/ g/ c* |
神路街是因为街北口对着府城隍庙,是传说中城隍爷出巡的必经之路而得名。( t) C# B9 x: @1 J+ r" T5 Y
清末没有中山街,当时它的南段,即西大街东口以南至南门叫南大街,鼓楼至二郎庙街口叫鼓楼后街,二郎庙街口至钟楼叫钟楼前街,鼓楼至北门叫北大街。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将其重新命名为中山街。据1933年的《续安阳县志》记载,今老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当时分别叫中山东街、中山西街、中山南街、中山中街(鼓楼至钟楼)和中山北街(钟楼至北门)。县西街、平安街当时称中正街。 $ z, w% G9 w& {) |8 m
府口,指的是旧彰德府署旁东大街与南大街交会的路口。; v4 ~9 [3 l$ m8 x0 {! a/ B3 X
老府口,则指旧县署以南县前街与马号街的交会路口,于是安阳城内的九府之中,便有了一条名叫老府的街巷,民间俗称为老府口儿。
鼓楼坡,民间俗语称“楼坡(的)”,位于鼓楼广场东侧,姚家胡同与鼓楼东街之间,因昔日“有坡(台阶)登楼”而得名。 鼓楼坡街与南面平安街的分界处就在新华市场大门的北侧。
鼓楼后是鼓楼后街的简称。南大街、北大街作为老城的中轴线,是一条古老的商业街,清代名叫“兴隆街”,反映了当时地方官府祈求太平兴旺的意愿。清末,鼓楼至南门叫南大街,鼓楼以北至二郎庙口叫鼓楼后街,二郎庙口至钟楼叫钟楼前街,钟楼至北门叫北大街。《续安阳县志》记载,今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中山街、北大街当时分别叫中山东街、中山西街、中山南街、中山中街(鼓楼至钟楼)和中山北街(钟楼至北门)。9 p&&?9 o2 D: U5 C( y8 t7 H
南大街南北走向,北起鼓楼广场,南至南门,是老城南边的一条商业街,也是城南的主要通道之一。南大街长547米,店铺以医药、糕点、饭店、百货为主。该街位于南门以北,故称南大街。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曾改名为中山南街。由于群众长期养成的习惯,后仍称南大街。鼓楼广场是老城区的中心地带,中山街、南大街、西大街、鼓楼东街在此交会。旧时,鼓楼广场一带商贾云集,店铺林立。1935年,鼓楼遭到焚毁,只剩下了高大的台基,下面南北向的拱形通道长近20米,老安阳人称之为“鼓楼洞(呐)”,这里商贩众多,也是人们夏天纳凉的场所。1956年,鼓楼台基拆除后,周边的空地形成鼓楼广场,安阳话称“广场(昂)”。鼓楼广场是安阳老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文化中心,锦泰恒糕点店、鼓楼影院、江南包子馆曾经繁盛一时。20世纪50年代初,广场中央建有一座象征中苏友好的圆柱形红五星纪念塔。, s. _% |# t9 t% W) X
9 a$ f: S0 ~( z0 y. x7 C/ F) L
“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源于何时,我们不得而知。据清康熙和乾隆年间的《安阳县志》记载,那时产生了许多街巷胡同,已经有十八巷的名称及大概位置。民国时期,老城的经济空前繁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解放后,一些小巷、胡同被撤销或者合并。如今,它们再也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熙熙攘攘的人流与川流不息的车辆让狭小的街巷不堪重负,随着旧城改造的不断进行,它们离我们越来越远,有的已经悄然消逝。 留住记忆,用文字和图片记载南大街的历史变化,我想,这正是我们民间历史爱好者的责任!!!
' |4 f9 D0 X2 A4 x9 \) w2 H( ?
【与南大街有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5 p&&L+ l4 ~; g1 y
8 ~( n: K, N6 `) u: y
唐子巷的传说2 L7 i' d3 a. `&&O0 o: C% f
& & & & & & & & & & & & & & & &
0 S1 r/ @$ h, o3 p' t
传说毕竟归于传说,是在民间口头传播的基础之上加以修饰和扩大的,为的是弘扬正气。如果你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切莫当真;如果你是一个民间爱好者和我一样,则可以去宣讲和传播,为的是那遥远的真善美。一般来说,我不引用传说,只为确保文章的真实性,但在此贴中,要引用传说和故事,只为一种内心的感动。5 U6 J& @! w- e6 ~6 \& s* C
; {3 b" o0 {# D
& u* Z+ e&&f1 R/ j
0 B3 z* E. M. b# _3 f
能在中国历史上叫做“子”的人并不多,大多都是先贤和圣人,但在安阳有一条街道却以“子”命名,它叫唐子巷,这也是九府十八巷中唯一带“子”的街巷。其实,唐子巷原本不叫此名,它的南段叫小桥上。那为什么叫唐子巷了呢?传说这和明代的赵简王朱高燧有关。
关于赵简王朱高燧你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么赵简王是谁呢?赵简王是明成祖的三儿子朱高燧。
& & 明成祖有三个儿子,长子叫朱高炽(就是明仁宗),次子叫朱高煦,三子叫朱高燧(就是赵简王)。" K6 l- n+ b# w1 Z/ H! ^
& & 明成祖在世时,想立二子朱高煦为太子,但群臣中多数不同意。成祖见群臣不欲易立太子,只好作罢。明成祖死后仍立太子高炽为帝,是为仁宗皇帝。仁宗又照例立大儿子瞻基为太子。此时高煦、高燧二人气愤极了,便千方百计谋杀仁宗。阴谋败露后.仁宗杀掉了高燧的部下,把他封到彰德(就是现在的安阳)赐为赵简王。9 ^1 ]* k% [1 K
& & 高阁寺是赵简王当时的&金銮殿&,现在城内的东、西两个小花园,传说是赵简王的两个御花园。传说当时宫廷小姐由高阁寺到这两个花园玩乐、赏花走的是地下通道,但至今尚未找到出入口。
& & 从朱高炽开始,朱姓立下20个字,后代一律按此排辈至今。这2O个字是:高瞻祁见祜,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q: G&&J4 z7 D% H
& K1 }$ n/ M0 m&&L& Y) Y3 v' I- w/ K
相传 ,明代宣德年间,彰德府北大街以西有条街,大多数是贫苦百姓,他们之中有的人是开粉坊的,有的人是给大户人家纳鞋底的,还有的人家是磨面,或者是画匠,还有一家是专门靠卖馏红薯度日。这一家母子俩,老母双目失明,儿子叫唐小虎,为人忠厚,以孝顺闻名远近。早起,唐小虎就到城外农家买来红薯,然后洗净馏熟,再装到篮子里到香巷、竹竿巷、鱼市街等地叫卖。只要他一吆喝“卖热红薯啰”,老百姓都争相来买。但是到中午的时候,唐小虎总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留下几快红薯不卖,拿回家给老母充饥。
0 P* W8 Z- m, E3 t
天长日久,唐小虎的馏红薯已经远近闻名,里嫩外焦,香味无尽,慢慢地就传到了赵简王的耳朵里。有一天,赵简王到自己的小花园(唐子巷路东的东小花园,因东小花园在大井街一口老井取水灌溉花园,所以那条巷子就叫了大井街)闲转,突然就想换换口味改吃馏红薯,于是就问家人:“你们知道唐小虎的馏红薯吗?”,家人就赶忙回答:“听说过啊。王爷要常常吗?”王爷一点头,家人赶紧就去找唐小虎了,偏偏在街上偶遇到了唐小虎,正好是中午,唐小虎就对赵简王的家人说馏红薯已经卖完了。家人对赵简王也无法交差,就强行掀开了唐小虎装着馏红薯的篮子的盖布,结果发现里面还有馏红薯。所以就心生怒意对唐小虎说:“你篮子里明明还有,你怕王爷白吃你的红薯吗?你这分明是无视王爷的存在啊。”
这个时候已经一群人围了上去。赵简王听到了吵闹,就出来了,问了一句:“有话好说,吵啥?”家人就退下了,赵简王就和颜悦色地问唐小虎:“你篮子里还有红薯,咋就不卖呢?”
此时,唐小虎近前深施一礼,回答道:“回王爷,我家有老母,那些红薯是留给我家中双目失明的老母充饥的,不能再买了。王爷确实想吃的话,小人就分给你一半好了。”
赵简王一看唐小虎说话不卑不亢,且有清理,心里特别开怀,觉得这样的人才才是国家所需,这样的中校良民是国家所求,应该褒奖。
- z& p* H9 `2 j% r/ b2 k" o0 f$ t
此时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于是赵简王当着大家的面宣布,唐子虎是孝子,我们应该发扬这种孝子的精神,他是忠于简王的良民。为了褒奖唐小虎彰显他的孝行,今后唐小虎居住的街道就叫唐子巷,唐小虎改名叫唐晓忠。
这就是唐子巷的来历,据说解放后在唐子巷还有卖馏红薯的唐小虎的后人叫唐说,是唐晓忠的第十九代传人。
+ f0 D( k! ~0 O) M% @0 |* _* s
如今,唐子巷上姓唐的人家已经基本不见了,唐晓忠的后人也无从考究,但是这段传说却留了下来八百多年,见证了安阳老城的荣华变迁。
; y+ X4 p& ^$ }( f
* R0 Q& M1 z8 X4 @
&&q" {) {- E' C% n, Y$ r
话说江南包子馆
7 l: S4 r) o$ V0 n
0 h8 b) Q& U( U" s/ a- B3 W
江南包子馆久负盛名,对于安阳老城人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城里城外的人只要到了鼓楼广场,就一定要去尝尝江南包子馆的包子。当你品尝制作精细皮薄馅大香飘四溢的包子的时候,你想过江南包子馆的历史吗?
说到江南包子馆,就不得不从一个人说起——国民党陆军上将方策。方策(),字定中,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中巷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逝后背追认陆军上将,蒋公提挽:“犹思北伐昭勋绩,频向中原听颂声。”# y& R$ q( r&&m1 t7 M- T
民国时期,河南省分行政督察区分为十二个区,其中安阳是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地,下辖安阳县、汤阴县、林县、临漳县、武安县、涉县、淇县、内黄县、汲县、浚县、滑县。1932年,方策奉命被调任河南省第三督察区专员,到1935年方策被起用为河南省政府委员,方策在安阳生活了将近三年的时间。
8 `) z7 y9 @/ U$ [6 r
6 a' u, R! J+ T&&\
方策到安阳后的某一天,在一片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江南大饭店在老城内竹竿巷东口路北隆重地开张了。最另人惊奇当时掌柜吴永富、厨师、技工,全部都是浙江人,后来人们才明白,原来他们是冲着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方策的面子来的。: m8 U% v6 g( X" Q# b
江南大饭店主要经营的是南方菜肴,最拿手的确是包子。开始,安阳人并不看重这家饭店,毕竟北方人吃惯了当地风味的菜饭,冷丁一吃南方风味的饭菜,多少有些不习惯。但江南包子色香味俱佳,从而先声夺人而站住脚,很快就风靡安阳。
" L* R5 g0 U1 B' k( f
江南饭店在旧中国风雨飘摇中几经沉浮,安阳沦陷后,掌柜吴永富返浙,饭店改名叫“新民饭店”,此时掌柜和技工全换成了当地人,另外聘请制馅的师傅。以后,饭店改回了原名,专门经营灌汤蒸包。店址迁移到了县前街北口。解放后又相继迁到鲜花市场西部转花楼北楼下和现在的鼓楼广场。&&S- r) Z8 A: H" \3 \
如今,安阳大街小巷都是南北风味的饮食,对于包子,安阳人也不再那么热衷,加之现在的江南包子馆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以及经营不善,现在江南包子馆从曾经的门庭若市变成了冷冷清清。如果南大街改造,现在的江南包子馆势必消失在鼓楼广场。
# _' f% T4 N$ z( R% F0 q
不管如何,江南包子,江南包子馆,始终是安阳人的一个记忆,一个时代的印记。6 S( z! }6 [! f/ O, g0 N
6 i8 |! C) R1 s4 h6 |' _; A9 k+ k5 J
5 r) X. l9 ^2 f8 o( X5 C, e
% \7 ?6 b& \; k: S; L
+ j2 D* P7 _, x
也说文峰塔; {; q2 J3 J8 `) }
知道文峰塔,也看过很多关于文峰塔的报道,几乎同出一辙,千篇一律。但是细读之后又发现了几个问题,又看出了几个问题。因为我不是权威,所以不能下结论。因为我是民间史学爱好者,所以还要介绍一些传说,虽然野史不能当正史,但还是有必要说说。
一,关于文峰塔
文峰塔并非安阳天宁寺塔的特指,实际上有很多地方都有文峰塔。9 U3 L* @* C, \
文峰塔是一种主要用于祈祷文运昌盛的塔,是一种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又称文昌塔、文笔塔、文光塔、尚元塔、巽峰塔等。, b5 n, y' K* H
文峰塔是随着风水学说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建筑,与佛教无关。《相宅经纂》中说:“凡都、省、州、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宜于甲、巽、丙、丁四字方位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8 f&&X3 v# U5 N2 J7 h
文峰塔的建造位置和朝向以甲(东偏北)、巽(东南)、丙(南偏东)、丁(南偏西)四字方位为宜,在实际建设中,常受当地地形、水流方向的影响。最常见的方位在巽位,即东南方。安阳的文峰塔方位为丁,即南偏西。
) w+ G. Q$ ^1 H/ A4 p
二,关于安阳文峰塔的建造时间6 ]/ ?( a- W&&}, x
明嘉靖年间《重修天宁寺塔》碑记载,天宁寺创建于隋仁寿年间(公元601年至604年间)。关于天宁寺建造时间无争议。6 ^3 u* o/ ^&&Y; z
安阳文峰塔的建造时间存在俩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建于后周太祖(郭威)二年广顺(952年),《安阳县志》有述。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文峰塔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年,原载于明成化年间的《河南总志》。
那么那一种说法更为确切呢?
这里要从塔开始说起。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汉明帝时佛教传入洛阳,并于西门外建白马寺。明帝死后,葬于西北的显节陵,内建一印度式塔。这是典籍中记载的我国最早的佛塔。塔初入中国初期,具有明显的印度式或受印度影响的东南亚佛塔造型风格,但很快就与中国的建筑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中国早有的木构的楼、台或石阙等高层建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了民族趣味。' x( q3 W; G! Q( `( @' e" A&&W
南北朝时期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建造了很多的石窟和寺塔,在云冈、敦煌石窟中都可见到那个时期塔的造型。
隋代虽然很短,但佛教盛行,隋文帝杨坚为其母祝寿分三年在全国各州建塔约100多座。专家研究表明,所建都是木塔,已全部毁于兵火。
唐朝的塔有了很大的发展,保存下来的唐塔约有百余座之多,集中于中原、关中、山西、北京等地。唐塔由于早期建塔的仿木结构,平面多是方形,内部多是空筒式结构,形式多为楼阁式和密檐式,与后来的塔不同的是,唐塔多不设基座,它身上也不做大片的雕刻与彩绘。唐朝以后的五代时期战乱不断,寺塔建造的数量都不多。这一时期塔的形状从方形过渡到了六角形至八角形,塔的内部也由空筒式逐步过渡到回廊式、壁内折上式。
两宋期间中国南方经济发达,宗教繁盛,建筑了很多塔。宋塔多为楼阁式塔,或为外密檐内楼阁式塔;此外& g% Y) Q) y: b$ E0 H; v$ l
塔还有约两成的塔为造像式塔、宝箧印式塔、无缝塔、多宝塔等其他形制的塔。宋塔平面多为八角形或六角形偶见有四边形者,这与唐塔千篇一律端庄稳重的四边形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I$ ]+ L&&e4 E
宋塔每层都建筑有外挑的游廊、有腰檐、平座、栏杆、挑角飞檐等建筑部件;因而即便是如杭州六合塔这样高大雄伟者亦不失轻巧灵动之感。
在塔院的平面布局上,宋塔相比于唐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唐代,塔是寺院的核心部分,大多建筑在寺院的前院;而宋代寺院的核心地位为正殿所取代,塔大多位于后院或正殿两侧。
元朝皇帝大多信仰佛教,在元朝期间流行于印度的窣堵坡式的塔被再次引入中国,称为覆钵式塔,另外随着密宗在元上流社会中的流行,金刚宝座塔又被从印度引入并较大规模地建造。除了一些覆钵式塔,元代兴建的名塔不多,元塔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小(引自百度百科)
有些专家认为今文峰塔为元代风格,与《河南总志》记载吻合。我不这么认为,据考证,安阳小白塔建于元代,文峰塔和小白塔绝对不是同一时代的风格,而且在小白塔的残碑里发现这样的字眼:“相州多寺由隋迄”,这可以印证天宁寺创建于隋仁寿年间。但如果说小白塔和文峰塔是同一时期产物,这样的说法站不住脚。6 z+ g) Q) z2 I& ^: s1 Z2 r4 P( f
唐代的塔基本都是四边形,而到了五代时期,塔已经过度到了六边形和八边形了。在南北朝时期,河南嵩山嵩岳寺塔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座砖塔。这个嵩岳塔和文峰塔属于同一风格。当认为《安阳县志》中关于文峰塔建于后周太祖(郭威)二年广顺(952年)的可信度较高。
三,关于文峰的传说0 v9 Z2 l, q1 p6 J. }- t" S
8 N" m0 \7 W) a0 ]; x5 w
能看到的权威说法如出一辙:清乾隆三十七年(1722)安阳知府黄邦宁主持重修天宁寺和天宁寺塔,认为该塔与南边的孔庙相呼应,可代表安阳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题“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之后,天宁寺塔又名“文峰塔”。文峰塔高38.65米,周长40米,壁厚2.5米。其塔身为五层楼阁密檐式建筑,从下至上逐层增大,呈伞状。
0 W& r2 J+ b7 m" G9 F
这里还有个故事,当然你不要当正史去听:
 据《彰德府志》记载,塔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当时其名并不是文峰塔,只是以寺名冠之,官方与民间都称之为“天宁寺塔”。那时的天宁寺不算大,香火也并不旺,这座怪塔没有引起众人的注意倒也不足为奇。朝代更替,五代、宋、元、明,说话间就过了七八百年,期间寺庙和塔小修小补不断,既有官府出资修缮,也有民间百姓集资维护。7 B3 A8 W# H; {
8 [) }+ J( [' P; L, ?$ P&&A; m" t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天宁寺才有了一次规模较大的修缮。当时天下太平、经济繁荣,一副盛世景象,彰德府库银充盈,时任知府的黄邦宁就打算重新修缮天宁寺。" f2 R$ ~% K! F5 x) R
1 F# m&&t% l- S7 O
  既然想着重修天宁寺,黄知府闲来无事就会在天宁寺附近溜达。一日清晨,他来到寺边的西营坑前。当时坑中还有一架石桥,太阳刚刚升起,天宁寺塔映出一道影子,恰恰就落在这石桥之上,宛若一支毛笔搭在桥上,而这石桥好像成了一个天然的笔架。此景此情,亦真亦幻,让这位官府老爷兴奋不已,自认为上天眷顾,彰德府要出状元了,也更坚定了黄知府重修天宁寺的决心。乾隆三十六年,在黄邦宁的主持下,天宁寺开始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建。知府黄邦宁为塔门上题“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从此,天宁寺塔改称为“文峰塔”。如今,我们从当年留下的“重修古天宁寺图碑”上看,当时的天宁寺规模是今天的3倍。
  前前后后将近两年时间,天宁寺才算扩建完毕。新增了若干大殿佛堂,寺内的花草树木也整饬一新,那座怪塔从内到外被修缮了一番,整个工程赢得了彰德府百姓的广泛赞誉,功劳簿上黄知府自然是把自己的心血重重地写了一笔。
  如今我们都习惯称天宁寺塔为文峰塔,这跟知府黄邦宁也是分不开的。天宁寺扩建完工后,黄邦宁站在塔里的平台上,遥望南边的孔庙(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突然想起塔影宛若毛笔的事,总觉得这是个吉兆。同时,他还认为塔应该代表古城安阳的文化高峰,从塔里走出后就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 。- L- n" T( J% J1 L
&&M- d1 Q# E2 t! `' u
  古城安阳在历史上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但是到清朝时文风渐衰。黄邦宁知府一心想借助于文峰塔的风水,重塑安阳文风,也希望多出才子文人。知府既有此意,官衙中人遂开始使用文峰塔之名。久而久之,安阳人就把文峰塔叫开了,很少有人再叫天宁寺塔。衙中人便心领神会,遂开始使用“文峰塔”之名。久而久之,安阳人就把文峰塔叫开了。据说黄邦宁当时书写此匾时是想借助文峰塔的风水,希望多出才子文人,多造状元郎。塔名的更改虽说没能造就出状元郎,可对提升当地的文化品位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后来常有长辈带着后生来到文峰塔前,谆谆教导一番,说一通学而优则仕的大道理。, u* L; N9 v! m8 M/ i- g
' A- A* ^( M( k&&Y; v: Q% ?
四、关于文峰塔踩踏事件/ {5 Y2 m- I5 M% |9 z3 T' r
+ w* k' U4 B&&?: y7 s
1947年正月间,曾发生了一场惨不忍睹的悲剧。当时登塔游玩的人太多了,寺院也没有做好防范工作。塔里的人下不来,塔外的人想进去,里里外外乱成了一锅粥。慌乱之间又有人煽风点火,说塔上有鬼,于是大家一门心思逃生,纷纷奔向塔门。文峰塔第一层有16个台阶,高度却达到7米,平均一个台阶将近半米高,平时慢慢上下都困难,何况此时前挤后拥,一瞬间就有人被压在了底下,随后的人一连串倒了下去,摞成了高高的人堆。这场悲剧共导致17人死亡,据说还有一名是孕妇,踩踏事件成为文峰塔历史上永远的痛。从那以后,寺院立下了规矩,凡是逢年过节或免费向公众开放时,文峰塔就不再允许游客攀登。' i1 j/ a& z$ G/ K$ d
五、抗日名将冯玉祥变卖文峰塔筹集军饷的故事& b9 ]" s2 n5 z8 I% {* m
4 D8 g" D" \* k5 w1 O, m5 _
上世纪20年代,冯玉祥率兵驻守安阳。和其他军阀不一样,冯玉祥能够体察民情、严明军纪。军人走在街上两人成行,三人成列。他时常教导军人要当兵不扰民、当官不忘本。在他的管辖下,安阳城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得到了少有的安宁,城里城外的老百姓也能踏踏实实地做点小生意。走在街上,大家提起冯玉祥都会跷起大拇指。& K4 O1 v4 p3 X: u2 u" L8 ]6 I&&b
& & 这一年冬天,眼看再有十来天就要过年了。按照以前的惯例,这时候正是军队征收粮饷的日子,可部队这边一点儿动静都没有,不仅老百姓纳闷儿,就连扛枪的士兵都觉得奇怪。就在大家正琢磨冯大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时,冯玉祥却带着自己的卫队来到了城中转花楼的江南菜馆。& B. s# H; _9 X+ O6 b
& & 只听一声令下,几名卫兵手持冯大帅的名帖飞奔而去。片刻之间,一些城内有名的富豪纷纷到来。这些人可都是安阳城内大有来头的人物,平时欺行霸市、鱼肉百姓。听说冯大帅要宴请他们,莫不受宠若惊,毕竟这在当时来说是很长脸的一件事。6 j( s3 o9 g" ~
& & 城中得知消息的老百姓很是不解,冯大帅怎么和那些欺压百姓的人混到一起了,一时间众说纷纭。楼上的客人却已到齐,大家彼此拱手见礼,纷纷落座。酒菜摆上,冯玉祥先敬了在座者三杯酒,然后不紧不慢地说:“时已岁末,新年将至,但我部将士军粮短缺,急需补充。城中百姓多年来饱受战乱之苦,加之今年年景尚差,粮食仅够维持生计,若冯某强行征粮,岂不是使百姓雪上加霜?实在是于心不忍,希望各位能慷慨相助,帮我解决当前困难。” 一番话说完,原本还是兴高采烈的阔佬们马上变得垂头丧气,这才明白冯大帅今天摆的原来是“鸿门宴”。看着他们一个个鸦雀无声,冯大帅又发话了:“鄙人决不会让各位白白出力,已经准备了一些国宝,算是回敬大家的礼物吧!”一听有国宝馈赠,这些贪得无厌的富豪们又有了精神,纷纷举目观瞧。只见冯玉祥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纸,全是盖有大印的产权契证。大家一看,个个目瞪口呆。原来冯大帅把安阳城内的天宁寺、高阁寺、鼓楼、洹水桥全部卖给了他们,其中天宁寺卖价6000元大洋,位居榜首。阔佬们看看这些一文不值的产权证,又看看眼前的冯大帅,只能忍气吞声地买下了。 转卖国宝只是个空名,百姓们依然可以前去观赏。而一旦国宝有所破损,这些富豪们还得出钱维修。 冯大帅既筹到了军饷,又没有侵扰穷苦百姓,卖大寺的事儿在安阳城里也就成了一段佳话。
2 _' @. \: s6 Z. I2 j/ B( j* L
. i' n" e3 M4 p6 S$ I& z- m
. P0 O+ Y% u# [- c
9 E! U$ m( x7 t1 K4 n! I* l
- B: T5 W$ ]7 z2 G7 O5 s" k1 L9 n7 h
姚本仁,姚家胡同与狗皮膏药
: Y" F) T% h# ?6 O4 [' S/ K
安阳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都各有来历和传说,姚家胡同是以知名度高的人家姓氏命名的胡同,这类胡同很多,如纪家巷,林府,乔家巷,丁家巷等。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姚家胡同。要聊姚家胡同,就要从姚本仁开始。
姚本仁何许人也?《安阳县志》载:姚本仁,字恒中。明末清初名医,姚家膏药的创始人。原籍江西南城县, 后定居彰德。自幼喜医术,早年于原籍行医,开药铺。后除外云游。明崇祯七年(1634年),授彰德赵王府良医所医正。清顺治三年(1646年)赐官太医院御前大夫。五年归老于安阳。今城内姚家胡同附近的大槐树院即其后裔所居处。其生卒年不详,只知享年八十八岁,死后葬姬家屯。所创姚家膏药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驰名遐迩,畅销海外。
这里不妨我们先介绍一下狗皮膏药。狗皮膏药肯定不是姚本仁发明的,姚本仁发明的只是姚家膏药。狗皮膏药如果作为药物来说的话只是一个中性词汇,但作为成语的话,狗皮膏药就是一个贬义词了,旧时走江湖的人常假造这种膏药来骗取钱财,因而用来比喻骗人的货色。相传狗皮膏药的发明者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尸体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传说彰德府有一家做膏药的王掌柜,其拿手的本领就是,用草药外敷,专治跌打损伤、叮、疮等之类的小外伤病。也就是将草药捣乱,敷于创面,用布块包裹。其效果一般,却很麻烦,但他心地善良,颇有医德,只要是寻上门来的,无论贵贱,他都精心地为其治疗。若是病人贫困无钱支付药费,他就分文不收。铁拐李得知后,有心要提携游医,于是,化作乞丐前去故意考验一下游医。铁拐李来到游医的门前,要他为其治疗瘸腿,并声明无钱支付医费。游医见铁拐李着实可怜,二话没说,每天为其治腿换药,不厌其烦。谁知,那腿越治越糟糕,铁拐李不由破口大骂。游医心有愧疚,让他在旅馆住下,又为其买狗肉补养身体。铁拐李吃完狗肉,还骂他药是假药,把游医的药料倒在狗肉汤里翻搅,然后将熬成糊的药料,往墙上的狗皮上乱拨,只见铁拐李在狗皮上用手沾上一点,再敷在他的瘸腿上,游医担心铁拐李被烫着,赶忙把药料揭开,却发现他的腿完全好了。正在游医发愣之时,铁拐李隐身远去了。游医这才明白,是神仙在点拨他。后来,他就用铁拐李教授的方法给人治伤,十分灵验。这或许就是“狗皮膏药”的起源,只不过是,由于一些江湖游医心术不正、昧着良心,专心去行骗,而败坏了“狗皮膏药”的原本意境,使人们一听“狗皮膏药”,就与江湖行骗等同起来。
! |" {( A$ z" @! |5 e3 K
而姚家膏药的创始人正是姚本仁。姚本仁有俩个绰号,一个叫姚神仙,一个叫姚一味。为什么叫姚神仙呢?姚本仁当游医的时候有一次路过安阳将一家入棺送殡的少妇救活,被人们誉为&姚神仙&。叫姚一味是因为姚本仁为病人开药只开一味。明崇祯七年(1634),封居安阳的赵王闻其医术高明,招为赵府良医所医正。后来姚本仁辞离赵府,在少林寺与晓山禅师共同研制成主治跌打损伤的膏药。主要原料是麝香、乳香、没药、血竭、当归、木瓜等20多种精贵药材。姚本仁在黄河以南广为布施,一用辄验,颇有盛誉。清顺治元年(1644),因姚本仁名震遐迩,被清政府赐太医院御前大夫。顺治五年(1648),姚本仁归老于邺(今安阳),居住在安阳市区鼓楼后街东头大槐树院内,开姚家膏药铺,铺名宗黄堂,铺前高悬&太医正传&巨匾,世代相传。膏药的配制方法严遵祖训传媳不传闺女,沿袭300多年。1949年后,姚家公开了膏药配方与制作方法。1956年姚家各门大都加入了公私合营安阳姚家长门宗黄堂膏药厂。1967年转为地方国营安阳市膏药厂。姚家狗皮膏药配方精良、质地细腻、色泽黑亮、软硬适度,疗效显著。1978年以来,安阳市膏药厂经过对姚家膏药配方科学分析,对药物进行精炼提纯,采用新工艺、新方法制成精治膏药,疗效与原狗皮膏药相同,颇受广大患者欢迎。1996年,被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企业称号。2000年企业股份改制成立安阳中智药业公司。2004年公司通过国家GMP认证,主要生产剂型有膏药、橡胶膏、搽剂、胶囊。目前公司还是中国唯一拥有“少林寺”商标医药类使用权的企业。
% l" F6 |$ U9 @. F8 ~8 v
日前,河南周口一网友在百度贴吧发帖寻找姚本仁后人,后来和我联系上了。她手上有一个宗黄堂的木板印刷版。据她所言,在姚本仁在黄河以南当游医的时候,她祖上对姚本仁有恩,因此姚本仁把宗黄堂的木板印刷版送与她祖上留作纪念,目前只存在这一个木板印刷版,1996年安阳中智药业公司曾开价2000元想收购,被拒绝。9 r' f: W: [) h4 n% e
: R& q, G% ^! P3 R+ j
木板印刷版上的内容如下:6 `* |$ \* B$ B- j, p5 l
宗 黄 堂 古 良 医# f" t6 R* ?7 B8 {# d& ^# Z
本堂开设河北彰德府姚氏长门自宋至今鸡鸣井水透骨石沁练成阿魏膏其效如神无不应验专治跌打损伤闪腰叉气五劳七伤腰疼腿疼贴两膏盲肾俞穴哮喘咳嗽贴风门肺俞华盖穴左瘫右痪手足麻木贴两肩井两曲池穴九种气疼贴中宛穴胃气疼贴鸠尾穴破腑痢疾贴丹田穴一切筋骨疼痛男子气亏妇人血亏小儿食亏不必巡穴妇人血脉不调贴下中宛穴本堂在鼓楼后十字街东竹竿巷路南并无二家分所记明姚氏长门金牛为记远近弛名& &敬惜字纸&&古槐为记
7 ~2 c- @) [( \% l) |
) U* g. v2 k1 X2 k! w1 @% Z3 S6 L4 ]
+ l% S! C1 s& z3 @2 x5 X' u
鼓楼以及鼓楼广场
安阳古城为州、府、县治已有1000多年历史,城中照例会建有鼓楼和钟楼。据《嘉靖彰德府志》记载,安阳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安阳县知县蔡诚(江苏巢县人)在城中央筑土垒砖修建高台,台下留深拱以通车马,台上建重楼3间,悬有滴漏铜壶以报时。明弘治年间(1496年前后),彰德府知府刘聪在建钟楼的同时,对鼓楼进行了复修。清乾隆44年(1779年),安阳县知县彭元一捐奉重建鼓楼,将楼台增高至3丈(每丈折合3米),加宽加长至10丈和7丈,还在楼台周围建了雉堞。鼓楼则扩建为面阔5间,进深3间,有三重飞檐挑角斗拱的高大楼宇,鼓楼前后有门,楼外走廊环绕,四面明柱林立。鼓楼上悬有彰德府知府卢崧所题匾额,前曰“邺镇”、后曰“洹光”、向南长匾曰“式是南邦”。鼓台下的有拱型门洞,使南北大街得以贯通。从楼坡街拾阶而上,登台四览,墙垛环绕,东瞻日出,西望文峰,老城风光尽收眼底。鼓楼里有一只大鼓,平时用以计时,每有大事,就会敲起大鼓,以召唤百姓。
1918年,安阳县知县戴光岭修缮鼓楼时,又在楼北题写了“邺下壮观”的长匾。这时,鼓楼的报时作用已不再有,渐渐成了市民们休闲的地方,曾有人在楼上开过“康乐楼”。直奉战争时,鼓楼遭到严重破坏。1928年,冯玉祥驻军安阳,邑人刘学瀛向其建议,将文庙中的10余棵枯柏卖得大洋1202元,以800元修房,以400元购书,10月将鼓楼辟为“安阳县中山图书馆”,赵茂亭任馆长。图书馆楼上楼下两层共16间房,藏有古今图书10533册,杂志35种,报纸16种,据说还有《四库全书》、《大藏经》等珍贵典籍。1929年,又在西南隅建一碑亭,为县长陈信发起的整理田赋一事立碑留念。1930年,军阀石友三将鼓楼以两万块大洋卖给了蒋村马丕瑶的三儿子马吉梅。但事实上,鼓楼一天也没有姓马,那只是石友三筹军饷的强买强卖。1931年,在鼓楼高台的西北角设立一铜钟以报时。1933年安阳县政府把图书馆分为藏书、阅览两部,辟楼下5间作为阅览室。同年8月,改称为“安阳县民众教育馆图书部”。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鼓楼庙会。安阳民间有谚云:二月二,龙抬头,小菠菜,拌驴肉,吃了煎饼上鼓楼!足见其广为人知。& u7 q+ e: m- w$ P2 v4 ^( ]
日凌晨,即五月端午前夜,一场大火突然吞啮了鼓楼,冲天的火光满城人都可以看见,尽管尽力扑救,但火势太大,整整烧了两天,所有图书都化为烟尘,鼓楼也被烧为灰烬。失火原因,至今众说纷纭,或电线走火,或盗书灭迹。至于实情如何,一直是个谜。&&q5 I+ t# P* @
后来,安阳教育文化界曾募捐修复鼓楼,许多人纷纷出资,但因抗战爆发,楼没有修成,捐款也不知下落。
安阳沦陷期间,日军在楼台上盖了几间平房,成立了“彰德新民图书馆”。解放战争期间,鼓楼台曾一度当过国民党40师炮兵阵地,4门野战炮长期放在上面。3 |2 C. }3 v# b) m5 K# P
安阳解放后,鼓楼台下面的券洞里办了黑板报栏,成为广大市民了解国家政策及时政新闻的地方。1955年为整顿市容,曾将鼓楼台和券洞全部粉刷一新。1956年,楼台楼券因年久失修,成了危险建筑,市政府将其拆除,空地辟为广场。拆下的砖变卖后,修了地面,周围建了江南包子馆和百货商店,这就是现在的鼓楼广场。, \0 l. e! u4 _
! I; @) E+ A/ {8 f2 H2 T9 ~
: y3 F4 k4 c$ i# b# X" g" c
% f* |; J; ~9 ]6 s( ?$ B! j! w
# r9 p/ D" p: L& w& q3 [7 f* o
; N+ m" e2 G0 _' c5 }! X2 P5 M% Q
以下内容为引用:# {4 R! [7 u% E' Q- s
小颜巷也称“小回巷”,因明朝有“小颜回”之称的崔铣家住这里而得名。, n, ^+ A- Q! c+ u
(1478年-1541年)字子钟,号后渠,也字父敏,颂谓“敏公”,在高丽(朝鲜)曾被称为圣人。自幼聪明好学,11岁-18岁随父居延安。他曾两次进京参加会试,均不第。于是刻苦攻读,明弘治十八年(1508年),考中进士,名列第四,入翰林,任编修,参加《孝皇实录》的编撰。正德三年(1508年)他主持会试,认同考官。&&宦官刘瑾专权,不少元老大臣或被囚禁,或遭流放。朝中官吏有的对其阿谀逢迎,有的敢怒不敢言。而崔铣见刘瑾仅长揖而已。刘瑾借故将崔铣外放为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五年(1510年),刘瑾伏诛,崔铣被召还北京翰林院吏馆。次年,再为会试同考官。崔铣看到武宗不理政事,上书规劝,谏以救民、荐贤、理财、强兵、毋事琐末之策,恳恳千余言。十二年(1517年),崔铣因病请求辞去侍读之职,回归乡里。少傅梁储一向看重崔铣,执意挽留,崔铣只好暂时留了下来。并第三次充任会试同考官。事毕,方得以回籍。在家乡安阳,崔铣悉心于读书、讲学和著述。并于正德十四年在县西修盖了一座书斋,名之曰“后渠书屋”。宗即位后,朝中大臣纷纷举荐崔铣,于是,他于嘉靖元年(1522年)被招入京,参加修撰《武皇实录》。次年,擢升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年,因议“大礼”(世宗的承继名分问题)冒犯世宗,罢职回到安阳,潜心学问。年后,即嘉靖十八年(1539年)春,崔铣从被起用,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不久,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崔铣的著作甚多,主要有《洹词》和嘉靖元年所修的《彰德府志》。如同春秋孔子的门徒颜回,为此,后人将他住宅前的小巷称为小颜回巷。现小颜巷路北有崔铣的祠堂,路南的小颜巷小学校址,原是崔铣府。(郭学礼& &日9版)
& & 洛阳府
安阳老城内唯一以外地城市命名的街道,叫洛阳府,是南门西中间往北的一个夹道。叫洛阳府,相传过去这个夹道内有个老者,家资巨富,房屋成片。老者乐善好施,受人尊敬。初冬,老者出门访友。刚出家门,就见街道旁躺着一个年轻乞丐,满脸污垢,衣衫破烂。老者起了善心,忙叫仆人把他抬进家中,灌碗姜汤,那乞丐才慢慢苏醒过来。见老者慈眉善目,忙跪下磕头。老者询问他的身世,乞丐长叹一声,说自己本是洛阳书生,赴京赶考,书童见财起意,半夜里把他的行囊席卷一空跑了。自己只好靠乞讨度日。见这个书生谈吐文雅,动了恻隐之心,慷慨地把他收留下来,一日三餐供他读书。考期已近,老者又给他准备了行囊路费。书生临走,对老者说:“您对我恩比天高,情比海深。这次进京赴考,天可怜见,侥幸得中,我必定会来重重感谢。”老者摆摆手说:“我救你不是图你报恩。你放心去吧,万一考中,一定要当个好官。”书生和老者洒泪分别。一开,书生果然高中,吏部外放山西太原府任职。他不忘前言,赶到安阳,但哪里想到,老者的房屋被烧成了一片废墟。看着满地残梁断檩,碎砖烂瓦,回想起当年老者对自己的恩情,他鼻子一酸,号啕大哭起来。邻居认出了他,告诉他老人还在,就住在附近的破庙里。书生找到时,老人已沦为乞丐。好半天,老人才睁开双眼,打量面前这位气宇轩昂的年轻人。相认后两人抱头大哭,书生安慰老人:“您也不要太悲伤了,这也许是天意啊!您放心,我一定把房子重新盖起来,让您安度晚年。”不久,一座宽敞的院落就建了起来。老人高高兴兴搬了进去。这个故事很快传扬出去。后来,当地官府为了褒奖洛阳书生重情重义,就把老人居住的夹道命名为洛阳府。(齐瑞申)
# j0 c* s1 @( d5 v
& & 神路街(新华街)我国的古都大都有以“神”命名的路。安阳的神路街,位于老城中心,城隍庙门前向南,路长约200米。历史上的神路,路西因为府衙门的围墙很高,路东院墙也曾多次加高。神路街,曾叫东马道,亦称东便道,是衙门的卫兵巡逻,夜间打更的通道,同时,衙门卫兵骑的马也经常拴在这里。人们把城隍爷看作安阳城的灵神,若要逢凶化吉、征婚求子、进京赶考、都到城隍爷这里烧香请愿。于是,在庙里帮工的巫婆、信徒便散布传言:“城隍庙的大小神灵日夜都接待民间百姓的求助,各路神仙都要经神路(东马道)出入”。地方官员认为有些神、鬼貌丑吓人,为了让百姓避开,便将这条路改为“神路”,人们也不再走这条路。西华门北路东是徐家大院,西华门街10号都是前后通街,附近的人到城隍庙,或去楼东街更远的地方,都要从徐家大院过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对“神路”有了正确的认识,神路才重新有人走了。
8 `; ]&&M3 S9 ~2 A! G' l' d9 D
: E; L3 n1 `: e+ V* Z
& Y& X3 m& w+ p9 c, @& l$ S
最后插播一个广告,我们【史海钩沉】群是一个民间业余研究安阳文化历史的群,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加入。群号
, L4 J7 J, w' [! ]% ^0 y/ S* [1 o
9 k* c" |+ J+ r" j) a0 v* ^
! ?: `5 r' B$ _" H
# k9 q3 f2 N" c9 `: _* K: Q: U
& K" D$ _" j6 ~
& k. }! y0 @# w) K% E3 R0 A
& & & & & & & & & & & & & & & &
% `8 U* C) N; _' `2 _
: h# S% s1 K&&h3 O; Q7 H4 J
, K& R, B* n& H9 ~6 L4 y6 t( u
. n* x7 X&&f+ z: s
8 q% K3 `" c4 o# w) Y) J' L
4 t" [* v7 @/ m$ }: L! C
我支持你!
我支持你!
我支持你!
{:soso_e179:}
% w7 `+ ?&&k2 G3 d
嗯嗯 我是上个世纪&&76&&- 78年在那里上幼儿园的& &九府胡同是三道街和二道街中间的东西街&&和渠口街平行 ...: \( x' B( k, T8 x% @
你记不记得从二果园上来走那个小门?
这个真是忘了呢
大胡同那个门很熟悉&
/ |+ W3 B' w1 ^5 ^! @" P# w
好吧,别找了,修文峰中路的时候已经拆了。九府胡同和九府十八巷的“九府”是两码事。7 D* u- [; N' H: U) v6 R
嘻!主要是找那个幼儿园的!只是想找回一些记忆罢了!
很不错。。。顶起。。。
{:soso_e179:}&&不错,赞一个!
/ G. J4 X) K9 o' P# P9 I) \
一直在找九府胡同及九府胡同幼儿园旧址,找不到!6 w3 @7 |+ v" u
好吧,别找了,修文峰中路的时候已经拆了。九府胡同和九府十八巷的“九府”是两码事。
博主功德无量!一个外地人来搞安阳文化,这件事本身就很值得钦佩。安阳人要加油了,别天天躲在家里喷了,晒点干货吧!再说人家是外地人,就是狭隘的地方主义了。
老师..你辛苦啦
{:soso_e18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次奥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