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 安徽阜阳市阜南县 阜南六塘中学 在哪,...

阜南县三塔中学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阜南县三塔中学
三塔中学[1]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县管重点中学,阜阳市53所完全中学之一。创办时间1956年学校类型中学70年代与合肥市第九中学联办高中 三塔中学[1]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县管重点中学,阜阳市53所完全中学之一。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拥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医疗室及运动场。拥有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的学生宿舍、食堂。在校学生1200人,在职教职工83人,其中高中级教师56人,本科毕业72人,研究生毕业1人。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上世纪70年代,与合肥市第九中学联办高中,吸引了周边几十个乡镇的学子前来就读,并取得十分显著的成绩。数百名三塔中学毕业的学生在北京、上海、深圳、合肥、阜阳等城市的政界、军界、商界、新闻界、教育界担任重要职务。三塔中学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沧桑,积淀了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阜南县_百度百科
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阜南县,隶属于安徽省,属内陆开发较早地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上中游结合部北岸。阜南县国土面积1768平方公里,耕地146.8万亩,辖29个乡镇和一个省级工业园区,345个村(居),人口172.1万。阜南是三国名将吕蒙、解放军著名将领将军的故乡。曾出土春秋时期青铜器“”等一批国家级文物。阜南县素有“名优特产县”、“天然资源库”之称,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中国之乡、全国唯一的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安徽省林业十强县、文化先进县。也是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最具潜力城市、2010年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阜南县属内陆开发较早地区。据对境内万沟、贺胜台等处发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及出土文物考证,早在5000年前,先民即已定居在此,繁衍生息,成部落群居住。
始属宋,后属楚地,西汉置富陂县属,东汉又在公桥集东5里旧名阮城的地方设原鹿县,两县均属汝南郡,后为原鹿与富陂两侯国分领。三国时属魏之汝南郡,西晋废富陂县。县属汝阴郡,南北朝时,仍属豫州汝阴郡。梁初,改原鹿县置平舆县,后入北魏废。隋属颍州汝阴县。唐代在今方集区永店设永安县,属颍州,五代不变。宋属京西北路颍州,废永安县入汝阴县,设焦陂、永安2镇,元至顺元年(1330)划颍州南部(今地里城)设颍水县,至正十一年(1351)废颍水县,县境并入颍州。明属颍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颍州为府,原州地附廓建阜阳县,县境属颍州府阜阳县辖。
民国时期,属安徽省第三专员督察区(后改为第七专员督察区)的阜阳县三(焦陂)、六(地里城)两区辖地,后为王化区之全部及回流区、大田区与临泉县谢集区各一部。日,中共豫皖苏四地委、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第四分区决定在阜阳南乡开辟新区,建立阜南县。日正式组建,初建柴集、公桥、于集、苗集、中岗5个区。3月,建赵集区。4月,中岗区划归颍阜县。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指示,撤销阜南县,境内仍归阜阳县辖。
日,中共区委决定成立中共阜南工作委员会,析阜阳县润河以南的赵集、苗集、于集、公桥4区及临泉县的方集区、颍上县的黄岗区共6个区于6月30日成立阜南行政办事处,治所(处级)设于薛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6月改办事处为阜南县,隶属安徽省专员公署。1952年5月,将阜阳县的柴集、许堂、朱寨3区划归阜南县辖,即今之全境。[1]
阜南县位于南端,淮北平原西南部,安徽省西北部。处东经115°16′30″-115°57′18″,北纬32°24′19″—32°54′40″之间,东西宽65.5公里,南北长51.9公里。总面积为1842平方公里,南与河南省的固始、淮滨两县隔河相望。东南一隅与霍邱县以淮河分治,东邻颍上县,北界阜阳县,西接临泉县。县城古薛集,北距首都北京1077公里,东南距省会合肥269公里。[1]
全县地形分为岗地、、湾地3类,呈现“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岗地面积100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55%,主要位于县境北部及中间偏南的一部分,高程在海拔34米至海拔39米之间,平均比降为八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坡地面积38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1%,主要位于谷河、润河及陶子河下游两岸,形成东西向的狭长地带。洼地面积45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主要位于县境西南部、南部及东南部的洪河、淮河沿岸,海拔在19.5—26米和海拔26—29.5米之间。[2]
阜南县地处北亚热带北侧、暖温带南缘,具有暖温带向北亚热带交接的过渡带气候特征,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既兼有南北气候之长,即降水优于北方,光照优于南方;又兼有南北气候之短,即降水集中且变异性大,旱涝灾害频繁。
县境年平均气温15℃。建国后至1985年,年平均气温高于15℃的有4年,低于15℃的有5年。民间传统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做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以农历一至三月为春季,四至六月为夏季,七至九月为秋季,十至十二月为冬季。按照气候学规定,候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至20℃为春季,22℃至10℃为秋季。阜南县春季从3月26日始,56天;夏季从5月21日始,118天;秋季从9月16日始,61天;冬季从11月16日始,130天。很明显,冬、夏两季远长于春、秋两季。四季之中,以冬季1月最冷,平均气温仅1.2℃;夏季7月最热,平均气温高达28℃;春季气温偏低,4月平均为15℃;秋季气温偏高,10月平均为16.3℃。就温差而言,春、秋大而复、冬小。春季5月温差最高值为10.9℃,秋季10月温差最高值为10.5℃,夏季7月为8.4℃,冬季1月为9.7℃。[3]
阜南县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资源主要由自然降水,河道过境水和地下水构成。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249毫米,平均径流量为4.58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27.13%。不计客水和地下水,年人均占有424立方米。按土地总面积计,亩均166立方米。  阜南县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有淮河、、、、、小润河、陶子河、小草河、小清河等。[4]
2013年,阜南县辖28个乡镇和一个省级工业园区,345个村(居)。[5]
县政府驻地为鹿城镇,距阜阳市41千米。
野生动物  哺乳类  (黄鼠狼      鼠  褐鼠  刺猬  蝙蝠等  爬行类  (壁虎)  蜥蜴    蚯蚓  乌风蛇等      鸟类  喜鹊  麻雀  杜鹃  啄木鸟  猫头鹰  乌鸦  鹌鹑等  鱼类  鲫鱼  鲂鱼  黑鱼  龟  黄鳡  泥鳅  黄鳝  鲤鱼  西边鱼  鳙鱼  鲇鱼  鳗鱼  鳊鱼  鲖鱼  窜鲦    青鱼(黑鲲)  黄鲭  银鱼  鳖  油鲇条  角牙  红鲤鱼    长吻鱼(淮王鱼)  针鱼  赤眼鳟  草鯶  白鳝  鳜鱼等    野生植物    蒌蒌菜  豆本菜    竹节草  独草  泽蒜  荠菜  狗尾巴菜  地衣  木蛾  野木耳  米儿蒿  扫帚苗  富苗  鸭头苗  莞苇  王子草  大曲草  猪芽草等          阜南县沿淮河段有数百万立方米的。[6]
  甲壳类 有青蟹、土蟹、大白虾、麦虾、草虾、蚌壳虫、枝角类(红虫、水蚤)和桡足类属小型甲壳动物、河蟹。  贝类 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及圆背无齿蚌、背角无齿蚌、河蚬、螺丝、田螺、蚬子等。  虫类 蜈蚣、蜻蜓、蝉、蝴蝶、马蜂、蜘蛛、蝎、螳螂、土蚕、土鳖、黄蜂、蚂蚁、蝗虫、豆虫、蝣子、蟋蟀、蝼蛄、天牛、荧虫、天蛾、金龟子、叩头虫、牛虻、蝇、蚊、臭虫、放屁虫、水蛭、蚜虫、瓢虫、大草岭、隐翅虫、步甲、蚰蜓、丽草蛉、蚜蝇、棉卷叶螟、小造桥虫、棉蛉虫、红蛉虫、稻苞虫、姬蜂、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胡蜂、东在小花春、棉叶跳蝉、蓟马、黑盲绿盲春、大眼蝉长春、窄姬春、纤腰巴食蚜蝇、短翘刺腿食蚜蝇、黑带食蚜蝇、食蚜斑腹蝇。  其他 有青蛙、蟾蜍等。
1978年全县总人口突破100万大关,1985年达到113.63万人,占总人口的10.4%,占安徽省总人口
的2.2%,占阜阳地区第5位。[7]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1089142人,汉族1083966人,占总人口的99.52%;回族5165人,占总人口的0.47%;满族7人,壮族2人,怒族、蒙古族各1人。[8]
1985年城关镇总人口288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464人,农业人口12423人,其中吃回销粮的菜农4361人。[9]
2000年,阜南县辖20个镇、11个乡。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如下:
第五次人口普查表镇名
全县总人口1272431人
2013年,全县人口172.1万。[5]
阜南位居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丰富地区的衔接带、华东经济圈与京九经济带的交汇区。[5]
阜南依托阜阳市,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相互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县城距皖西北中心城市阜阳市仅36公里,阜六、阜蔡、高速公路、京九铁路贯穿县境,距阜阳机场仅20分钟车程。105国道、S202线、S328线省道在县城交汇。境内淮河、洪河流经东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运交通网络,沿淮河可南下,北上运河,东达大海。
阜南县内交通基础设施完善,2007年完成“村村通”工程和乡村道路建设286公里,完成三塔至新村、于集至付岗、阜南至中岗等主要县道的大修改建。2008年县委、县政府实施阜南至中岗、赵集至王店、杏集至王化、于集至付岗、地城至王家坝、张寨至华佗、黄岗村至黄岗镇61.7公里“畅通工程”水泥路改造和260公里“村村通”工程,完成至高堰、省道202至王店22.5公里沥青路面改造,完成公路建设总里程488.96公里,全县公路硬化率达85%,县乡道路晴雨畅通、达村入庄。[10]
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10亿元,近五年(较2007年末)年均增长11.5%;规模工业总产值82.4亿元,年均增长39.6%,增在加值19.1亿元,年均增长34.5%;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年均增长32.8%;财政收入5.5亿元,年均增长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亿元,年均增长21.7%;对外贸易总额1.68亿美元,年均增长69.7%;农民人均纯收入4909元,年均增长21.8%。[5]
境内种植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含大豆、薯类,下同)、经济作物、其他作物(蔬菜)和少量绿肥作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年,平均每年播种379.75万亩。由于蓄洪耕地面积减少,年,平均每年播种277.12万亩。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复种面积扩大,因而年总播种面积平均每年288.54万亩,比1980年前提高4.1%。
农业总产值,种植业产值年平均占总产值的81.8%,比重大的原因,主要是强调以粮为纲,忽视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年种植业总产值比重竟高达95%,林、牧、副、渔业几乎丧失殆尽。年,调整大农业的不合理结构,注重发展畜牧业和林业,使农业结构趋于合理,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到75.6%。[11]
2010年实现全年农业总产值60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86.5万吨,增长2.1%;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63%。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认证11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会龙”牌辣椒被评为省级名牌农产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3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2家。大亚集团被认定为“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新增有效节水灌溉面积1.56万亩。蒙洼安全建设工程和淮河滩地移民迁建进展顺利。认真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92万人的安全饮水得到解决。农村“一池三改”项目顺利实施,3058户群众用上沼气。新增造林面积1.5万亩。荣获“全省林业发展十强县”、“全省‘十一五’绿化先进县”和“全省优质柳编产品生产示范区”称号。[12]
2011年实现农业产值70亿元,年均增长4.5%;粮食总产87.8万吨,年均增长5.8%;规模养殖比重年均增长5.5%。省、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27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59个。农业产业化取得新成效,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13]
1950年兴办国营大众窑厂。1956年兴办国营阜南印刷厂。1957年兴办国营阜南食品厂。  1958年工业“大跃进”,大办工厂,全县新办国营工业企业62个,规模较大的有第一机械厂、第二机械厂、第三机械厂、木器厂、雨伞厂、酒厂、针织厂、玻璃厂、造纸厂、五金厂、电厂、火光砖瓦厂、炼焦厂、空气电池厂、被服厂、建筑社、柳编站等。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一哄而起,缺设备、缺技术、缺资金,盲目上马,有些厂生产出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多数厂根本不能出产品。1959年被迫下马26个。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使新办企业陷于极大的困境。1961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县内国营工业采取关、停、并、转的措施,保留12家。1963年又下马6家,保留6家。1970年以后,贯彻“五小工业”(县和县以下单位举办的小煤矿、小化肥、小钢铁、小机
械、小水泥等工业的通称)方针,先后兴办化肥厂、橡胶厂、麻纺厂、人造板厂、轮窑厂、焦陂酒厂、酱菜厂等。1985年,全县国营企业共24家,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4.3%。[14]
201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9亿元,增长48%;规模工业增加值13.1亿元,增长4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达144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以上10家。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完成二期中的2.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新增入园企业50家,累计达136家,其中建成投产77家,在建项目35个,即将开工项目24个;新增投产企业21家,新开工项目48个;实现财政收入3806万元,增长57.1%。黄岗柳编产业功能区入驻企业达到30家,实现产值6.1亿元。曹集农副产品加工区、会龙和田集工业功能区入驻企业达到30家。中岗工业功能区签约企业8家,在建6家。[12]
2011年阜南初步形成林木加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2家,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年均分别递增50%、4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80多亿元,工业化率由15.9%提高到26.6%,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工业园区建设累计投入8.23亿元,入驻企业151家,实现产值50亿元,财政收入7000万元。[13]
2010年阜南科技工作取得新进步,5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申请专利118项,同比增长270%。[12]
2011年省、市认定科技成果115项,申报专利361个,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13]
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被安徽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先进县。[12]
2011年阜南县被命名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新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家,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0所,村卫生室288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连续四年位居省市先进行列。[13]
阜南出土的商代酒器“龙虎尊”
阜南文化底蕴深厚,有古镇地城、薛集、三塔、中岗、方集、柴集、焦陂等三十余处,曾出土春秋时期青铜器“龙虎尊”等一批国家级文物。阜南县是淮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民间艺术异军突起,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戏曲、舞蹈、书画等丰富多彩,如中国独一无二的“嗨子戏”,2010年,安徽省阜南县的“嗨子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序号5。朱寨浩浩荡荡的民舞“高跷”、“肘歌”、“三仙会”、“大头娃娃”等,遍布全县的“花挑”、“旱船”、“跑驴”、“打五扇”、“红灯”、“秧歌”、“淮词”、“琴书”、“灶书”、“大鼓”等,以及乡镇各集市每年定期举办的各种特色的庙会、灯会、家会等和民间特色节日,是阜南一大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和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15]
2010年,阜南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农家书屋5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个、乡镇体育健身广场2个。黄岗柳编技艺、阜南嗨子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重大进展。被安徽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文化先进县。[12]
2011年阜南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9家,农家书屋27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71个,被命名为安徽省文化先进县。历史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取得成效,黄岗柳编技艺、阜南嗨子戏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坝国家水利风景区获批授牌。[13]
2010年全县261家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23793人。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参保4644人,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225人。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8044.72万元。投入资金6.02亿元,圆满完成33项民生工程,被市推荐为全省民生工程先进单位。建设保障性住房700套,发放住房补贴4233户,困难群体住房条件有效改善。财政扶贫力度加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扎实实施,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群众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新增城镇就业721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3140元,增长12%。[12]
抗日战争结束后,一般乡镇中心小学只有4个班,保国民小学只有1至2个班,学生20至30人,教员待遇低,教学质量差。至民国36年(1947)冬,小学校全部停办。  阜南解放后,随着新政权的建立,重视兴办教育事业1948年4月,方集开办徐大庄小学,秋季开办有苗集区民主高级小学、王化小学、中岗完全小学、黄岗小学、许堂小学、前堂小学、朱寨小学共7所。至1949年9月,全县公办民办小学已达97所。翻身得解放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学习文化,人民政府提出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教育部门对工农子女入学放宽年龄,减免学费,小学教育得到较大发展。1950年全县有134所小学,在校学生8228人,由于大批农民子女入学(许多是超龄的),至1951年小学虽只增加10所,但在校学生比上年增加了185%,达23463人,公办教员673人。1952年全县小学校增加一倍多,达284所,在校学生增加34%,达31350人,教职员工增加126%,达1431人。以后数年在校学生逐年递增。1958年全县小学249所,在校学生99489人。1959年小学猛增至380所,在校学生89629人,公办学校教职员工2333人。1959年至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学生退学很多,有些教师下放“支援农业”。经过调整、整顿,1963年全县有小学280所,在校学生29169人,教职员工1655人。   解放初,小学学制沿袭“四二制”,取消公民、童子军训练课。1951年10月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改小学为5年制,1952年春阜南县文教科决定从各区中心小学一年级开始试行。1953年仍恢复“四二制”。初小开语文、算术、体育、音乐、美工课。高小增开自然、历史、地理。1957年,高小增开农业常识课。增加高年级学生在校劳动时间。1962年8月,颁布《安徽省全日制6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小学6年级开生产常识课,4至6年级学生每年劳动半个月。  1971年小学一律实行5年制。1978年1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小学设8门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常识、体育、音乐、美术。  1981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小学又实行6年制。
抗日战争前,阜南境内没有一所中等学校。抗日战争开始后,当地先后创办及外地内迁的普通中等学校骤然兴起,共12所,这些中学开办期间,共有55班,学生3100人,先后毕业1000余人。
解放后,阜南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在中岗开办全县第一所初级中学,3个班,学生140人。第二年迁至阜南城关,命名为阜南中学,6个班学生300人。1956年发展到12个初中班,学生637人,教师80人,改名阜南一中,在中岗设阜南二中,在三塔设阜南三中。1957年在公桥设阜南四中。
1978年后,中学教育事业复苏。1979年对中学教育进行整顿,提出“保留建制,办好初中”方针。1980年全县普通中学28所,在校学生45902人,教师2364人。公社、大队小学普遍增设初中班,叫“小学戴帽”或“戴帽中学”。1982年,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29所,达历史最高纪录。在校学生40952人,比1980年还减少4950人。1985年,全县有完全中学三所(阜南一中、中岗中学、三塔中学),初级中学77所,在校学生43217人,教师2413人。建国35年来共培养初中毕业生87818人,高中毕业生19217人。
毕业生和升学率,1961年,全县首届高中毕业生70人,参加高考被录取大专院校45人,占毕业生人数64%。“文化大革命”十年间高考制度被废除。1977年恢复高考,同年全县高中毕业2497人。录取19人,升学率为0.76%。1978年,高中毕业2192人,录取57人,升学率为2.6%。1980年高中毕业2042人,录取96人,升学率为4.75%。从1977年至1985年,全县共为大专院校输送学生417人,高中中专430人,初中中专1049人,大学毕业后被选派出国留学生4名。[16]
2010年县城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新建七小、九小、十小及二初,新建和加固校舍165519平方米,公选教师742名,取缔非法办学99所。阜南县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被定为安徽省学前教育试点县。[12]
2011年新建城区公办学校5所,改扩建2所,创建5所市级示范学校、3所省级示范学校,被评为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安徽省学前教育试点县,荣获省级教育示范区称号。[13]
学校名成立时间地址面积
45800余平方米
20000多平方米
阜南县第一初级中学
20100平方米
1964年谷河西路
13000平方米
阜南县第三小学
1972年环南路
7000平方米阜南县第四小学
6500平方米
洪河路1万余平方米
4742平方米
2009年陶子河西路
.阜南县第九小学
.阜南县第十小学
柴集路3000平方米阜南县
曹集北路14000余平方米
曹集南路10000多平方米
2005年12月
阜南景点有:融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和现代化的游乐场于一体的淮河风景区,以人文景观和、古文物、古文化、古为开发主题的田集黄巢公园,以弘扬“王家坝精神”为主题申报的王家坝国家水利风景区,湿地生态景观的王家坝闸等。[17]
又称南湖公园、南山公园。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境内,是融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和
现代化的游乐场于一体的示范区。淮河公园面积600余亩,有休闲广场、环湖特色建筑、水上娱乐中心、动物山庄、等设施。2006年底被省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级风景区。[15]
,是蒙洼蓄洪库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蒙洼蓄洪库的进水闸。蒙洼还保留着沿淮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淳厚的民风民俗,镇政府整合全镇旅游资源,利用蒙洼宜人的风景、民风民俗以及王家坝水利工程,着力打造“沿淮风情”及生态旅游区,使蒙洼王家坝镇成为沿淮一条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农业生态考察、旅游观光带。[15]
万沟遗址位于万沟集东2公里处蒙洼分洪道西部台地上。遗址背坡面湖,靠近蒙河,高出地面1-3米,面积2500
平方米。1950年万沟小学校长刘金屏带师生到湖捕鱼进行生产自救时,发现此遗址,并采集到陶片、蚌壳和石器。经地、县部门考察,确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地面采集到的石器有石 斧、石锛、石箭头、石刀、石铲,其中有带孔石器,陶器有陶鬲足、豆颈、鼎足、网坠和陶器残盖。陶质有泥质灰陶、和夹沙陶。纹饰有篮纹、绳纹、云雷纹、 附加堆纹等。
贺胜台遗址位于阜南县城东20公里,黄岗集西南1公里,东距谷河与陶子河合流处200米。遗址高出地面6-7米,现存面积1000多平方米。文化堆 积层厚3.55-4米,土质呈黑灰色。在地表3-3.5米以下为0.55米厚的灰层,夹杂大量蚌壳、陶片和兽骨。1956年出土石器有带孔石铲1件,石斧 1件,石镞多件;陶器有陶纺轮多件,陶鼎足、鬲足数量众多。因遗址处于两河口,每逢汛期四面环水,台地东端临河处大部分被水冲刷崩塌,形成陡峭断面,文化 层清晰可辨。据考古资料分析,遗址文化层分两层,下层为二里头文化层,上层为商文化层。该遗址俗称“贺胜台”,传说岳飞大败金兵后曾在此庆贺胜利,故称。
古城子遗址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的古城子村,东北距于集3.5公里,南距洪河分洪道2公里,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20米。自上而下有3级等高线,每级3-5米,出土有石斧、石锛、陶灯、铜镜等器物。初步考证为商文化遗址。
台家寺遗址位于朱寨镇闵庄的润河湾里,分上、下两台家寺。上台家寺台高出地面6米,南北30米,东西34米;下台家寺台高出地面5米,南北31米,东西32.5米。两台文化层约5米,表层多残砖碎瓦,瓦片上多绳文,系古村落遗址。
跑马场遗址位于曹集镇安岗西1公里处,西临六百丈湖,及淮河对岸的。遗址高出地面0.3-0.4米,长宽各约300米,俗称“跑马场”,因传为三国时屯兵处,又称“邓艾寨”。
四石村遗址位于焦陂镇焦寨与王屯之间,南距陶子河半公里,是宋代四石村(村中建有望焦楼)遗址,明代为张大同读书处。修南颍公路时,出上布纹砖、绳纹砖、麻叶纹砖和回形纹空心砖。
七旗岭遗址位于王化集东近2公里,谷河南岸的岗头上。长约500米,宽约300米,高5-7米,东、南、西三面2000米以内岗丘起伏相连。《正德颍州志》载:“俗称王保保常屯兵于此,树七旗,故名,岭头有仓。”当地称“七旗仓”或“七里仓”。
展家台遗址位于中岗东南2公里,俗称“展家荒”。据《正德颍州志》载:“展家台在州南七十里,中村岗之东。元至正甲午(1354),南山长枪贼流劫乡村,展氏聚义民保乡井,筑台誓众,因名。”[18]
富坡古遗址
原鹿故城距今阜南县城西南5公里许,谷河南岸。长方形古城遗址清晰可辨,东西约1500米,南北约1000米,夯土城垣突出地面,垣下低洼的农 田应即护城河。当地村落沿用古地名,称作城里、城角、前楼、后楼等,统称“阮城楼”。城内有古井16眼。现仍可汲水。阮城东门外路北水井沿上有—断碑,刻 育“古平舆县重修莲寺碑”字样。解放后此地陆续出土的文物有战国兵器铜戈、铜镞、弓、戟、陶鼎、陶罐、陶炉、陶壶,楚蚁鼻钱、秦半两,汉五铢、新莽货泉、 大泉五十,还有汉铜镜、铜印、铜带钩等。故城春秋时名鹿上,属宋,后为楚所占,西汉置原鹿县,属汝南郡,东汉为原鹿侯国,晋属汝阴。南朝梁置,齐周时废。
富陂故城位于阜南县城东南十余公里处,故城东至吕家岗头,西王七旗仓、花门楼—带。北靠谷河南沿岗头,南至王冲以南的杨庄、陶庄、腰庄、卢寨、大许 庄等村落。解放前后曾出土楚币、汉铜镜、陶器、陶井筒等古文物。西汉置富陂县,东汉为侯国,永元九年(97)复置县,东晋后废。
永安故城位于王堰镇的永店孜,距阜南县城26公里,洪河北岸。遗迹长1500米,宽1000米,地面土层松软,呈灰褐色,土中杂有蚌壳、陶片、砖瓦 残砾。50年代以来,陆续出土楚“郢爰”、汉及唐、宋铜镜、钱币及银锞等古物。北千米许,有夯土高台,长宽各百余米,高两米许,上有居民十数家,乡民称它 “古城孜”,为永安子城。上有古井一眼,水位恒定,今仍饮用。永安县为隋置,唐武德六年(603)废。会昌中(841-846)复置县,
五代初废。
颍水故城即今地里城,位于阜南县城南16公里处。元至顺三年(1322)置县,至正十一年(1351)通率红巾军攻破颍水县,县废。故城南门在今地城 集南头,洪河分洪道左堤下,居民乔印富住处尚埋有石门枕。北门在今地城小学,宅后有沟,为古城壕。西门为老街西巷口,古双塔福寺之东北隅。东门为集东巷 口,三因桥之西。
财邱故城位于阜南县城西南20公里处,南距洪河两公里。南北朝时梁置财邱县,属财邱、梁兴(今艾亭)双头郡,东魏置财州,北齐废。财邱故城遗址今称 财城岗、财神岗,财城东西两土丘相连,东起古法华寺、西至湖岸长1.5公里。南起分洪道,北至古城北关宽0.5公里。有古井数眼,还有4间庙宇的法华寺。 现寺已不复存在,庙址已建起财城小学。城西有柴王墓。传说为宋太祖所封柴王子要之墓。
焦邑故址位于阜南县城23公里东1公里。楚大夫伍举食邑,宋置焦坡镇,为颍州十镇之一。焦陂铁佛寺有宋宝元二年(1039)立的石碑,碑文有 “焦坡前代置镇”。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知颍州,常游焦陂。旧时的铁佛寺、佛寺塔、东岳庙、焦陂塘、清河茶园遗址尚依稀可辨。集内外有古井30多 眼,尤以原东岳庙左侧的九龙泉水质最佳。留有“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脍如玉”等名篇佳句。[18]
古建筑遗址
五皇庙建筑群遗址位于阜南县城东北9公里柳沟集西南隅。柳沟南北走向,沟东有云台寺,沟西并排建立迎水寺、东岳庙、三官庙、地藏寺,形成一组错落有致的寺群。为梁时所建。梁亡,庙废。明中叶在云台寺旧基重建,更名玉皇庙。
玉皇庙占地3亩。大殿塑玉皇大帝一尊,侍女4人,手执日月龙风扇分立左右。东西两厢对立两尊铁佛。院内有条甬道,一侧为钟亭、一侧为鼓亭。山门外有4株参天古松,大可两人合抱,是明嘉靖年间建庙时,由4个山主各植一株。
东岳庙二进三间,大殿内立有12根直径尺许、高丈二的文梓圆柱,基石凿工精细,楹木纵横飞架,饰以花纹。东岳神像居中端坐,四大天王分列两侧。东山墙有清初的一块石碑,院内亦有参天古柏。
三官庙四周砖墙环绕,南有大门楼,为清光绪十七年重修。一对石狮子项系金铃雄踞门侧。两廊为僧舍,正殿高大恢弘,四角飞檐高挑,顶伏青、黄、绿三色琉璃瓦,檐饰飞禽走兽,殿前圆柱8根,雕龙盘旋,鳞须毕现。12扇棂门,玲珑剔透,敷色绚丽。
地藏寺后院,菩萨殿前有丹桂花墀,寺西三百步,屹立三层八角宝塔一座。上立八仙塑像,塔东南面嵌有碑记,联文:“文著高峰德修宝塔,悟化禅林道参金经。”额题“文公宝塔”。原住持僧体仁葬于塔内,其法号“文悟”.故联嵌“文悟”二字。
迎水寺倾圮较早,其状不详。玉皇庙与迎水寺群之间的南北沟上架有石桥,桥西有高四丈、粗合围的黄楂古树1株,根裸露,虬曲龙卷,古朴苍劲,其上枝叶扶疏,荫覆半亩。寺群后有 竹园3亩,梓林10亩。今仅尚存玉皇庙的石狮子一对、石门枕一对、石鼓、石香炉各1个及东岳庙的石龙头1个,八仙图的石浮雕一件,石碑4块,石鼓一对。
洪林庙位于于集南1.22公里,背岗面湾,占地18000平方米,庙宇近百间。有前后两大殿、东西廊房,西院平房为僧舍。大殿及廊房内,泥塑金雕,彩绘 四壁,金碧辉煌。外观建筑壮丽,气势恢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庙会。该庙因年久失修,解放前后,逐渐倾圮。现仅存有后殿墙基和清道光二十七年碑刻一块, 上书“万类同归”。[18]
白果寺白果树城郊大温的白果寺院内有两株古老的。南株高16.7米,主干12米,围粗5.31米,皮及木质小部分已朽;北株高15米,主干11米,围粗2米,尚旺盛。白果寺建于明初,因树而得寺名,则树早于寺,树龄己逾600岁。为全县树龄最高的古树。
前小庄白果树新村镇于洼村前小庄白果树,高13米,干高7米,围粗1.5米,据说树龄110年左右。枝叶扶疏,生长旺盛。
磨盘松许堂西偏北三里许,有村叫盘磨松。村西头宅外有一株苍劲的古松,高27米,围粗1.4米,冠圆形如磨盘,当地叫它磨盘松。村也因树得名叫做磨盘松村,松下有井,水清质优。
高寨五岳庙古松高寨五岳庙,明万历年间建,己毁。在其旧址院内有占松一株。顶高13米,围粗4.1米,树龄约400年。树身挺拔虬劲,宛若 游龙。树冠叠起,枝繁叶茂,流绿溢翠,四时听涛。旧址正门南又一古松,顶高13米,干高8米,围粗4米,应与院内松树同龄。
郭庄梓树城郊大温郭庄有棵梓树,高13米,粗2.3米,树龄约百年。[18]
石器  石斧、石锛、石刀、石镞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和武器。解放后在贺胜台、万沟遗址及城郊阜西乡均有出土,为阜阳地区博物馆征集。  陶器  陶坛 1972年润河边出土,现藏县文管所。  陶壶、陶坊 万沟乡杨西队出土,现藏县文管所。  陶楼 王化乡新庄村谷堆眼出土,为东汉随葬明器,现藏县文管所。  陶土狗 1982年中岗区杨家乡黄谷堆汉墓出土,汉代随葬明器。陶狗高32厘米,长33厘米。现藏县文管所。  黑瓷二系罐 地城乡周破楼出土,长18厘米,高15.2厘米,口径9厘米。现藏地区博物馆。  元代陶香炉 1985年文物普查,在赵集区会龙乡阎庙村发现。工艺精细,造型古朴。炉两边有对称的神态活现的小狗作炉耳,下有3只鼎形虎腿,炉体着绿瓷釉已大部脱落,仅凹陷处尚存。炉高15厘米,口径9厘米,腹径11厘米。系元代祭祀用品,藏祀县文管所。  铜器  龙虎尊 商代晚期青铜酒器,因纹饰以龙虎为主,故名。该尊侈口、束颈、折肩、鼓腹、高圈足。通高50厘米,足径24厘米,重20公斤。腹部被3个云纹缕空扉棱分割为3区,每区在细密的云纹衬底上铸出2虎噬人图形;肩部铸出游龙3条,龙首伸出肩处。虎首、龙首均作高浮雕处理。虎尾之下铸1条龙,隔扉棱与另一条夔龙相对,形成一个完整的兽面纹。圈足上部有3个十字镂孔和一周凸弦纹,圈足下部饰3组平雕兽面纹。该尊造型优美,纹饰新奇,堪称商代青铜器精品。与此尊同时出土的还有1尊、2踖、2爵、2觚。这批成组器物对研究淮河一带的商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龙虎尊时代相当于商代早期,距今约3300年左右。1957年6月,阜南县朱寨区常白庄南小润河湾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铜焦斗 系汉代铜器,上有铭文:“寿春波置容升”,军旅用品。口径23厘米。藏地区博物馆。  铜洗 1983年冬,地城区洪集乡钐岗一古墓葬里发掘出土,口径32厘米,腹径25厘米,深15厘米,重3.7公斤,呈青绿色。系汉代盥洗用具。现存县文管所。  狮凤铜镜 地城乡周破楼出土,直径16.6厘米,汉代青铜照面用具。1978年7月地区博物馆收藏。  尚方作规矩镜 直径18厘米,为迄今阜南县出土的最大的汉代青铜镜。  九乳规矩镜汉青铜镜,直径14厘米。现藏阜阳地区博物馆。  古钱币  郢爰 战国时期楚国金币。1970年5月三塔花园村小润河南岸出土,共47件,最大的一件铃“郢爰”印记19个(在此之前,存世最大的郢爰只有16印)。现分藏于国家、省、地区博物馆。  同年6月,三塔乡胜华大队朱大湾出土“郢爰”3件(原为完整的,后被切成3块)重量分别为119.5克、68.5克、75.5克,共263.5克。现收藏于阜阳地区博物馆。  1978年9月,方集区关堂乡胡老郢大队聂庄农民廖克治发现“郢爰”一件,重18克,现藏阜阳地区博物馆。  其他  文献 刘吉荣光绪二十年诰命圣旨一卷,1963年上交地区博物馆。  字砖 “大乐未央宜王”砖两块,长26.5厘米,宽14厘米,三面有字,完整无缺。柳沟乡田塘村王西队出土。1975年上交地区博物馆收藏。  “富陂”白石印 1981年,地城区于集乡韩营村出土两方白石印章。一方已毁坏;一方高12厘米,底长5.5厘米,宽2.7厘米,印文为:“富陂凝道堂”,顶刻一雕工精细的石狮子。
地处淮河之畔的黄岗镇,盛产,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当地5万多农民中,有近一半的人常年从事柳编加工。黄岗柳编产品成为了受欧美市场“青睐”的工艺品,成为当地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19]
阜南杞柳种织历史亦达500多年。2008年营业收入达11.2亿元,出口创汇2295万美元。截至2012年底,阜南县共有柳编企业101家,主要集在黄岗镇、、、郜台镇等地区。
郜台板鸭”系地方特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佳味肉食。产于淮河岸边阜阳县库内,该板鸭均选用当地放养120日龄左右的笨鸭,采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新技术精制而成。日晒夜露、自然风干,不加任何调料。制作考究,形板味美,浸料齐全。食用时无需添加任何作料,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二00二年四月十八日“郜台板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列为“沿海与中西部配货营销联合体系”特色配送营销产品。[20]
馓子是用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越细说明手艺越好),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
口。方集镇地处淮河支流洪河洼地,安徽省与河南省交界处,保留着沿淮最纯朴民风民俗和最原始的淮河风光。阜南方集馓子纯手工制作,原料采制淮河洪洼地区,天然绿色。其条匀细,中含芝麻,脆而酥。每逢集市,卖馓者多聚集在一角,或设摊卖馓,或现炸现卖。[21]
地处淮河干流流域,因地理位置特殊孕育了淡水产品,并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尤其以曹集“蚬子”,“河鲜”“淮河鱼”最为有名,河鲜时节,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品“鲜”,垂钓,观光,远足,骑行,自驾前来品“鲜”。逐步转变为周边各县市的“厨房”,“后花园”,逐步成长为河鲜之都。
阜南县名人辈出,影响深远。
(178—219),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富陂(今阜南县吕家岗)人,东吴名将。  ,生卒年不详;字伯强,汝阴椒陂(今阜南县焦陂镇)人,北宋官员。  (),字元平,号达野,颍州(今阜南县柴集区天棚集)人,明朝官员。  (),字无翰,号凤达,张鹤鸣之胞弟,明朝官员。  (),字杨甫,别号实水,颍州(今阜南县柴集区天棚集)人,清代画家。  刘体仁(),字公勇,号蒲庵,颍州薛集刘寨(今阜南县城关镇)人,清代诗人。  周作雨(),阜阳县柳沟集(今属阜南县)南周小庄人,清朝官员。  (),字鸿升,号飞仙,阜阳县朱寨(今属阜南县)人,著名塾师、画家。  倪嗣冲(),原名倪毓枫,字丹忱,阜阳县柴集(今属阜南县)倪新寨人,凶残多变的军阀。  王治国(),字利用,阜阳县赵集(今属阜南县)会龙乡西王寨人,系军阀幕僚。  张耀先(),原名张进荣,号省三,阜阳县赵集(今属阜南县)冷寺张小庄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周洪猷(),字宣甫,阜阳县赵集(今属阜南县)周油坊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丁待聘(),原名丁保珍,又名丁允章,阜阳县赵集(今属阜南县)河寨丁小湾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冷纯修(?—1932),字全善,阜阳县双碑乡(今属阜南县)东冷寺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杨席清(),字靖华,阜阳县黄岗镇(今属阜南县)东杨寨人,爱国志士。  刘玉瑛(),阜南县城郊区民安乡刘家洼人,著名画家。  刘铭经(),字永鑫,阜南县三塔集刘寨入,著名的教育工作者。  唐惠亭(),字开畅,阜南县唐家湾人,教育工作者。  吕和笙(),字大镛,阜南县赵集区会龙乡吕小圩人,进步人士,教师。  方端臣(),阜南县方集人,俗称“方老端”,爱国武师。  吕子厚(),原名吕世培,阜南县赵集区何寨乡吕老寨人,医师。  (),阜南县白果乡人,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  聂鹤亭(),阜南县会龙乡彭庄人,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  张炳恒(),阜南县方集区王庄乡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  沈恩久(),阜南县曹集桂庙人,优秀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干部、革命烈士。  (),阜南县三塔区大桥乡胡寨村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阜南县黄岗区张寨乡大圩村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22]
.安徽地方志[引用日期]
.安徽地方志[引用日期]
.安徽地方志[引用日期]
.安徽地方志[引用日期]
.阜南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安徽地方志[引用日期]
.安徽地方志[引用日期]
.安徽地方志[引用日期]
.安徽地方志[引用日期]
.阜南县旅游网
.安徽地方志[引用日期]
.阜南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阜南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安徽地方志[引用日期]
.商务部网站[引用日期]
.安徽地方志[引用日期]
.阜南旅游网[引用日期]
.阜南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阜南旅游网[引用日期]
.阜南旅游网[引用日期]
.阜南旅游网[引用日期]
.阜南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阜阳市阜南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