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一物质的量课件的题目(快快快~~我后...

高一化学怎样做“根据化学方程式算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这类题_百度知道
高一化学怎样做“根据化学方程式算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这类题
重点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和根据守恒计算的题,只要一碰到这种题我就不会,哪位能给说一下解题方法或者技巧啊
提问者采纳
步骤:1、分析题,写方程,要配平
2、找出来,已知物,未知物,并列出化学计量数
3、写出或表示出,已知物,未知物的物质的量写在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下边
4、依据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列比例式,计算
5、再求题目所求物理量
有哪些反应前后守恒?
所有化学反应都守恒
提问者评价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化学方程式是基础,先配平方程式。然后在进行计算。多看些例题,看的多了,感觉就来了。不用一个劲的做新题。例题更有代表性。
先写出化学方程式,这个是基础。再根据生成物和反应物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就是系数)找到已知和未知间的关系,利用物质的量的一些公式(书上都有)和题目给的已知量通过比值来求解就可以了,如果是求体积的话建议先转化成物质的量就会简单一点方程式要会写,公式要懂,其实化学不会难的,多看一些典型例题要期末考试了,加油哦!
①先把化学方程(离子方程)式配平。②列出方程式各项的比例(各项系数比)。③根据方程式列出己知数据。④利用数学比例关系式求出未知量。⑤若未知量不是一个方程式可以求得则列出两方程式的关系。⑥利用已知数据求出未知量。(注:所有数据都应符合守恒原则,以此为准则)
都有哪些是反应前后守恒的?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守恒定律(密闭空间),例如氢气燃烧
守恒题一般是用差量法,既摩尔质量差或体积差等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一化学题两道 快快快
!!!今天之内解决!!_百度知道
高一化学题两道 快快快
!!!今天之内解决!!
1:将14%的KOH溶液,加热蒸发100克水后变成28%的KOH溶液80ml.求此溶液的溶质的量(单位是mol)的浓度(不是质量分数。是浓度。)?解:2:常温下将20g14%的NaCl溶液和30g24%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5g|ml的混合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a:求溶液中NaCl中质量分数b:该溶液中物质的量的浓度c:在1Kg水中需加入多少NaCl才能得到上述浓度的溶液?解:快快快。谢谢了。我会追加分。
提问者采纳
1.6.25mol/L应该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而不是溶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物质的量,而不能称为“溶质量的浓度”算法:设14%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m1 水的质量为m2根据题意有 m1/(m1+m2)=0.14m1/(m1+m2-100)=0.28上面两个式子左右相除可得(m1+m2)/(m1+m2-100)=2/1即m1+m2=200g又m1/(m1+m2)=0.14 所以m1=28g即溶质的质量为28g溶质的物质的量为28/56=0.5mol根据浓缩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 体积变为0.08L可得浓缩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5/0.08=6.25mol/L2.a.20%溶质质量=20*0.14+30*0.24=10g溶液质量=20+30=50g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20%b.3.93mol/L溶质的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10/58.5mol溶液的体积=溶液质量/溶液密度=50/(1.15*1000)(单位化为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10/58.5)/(50/(1.15*1000))=3.93mol/Lc.250g(或4.27mol)设加入x氯化钠才可以达到上述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x/58.5)/((1000+x)/(1.15*1000))=5解得x=250g不懂的补充
提问者评价
恩恩。非常的professional.3q.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将14%的KOH溶液,加热蒸发100克水后变成28%设KOH溶液的质量为X14%X=28%(X-100)X=200
14%*200=28gKOH的质量为28g KOH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6KOH 的moL数为 28/56=0.5mol浓度 0.5/(80/mol/La (20*0.14+30*0.24)/(20+30)=20%b 体积 50/1.15NaCl 的质量为(20*0.14+30*0.24)=10g.5)/(50/1.15)=4(大约精确的话,自己算)c 设有xgNaCl
10NaCl—————50溶液
xNaCl————-1000+x溶液X=250g
技巧加参考树上的共识
高一化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第一节
物质的量预习导航(预习教材,提供教材关键信息)1.摩尔定义:摩尔是作为计量
等微观粒子的"
。摩尔简称
,符号为    。物质的量定义:     
,符号为    。科学实验表明,在0.012 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集体中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 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我们就说它为
。【练习】1 mol Fe中约含有
个Fe。1 mol H+中约含有
个H+。1 mol NH4+中约含有  
个NH4+,约含有
  个N,约含有
个H。2 mol NaCl中约含有
Na+,约含有   Cl一。2.摩尔质量定义:(1)定义:
。(3)规律:①l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都是以
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
。②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都是以
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
。③l mol任何离子的质量都是以
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
。④1 mol任何离子化合物的质量都是以__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____。(4)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式:关键信息1.分子、原子 物质的量 单位摩  mol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n6.02×10231摩6.02×10236.02×10236.02×10236.02×1023    4×6.02×10232×6.02×1023  2×6.02×10232.(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为摩尔质量 M(2)g/mol或kg/mol(3)①克 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②克
该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③克
该种离子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或构成该原子团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④克
该种离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4)M=要点解析(名师点拨,重点、难点、热点轻松过关)1.物质的量学习要点(1)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2)在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具体微粒,如:n mol某分子、某离子、某原子,不能说n mol某元素。(3)l mol的任何物质的粒子数都约为6.02×1023个,这个近似值(6.02×1023 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符号为N)之间存在着下述关系:n=        3.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区别与联系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区别质量数值是任意的,单位通常是g或kg摩尔质量的数值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g?mol一1或kg?mol-1联系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4.摩尔质量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区别与联系摩尔的质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区别摩尔质量是由物质质量除以物质的量得到的,单位是 g?mol一1或kg?mol-1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种相对比值联系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5.关于摩尔质量的有关计算。    【例1】0.2 mol H2O含有多少个水分子?这些水中含有多少个氢原子?【解析】1 mol H2O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H2O分子;1个H2O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根据n=,则N(H2O)=n?NA,利用这个公式便可求出0.2 mol H2O中所含有的H2O分子数。  N(H2O)=n(H2O)×NA=0.2 mol×6.02×1023mol-1=1.024×1023  N(H)=2N(H2O)=2×1.024××1023  或n(H)=2n(H2O)=2×0.2 mol=0.4 mol  N(H)=n(H)?NA=0.4 mol×6.02×1023 mol-1=2.408×1023答案:在0.2 mol H2O中含有的H2O分子数为1.204×1023,其中含氢原子数为2.408×1023。【点拨】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1 mol H2O中则含有2 mol H和1 mol O,所以,用物质的量来描述微观粒子更有实用价值。【例2】将4 g NaOH溶于多少克水中,才能使每100个H2O分子溶有一个Na+?【解析】1 mol NaOH溶于水,电离出1 mol Na+和1 mol OH-,每100个H2O分子溶有一个Na+,即,而n(Na+)=n(NaOH)=,从而求出M(H2O)。  n(Na+)=n(NaOH)==0.1 mol  依题意得  n(H2O)=100?n(Na+)=100×0.1 mol=10 mol  m(H2O)=n(H2O)?M(H2O)=10 mol×18 g?mol-1=180 g答案:将4 g NaOH溶于180 g水中,可使每100个水分子溶有一个Na+。【点拨】物质的量是沟通质量与粒子数目的重要桥梁,要学会并灵活掌握这种沟通方法。【例3】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0.012 kg 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C.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D.1 mol Ne含有6.02×1024个电子【解析】因为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例如水、硫酸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组成(例如NaCl、Ca(OH)2等),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刚石等),所以A的叙述是错误的。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规定,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所以B的叙述是对的。根据规定,"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C中表示水的组成时,却用名称表示,所以也是不正确的。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1 mol Ne也应含有10×6.02×1023个电子,所以D的叙述是正确的。答案:AC【点拨】通过本题的解析给我们如下启示:①学习化学概念时,一定要把与概念相关的文字读细、读懂,抓住概念的本身特征去理解,打好学习的基础。②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一定用化学式表明粒子的种类,不能用中文名称。③分子是由一定数量原子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1个分子是由一定数量原子构成的;从"堆量"角度看,1 mol 分子是由一定物质的量的原子构成的。如H2SO4:H2SO4~2H~S~4O分子中原子个数比
2∶1∶41 mol H2SO4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2 mol∶1 mol∶4 mol【例4】下列哪种物质所含原子数与0.2 mol H3PO4所含原子数相等(
)  A.0.4 mol H2O2
B.0.2 mol H2SO4  C.0.8 mol NaCl
 D.0.3 mol HNO3【解析】根据化学式意义的拓宽,比较原子个数相等,也就是比较原子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由题中磷酸的化学式可知,1 mol H3PO4含有3 mol H、1 mol P和4 mol 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为8 mol,那么0.2 mol H3PO4含原子总物质的量为1.6 mol。  A项中,1 mol H2O2含原子总物质的量为4 mol,则0.4 mol H2O2含原子总物质的量为1.6 mol,符合题意。  B项中,1 mol H2SO4含原子总物质的量为7 mol,则0.2 mol H2SO4含原子总物质的量为1.4 mol,不符合题意。  C项中,NaCl是离子化合物,它是由Na+和Cl-构成的,没有原子,因而不作讨论。  D项中,1 mol HNO3含原子总物质的量为5 mol,则0.3 mol HNO3含原子总物质的量为1.5 mol,不符合题意。答案:A【点拨】物质之间微观粒子数目的比较是本章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关键是能否从个数比上升到物质的量比。【例5】a mol 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  A.a/4b mol-1
B.b/4a mol-1  C.a/b mol-1
D.b/a mol-1【解析】根据关系式n=,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将题中N=b,n=4a
mol代入上式,则有NA= mol-1。即选项B是正确的。答案:B【点拨】本题是来考查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意义的选择题,属于用字母表示的,带有一定抽象因素的试题。本题用来检查学生对阿伏加德罗常数概念的掌握和简单推算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本题或类似的习题训练,应该加深这两个认识:①1 mol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②化学式中除了能表示组成化合物分子中各元素原子间的个数比外,还能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物质的量之间的比例。如题中a mol H2SO4应含有4a mol O。  综合应用创新(学以致用,这可是新高考方向)1.(应用题)设NA代表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克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 0.1NAB.2克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C.在25℃,压强为1.01×105Pa时,11.2升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D.17克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 NA【解析】A中lmol Mg→lmol Mg2+失去2mol e-,2.4克Mg失去0.2mol e-变成Mg2+。B中2克氢气即lmol H2含2 NA个氢原子。C中气体的状况不是标况(第二节将要学习)。D中17克NH3→1mol NH3→10mol e-→10 NA e-。所以选D。答案:D2.(综合题)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  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①②③④⑤【解析】题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含有的CO和CO2的分子数目也相同。则①的叙述是正确的。又因CO和CO2分子中的O原子数分别为1和2,则物质的量相同的CO和CO2,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1∶2。则②的叙述是正确的。对③来说,CO和CO2的分子中原子总数之比为2∶3,所以③的叙述也是对的。对④来说,物质的量相同的CO和CO2,C原子数目之比也是1∶1,则选项④也是对的。最后是⑤,CO和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分别为14和22,即物质的量相同的CO和CO2电子总数之比为14∶22=7∶11,则选项⑤也是正确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答案:D3.(创新题)若规定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并将用12C规定的其他物理量的值作相应的调整.则下列各项发生变化且为原来数值12/24的是(  )A.氧的相对原子质量B.水的摩尔质量
'C.阿伏加德罗常数D.98g硫酸的物质的量【解析】"将用12C规定的其他物理量的值作相应的调整",这句话的意思是24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原来的24/12倍。所以A、B、C中各项数值均为原来的24/12。只有D选项中98g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2/24 mol,选D。答案: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量的概念在化学式的组成上的应用。要求学生对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化学式中分子与组成元素的原子、组成元素电子数之间的一定关系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确定出正确选择。通过本题的解析,应该理解化学式中元素原子数目之比应等于原子物质的量之比。分子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质子数之和。如NH3中有10个电子,则1 mol NH3应含10 mol电子。所以,通过本题的分析、判断,可以加深对这一规律的理解,使认识能上升至理性的高度。【点拨】物质的量与分子数呈正比题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含有的CO和CO2的分子数目也相同。          【点拨】本题是一道信息题能否理解将用12C规定的其他物理量的值作相应的调整是解题的突破口。同步达标(只学不练,等于白干)A级(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原子的质量就是氮的相对原子质量B.一个碳原子的质量大约是1.66×10-24gC.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 gD.氩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2.0.1 mol某单质直接和Cl2反应后,质量增加7.1 g,这种单质是
B.MgC.Al
D.Si3.与6 g尿素含氮量相同的物质是
)A.34 g NH3
B.0.1 molNH4NO3C.6 g NH4NO3 D.13.2 g(NH4)2SO44.FeO、Fe2O3、Fe3O4三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1:3:4
B.2:3:6C.6:9:8
D.3:8:95.如果m g NH3由x个原子构成,则2m g H2S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A.0.25x
B.0.5xC.2x
D.4x6.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Cl、MgCl2和AlCl3溶液分别跟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比是
)A.1:2:3
B.3:2:lC.1:1:1
D.6:3:27.如果2 g甲烷中含n个分子,那么35.5 g氯气所含的分子数是
B.3nC.4n
D.5nB级(能力提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氮B."98g/mol"一定是硫酸的摩尔质量C.1 mol水的质量是18 g/molD.0.1 mol氮气中约含6.02×1022个氮分子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 molCl2与金属Na完全反应,可以得到2NA个电子B.4 g H2里,电子总数为4 NA个C.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中含1 NA个氦分子D.500 mL 1mol/L AlCl3溶液中含有0.5 NA个Cl-3.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3.55 g氯气
B.0.4 g氢气C.4℃时9 mL水
D.2.8 g氮气4.A、B两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已知A2B化合物中,A和B的质量比为7:5,则符合A、B质量比为7:15的化合物是
B.A2BC.A3 B2
D.A2 B35.用氢气还原某二价金属氧化物,使其成为单质,每40 g氧化物需要l g氢气,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D.646.2 mol CO(NH2)2中含
mol碳原子,____mol氮原子,_____mol氢原子,_____mol氧原子,所含氧原子数跟______mol水所含氧原子数相等。7.假设20滴水为l mL,求l滴水中含多少个水分子?    同步达标答案A级1.B
7.CB级1.D
5.D  6.2、4、8、2、2  
7.1.67×1021  考题样板(看看高考是怎样考的)1.(2003年江苏)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2.(2001年全国)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 mol NH4Cl、6 mol KCl和24molK2SO4的营养液。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为mol)  A.2、64、24
B.64、2、24  C.32、50、12
D.16、50、24【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溶液中存在关系式c(K+)+c(NH4+)=c(Cl+)+2c(SO42-),代入有关数据就可得出结论。答:B3.(2001年全国)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g。  ②装好实验装置。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如图,导管出口高于液面)。  ⑥测量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g。  ⑧测量实验室的温度。  ⑨把残留物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  ⑩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⑴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调整量简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②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简内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请填写步骤代号)。  (3)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简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4)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c L(25℃、1.0×105Pa)的,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氧气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为(含a、b、c,不必化简):  M(O2)=【解析】(1)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表明装置不漏气。  (2)②①③(3)慢慢将量筒下降  (4)  【点拨】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点拨】溶液呈电中性这一理论在脑海中要根深蒂固。      【点拨】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原理、数据采集和处理。是利用常见的实验,稍作改变,变成定量实验,从而实验操作也相应发生改变。采集数据时还应用到物理常识,因而这既是一道理化综合题,又是一道具有创新意识的实验题,对今后的高考命题具有导(2)实验目的是精确测量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所以要做到:①温度与室温相同;②量筒内外的液面必须相平,这样保证量筒内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满足这两点后才能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趣味阅读关于阿伏加德罗阿伏加德罗于1776年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书香门第,他家世代都是知识分子,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是著名的律师。阿伏加德罗小时候,颖悟过人,中学毕业后,专攻法律,16岁获得法学学士的学位,20岁获博士学位,在当了三年的律师后,因厌烦法庭上的争吵和所看到的人世间勾心斗角的混乱情况而放弃了律师职位,转而研究自然科学,1800年以后,他主要研究数学、物理、化学和哲学。  1803年,阿伏加德罗写了一篇有关电的论文,受到科学界的普遍赞扬,1804年被选为都灵学院通讯院士。由于阿伏加德罗逐渐表现出非凡的才识,1809年被聘为维彻利皇家物理学院教授,一度还担任过院长。1811年,他发表了一篇《原子相对质量的测定方法和原子进入化合物时数目比例的确定》的论文,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他认为:分子是游离的单质或化合物的最小单位,这种最小单位,保持着物质特有的化学性质。分子是比原子要复杂的粒子,它一般由两个以上的原子构成。阿伏加德罗经过深入研究,赞成了盖?吕萨克的论点:在相同的条件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都占有相同的体积。1814年2月,他又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论单质的相对分子量,推测气体密度和某些化合物的构造》。这篇论文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分子论,特别是对气体分子的研究是十分成功的。  阿伏加德罗的论点是正确的,但是,在当时,谁也不承认他的观点。像贝采利乌斯、道尔顿等,在分子论建立很久时,还不承认分子的存在。  阿伏加德罗在1811年提出的分子论,由于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埋没了近半个世纪,但真理是压制不住的,在1860年,由于康尼查罗的工作,分子论终于被科学界所确认。  阿伏加德罗一生都为祖国效力,但却没有获得过显赫的荣誉,1856年,他平静地去世了,享年80岁。后来,科学家们对历史的不公正感到十分遗憾。人们根据新的研究,知道了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升,并计算出1摩尔的任何物质都含有6.022×1023个分子,为了纪念阿伏加德罗的贡献,人们把1摩尔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1956年,在他逝世100周年纪念时,意大利科学院召开了隆重的纪念会,总统亲自出席了大会,致词中说: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阿伏加德罗,将永远为人们所崇敬。第三章
物质的量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预习导航(预习教材,提供教材关键信息)自学导读一、物质体积的影响因素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1.固体、液体1 mol不同的固体、液体,虽然具有相同的_____,但_______是不同的,又由于固体、液体________又是非常小的,所以固体、液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______,1 mol不同的固体或液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的。2.气体(1)一般来说,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约是分子直径的_____倍,因此;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__。(2)气体体积受_______、_______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强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分子之间的距离_____,气体体积_______。当温度一定时,随压强的增大,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__,气体体积_____。因此要比较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必须要在相同的___
和_____下,我们通常研究的是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是指______的状况。二、气体摩尔体积1.____________叫气体摩尔体积,常用_______符号表示;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或______;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体积(V)、气体的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为 Vm=_______2.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______。这个体积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由它可求一定量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应用时注意的几个问题:①任何____物质(包括混合气体),②物质的量为____,③气体状态为____和_____(______),④22.4 L是_____3.有关气体体积的重要规律(1)同温、同压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所占体积_____,所含分子数_______(2)同温、同压下,分子数相同的气体,占有的体积一定______(3)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越大,所含有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___(4)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多,气体体积就_______。即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_____比,等于____之比。以上规律对于互不反应的气体混合后同样适用。关键信息一、粒子的数目、粒子的大小、粒子间的距离1. 粒子的数目 粒子的大小粒子间的距离粒子的数目和粒子的大小不同2.10(1)粒子间的距离粒子的大小(2)温度、压强增大增大  减小减小 温度、压强0℃和1.01×105 Pa二、1.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有的体积   Vm  L/mol m3/molVm=2.22.4L①气态②1 mol
③0℃和1.01×105 Pa(标准状况)
④近似值3.(1)相同相同(2)相同(3)越多(4)越大物质的量 分子数要点解析(名师点拨,重点、难点、热点轻松过关)1.怎样理解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为"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即"气体摩尔体积是气体盼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从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学表达式为气体摩尔体积的一个特例就是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等于22.4 L。在理解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时,不能简单地认为"22.4 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因为这个22.4 L是有特定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1)标准状况,即0℃和1.01×105 Pa,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气体的体积才约是22.4 L。因此,22.4 L是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2)这里所说的标准状况指的是气体本身所处的状况,而不指其他外界条件的状况。例如,"1 mol H2O(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是错误的,因为在标准状况下,我们是无法得到气态水的。(3)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若为22.4 L,它所处的状况不一定就是标准状况。根据温度、压强对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影响规律知,温度升高一倍或压强降低一半,分子同距将增大一倍,温度降低一半或压强增大一倍,分子间距将减小一半。2.应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气体摩尔体积在化学计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通过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计算出气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次,可以计算出一定质量的气态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第三,可以计算化学反应中气态物质的体积。3.正确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舍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要明确三点。(1)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使用范围:气体。(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条件是三个"同"。只有在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条件下,才有分子数相等这一结论。(3)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一个特例。4.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与其体积成正比(2)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分子数成正比  (3)分子数相等,压强相同的气体,体积与其温度成正比  (4)分子数相等,温度相同的气体,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  (5)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6)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7)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其体积成反比5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平均摩尔质量及求算方法  【例1】448 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 g,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解析】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既可通过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摩尔质量,也可以通过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来求摩尔质量。0.448 L为1.28 g,22.4 L气体的质量为x  =,x=64 g即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答案:64【点拨】一题多解不但能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强化巩固多层关系,而且还可通过比较来评价思维、优化思维。本单元有许多题目都有多种解法,同学们一定要多思考,不可满足停留在会解、解对上,而丧失培养提高自已思维能力的好时机。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NAB.标准状况下,18 g H2O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C.2 g O2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约为22.4 L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解析】(1)凡涉及到物质的体积,要首先分辨出该物质是不是气体,看清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2)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相同,但原子数不一定相同。本题中A为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B中H2O标况下为液体,D中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但原子数不一定相同,故只有C正确。答案:C【点拨】NA是沟通宏观物理量与微观粒子数目的惟一桥梁,且又是摩尔的基准,所以围绕NA的题目较多,重在考查思维的严密性。       【例3】在同温、同压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单质气体之间的关系(
)A.体积都是22.4 LB.具有相同的体积C.都是双原子分子D.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目【解析】题中没有说明温度、压强都是标准状况下,也没有明确两种气体都是1 mol,所以不能认为体积都是22.4 L。又因两种单质气体既可能是双原子分子组成的(如N2、O2、Cl2等),又可能是单原子分子组成的(如He、Ne、Ar等),还可能是三原子分子组成的(如O3)等。所以选项C也是不对的。答案:BD【点拨】气体各种量、数之间的比较是本单元乃至中学化学概念中的一个重点。比较时,一要审准状态,二要把握定律适用的前提与条件,三要对延伸量要求算准确。                          【例4】已知某气体A当质量为W g时,含有a个气体A分子;那么在标准状况下时,质量为b g的气体A所占的体积是
(用c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解析】本题可以采用分步推导法解析:  ①求a个气体A分子的物质的量:  n1(A)= mol  ②求W g气体A的摩尔质量:  M(A)= g?mol-1  ③求b g气体A的物质的量:  n2(A)= mol  ④求气体A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V(A)=n?Vm= mol×22.4 L?mol-1= L。  答案: L【点拨】本题通过气体分子数目、物质的质量、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之间的计算,主要考查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计算的能力。其中,物质的量(n)是进行推算的桥梁、关键和核心。                            (假设A2>A1)  如果采用十字交叉图式来表示,则为:    若P%表示的是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那么表示为二元成分之间的体积比或物质的量比。若P%表示的是质量分数,那么表示为二元成分之间的质量比。"十字交叉法"可以广泛用于元素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同一溶质的不同质量分数溶液的混合等多种类型的习题上。综合应用创新(学以致用,这可是新高考方向)1.(应用题)在标准状况下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7 L,质量为2.25 g,求H2和CO的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解析】一种思路可设H2、CO各自的质量,然后分别根据质量求出体积使它们之和为7 L,联立方程求解。另一思路是由混合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求出混合气体在22.4 L时的质量,得出平均摩尔质量后找出体积关系或质量关系解题。  设CO、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28 g?mol-1?x+2 g?mol-1?y=2.25 g(x+y)×22.4 L?mol-1=7 L  
x=0.0625 mol       y=0.25 mol  CO体积:×22.4 L?mol-1=1.4 L  H2体积:×22.4 L?mol-1=5.6 L  所以w(H2)=×100%=22.2%  φ(H2)=×100%=80%  w(CO)=×100%=77.8%  φ(CO)=×100%=20%  (注:w表示质量分数,φ表示体积分数)2.(综合题)右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示消耗O2的物质的量n(O2),A、B是两种可燃气体,C是A和B的混合气体则C中n(A):n(B)为A.2 : 1
B.1 :ZC.1:1
D.任意比【解析】分析图中数据可得:完全燃烧1mol A,消耗 0.5mol O2;完全燃烧1mol B,消耗2mol O2,完全燃烧1mol C,消耗1mol O2,则混合气体中:n(A)?1/2+n(B)?2=[n(A)+n(B)]n(A):n(B)=2:1答案:A3.(创新题)如图,一密闭气缸被一不漏气可滑动的活塞隔开成两部分,左边充有氮气,右边充有H2和O2,在室温下将右边的气体点燃,反应后冷却至原室温,活塞最终静止于气缸的中点(液体体积忽略不计),则原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可能是( )A.2:7
B.7:2  C.4:5
D.8:1【解析】为便于理解将反应前氮气的体积扩大1倍,即氮气为2体积,混合气为6体积,与反应后相比,在同条件下(氮气均为同条件下2体积)混合气体体积减小4体积,下面分情况讨论:若氢气过量,V(H2)=(6-2)×2/3+2=14/3V(O2)=(6-2)×1/3=4/3体积比:7:2若氧气过量,V(H2)=(6-2)×2/3=8/3V(O2)=(6-2)×1/3+2
=10/3体积比:4:5答案:BC【点拨】解题的思路是中学化学计算的重要思路,即"见量化摩、求啥先求摩"是有关物质的量等各量间计算的"法宝"。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接受新信息,运用新信息,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点拨】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同步达标(只学不练,等于白干)A级(基础巩固)1.气体A与气体B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l,则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A与B的分子数之比为(
D.4:l2.在相同条件下,1体积O2和2体积的CO化合可生成2体积的CO2,能说明氧气是双原子分子的依据是
)A.能量最低原理
B.质量守恒定律C.CO具有还原性
D.阿伏加德罗定律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 H2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约为2gB.在标准状况下某气体的体积是22.4L,则可认为该气体的物质的量约是1mol,所含分子数约是6.02×1023个C.在20℃时,1mol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总比22.4L大D.1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是22.4L4.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之比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7.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的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的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 2.4LB级(能力提高)1.在同温、同压下,含H2分子数与含O2分子数不等的一组气体是(
)A.1 mol H2和l mol O2
B.1 L H2和1 L O2C.1 g H2和1 g O2
D.1 g H2和16 g O22.下列关于a g H2和b g H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H2和He的体积比是a:2bB.同温同压下,若a=b,则H2与He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C.体积相同时,He的质量一定大于H2的质量D.同温同压下,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其体积也相等。A.2.3 g金属钠变成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B.18 gH2O所含的电子数目为0.1NAC.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氯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D.32 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5.下列说法正确的
)A.标准状况下,22.4L/mo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B.非标准状况下,l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为22.4LC.22.4L任何气体中都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D.0.1mol H2,0.2mol O2,0.3mol N2和0.4molCO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约为22.4L 6.依照阿佛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3.在相同条件下,由等体积的H2,N2,CO2 3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为Wg,则该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
)A.37/22Wg
B.15/22WgC.20/1 1Wg
D.74/9Wg4.有Mg、Al、Fe、Cu四种金属,若两两混合,取混合物26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H211.2L,此混合物的可能组合的方式最多有
B.3种C.4种
D.5种5.0℃和1.01 ×105Pa条件下,13g某气体与8g CH4的分子数目相同,则该气体在相应的条件下密度为
)A.0.58g/cm3
B.0.58g/LC.1.16g/L
D.0.714g/L6.在273K和1.01×105Pa条件下,一个容器充满 Cl2时的质量为74.6g;若充满N2时的质量为66g,则该容器的容积是______。7.有50升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其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9倍。则(1)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是多少?(2)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是多少?(3)CO和CO2各占有的体积为多少升7  同步达标答案A级1.C
7.BB级1.C
7.(1)3:5 (2)21:55 (3)18.75L 31.25L考题样板(看看高考是怎样考的)1.(2003年全国)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原子数
D.质子数【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可知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数相同,又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原子数相同。答案:A2.(2002年全国)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 L O2通入10 L 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   V(CO)=
L, V(H2)=
L。(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   V(CO)V(H2)=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a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1)2 CO+O2===2CO2
△V;2 H2+O2===2H2O
yx=y=5(2)由(1)中思路可知:V(CO):V(H2)=(a-10):(20-a)(3)由(2)中比值可知CO和H2体积为正数,则10<a<20答案:(1)5
5 (2)(a-10)/(20-a) (3) 10<a<203.(1999年上海)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    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6:57【解析】由于CO与N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CO2、H2、CO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仅由CO2和H2来决定,CO的量可以任意。由交叉法:答案:C  【点拨】解答本题有两个关键之处,(1)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2)气体都是双原子分子。【点拨】不要忘了在25℃时水是液态。灵活运用差量法解题。【点拨】本题初看是一道无数据诸计算题,其实数据都在隐含中,四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隐含的,CO与N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是隐含的,要学会在无数据处发现数据是一种能力。      趣味阅读化学简史化学的英文词为Chemistry,法文Chimie,德文Chemie,它们都是从一个古字、即拉丁字chemia,希腊字Xηwa(Chamia),希伯莱字Chaman或Haman,阿拉伯字Chema或Kema,埃及字Chemi演化而来的.它的最早来源难以查考.从现存资料看,最早是在埃及第四世纪的记载里出现的.所以有人认为可以假定是从埃及古字Chemi来的,不过这个名字的意义很晦涩,有埃及、埃及的艺术、宗教的迷惑、隐藏、秘密或黑暗等意义。其所以有这些意义,大概因为埃及在西方是化学记载诞生的地方,也是古代化学极为发达的地方,尤其是在实用化学方面。例如,埃及在十一朝代进已有一种雕刻表示一些工人下在制造玻璃,可见至少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埃及已知道玻璃的制造方法了。再从埃及出土的木乃伊看,可知在公元前一、二千年时已精于使用防腐剂和布帛染色等技术。所以古人用埃及或埃及的艺术来命名"化学"。至于其它几种意义,可能因为古人认为化学是一种神奇和秘密的事业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缘故。  中国的化学史当然也是毫不逊色的。大约5000-11000年前,我们已会制作陶器,3000多年前的商朝已有高度精美的青铜器,造纸、磁器、火药更是化学史上的伟大发明。在十六、十七世纪时,中国算得上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化学"二字我国在1856年开始使用。最早出现在英国传教士韦廉臣在1856年出版的《格物探原》一书中。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所以,一起来读化学史吧!第三章
物质的量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预习导航(预习教材,提供教材关键信息)自学导读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质的量浓度。其符号为______,常用单位为____或____。数学表达式为:_____(1)要用___的体积,单位是升,而不是___的体积。  (2)溶质一定要用"_______"来表示。如给出的已知条件是溶质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或微粒数,应根据有关公式换算为"物质的量"。  (3)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其"物质的量"的计算,用带有结晶水物质的质量除以带有结晶水物质的摩尔质量即可。  (4)同一溶液,无论取出多大体积,其各种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离子浓度)均______。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配制1L 1 mol/L NaOH溶液的步骤:①计算所需NaOH的质量:______②用托盘天平在______中快速称量。③将NaOH在小烧杯中溶解并______。④移液、洗涤。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______容量瓶,然后用蒸馏水洗涤烧杯_____次.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   ⑤定容。往容量瓶中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处,改用_____加水,使溶液__________,最后摇匀。  (3)天平的使用使用方法:①称量前先把游码拨到______,检查天平的摆动是否平衡,如未达到平衡,可以调节左、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②在托盘天平两个盘上各放________.然后把要称量的药品放在___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_______称量。③称量物放在___盘,砝码要用____取,先加质量__的砝码,再加质量__的砝码,最后移动___。④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____。(4)容量瓶的使用。①容量瓶是_________的仪器。容量瓶是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它的颈部有___,瓶上标有_____。②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项:a.按所配溶液的体积选择_____的容量瓶。b.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________。c.使用前要先__________容量瓶。d.容量瓶中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不能作_______,不能____贮存溶液。关键信息1.以单位体积溶液里的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
moL/m3(1)溶液
溶剂(2)物质的量(4)不变2.(1) 天平、容量瓶、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2)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摇匀、定容、摇匀、转移等①4 g②小烧杯③冷却④1000 mL2-3⑤2 cm~3 cm
胶头滴管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3)①标尺的零刻度处②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纸
玻璃器皿里③左 镊子夹 大小
游码④零处(4)①配制准确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标线
温度和容量②a.合适规格b.是否漏水c.用蒸馏水洗涤d.反应器长期要点解析(名师点拨,重点、难点、热点轻松过关)1.溶液中微粒数目及其物质的量浓度(1)溶质是非电解质,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状态存在,此时溶质的微粒数与溶质分子数相等。(2)溶质是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时,它在溶液中以离子状态存在,则溶质电离出的微粒及其浓度由溶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量确定。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的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从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中,可以了解和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的是溶液中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之比。从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中,可以了解和计算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c=二、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应注意的问题及误差分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注意的问题(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和1000 mL等。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3)容量瓶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检验程序是:加水一倒立,观察一正立,瓶塞旋转180o倒立,观察。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使用前必须把容量瓶洗涤干净,但不必干燥。 (4)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5)定容后的容量瓶在反复颠倒、振荡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这是因为容量瓶是属于"容纳量"式的玻璃仪器(指注入量器的液体的体积等于容器刻度所示的体积)。用滴管定容到溶液的凹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时,液体的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积。将容量瓶反复颠倒、振荡后,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主要是部分溶液润湿容量瓶蘑口时有所损失,以及粒子间隔减小造成的。(6)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无水物部分是溶质。其他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跟水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溶质。(7)容量瓶通常不用于贮存试剂,因此,配制好的溶液要倒人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8)注意量筒和滴定管的差异。2?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均量浓度的溶液产生实验谩毒的主要原因在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所用溶质是否纯净,称量操作是否正确,配制操作是否合理都可能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准确性。常见的情况如下:(1)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①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②试剂、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  ③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码放在了刻度线的右端。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使所读液体的体积偏大。⑤称量含结晶水的溶质时,溶质已风化。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小。⑦溶解固体溶质或稀释溶液时,未冷却至室温即转人容量瓶进行定容。容量瓶内溶液的温度高于20℃,造成所量取的溶液的体积小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液体的体积。⑧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⑨定容结束时,溶液液面的最高点与刻度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思考原则:根据分子变大、分母变小,导致分数值变大原则进行考虑。请同学们用此法思考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例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 mol?L-1的Ba(NO3)2溶液不正确的说法是(
)A.2 L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8 NAB.500 mL溶液中NO浓度为0.2 mol?L-1C.500 mL溶液中Ba2+浓度为0.2 mol?L-1D.500 mL溶液中NO总数为0.2 NA【解析】由Ba(NO3)2====Ba2++2NO知:  n(Ba2+)=n[Ba(NO3)2]  n(NO)=2n[Ba(NO3)2]  因此c(Ba2+)=0.2 mol?L-1,c(NO)=0.4 mol?L-1。溶液的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本题由体积及浓度确定物质(或粒子)的量,进而求粒子数目。答案:AB【点拨】通过本题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粒子数目的求算方法。【例2】体积为V mL、密度为ρ g?mL-1的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的溶液,其中溶质为m 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B.m=  C.w%=%
D.c=【解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可知c=,再由体积、密度、质量的换算知m=VρW%,而物质的量浓度c=。  答案:BD【点拨】本题把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应用综合知识解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例3】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所得溶液的密度是0.9 g?cm-3。则该氨水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质量分数为(
)。  A.18.4 mol?L-1
B.34.7%  C.20.4 mol?L-1
D.31.2%【解析】为了计算方便,可设水为1 L,溶解的氨气体积为700 L。则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n(NH3)===31.25 mol  又因为所得氨水的密度为0.9 g?cm-3,其体积不能是1 L,更不能是701 L。要求出氨水的体积,只能借助于氨水的密度和溶液总质量来换算。  所得氨水的质量为:  m(氨水)=31.25 mol×17 g?mol-1+1000 mL×1 g?mL-1=1531.25 g  V(氨水)==1701.4 cm3
即1.7 L氨水  则
c(氨水)==18.4 mol?L-1;  那么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w(氨水)=×100%=×100%=34.7%。  答案:A
B【点拨】这是一道气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并求算浓度的计算,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由于气体溶于水后会使水的体积因为形成溶液而发生变化,因此求算溶液的体积是解答这类习题的关键。     【例4】把70% HNO3(ρ=1.40 g?cm-3)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0.35
D.≤0.35【解析】例证体积为1000 mL,则  w(HNO3)==0.408>0.35  本题也可"巧解巧算"。假设加入与该硝酸等质量的水进行稀释,这时溶液质量增加一倍,所以硝酸的质量分数就变为原来的一半,即为0.35。但题目所给的是加入与HNO3等体积的水,由于水的密度小于HNO3的密度,所以这时溶液总质量小于原溶液质量的两倍,则它的质量分数应该大于0.35。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思维的灵活性,属于"巧解巧算"型试题。本题也提醒同学们在遇到计算型的选择题时,不要盲目进行计算,有许多计算题都是貌是计算,实则不算。                      【例5】在标准状况下,由排空气法收集一烧瓶氯化氢气体,测得烧瓶内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7,现将烧瓶倒立于水中,则进入烧瓶中液体的体积占烧瓶体积的几分之几?若溶质不扩散,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解析】烧瓶内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2×17=34,则说明排空气法收集的HCl气体不够纯净,内混有空气,由十字交叉法得    则HCl所占体积为总体积的2/3,由于只有HCl易溶于水,所以进入烧瓶中的水也占烧瓶容积的2/3。  设烧瓶的容积为V L,则  c(HCl)== mol?L-1=0.045 mol?L-1。答案:略【点拨】通过本题的计算,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无论烧瓶内全部充满HCl,还是部分充满HCl气体,只要溶质不发生扩散,则浓度均为 mol?L-1。②无论气体充入的是什么形状的容器,同理,浓度为 mol?L-1。③无论容器中充入的是HCl气体,还是其他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Br,SO2),其浓度仍为 mol?L-1。          【例6】如何用密度为1.84g?cm-3,98%的H2SO4配制0.5mol?L-1的H2SO4溶液500mL?简述配制步骤。【解析】①计算:设需浓H2SO4的体积为V  V×1.84 g?cm-3×98%= L×0.5 mol?L-1×98 g?mol-1  故V=13.6 mL。  ②量取:用25 mL的酸式滴定管量取13.60 mL的浓H2SO4。  ③溶解:向250 mL烧杯中注入约100 mL蒸馏水,把量取的浓H2SO4慢慢沿烧杯壁注入蒸馏水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  ④静止冷却。  ⑤转移:把烧杯中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 mL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将洗涤溶液移入容量瓶中。  ⑦振荡容量瓶使溶液均匀。  ⑧定容:继续加水至离刻度线约1 cm~2 cm时,再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正好相切。  ⑨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颠倒即摇匀。  最后转入洁净的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浓度及配制日期。答案:向250 mL烧杯中注入约100 mL蒸馏水,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3.6 mL浓H2SO4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静止冷却至室温后再沿玻璃棒转移至500 mL的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把洗涤溶液也注入容量瓶中,振荡使溶液混匀,继续加水至离刻度线1 cm~2 cm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盖好容量瓶瓶塞,摇匀转入试剂瓶中即配好。【点拨】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同学们必须重点掌握的重要实验,不仅要学会配制的方法,还要对每一步、每一环节的要点注意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创新(学以致用,这可是新高考方向)  1.(应用题)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 mL,溶液密度为d g?cm-3,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液中含氢氧化钠质量为m g。  (1)用w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
。  (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
。  (3)用w、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
。  (4)用c、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这是一道只给出抽象符号的有关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相互换算的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准确把握溶解度、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基础上,从未知求问的概念出发,进行概念分析,抓好相关概念的相互联系,便可顺利完成这种用符号表示的相互换算。答案:(1)S=×100 g  (2)c=1000 mL?L-1×= mol?L-1  (3)c==0.25dw mol?L-1(4)w%=×100%=%2.(综合题)下列溶液中的[Cl-]与50mL、1 mol/L的AlCl3溶液中[Cl-]相等的是(
)A.150mL、1 mol/LNaCl
B.75 mL、2mol/LCaCl2C.150 mL、3 mol/L KCl
D.75 mL、1 mol/LFeCl3【解析】1 mol/L AlCl3溶液电离,AlCl3=Al3++3Cl-,[Cl-]为3 mol/L。A中,因NaCl电离NaCl= Na++Cl-所以1 mol/L NaCl [Cl-]=1 mol/L,不符合要求。B中,2mol/LCaCl2中[Cl-]为2mol/L×2=4mol/L。C中,3 mol/L KCl中[Cl-]=3 mol/L。D中,1 mol/LFeCl3中[Cl-]=3 mol/L。答案:C、D3.(创新题)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气后制得浓度为12. 0 mol?L-1、密度为0.915 g?cm-3的氨水。试计算1体积水吸收多少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本题中氨的式量以 17.0计,水的密度以1.00g?cm-3计)【解析】1.00L该氨水中含氨的质量为:12.0mol×17.0g?mol-1  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12.0mol×22.4L?mol-1  1.00L该氨水中含水的质量为:1.00L×915g?L-1-12.0mol×17.0g?mol-1其体积为:[1.00L×915g?L-1-12.0mol×17.0g?mol-1]/1000g?L-1  =3781体积水吸收378体积NH3气(标准状况)。答案:378【点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相互换算,一定要通过溶液密度这个桥梁,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密度等于溶液的体积。这个体积的单位是"mL"而不是"L",忽略了抽象符号的单位,将导致换算结果的错误。【点拨】比较溶液中某离子浓度,要考虑到该物质l摩尔在溶液中电离出去种离子的多少,注意不要受体积虚设条件的干扰。【点拨】本题考查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氨水中虽然存在NH3、NH3?H2O、NH4+、OH-等多种粒子,但在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是以溶解在水中的NH3作为氨水的溶质。本题若以NH3?H2O作溶质会得到错误的答案。同步达标(只学不练,等于白干)A级(基础巩固)1.现有1 L 0.5mol/L的硫酸钠溶液,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取0.5 L溶液,Na+的浓度是1 mol/LB.取0.1 L溶液稀释至l L,SO42-离子浓度是0.05 mol/LC.溶质的离子总数是6.02 x 1023个D.该溶液是把0.5 mol Na2SO4溶于1 L水中配制而成的2.要把50 mL 12 mol/L盐酸(密度为1.19 g/cm3)稀释成6 mol/L盐酸(密度为1.10g/cm3),需要加水的体积约为(
)。A.50.5 mL
B.50 mLC.60 mL
D.59.5 mL3.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50%,则化合物X2YZ3中Y的质量分数是(
D.35%4.已知溶液中c(Na+)=0.2 moL/L,c(Mg2+)=0.25mol7.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化合物在常温下的溶解度为a g,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b g/cm3,则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B级(能力提高)1.已知某饱和溶液的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体积,④溶质的摩尔质量,⑤溶质的溶解度,⑥溶液的密度。从以上条件的组合中,不能用来计算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是(
)。A.④、⑤、⑥
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③、④、⑤2.在10 mL 0.15 mol/L Fe2(SO4)3、10 mL 0.2 mol/L KAl(SO4)2和20 mL 0.3 mol/L(NH4)2SO4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依次为x g、,yg、zg,则它们的关系为(
)。A.x>y>z
D.x>z>y3.将质量分数为3a%的H2SO4溶液和质量分数为a%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为g/cm3,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D.无法估算/L,c(Cl-)=0.4 mol/L,如果溶液中还有SO42-,那么c(SO42-)应为(
)。A.0.1 mol/L
B.0.3 mol/LC.0.15 mol/L
D.0.5 mol/L5.w g 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浓度增大一倍,可采取的方法是(
)。A.蒸发浓缩成g食盐溶液B.再加入g NaClC.再加入2w g 25%的食盐溶液D.蒸发掉溶剂的一半6.将c mol/L的H2SO4溶液a mL加水稀释到b L,则稀释的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V mL Fe2(SO4)3溶液中含a g SO42-。若取此溶液mL,稀释为2V mL,则稀释后 Fe3+物质的量浓度为(
)。5.(1)在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分子式为C2H6O)溶液中,酒精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2)______mol Na+含有的电子数和3.4 g氢氧根离子所含的离子数相同。(3)标准状况下,将500体积的氨气溶解在1体积水中,得到氨水的密度为0.89gcm3,则该氨水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4)某温度时,一定量元素R的气态氢化物RH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完全分解成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压强增加了75%,则R单质的一个分子中有_____R原子,RH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6.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t℃时a mL该化合物的饱和溶液质量为b g,将其蒸干后,得该化合物的固体c g,则该化合物在t℃时的溶解度为____g,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7.常温下将20.0 g 14%的NaCl溶液跟30.0 g 24%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5 g/cm3的混合溶液,试计算:(1)该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2)该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3)在100 g水中需溶解多少摩尔NaCl,才能使其浓度恰好等于上述混合液的浓度。  同步达标答案A级1. AB
7.BB级1.C
5.(1)9:23  (2)0.02 (3)27.5%;14.4mol/L
6. ; 7.(1)20%
(2)3.93mol/L (3)0.43mol考题样板(看看高考是怎样考的)1.(2003年上海)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 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10%
D.25%【解析】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已经是饱和溶液,根据题意再蒸发掉10gH2O,析出晶体5g。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3.3%,甲烧杯中的溶液剩余60 g,含有溶质60×33.3%=20 g,原溶液中含有溶质20+5=25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答案:D2.(2003年江苏)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g混合后,蒸发掉p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溶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解析】混合后溶液的质量为m+n,溶质的质量为am+bn,蒸发掉pg水后,溶液的质量为m+n-p,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密度为q,根据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换算公式可求。答案:C3.(2003年江苏)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2ω1=ω2
B.2ω2=ω1  C.ω2>2ω1
D.ω1<ω2<2ω1【解析】根据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换算公式可求。答案:B【点拨】能否想到再蒸发掉10gH2O,析出晶体5g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点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换算公式是c(B)=,是一个很重要的公式。     【点拨】题后注释(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同学们在解题时要认真阅读题中每一个信息。          趣味阅读脑白金简介大家打开电视机或翻阅报纸,就会看到有关脑白金的广告。那么脑白金是什么呢?脑白金,即是褪黑素(英文名称melatonin,简称 MLT),它能使两栖类动物皮肤黑色聚集而导致肤色变浅,而由此得名。中文译为"美乐托宁"。它主要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类松果体分泌产生的,又称松果体素。另外,视网膜和副泪腺体也能产生少量褪黑嗦。松果体是人脑中央的一个器官,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多年研究发现它是人的生命时钟,是人体衰老的根源,其分泌物--褪黑素决定人寿命的长短,这一研究成果引起极大的震撼。有人把"脑白金"与克隆技术并称为"二十世纪生命科学的两大发现"。褪黑素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于1958年发现的,首先从牛的松果体提取分离出这种物质。1960年,以5一甲氧基吲哚为原料,合成出褪黑素。嗣后,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阐明了褪黑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揭示了它的节律性与各种生理功能的关系,并进一步发现它在医药学的应用前景。褪黑素在机体内的含量极小。它的生物合成主要在松果体腺细胞内进行,以色胺酸为原料,经过羟化、脱羧及N一乙酰转移酶等的催化最终形成褪黑素。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具有昼夜和终身性节律。褪黑素在松果体内的生物合成受光周期影响,白天褪黑素分泌受到光的抑制,含量较少,夜晚褪黑素大量合成,含量大幅度增加。褪黑素的生物合成还与年龄有很大关系。生命初期褪黑素的含量很高,青春期的褪黑素含量略有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下降。人到中年后,褪黑素的分泌量快速下降,60-70岁时松果体已被钙化成了脑沙。褪黑素尽管分泌量极其微小,但它的作用却极其强大。它是一种调节性激素,几乎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所有激素的分泌。它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其昼夜、终身性节律与个体发育、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脑功能都有密切关系。它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具有抗氧化作用,使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褪黑素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它能防止心脏病、抑制肿瘤生长和预防老年性疾病等。研究还表明,褪黑素能够延缓衰老,延长寿命。鉴于褪黑素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下降,中老年人适当补充褪黑素,使人体内含量维持正常的水平,人体各器官就会出现年轻状态,减缓衰老。褪黑素还具有助眠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睡眠。对失眠者而言,适当补充褪黑素,可使人进入深睡眠状态,摆脱失眠的困扰,并且具有起效快、无毒副作用、无依赖性等特点,克服了传统催眠药的副作用。美国的衰老研究专家们发现褪黑素在改善睡眠和延缓衰老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美国联邦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认可了它的保健作用,因此褪黑素作为保健品已深受消费者欢迎。褪黑素对一些疾病的疗效大多数还在实验之中,它对疾病的作用机理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已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褪黑素是一种内源性的物质,通过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而起作用,对机体来说并非异物,在体内有其自身的代谢途径,主要的代谢途径是经肝微粒体羟化酶催化,形成6一羟基一褪黑素,其后与体内的酸结合,经尿排出,不会造成褪黑素及其代谢物在体内蓄积。因此褪黑素无毒副作用,美国联邦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已给予认定。目前,褪黑素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生物提取,从牛、羊等脑中摘取松果体,经醇溶、脱脂、离心和洗脱等流程,进行分离提纯得褪黑素。二、化学合成,褪黑素国外主要以5一甲氧基吲哚为原料进行合成。而国内则以间甲酚为原料进行合成。褪黑素生物提取的动物来源有限,成本高,产量低;而化学合成步骤多,反应条件不易控制。因此有待化学研究者寻找较经济、简易的化学合成路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质的量课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