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边长为4,P是对角...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点p为对角线bd上一个动点(不与点b,d重合),连接cp.求:(1)当DP=DC时,过点p作PE垂直PC,交BC边于E,求BE的长.(2) 若点E在BC边上,且BE=1/3,则PE+PC的最小值是多少?_百度作业帮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点p为对角线bd上一个动点(不与点b,d重合),连接cp.求:(1)当DP=DC时,过点p作PE垂直PC,交BC边于E,求BE的长.(2) 若点E在BC边上,且BE=1/3,则PE+PC的最小值是多少?
1,由DC=DP,得角DCP=DPC因为角DCP+PCB=角DPC+EPB=90度所以角PCB=EPB因为角CBP=EBP所以三角形PBE与CBP相似所以BP/BE=BC/BP由已知,连长是1所以BD=根号2,BC=1所以BP=根号2-1所以BE=3-2根号22.点C关于BD的对称点是点A,连接AE与BD的交点即为点P显然PA=PC,PE+PC=AEAE平方=AB平方+BE平方=1+1/9=10/9所以AE=1/3根号10即PE+PC的最小值是1/3根号10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是它的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Q⊥PB交射线DC于点Q,设AP=x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1)连接DP,易知BP=DP又∠PQD=∠QPC+∠PCQ=90°-∠BPC+45°=135°-∠BPC=180°-∠BCP-∠BPC=∠PBC=∠PDC,∴PD=PQ即PB=PQ(2)作PE⊥DC供耿垛际艹宦讹为番力于E,则AP=√2DE即DQ=2DE=√2AP=√2x,∴CQ=1-√2x,PE=AD-DE=1-√2x/2∴四边形PBCQ的面积y=S△BPC+S△PCQ=S△PDC+S△PCQ=DC*PE/2+CQ*PE/2=(2-√2x)(1-√2x/2)/2=x²/2-√2x+1∵Q在边DC上,∴0≤CQ≤1即0≤1-√2x≤1 =&定义域为 0≤x≤√2/2(3)∵∠PQC=∠PDQ+∠DPQ≥∠PQD∴∠PQC≥90°,即△PCQ若为等腰△只能是PQ=QC而PQ²=DE²+PE²=x²/2+1-√2x+x²/2=x²-√2x+1∴x²-√2x+1=QC²=1-2√2x+2x²得x²-√2x=0 =& x=0或√2∵0≤x≤√2/2,所以当x=0时,△PQC为等腰△
作PE⊥DC于E,则AP=√2DE为什么?
作PF⊥AD,不就有PFDE时矩形吗,所以AP=√2PF=√2DE
根号2是怎么算出来的
△APF是等腰直角△,AF=PFAF²+PF²=AP²,即2PF²=AP²∴AP=√2PF
其他类似问题
射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已知如图1,点P是正方形ABCD的BC边上一动点,AP交对角线BD于点E,..
已知如图1,点P是正方形ABCD的BC边上一动点,AP交对角线BD于点E,过点B作BQ⊥AP于G点,交对角线AC于F,交边CD于Q点.(1)小聪在研究图形时发现图中除等腰直角三角形外,还有几对三角形全等.请你写出其中三对全等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全等三角形证明;(2)小明在研究过程中连接PE,提出猜想:在点P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APB=∠CPF?若存在,点P应满足何条件并说明理由;若不存在,为什么?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ABP≌△BCQ,△ABE≌△BCF,△AOE≌△BOF,△BEP≌△CFQ,△ACP≌△BDQ;(从中任写出三对全等三角形)如证明△ABP≌△BCQ,∵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ABC=∠BCQ=90°,∵BQ⊥AP,∴∠BAP=∠CBQ,∴△ABP≌△BCQ;(2)当点P为BC的中点,∠AFB=∠CFP.∵BP=CP,BP=CQ,∴CP=CQ,∵AC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ACD=45°,∵CF=CF,∴△CFP≌△CFQ,∴∠CPF=∠CQF,∵∠CQF=∠APB,∴∠APB=∠CPF.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已知如图1,点P是正方形ABCD的BC边上一动点,AP交对角线BD于点E,..”主要考查你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1)“边角边”简称“SAS”(2)“角边角”简称“ASA”(3)“边边边”简称“SSS”(4)“角角边”简称“AAS”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要验证全等三角形,不需验证所有边及所有角也对应地相同。以下判定,是由三个对应的部分组成,即全等三角形可透过以下定义来判定:①S.S.S. (边、边、边):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②S.A.S. (边、角、边):各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的长度都对应地相等,且两条边夹着的角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③A.S.A. (角、边、角):各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且两个角夹着的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④A.A.S. (角、角、边):各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且没有被两个角夹着的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⑤R.H.S. / H.L. (直角、斜边、边):各三角形的直角、斜边及另外一条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 但并非运用任何三个相等的部分便能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以下的判定同样是运用两个三角形的三个相等的部分,但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⑥A.A.A. (角、角、角):各三角形的任何三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但这并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但则可判定相似三角形。⑦A.S.S. (角、边、边):各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都相等,且其余的两条边(没有夹着该角),但这并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除非是直角三角形。但若是直角三角形的话,应以R.H.S.来判定。解题技巧:一般来说考试中线段和角相等需要证明全等。因此我们可以来采取逆思维的方式。来想要证全等,则需要什么条件:要证某某边等于某某边,那么首先要证明含有那两个边的三角形全等。然后把所得的等式运用(AAS/ASA/SAS/SSS/HL)证明三角形全等。有时还需要画辅助线帮助解题。常用的辅助线有:倍长中线,截长补短等。分析完毕以后要注意书写格式,在全等三角形中,如果格式不写好那么就容易出现看漏的现象。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特殊的长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平分且相等,并且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为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1、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相邻边互相垂直2、内角:四个角都是90°;3、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对称性: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5、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6、特殊性质: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7、在正方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圆,该圆的面积约是正方形面积的78.5%;正方形外接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157%。8、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判定:判定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一般顺序如下: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它是菱形(或矩形),最后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2: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5: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6: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7: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8:一组邻边相等,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9:既是菱形又是矩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有关计算公式:若S为正方形的面积,C为正方形的周长,a为正方形的边长,则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 =a×a(即a的2次方或a的平方),或S=对角线×对角线÷2;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C=4a 。S正方形=。(正方形边长为a,对角线长为b)
发现相似题
与“已知如图1,点P是正方形ABCD的BC边上一动点,AP交对角线BD于点E,..”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60780112651181005108938361241355123(2014o蚌埠二模)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Q是面对角线A1C1上的两个不同动点.给出以下判断:①存在P,Q两点,使BP⊥DQ;②存在P,Q两点,使BP∥DQ;③若|PQ|=1,则四面体BDPQ的体积一定是定值;④若|PQ|=1,则四面体BDPQ的表面积是定值.⑤若|PQ|=1,则四面体BDPQ在该正方体六个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和为定值.其中真命题是①③⑤.(将正确命题的序号全填上)考点:.专题:;.分析:令P与A1点重合,Q与C1点重合,可判断①;BP与DQ异面,可判断②;根据平面OBD将四面体BDPQ可分成两个底面均为平面OBD,高之和为PQ的棱锥(其中O为上底面中心),可判断③;若|PQ|=1,则四面体BDPQ的表面积不是定值;根据四面体BDPQ在该正方体六个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不变,可判断⑤.解答:解:当P与A1点重合,Q与C1点重合时,BP⊥DQ,故①正确;BP与DQ异面,故②错误;设平面A1B1C1D1两条对角线交点为O,则易得PQ⊥平面OBD,平面OBD将四面体BDPQ可分成两个底面均为平面OBD,高之和为PQ的棱锥,故四面体BDPQ的体积一定是定值,故③正确;若|PQ|=1,则四面体BDPQ的表面积不是定值;四面体BDPQ在上下两个底面上的投影是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对角线长度均为1的四边形,其面积为定值,四面体BDPQ在四个侧面上的投影,均为上底为,下底和高均为1的梯形,其面积为定值,故四面体BDPQ在该正方体六个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和为定值,故⑤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⑤.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棱柱的几何特征,是空间异面直线关系,棱锥体积,投影的综合应用,难度较大.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推荐试卷&
解析质量好解析质量中解析质量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方形abcd边长为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