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公式一道题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中_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_教学案例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9:22:5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高中_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_教学案例.PDF
官方公共微信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设计
问题1:著名数学家高斯10岁时,曾解过一道题:1+2+3+…+100=?你们知道怎么解吗?
问题2:1+2+3+…+n=?
在探求中有学生问:n是偶数还是奇数?教师反问:能否避免奇偶讨论呢?并引导学生从问题1感悟问题的实质:大小搭配,以求平衡
设 =1+2+3+…+n ,又有 = + + +…+1
= + + +…+ ,得 =
问题3:等差数列 = ?
学生容易从问题2中获得方法(倒序相加法)。但遇到 = = =…=
呢?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容易理解这层等量关系,进一步的推广可得重要结论:m+n=p+q
问题4:还有新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利用问题2的结论),经过讨论有学生有解法: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 = +( )+(
= = (这里应用了问题2的结论)
问题5: = = ?
学生容易从问题4中得到联想: = = 。显然,这又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求和对初学数列求和的离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较远,教师通过“弱化”的问题1和问题2将问题转化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由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断变化的,学生解决了问题2,就说明学生的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转化为其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3,学生解决了问题3,他们潜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转化为其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问题4,这个案例的设计体现教师搭“脚手架”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自始至终都应坚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礼记·学记》)
,诱导学生自己探究数学结论, 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做数列题型的三条黄金法则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8页免费13页免费15页免费24页免费19页免费27页免费16页1下载券34页7下载券2页免费6页免费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56.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请各位数学高手帮忙解决一道题啊。 若等差数列前M项的和等于前N项的和,求证前M+N项的和为零._百度知道
请各位数学高手帮忙解决一道题啊。 若等差数列前M项的和等于前N项的和,求证前M+N项的和为零.
提问者采纳
Sm=Sn可得;2所以:ma1+m(m-1)d/2移项可得:S(m+n)=(m+n)a1+(m+n)(m+n-1)d&#47:a1=(-m-n+1)d/2=na1+n(n-1)d&#47
提问者评价
参考资料:
好好学习 天天进步
其他类似问题
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差数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