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的趣味数学题题

一道很难的数学题
一道很难的数学题
第24 25 题 急
24.
(1)OA=AB=AC=CO=2(对称轴x=2)
所以AOC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OC=60°
(2)因为过原点,可设抛物线y=ax?+bx,
点C(1,√3,)点B(3,√3)代入y=ax?+bx,
解得a=-√3/3,b=4√3/3
所以y=-√3/3x?+4√3/3x
(3)原顶点(2,4√3/3)
所以PD=4√3/3-√3=√3/3
因为△CDP&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DP&=CD=1,所以上移DP&-DP=1-√3/3个单位,
所以抛物线y=-√3/3x?+4√3/3x+1-√3/3
25.
(1)∠B=90°-∠ACB=90°-∠CAD=90°-∠PAC=∠BAP
所以PA=PB,
∠ACB=∠CAD=∠PAC,
所以PA=PC,所以PB=PC
(2)
(2)在△APC中,AC=8,PC=10-X,AP=Y,cos∠ACB=AC/BC=8/10=4/5,
所以cos∠ACP=[8?+(10-x)?-y?]/2*8*(10-x)=4/5,
整理得y=√(x?-36x/5+36)
x?-36x/5+36恒大于0,
又M在平行四边形内,且AP⊥PM,所以当AP⊥BC时,BP=24/5,
所以24/5<x<10
(3)△AMD为等腰三角形时,BP=5.(利用图7可证,也可利用上面的函数解)。
应该有点悬赏啊!
也许你还没学余弦函数,那就做条辅助线吧。
作AN⊥BC,垂足N,则AN=24/5,BN=18/5,
在RT△ANP中,,AP=y,NP=x-18/5,
所以y?=(24/5)?+(x-18/5)?
整理得y=√(x?-36x/5+36),
顺便更正一下:
M在平行四边形内,且AP⊥PM,所以当AP(N)⊥BC时,BP(N)=18/5,所以18/5<x<10
很容易得到抛物线方程y=-x^2+4x
设C点坐标(m,n),那么B(m+2,n),这两点都在抛物线上,带入方程,可解得:m=1,n=√3
可得角AOC=60度
还有其他的呀
你解析式怎么求的呀
过原点,开口向下,所以y=-x^2+kx
对称轴为x=2,所以(4,0)在抛物线上,代入,解得k=4
解析式就出来了嘛
当m=1时 不是n=3吗
对n=3。我写错了。AOC=arctan(n/m)=arctan3
第三步要为等腰三角形的话:
目前P(2,4),DP=1,而CP=1,已经是等腰三角形了,那要往下移2,也满足
所求解析式为:y=-x^2+4x-2
这个解析式经过原点 y=-x^2+4x-2 不可能呀
第二步所求解析式为:y=-x^2+4x是对的
我说的 所求解析式为:y=-x^2+4x-2是第三步的,已经上下平移了,不经过原点了
你的二十五题
第一小问好证
通过角度关系,得出角PAC=角ACP 有AP=PC
同理 通过角度关系,得出角PAB=角ABC 有AP=PB
所以 PC=PB
第二问好像有点麻烦,我慢慢搞吧。还是有些累啊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是什么_中考_天涯部落
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是什么
&时间: 12:52:00
&点击:8294
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是什么
&时间: 13:01:00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 公元日德国的业余数学家哥德巴赫(Goldbach)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 任何一个n ³ 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n ³ 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从费马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 16 = 5 + 11, 18 = 5 + 13, . . . . 等等。 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验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於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Chen‘s Theorem) ¾ “任何充份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 ”的形式。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 s个质数的乘积 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 “s + t ”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证明了 “9 + 9 ”。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Rademacher)证明了 “7 + 7 ”。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Estermann)证明了 “6 + 6 ”。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Ricei)先后证明了 “5 + 7 ”, “4 + 9 ”, “3 + 15 ”和“2 + 366 ”。 1938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 “5 + 5 ”。 1940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 “4 + 4 ”。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证明了 “1 + c ”,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 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3 + 4 ”。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 + 3 ”和 “2 + 3 ”。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BapoaH)证明了 “1 + 5 ”,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1 + 4 ”。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和小维诺格拉多夫(BHHopappB),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Bombieri)证明了 “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最终会由谁攻克 “1 + 1 ”这个难题呢?现在还没法预测。
&时间: 13:11:00
21世纪七大数学难题 最近美国麻州的克雷(Clay)数学研究所于日在巴黎法兰西学院宣布了一件被媒体炒得火热的大事:对七个“千僖年数学难题”的每一个悬赏一百万美元。以下是这七个难题的简单介绍。 “千僖难题”之一:P(多项式算法)问题对NP(非多项式算法)问题 在一个周六的晚上,你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晚会。由于感到局促不安,你想知道这一大厅中是否有你已经认识的人。你的主人向你提议说,你一定认识那位正在甜点盘附近角落的女士罗丝。不费一秒钟,你就能向那里扫视,并且发现你的主人是正确的。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暗示,你就必须环顾整个大厅,一个个地审视每一个人,看是否有你认识的人。生成问题的一个解通常比验证一个给定的解时间花费要多得多。这是这种一般现象的一个例子。与此类似的是,如果某人告诉你,数13,717,421可以写成两个较小的数的乘积,你可能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他,但是如果他告诉你它可以因子分解为3607乘上3803,那么你就可以用一个袖珍计算器容易验证这是对的。不管我们编写程序是否灵巧,判定一个答案是可以很快利用内部知识来验证,还是没有这样的提示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求解,被看作逻辑和计算机科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它是斯蒂文·考克(StephenCook)于1971年陈述的。 “千僖难题”之二: 霍奇(Hodge)猜想 二十世纪的数学家们发现了研究复杂对象的形状的强有力的办法。基本想法是问在怎样的程度上,我们可以把给定对象的形状通过把维数不断增加的简单几何营造块粘合在一起来形成。这种技巧是变得如此有用,使得它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推广;最终导至一些强有力的工具,使数学家在对他们研究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对象进行分类时取得巨大的进展。不幸的是,在这一推广中,程序的几何出发点变得模糊起来。在某种意义下,必须加上某些没有任何几何解释的部件。霍奇猜想断言,对于所谓射影代数簇这种特别完美的空间类型来说,称作霍奇闭链的部件实际上是称作代数闭链的几何部件的(有理线性)组合。 “千僖难题”之三: 庞加莱(Poincare)猜想 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我们说,苹果表面是“单连通的”,而轮胎面不是。大约在一百年以前,庞加莱已经知道,二维球面本质上可由单连通性来刻画,他提出三维球面(四维空间中与原点有单位距离的点的全体)的对应问题。这个问题立即变得无比困难,从那时起,数学家们就在为此奋斗。 “千僖难题”之四: 黎曼(Riemann)假设 有些数具有不能表示为两个更小的数的乘积的特殊性质,例如,2,3,5,7,等等。这样的数称为素数;它们在纯数学及其应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所有自然数中,这种素数的分布并不遵循任何有规则的模式;然而,德国数学家黎曼()观察到,素数的频率紧密相关于一个精心构造的所谓黎曼蔡塔函数z(s$的性态。著名的黎曼假设断言,方程z(s)=0的所有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这点已经对于开始的1,500,000,000个解验证过。证明它对于每一个有意义的解都成立将为围绕素数分布的许多奥秘带来光明。 “千僖难题”之五: 杨-米尔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质量缺口 量子物理的定律是以经典力学的牛顿定律对宏观世界的方式对基本粒子世界成立的。大约半个世纪以前,杨振宁和米尔斯发现,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与几何对象的数学之间的令人注目的关系。基于杨-米尔斯方程的预言已经在如下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室中所履行的高能实验中得到证实:布罗克哈文、斯坦福、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和筑波。尽管如此,他们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数学上严格的方程没有已知的解。特别是,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所确认、并且在他们的对于“夸克”的不可见性的解释中应用的“质量缺口”假设,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数学上令人满意的证实。在这一问题上的进展需要在物理上和数学上两方面引进根本上的新观念。 “千僖难题”之六: 纳维叶-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 起伏的波浪跟随着我们的正在湖中蜿蜒穿梭的小船,湍急的气流跟随着我们的现代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深信,无论是微风还是湍流,都可以通过理解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来对它们进行解释和预言。虽然这些方程是19世纪写下的,我们对它们的理解仍然极少。挑战在于对数学理论作出实质性的进展,使我们能解开隐藏在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中的奥秘。 “千僖难题”之七: 贝赫(Birch)和斯维讷通-戴尔(Swinnerton-Dyer)猜想 数学家总是被诸如x^2+y^2=z^2那样的代数方程的所有整数解的刻画问题着迷。欧几里德曾经对这一方程给出完全的解答,但是对于更为复杂的方程,这就变得极为困难。事实上,正如马蒂雅谢维奇(Yu.V.Matiyasevich)指出,希尔伯特第十问题是不可解的,即,不存在一般的方法来确定这样的方法是否有一个整数解。当解是一个阿贝尔簇的点时,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认为,有理点的群的大小与一个有关的蔡塔函数z(s)在点s=1附近的性态。特别是,这个有趣的猜想认为,如果z(1)等于0,那么存在无限多个有理点(解),相反,如果z(1)不等于0,那么只存在有限多个这样的点。
&时间: 14:55:00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相当难的数学问题,有胆子的人进来挑战!_百度知道
相当难的数学问题,有胆子的人进来挑战!
!最好有文字说明:一种灭虫药粉30kg?求过程!,含药率是百分之十五!不然看不懂啊,现在要用含药率较高的同种灭虫药粉50kg和它混合,使混合后的含药率大雨百分之二十且小于百分之三十五,则所用药粉的含药率x的范围是问题
提问者采纳
(两种药粉混合后.5+50x
<28解得23%<x<47% 所用药粉的含药率x的范围是(23%,药粉中含有的药物的下限)(50+30)×35%=28kg(两种药粉混合后(50+30)×20%=16kg(两种药粉混合后,药粉中含有的药物的上限)
30×15%+50x=4,药粉中含有的药物)依题意得
提问者评价
赞!谢谢!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0kg含药率低的药粉的有效成分重30×15%=4;80&lt.5kg50kg含药率高的药粉的有效成分重50xkg混合后,总共的有效成分为50x+4;35%解之得
23%&(50x+4.5)/80从而得到20%&lt.5混合后总共重30+50=80kg混合后的含药率为(50x+4;x&lt.5)&#47
混合后的含药率=(30*15%+50*x)/(50+30)=(50x+4.5)/80(50x+4.5)/80 & 20%,则 50x+4.5&16
x&23%(50x+4.5)/80 & 35%,则 50x+4.5&28
x&47%所用药粉的含药率x的范围是
已知的含药率为百分之十五的药粉里含药量为30*15%=4.5,混合后含药量为20%*80=16到35%*80=28,那么未知含药率的药粉里含药量为16-4.5=11.5到28-4.5=23.5,所以含药率范围是11.5/50=23%到23.5/50=47%
0.2&(50x+4.5)/80&0.35
解得0.23,&x&0.47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很难的数学题_百度知道
很难的数学题
9盆花纵横交错的排成10行小红发现一个有趣的图形,且每行都是3盆花。请画出排列图
提问者采纳
0***0***0**0*0*0**0***0***0以0为点*为空自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0***0***0**0*0*0**0***0***0以0为点*为空自 Q!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趣味数学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