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学四年级数学题库不会,幼儿长期在紧张害怕中会有什么样后果

其他注意障碍症状起因文章《小学附属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 小学附属幼儿园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小学附属幼儿园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小学附属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13:10:33 | By: L050韩亚军 ]
《小学附属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 & 摘要: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小学与小学附属幼儿园衔接的双向性策略和途径,使幼儿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
(1)小学与幼儿园教育资源共享的分析。
《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园开展幼儿体验式学习在幼儿体验的基础上,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幼小衔接的教育资源,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共享资源。
(2)调查分析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的因素及原因。我园从低年级教师、家长及幼儿教师、幼儿家长等不同角度进行调查,并分析幼儿入学不适应的因素及原因,探索幼儿园需要做哪些工作来满足幼儿升入小学的需要。
(3)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分析。我园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观念,探索有效的途径,改变家长不正确观念,从而达到教育一致性,促进幼小衔接。
)交流互动,找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平衡点。我园引领教师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两学段的课堂教学互动,探索更接近幼儿园大班幼儿的接受能力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有效的衔接策略。
&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日本的幼儿园教育新大纲对幼儿园课程内容覆盖五领域(体育、语言、人际关系、环境、表现)。而在小学教育方面,小学一至二年级的课程中增设一门新课——生活课。日本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置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指出幼小衔接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东西。美国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注意儿童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对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5岁儿童限定进行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强调教育内容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对幼儿进行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育。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了良好基础。大部分外国的国家,对儿童入学准备内容的认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社会性发展的准备;情绪方面的准备;学习方面的准备(更看重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纵观我国的幼小衔接教育存在几种极端现象:重视知识的储备,轻能力的培养;重视表面形式上的衔接,忽视真正意义上的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教育之从大班开始,而忽视了教育的一贯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幼小衔接”(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低,学生对小学的学习内容——符号学习(文字,拼音、数字均为符号)感到听不懂、不理解、没掌握。第二,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得差,即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水平低,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幼儿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如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等。第三、幼儿的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会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不会正确的握笔姿势等。第四、家长、教师对幼小衔接教育的理解误区,认
为:幼儿入学准备应是提前让幼儿学习一部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如认拼音、做数学题等,以为这样可减少幼儿入学后的学习难度和学习量,幼儿就能较快地适应小学学习。
从教育发展形势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联合国有关资料也提出:“儿童要为入小学做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准备。”
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各种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以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学后的“转折期”和“困难期”。
从心理学角度看:
3—6岁的幼儿,正是各种习惯的养成和各种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幼儿阶段这一关键期,通过正确的引导、教育、强化,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能力得到发展。
从我园现状看:
我园座落在小学内,对研究幼小衔接教育有很大的优势。利用和小学共用的校园环境,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富有特色的“户外晨间锻练”,中午组织幼儿到校园内散步,游戏时间到探究发现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馆、舞蹈房、电脑房开展各种游戏及探索活动,既达到教育资源共享,又使幼儿熟悉了校园环境;同时通过开展和小学生“手拉手做朋友”及“学做小学生”等活动,创造机会让大班幼儿体验小学学习生活,并请低年级小学生来做客,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奠定基础。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1)小学附属幼儿园:是指幼儿园依靠小学的优势资源设置,不是独立单位,不单独建账,依托于小学,园长不是法人。
(2)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上的承接和连续。是指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一时期整体教育的双向衔接。既是幼儿园根据幼儿过渡期的身心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小学教育也要向幼儿园教育靠拢,相互衔接。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园大班幼儿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幼小衔接教育资料,为进一步实施研究找准了方向。
2、问卷调查法:了解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看法,找到两学段的差异,弄清了需要衔接的研究点,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3、个案追踪法:建立“幼儿跟踪档案”,对幼儿在园的活动能力表现进行记录分析,并对幼儿入学后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跟踪记录分析,呈现幼儿成长轨迹,为研究提供资料。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一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我们将有关幼小衔接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先进经验和科学方法及时运用到实践的研究中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题的组织管理和成员分工
(一)成员分工
课题领导人:韩亚军(徐州市泉山区风化街中心幼儿园园长)
负责课题管理工作,为完成课题提供所需的人、财、物和时间保证。
课题负责人:刘梦(徐州市泉山区风化街中心幼儿园教科室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王琳、李雪霏、赵吕丽、孙冰珂
专业技术职务
课题组中的分工
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幼儿园
负责课题前期的查阅文献、幼儿园调查研究、统计归纳工作。
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小学
负责课题前期的小学低年级调查研究、统计归纳工作。
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幼儿园
负责收集幼儿园资料、实施方案的具体工作。
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幼儿园
负责收集幼儿园资料、实施方案的具体工作。
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幼儿园
负责收集幼儿园资料、实施方案的具体工作。
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幼儿园
后期的总结、归档、整理成册工作。
(二)研究过程与主要活动
本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12.9---2012.11)
收集国内外幼小衔接教育资料,为进一步实施研究找准了方向。对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问卷调查,了解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看法,找到两学段的差异,弄清了需要衔接的研究点,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个阶段(2012.12---2014.2)
建立“幼儿跟踪档案”。记录幼儿在园的情况,以及入学后各方面的情况记录。组织了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正确认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两学段教师开展互动课堂活动,低年级教师走进幼儿园大班课堂,幼儿园大班教师走进低年级课堂,在活动中找到衔接的平衡点,探索出小学附属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新途径和方法。
第三个阶段(2014.3---2014.9)
分析幼儿发展情况,反思总结经验,撰写典型幼儿从大班到小学低年级发展追踪案例集。教师通过实践和总结,逐步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撰写了一些有价值的总结性论文,并完成论文汇编,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幼小衔接教育资料,为进一步实施研究找准了方向。
(2)问卷调查法:了解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看法,找到两学段的差异,弄清了需要衔接的研究点,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3)个案追踪法:建立“幼儿跟踪档案”,对幼儿在园的活动能力表现进行记录分析,并对幼儿入学后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跟踪记录分析,呈现幼儿成长轨迹,为研究提供资料。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一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我们将有关幼小衔接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先进经验和科学方法及时运用到实践的研究中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 四、课题研究总结
经过了两年的研究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幼儿家长方面
(1)幼儿家长大多重视幼小衔接问题。
选择题:表1、您和孩子提过小学的事情吗?
&&& 由调查结果看出,向幼儿提过上小学的家长占82.6%。这说明班内大多数家长很重视幼儿幼小衔接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关注小学生活。针对班内一些做生意而忽视幼儿幼小衔接的家长,我幼儿园教师利用多种渠道和这类家长做积极沟通,努力帮助幼儿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并帮助家长树立幼小衔接的正确观念。经过园内领导和教师们的不懈努力,现幼儿家长参与园内开展幼小衔接讲座、座谈会等活动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2)对于幼小衔接各方面而言,家长较为偏重幼儿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的衔接。
&&& 多项选择题:表2、就幼小衔接来说,在幼儿园里您希望孩子最需要得到的培养是什么?
学习的良好习惯
艺术表现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多项选择题:表3、孩子进入小学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有哪些?
能否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
能否适应小学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态度
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否跟上小学的学习节奏
能否主动写作业
由表2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希望幼儿学习兴趣得到培养的家长占91.3%,希望幼儿能够在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家长占87.0%;而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样重要;认为培养数学方面能力和培养艺术表现能力的家长均占21.7%,仅有13.0%的家长觉得培养幼儿运动方面能力比较重要。较多家长现阶段担心的是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这表示家长针对幼小衔接方面偏重于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养成。
从表3调查结果来看,家长最为担心幼儿“能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占82.6%。现代家庭幼儿多为娇生惯养,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辈十分溺爱幼儿,幼儿不想做的事情,家长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幼儿的学习较为懈怠,良好的学习习惯终未养成。当幼儿面临学业较重的小学生活时,家长多数开始担心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家长担心“能否适应小学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态度”和“能否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这两个方面所占比率分别为69.6%和60.9%。这就突出幼儿园和小学学习生活的差异性了。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课上幼儿随时可以如厕,且课堂上教师不强制幼儿把课堂上的内容全部学会;小学课堂则完全不同。小学生有意注意发挥重要作用,课上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上课期间不能随便下位或如厕,课堂上要吸收、要学会所学知识和技能。两种差异较大的环境进行转换,家长必然担心幼儿会不适应,从而跟不上小学的学习进度。这也是幼小衔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家长担心的“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否主动写作业”和“能否跟上小学的学习节奏”的比率分别是47.8%、39.1%和26.1%。后面所占比率较小的三个方面也都是幼儿能否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具体表现。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的确对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学习起到很大作用,但是许多幼儿家长忽视了幼儿自理能力、人际交往、学习态度等其他方面的发展。每个幼儿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作为家长,片面、单一地看重学习方面相关能力是不利于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对此,我园多次请来徐州市教科所的左兆军老师为家长们做幼小衔接讲座,帮助家长从多个角度了解幼儿幼小衔接问题,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儿各方面的幼小衔接。
(3)家长对于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
多项选择题:表4、您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培养孩子哪些生活能力?
会自己穿脱衣服
会整理/准备自己的物品
会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
会主动表达自己的要求
由表4调查结果看出,家长最重视幼儿园教育培养“幼儿主动表达自己要求”的占87.0%。前面的分析提到过,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有长辈宠溺着,幼儿想要什么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家长就意会了,所以许多幼儿不会、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要求,当周围人的行为未达到他们的满意程度时,幼儿就会发脾气,甚至做出冲动的行为。家长认为应培养幼儿“会整理/准备自己的物品”的占73.9%,认为应培养幼儿“会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的占56.5%,而认为应培养幼儿“会自己穿脱衣服”的占34.8%。由此看出,家长没有真正意识到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真正需要养成的是什么。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要求并不能代替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家长应该明确的是:幼儿不仅需要正确表达,更需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只有具备基本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融入小学的生活节奏。
(4)家长重视“幼小衔接”中学习技能的习得。
简答题:您会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哪些准备?希望幼儿园为您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哪些准备工作?
●对小学课程适当练习一些。
●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幼儿自己的爱好。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让孩子练习识字、写字,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以小学学习习惯来训练孩子。
●多让孩子做数学练习,多认拼音。
●提高幼儿学习效率。
●顺其自然。
●熟悉小学作息时间,对小学一年级课程适当接触。
由上述调查结果看出,家长普遍关注的是幼儿识字、拼音、数学等小学课程问题。家长大多只看重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而不太重视人际交往、合作、逻辑思维、自我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更有甚者对幼儿步入小学的态度顺其自然。因此,纠正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误区亟待解决。
我园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为了更好地帮助家长解决幼小衔接的难题,我园组织了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正确认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两学段教师开展互动课堂活动,低年级教师走进幼儿园大班课堂,幼儿园大班教师走进低年级课堂,在活动中找到衔接的平衡点,帮助家长解决担心的问题,帮助幼儿正确认识、了解小学生活。现在园内幼儿不再惧怕上小学,变得喜欢小学,憧憬小学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针对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差异,幼儿教师有目的引导幼儿接受一些基础知识,如:拼音的认读,20以内的基本运算方法等等;课间十分钟,教师请幼儿观摩小学生的游戏方式方法,请小学生带着幼儿园的孩子一起课间游戏;利用幼儿园餐后散步、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各种活动室,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为我园开展一系列幼小衔接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家长方面
(1)低年级学生家长不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单项选择:表1、父母和孩子谈话、交流吗?
由调查结果看出,经常和孩子谈话、交流的家长仅占58.1%,这类家长比较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时和孩子谈话、交流的家长占35.5%。现在家庭很多家长是双职工,只有利用下班晚饭时间可以和孩子有时聊一聊学校发生的事情。这一部分家长就疏忽了和孩子每天交流的重要性,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欠缺全面、细致地了解。而偶尔和孩子谈话、交流的家长占6.5%,虽然这一项所占比率很小,却说明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仍然存在家长不怎么关心孩子在校学习或生活情况的,对孩子的管教基本属于“放任自流”型的。
在幼儿园时期,教师经常主动和幼儿交流他们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建立幼儿和教师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还有助于幼儿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幼儿教师们还经常告知、鼓励家长和幼儿经常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幼儿情绪波动的原因,促进亲子交流。许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后,不再重视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幼儿进入小学变成小学生会遇到诸多不适应,他们没有地方倾诉和发泄,容易将消极情绪压抑在心里,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还会逐渐拉开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家长和孩子之间时不时发生矛盾,双方互不理解。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即会受到影响。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积极交流、互动,小学教师鼓励、提醒低年级家长经常和孩子聊聊学校里的事情,缓解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推进学生和家长之间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2)低年级学生欠缺学习自主性,较为依赖家长。
单项选择:表2、孩子需要家长帮助才能完成作业?
由调查结果看出,偶尔需要家长帮助完成作业的孩子占51.6%。这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比较正确,不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为孩子提供自己尝试完成作业的机会。另有45.2%的孩子经常需要家长帮助完成作业。这类家长“关心过度”了,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长期依赖家长帮助才能完成作业的孩子即是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孩子。可见这一类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很差,学习习惯不佳,家长辅导方式不正确,孩子依赖性过强,这很有可能是这类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不能独立完成游戏任务。
(3)家长能够正确看待幼儿园生活和小学生活的差异性并提出合理期望。
简答题:您对幼儿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有何看法?
●期望平稳渡过。
●幼小衔接对于幼儿进入小学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时学习任务基本没有,孩子很轻松;上小学以后孩子学习任务很重,自觉性太差,需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幼小衔接需要一个过渡阶段,要循序渐进。
●幼儿园时期适当融入适量的小学一年级内容。
综上所述,家长普遍反映幼儿园生活较小学生活比较舒适、自由,小学节奏较快,孩子们有的不能很好适应。幼小衔接需要一个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园教师在大班幼儿的学习和游戏中适当渗透一些基础性的小学知识,如拼音认读、20以内加减法、看图说话能力等。基础夯实了,孩子进入小学才不会感到非常吃力,同时也不会失去去小学生活的向往。孩子从幼儿园时期建立并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养成良好稳定的学习习惯,相信我们的孩子步入小学后可以继续平稳地学习和生活。
(三)幼儿教师方面
(1)幼儿教师肯定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但是重视程度不够。
&&& 单项选择:表1、您觉得幼小衔接对幼儿来说重要吗?
由表1调查结果可以看出,100%的教师肯定幼小衔接活动的重要性。
&&& 单项选择:表2、您平时有没有关注幼小衔接?
由表2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园内大部分教师能够根据我园內属小学的现实情况,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便利性。“经常关注”幼小衔接情况的教师占22.2%,这和教师自身教育观念有关,也和园内教师负责课题有关,正在做幼小衔接课题的教师对此问题关注度较高。“有时关注”幼小衔接情况的教师占77.8%。这说明大部分教师有意识关注幼小衔接问题,但是不够重视。
我园刚开始进行幼小衔接活动时,只有大班教师较为关注班级幼儿幼小衔接的情况。其他年龄班的教师不是很关注这类问题。全园教师在园内领导的带领下,在不断寻求能力进步的基础上,在“幼小衔接”课题确立的情况下,园内教师开始关注并重视幼小衔接问题,现在我园教师对幼小衔接情况的关注、参与率达到100%。
(2)幼儿教师较家长而言,更为重视幼儿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 多项选择:表3、如果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您认为应该开设哪些内容?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整理能力的培养
浓厚的学习兴趣
运动能力的培养
交往、交际能力的培养
由表3调查结果可以看出,100%的教师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浓厚的学习情趣和交往、交际能力的培养很重要。这说明教师们公认幼儿上小学需要这三方面的技能或习惯。余下的选项中,88.9%的教师认为整理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77.8%的教师认为运动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认为拼音学习重要的教师占33.3%;而认为数字、识字认字、其他因素重要的教师占比率均为11.1%。
我园地处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小学内部,我园针对一些幼儿进行案例追踪,了解大班幼儿毕业后步入小学各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情况。经调查分析后发现:全面发展的幼儿较为容易融入小学生活。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需要全面发展,不论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抑或是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会多多少少影响幼儿对小学新环境、新生活的适应性。通过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追踪调查,教师们发现:成人重视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只看重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要科学的多。现代社会要求孩子全面发展,智商、情商均衡发展。幼儿园时期能够自理、善于交往、热爱提问的幼儿,进入小学后,他们能够保持自身优质,平稳、自然、健康的发展。
(3)幼儿教师提倡“走进”小学,而非“走近”小学。
简答题:如果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您认为应该如何开展?
●参观小学,了解小学校。
●和小学生一起游戏,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请小学教师授课,了解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作息。
●教师引导,家园合作。
●定期组织知识竞赛,丰富幼儿对小学的了解。
●帮助幼儿总结幼儿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树立幼儿正确的小学观。
综上所述,教师们普遍反映要组织幼儿园大班幼儿真正“走进”小学生活,不仅仅停留在“教师说讲”的层面,而是让幼儿体验小学课堂生活、游戏生活;参观小学校,感知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共同处和不同处,激发幼儿的学习情趣和对小学的憧憬,联合家长力量,实实在在做到“幼”和“小”的衔接。
根据教师们的倡议,我园在课题研究期间,积极组织幼小衔接活动。通过幼儿体验式学习,使幼儿熟知小学的环境,减少入学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幼儿参与并体验小学的活动,如:升旗、入队、早操、上课等,对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的认知;借用人力教育资源,邀请低年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开展互动课堂活动,低年级教师走进幼儿园大班课堂,幼儿园大班教师走进低年级课堂;组织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们共同学习、正确认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
(四)小学教师方面
(1)小学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 多项选择:表1、就幼小衔接而言,您认为幼儿园教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注音符号认识活动及注音符号读写练习
数学认知活动及基本加减法
书写练习(如:姓名)
培养学习习惯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认为幼儿园教学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占88.9%。因为不论小学生学习哪门学科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学业成绩的重要基础。认为幼儿园教学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是“数学认知活动及基本加减法”的占44.5%。这和数学教师所带学科有重要关系,同时和小学生面临诸多计算密不可分。认为幼儿园教学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是“注音符号认识活动及注音符号读写练习”和“书写练习”的均为33.3%。
幼儿园以游戏教学为主,我园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我们要求幼儿上课时先举手再回答;绘画、做科学小实验时静静思考,不干扰他人;学习用品用完后物归原处;操作玩具分类整理入柜等等。幼儿园时期树立幼儿良好的学习、整理习惯,为幼儿顺利步入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2)小学教师肯定幼儿园时期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单项选择:表2、幼儿学习简单计算对学习小学数学的帮助?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认为学生学习简单计算对学习小学数学的帮助“好”和“较好”的小学教师占100%。这说明学生时期学会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行一定量的简单计算是有助于学生步入小学学习数学知识的。
我国教育部严格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幼儿园不可能像小学那样一节课包含大批的知识信息量,幼儿也不可能像小学生那样自主、独立学习。针对学习知识方面的幼小衔接,幼儿园只能教授幼儿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简单的计算方法、发音方法等。这些最为基础的知识只能作为幼儿步入小学学习的铺垫。
(3)小学教师重视“幼”、“小”差异性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
多项选择:表3、您认为一年级学生,最令您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上课时间每节课长达40分钟,坐不住
早上起不来迟到
不会使用小学厕所
不习惯老师的的教学风格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88.9%的小学教师担心学生“上课时间每节课长达40分钟,坐不住”。这和学生幼儿时期上课时间有关。幼儿园大班一节课25—30分钟,而小学生一节课40—45分钟。中途会有学生想要小便。故小学教师们会担心学生们生理上不适应。另外,有22.2%的教师担心学生“不习惯老师的的教学风格”。这也体现出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的差异性问题。幼儿园以情境性游戏为课堂特点,而小学课堂以知识、技能为主要特点。小学教师担心枯燥的教学方式会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选这项的占一定比率。考虑学生幼儿期入园时间不稳定、较自由,但上小学后的作息时间比较固定,小学教师担心幼儿懒散、赖床,不能早睡早起,故有11.1%的小学教师选择担心学生“早上起不来迟到”的问题。
为了帮助小学教师缓解担忧,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帮助幼儿养成合理、科学的作息、学习习惯。此外,园内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幼儿做事的责任感。利用“课堂标兵”、“早起小黄莺”、“认真小听众”等激励机制帮助幼儿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和生活习惯。
(4)小学教师支持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
简答题:您对于“幼小衔接”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意见?
●小学教师和幼儿园大班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减小小学课堂和幼儿园课堂的差异性。
●小学课堂适当介入幼儿园部分课堂,可以观摩课的形式进行试教,让幼儿充分感知小学课堂的不同。
●注重习惯的养成训练。
●课堂教学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增加绘本阅读,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拼音基础的认读、拼写和简单的20以内的加减法训练十分必要。
●教师和家长要合作,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学生们出现的问题。教师们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看到了更多的细节,如:学生自理能力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教学方式是否吸引学生、学生的识字水平和计算能力等等。
我们幼儿园以绘本教学为特色,幼儿园各种活动都和绘本紧密结合。绘本教学对于培养幼儿学习、生活习惯都有很大帮助。同时,绘本教学获得众多家长的认可和支持。鉴于此点,小学教师们开始思考利用绘本(幼儿园绘本教学以普及)介入教学,教学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小学教师们设计的绘本教学教案、案例、活动剪影等行为资料将成为幼小衔接研究活动的有效资源。
五、课题成果
1、随着幼小衔接相关课题活动的开展,我园首先从环境上体现出幼小衔接活动的丰富性。教学楼三楼楼梯平台为“幼小衔接”展示墙。墙面上展示了幼儿园课间游戏与小学课间游戏的异同。教师利用废旧纸箱制作成“旋转窗口”,教师将幼儿玩民间游戏的活动剪纸展示在“窗口”中,这里成为幼儿们欣赏和讨论的聚集地。此外,还有幼儿参观小学科学发现室、电脑房、图书室、美工室的照片。这种公开展示的形式,不仅有助于教师、幼儿了解幼小衔接,离园时分,幼儿家长也会走过这里,了解我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情况。平台上丰富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赢得了教师和家长们的赞誉。
2、幼小衔接系列活动拉近了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距离。以前虽然同在一个校园里,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彼此陌生,互不了解。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和小学积极互动,幼儿教师和孩子们一同参观小学各室,一同聆听小学教师的授课,一同参与小学生的课间游戏。幼儿教师了解学校特点和小学生生活后,可以更加客观地向幼儿介绍有关小学的一切。通过学习《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小学教师开始理解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特点,大家积极沟通,互提建议,小学低年级课程多增加了一些游戏和情境,学生上课注意力更加集中;幼儿园大班教学制定出一些课堂规则,强调一定的课堂纪律,幼儿园的孩子们学习举手发言,随手整理学习物品。整个校园沉浸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
3、幼小衔接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朋友的热烈欢迎和积极配合。幼儿园多次开展专家讲座、家长座谈会等幼小衔接活动,家长在这里畅所欲言,专家为家长们答疑解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家长们深刻体味到幼儿园的良苦用心,虚心接受专家和教师的建议,有目的、有计划地和幼儿一同计划幼儿园大班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开始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必要的自理能力、学习习惯,这对幼儿顺利进入小学生活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4、随着幼小衔接活动的推进,我园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大班教师有计划性地以情境游戏形式教授幼儿简单的拼音认读、20以内的基础运算、看图说话、成语造句等基础知识。家长不再一味担心自己的孩子上小学跟不上学习,幼儿也可以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一举两得。
5、我园幼儿在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对小学的游戏和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大班幼儿在谈及小学时满怀热情。孩子们积极参与幼儿园和小学共同组织的各种幼小衔接活动;回家乐于和家长们谈论小学的话题;生活中能积极自理并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互动中取得进步,在游戏中逐渐成长、变得懂事。
6、在课题研究开展中,我园教师中成长起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她们撰写的论文、案例、教案等先后在省、市、区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有五位教师正是参与了我园幼小衔接课题活动而从优秀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这正是我园进行幼小衔接系列活动取得的成效,我园教师扎实、认真的研究态度将引领我园的教育教学更为出色,卓有成效。
附:成果一览表
课题研究方案
典型幼儿从大班到小学低年级发展追踪
课题研究经验总结
论文《关于幼小衔接的策略研究》
幼儿个案成长活动记录
课题研究经验总结
论文《关于幼小衔接的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教育教学论文
提高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探索
区级论文评比二等奖
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区级论文评比二等奖
幼小衔接过程中如何关注幼儿人际交流
市级论文评比一等奖
如何利用暑假时间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市级论文评比一等奖
幼小衔接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
市级论文评比二等奖
浅谈幼小衔接中幼儿自理能力对的培养
区级论文评比三等奖
大班幼儿劳动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省级论文评比二等奖
“我长大了!”
区级案例评比三等奖
“不再打人的诺诺”
市级案例评比一等奖
“别担心!”
区级案例评比二等奖
幼儿自理习惯的培养
区级案例评比一等奖
家长对人际交往能力的方式理解滞后
市级案例评比二等奖
如何引领幼儿跨出独自行走的第一步
市级案例评比三等奖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如何养成
区级案例评比一等奖
读书笔记评比
《如何提高学前儿童心理适应能力》读后感
区级二等奖
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感
区级一等奖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读书心得
市级三等奖
读《幼小衔接实验读本》有感
区级一等奖
论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
市级二等奖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学习习惯》读后感
市级一等奖
六、问题与反思
通过此次幼小衔接课题活动的开展,我园教师提高了认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教师们也认识到课题研究需要付出努力,任何时候都要以严谨地态度去研究。研究性学习是今后每位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研究幼小衔接课题是时代的需求。教师要正确看待幼小衔接问题的现状,积极学习幼教先进理论知识,真正把《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指导纲要》中的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自己的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中。对《指南》和《纲要》中的知识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自己园、自己班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地幼小衔接措施,缓解幼儿对上小学的恐惧,尽可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幼小衔接课题要坚持做下去,不能停留在表面上的“想”和“说”,最重要地要去“做”和“思”。时代不断发展,幼小衔接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教师们要坚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不断反思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才有利于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成长。
(三)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资料。教师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为了写课题而写材料。在本次幼小衔接课题研究中,观察记录、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故事随笔等都可以作为过程资料。教师们应该注重保存这类过程资料,这些日常工作记录都是完成课题的宝贵资源。
七、参考文献
1、 《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 朱慕菊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5
2、 《浅谈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月王慧 《上海教育科研》& 2007
3、 《幼小衔接:帮孩子轻松上小学(3—6岁)》董旭花,李芳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2
4、 《幼儿园班级管理》张洪富 中国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7
5、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解读
李季湄,冯晓霞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3
阅读全文(406) |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9,C407 电话: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