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题跟偏题岭上意思一样吗

&&&&&&&&&&&&
      
阅卷老师提醒:成考作文“离题”不可取
  2007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已经结束,高中起点语文卷考试作文分为小作文和大作文两部分。小作文20分,大作文50分,总分70分,几乎占整个试卷一半的分值,重要性可见一斑。鉴于此,笔者就作文题对参加成人高考语文(高中起点)的阅卷教师进行了采访,他们谈了以下看法,供考生参考。
  “跑题”是作文的大忌
  写作文时“跑题”,是作文的大忌。因为作文只要抓住了主题,写的不是很差,就能及格。但是,如果一旦“跑题”,根据评分标准,只能给6分以下的分数。阅卷过程中,有些大作文写得很有文采,也比较有特点,但是无论怎么读,都无法从里面找出“新我”和“旧我”。经过评卷组讨论,只能划归为“跑题”。
  另外,语言通畅、文采飞扬的文章比语言表达水平一般的作文容易“跑题”。这可能存在两种原因:一种是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能够让作文“好看”起来,采取了背范文的应考方式。背过了几篇文采不错的文章,到考试的时候,感觉有些沾边,就原封不动或者稍做加工就写上了。这样的文章,如果应考者文字驾驭能力还不错,有可能把背下来的文章修改成完全切合作文要求,“以不变应万变”。但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很少存在的,因为如果这类学生的文字水平高,也就不屑于采用背范文的方法。所以,背下来的好文章用于考试,“跑题”就不难理解了。另一种作文的确是考生的“原创”,但是因为写作的时候“才思如泉涌”,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相反,写作思想干涩的学生,则只能绕着作文要求转,写不出好文章,但不致于“跑题”,更容易得到一个稍微满意的分数。
  行文“曲径通幽”但应扣题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似乎是人人尽知的道理。许多学生在写大作文的时候,起的标题比较“耐读”。按理说,文题耐读,说明文章可能寓意深远,但是这样一个“耐读”的作文题目,在有限的阅卷时间里,如果不能让评卷人读懂真正的内涵,并且理解题目背后的意思,那么很可能就会被误判为离题。
  其实,不只是标题如此,正文写作的时候也是这样,写作手法不能“太绕”,该点明主旨的地方要点明主旨。阅卷中发现有些答卷通篇只讲了一两个故事,故事讲完了,文章也结束了,没有一处指出故事的寓意以及与“新我与旧我”的关系。像这类作文,属于扣题、部分离题还是完全离题,就值得讨论。评卷者仔细阅读,并且加上自己的推理,或许能够判断出作文基本扣题。但是能够有足够时间“揣摩”原意、破解“谜底”的评卷者,毕竟是少数。
  过度引申导致“离题”
  大作文的话题是“旧我与新我”,但是有些答卷的题目竟然是《新中国与旧中国》,虽然都是新、旧对比,但是对比的主体从题目要求的“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的个人主体,换成了国家。虽然文章还算比较通畅,爱国之心也溢于言表,但是经过评卷小组的讨论,还是下了“离题”的结论。
  这一“离题”现象可以归结为过度引申。许多学生的作文题目就是直接使用话题“新我与旧我”,缺乏个性和创新。但是,如果单纯追求独特效果,从题目要求出发引申过度,又容易导致“离题”现象的出现。
  小作文的月饼销售的题目,有的学生取了“机遇”的标题,写中秋节之前的月饼能够抓住机遇,能卖个好价钱;中秋节当日和之后的月饼失去了机遇,身价暴跌。应该说,文章基本上能够扣住月饼价钱的变化进行探讨,不能说“离题”,但是,强行从月饼价格出发,引申出“机遇”来,还是显得有些生硬。
  没必要“泛政治化”
  今年的大作文题,主要关注的是自我的反思与审视,与大政方针和国家时事离得相对远一些。但是,还是有部分考生在写作过程中生硬地与和谐社会、2008奥运和国家民族联系起来。实际上,必要时联系时政不仅没错,更能体现考生的眼界,对于得到一个理想的作文分数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关系不密切甚至在几乎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情况下,生拉硬扯就显得牵强附会。
  前文所述的《新中国与旧中国》之所以“跑题”,与这种思维不无关系。还有一篇作文题是《民族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也偏离了“个人”主题。但是有些文章能够做到有效结合,比如《2008,中国有我》一文,从过去的自己写到现在的自己,展望2008年奥运会联想自己应该为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做些事情。有自我的反思,有时间的对比,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思维的共性与个性
  月饼销售评论的题目,从阅卷情况来看,观点不少:有的谴责商家唯利是图、利欲熏心,有的赞扬商家能够审时度势、把握商机;有的责怪消费者盲目消费、追求高价位,有的赞扬消费者理智消费;还有的肯定这是正常的市场经济现象。这些观点虽然各不相同,但都紧紧围绕这一话题展开。
  但是,有的观点就值得商榷。比如,有的说题目中给出的数据从统计方法上来看,是没有价值的,现在的统计结果都是似是而非的;有的说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节日能吃上月饼了;还有的抨击物价飞涨,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不便。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认为月饼过度包装,浪费木材。实际上,包装这一话题,题干中根本没有涉及,这是考生受相关新闻和新闻评论影响,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
  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商家在中秋节当天降价,是主动让利,这种关心百姓和消费者的举动值得肯定。
  虽然不能武断地认为后面列举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但无疑不是试题所预期的主流观点,也就是说这类答案不具有共性。“个性”是作文的双刃剑,运用好了,可以取得较高的分数,甚至满分;使用不好,只能得到一个很低的分数,甚至是“跑题”的分数。
  关于格式与卷面
  作文的格式,对于参加成人高考的学生来说,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但是教师在阅卷过程中,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值得考生注意:一
  是标题问题。作文考试要求自拟标题,标题一定要写,否则会扣去1至2分。阅卷中,忘记书写标题的考生很多,甚至有的学生开始忘了写标题,后来写在了后面,或者挤在前面,这些问题都应避免出现。
  二是分段、标点问题。阅卷中,教师发现个别学生的作文不分段,有的文章只有一个段落,层次和重点都不突出。有的文章标点意识不强,要么不写标点,要么“一逗”到底,要么逗号、句号都是一个小点。格式不好的文章,就不能取得较高的分数。
  三是卷面。卷面要整洁,书写不能“龙飞凤舞”,也不要字体过大或过小。总之,不能让评卷者一目了然的卷面,就不是好的卷面。即使文章的思想再深刻,字迹潦草就会被扣分。
  附:2007年成人高考作文题目
  今年中秋节当日,北京各大超市纷纷抛售名牌月饼。节前7元一块的月饼,最低卖到1.5元;98元一盒的月饼,最后以30元两盒的超低价出售。当日,月饼的销售量超过节前的五倍。请就此事,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你的看法。(20分)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新的自我,一个是旧的自我。有人说,认识新我比认识旧我困难;也有人说,认识旧我比认识新我困难。请以“新我与旧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50分)&&&&
        
博客推荐 
扩展阅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年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  |  |   | 
 |   |   | 
 |   | 
历年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高起点)
 |  |  | 
 |  |  | 
每周五发刊 成考周刊
  |    |  
  |    |  
  |    |  
京公网安备号我是2010广东高考生,我的作文离题了吗?_百度知道
我是2010广东高考生,我的作文离题了吗?
题目:与你为邻5岁,与你为邻,我感到无助。%……¥……&&后面写父亲带我学自行车的画面,他从不扶我,只在一旁看。我感到无助。。16岁,与你为邻,我感到不解。%¥&……¥&…后面写我如何夺得联赛冠军。我和班人们都在欢呼~但父亲却在一旁沉思,最后夺过我的奖杯还给老师。我感到不解。。。。
18岁,与你为邻,我感到自豪!%……#……%#……后面写我想在高考前找人倾诉下。但父亲拒绝了。我回房间哭了。母亲为这事和父亲吵起来。我在房间偷听。母亲问为什么拒绝。父亲说了:“要让我学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才可以成功!”我听到这,泪水模糊了双眼。。。我站在18岁的门口。今天在考场上写着与你为邻的作文。%@%%#……#¥……。心里真想和你说声:“与你为邻,我感到自豪!!!!!”请问我这篇作文离题吗?偏题吗?会得40分+吗?大家帮忙说下!!!急急急急急~~
提问者采纳
我觉得不错呀,应该不会离题偏题吧 40分+是虾米意思啊?表怪偶多嘴,我只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
其他类似问题
作文的相关知识
其他7条回答
我觉得,偏了最多35+
作文毫无新意,但应该不离题
不离题8错可是40+可能有点困难
过几天都出成绩了,还想这些问题干什么。我也是今年的考生,我也想过像你想的问题,不过感觉有点多余,想想该怎么报还好吧
日( 17:20:46)转载标签:教育高考体育 分类:高考资料
2010年高考作文阅卷个人评卷体会
1、审题立意上有偏差的作文较多。(1)立意上写与父母兄弟为邻、夫妻相互为邻的考生较多,因不符合人伦关系,立意大体上在三等“基本符合题意”给分,得分在25—35分之间。(2)写与“诚信”“毅力”“坚持”等精神品质可以理解学生以此为追求目标,默认其为“邻近”;但写与“逆境”、“困难”、“挫折”、“苦难”、“失败”、“地震”等为邻就无法理解为追求目标了,所以得分往往在30—38分之间;(3)写与“竞争”、“创新”、“建议”、“选择”、“思维的转变”等动词为邻理解为基本符合题意。但写“竞争”为邻的如可以理解成“竞争的人”即可为符合题意。如与形容词“优秀”为邻的如可引申到“优秀的人”也算符合题意。(4)写与“国家”、“社会”、“母校”、“时间”、“法律”为邻不构成并列关系,得分在30分左右;与“情感”(寂寞、孤独、恐惧)、“故事”、“命运”、“影子”、“心灵”、“镜中人”、“另一个我”、“疤痕”等为邻违背了从属关系,立意在三等,总体得分在及格以下。(5)内容朦胧,不具体说与谁为邻的得分在37分左右。(6)部分作文思想上有瑕疵,如写与同学为邻,学习“泡妞”技术的不给及格。来源:() - 日_caocheng_新浪博客(7)囫囵吞枣,不理解题意,如笼统说要发扬“与你为邻”的精神的很难及格。2、立意较好的大多为写与 “邻居”、“同学”、“朋友”、“农民工”、“有精神品质的人(如具有爱心、奉献)”等人为邻;或与动物、“书本”、“日记”等具体物为邻;或与“自然”“知识”、“书”、“艺术”、“古典文化”等抽象物为邻;或与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为邻;3、内容方面(1)选材上如全部选用李白、杜甫、屈原、陶渊明等人,一般判为缺乏创新,得分在40分以下。这一点尤需广大教师在备考中重点注意,避免触犯。(2)部分浅显内容的错误容易引起厌恶,虽然极有可能是一时笔误。如周瑜三顾茅庐,五柳先生弃医从文,黄光裕是见义勇为的湖南民工之类的表述。4、语言表达方面,首先要注意不要把刘翔、姚明说成民族英雄,这似乎容易被认为思维不成熟。另外有些句子频率太高,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当尽量避免。例如:(1)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2)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3)“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4)余光中“李白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5)冰心“爱在左,情在右”。来源:() - 日_caocheng_新浪博客
低于40。其实高考作文题目〈有要求〉。不知你看懂没。与你为邻,相互依存,不可避免,有形或无形,可以选择。自己想想,父亲怎么可以说是邻居的邻呢?那是自己家亲人啊。怎么选择?选择新爸爸?不是随便写的。看老师怎么留情了。
与父母为邻的都算离题
说是不符合伦理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94067',
blogTitle:'(12月)怎样判定学生作文的离题、偏题',
blogAbstract:'&\r\n\r\n\r\n\r\n\r\n\r\n\r\n\r\n\r\n吊水湖 \r\n\r\n\r\n贴子相关图片: \r\n\r\n\r\n\r\n\r\n\r\n\r\n\r\n&\r\n\r\n\r\n\r\n',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6,
publishTime:0,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怎样判定学生作文的离题、偏题
在评定学生作文时,对同一篇作文,往往会在是否离题、偏题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有的说偏题了,有的说没有偏题,有的说不但没离题、偏题,而是还具有独创性。由于离题、偏题是衡量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教师在这个问题上产生分歧的话,其评定的结果就会相当悬殊。例如,一篇满分为40分的作文,在语言运用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如判定它为离题,那么得分就可能在20分以下,甚至在10以下;如认为是具有创意的,那么得分完全可能在35以上。由于离题、偏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见仁见智的认识问题,因此,它一直困扰着不少语文教师,同时妨碍着对学生作文的准确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里想结合几篇学生作文,谈谈怎样鉴别学生作文的离题、偏题。
一、要分清离题与偏题的区别
把偏题看作是离题,这是残酷与苛刻;把离题看作是偏题,这是过分的纵容。要正确分辨离题与偏题的区别,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题?题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题目所规定的时间、范围或对象等,比如“沉默的父爱”,题中的“父爱”,就是范围上的限制;二是题目所显示的意义或性质,比如“都是粗心惹的祸”,这里的“粗心”就是意义和性质上的限制;三是题目以外所规定的附带要求。有些题目有文体、字数或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附带要求,比如“以‘镜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这里就有内容、文体、字数方面的明确要求。同时,还要明白离题、偏题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所谓离题,是指所写的与题目包含的内容完全不沾边;偏题是指所写的与题目的内容部分沾边,部分不沾边。离题比偏题要严重得多。一个题目,往往有几个要件,例如“沉默的父爱”就有三个要件:沉默、父、爱。如果有篇作文写的是邻居夫妻俩吵架的事,那就是离题,因为与题目中的三个要件都毫不相干;如果有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开朗的父亲对自己的深深的关爱,那就不能说离题,而应该说是偏题,因为至少有两个要件(“父”“爱”)是符合的,而且这个“父”“爱”又是关键性的两个要素。怎样看待题目外的附加要求呢?例如,要求写成记叙文,而作者却写了议论文,如果内容上也是围绕题目的话,可按偏题论处。还是举上面的“镜子”一题来说吧,假如作者是在写镜子的作用、意义及怎样运用好镜子的,以分析为主的,那可判断为偏题,不宜判为离题。离题,一般不能得分或很少得分,而偏题则可以视偏的程度适当给分。二、用关键词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
判断离题与偏题,可以用题目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要件,特别是其中的关键词作为主要依据。完全符合题目要件的叫切题,部分符合的叫偏题,全部不符合的叫离题。以“今天有人来听课”为例,这个题目有三个要件:一是时间,说的一定要是今天的事;二是人物,有不属于本班学生的人要来;三是事情,是听课,而不是别的。在这三个要件中,最关键的是“听课”。如果有人以此为题,写的内容是:上个星期,自己上课不专心,被老师批评了一顿,那就是离题;如果写的是上个月有人来自己班里听课的事,那就不是离题,而是偏题,因为没有偏离关键词“听课”。如果写的是今天有校外的人在操场上打球的事,虽然有两个要素符合:时间和人物,但只能算离题,因为没有表现最关键的“听课”。题目通常是由一个短句或短语组成的。关键词往往就是题目里的中心词。比如“当爸爸妈妈闹别扭时”,关键词是“闹别扭”;“我最爱去的地方”关键词是“地方”;“一次有趣的实验”,关键词是“实验”。修饰性和限制性语词一般不是关键词,如果习作不符合修饰性和限制性语词,作偏题处理比较恰当。
三、与离题、偏题相关的若干现象解析
作文的离题、偏题,在理论上阐述明白还是比较容易的,但作文的实际要比理论复杂得多,在集体评阅作文时,虽然总是先定下基调的,但评着评着,对某一篇作文,往往会意见不统一,这就是明证。尤其是独创性的要求,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优秀的作文应该具有创造性,应该写出与众不同来,应该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然而,有时,给人耳目一新的独创性与离题、偏题只有一步之遥,使人难以分辨。因此,这里只能以几篇具体作文或片段为例来说明。
(一)要灵活把握切题与富有创意的关系写作文要求切题,这是没错的。但更需要有创意,并要积极鼓励大胆创新。作文是丰富多彩的,往往出现连命题者根本想象不到的意外。当创意突破了命题的某些要求时,就应给予积极鼓励。请看“记一次争论”为题的作文──
“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抚摸着我们……”我哼着歌,连蹦带跳地上学去。
突然,我停住了脚步。嘿,一张破纸,我以为是什么呢?开路,开路,你竟敢挡住我老徐的去路。于是,我一脚跨了过去,一阵风呼地吹来,那张纸又飘到了我的眼前,好像在说:“把我捡起来吧。”这时,我的脑海里仿佛有两个人在激烈的争论着:
“把它捡起来吧。”
“不,还要弯下腰,伸出手,多麻烦!”
“老师不是说过,好事应该从身边做起,要是都像你这样,那我们的城市不就都成了垃圾堆了?”
“这你就别担心,我们有专门扫马路的人。这是他们的活,用不着我们插手。”
“但是,你看,他们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刻也不停地工作着,难道你连这么一张纸都不肯捡吗?”
“不捡就是不捡,用不着你来管!”
“你……你……”
怎么办?怎么办?听谁的呢?
又一阵风迎面吹来,鲜艳的红领巾飘了起来。对,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捡一张废纸,真是举手之劳。于是,我弯下腰,伸出手,拾起了那张纸,并把它扔进了附近的垃圾桶。
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小人惭愧地低下了头,另一个却高兴地笑了。
天更蓝了,阳光更灿烂了,花儿也在不停地点头。
这是一篇考场作文,题目前有一段引语:“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有争论,与同学、与老师、与父母等,请你以‘记一场争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写清争论的内容,写好对话。”正是因为这段引语,使阅卷老师产生了分歧:有的说严重偏题了,理由是一个人怎么争论,引语中明明写清“与同学、与老师、与父母等”;有的则说文章具有独创性,它避开了一般的此人与彼人的面对面争论,而别出心裁地写了自己的内心争论,是一篇既切题又有新意的好文章。笔者认为,培养创新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使命,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非常宽松的评价环境,更要有一种敏锐的眼光,要善于从一般中发现特殊,我们不能死抠题目或导语中的某些词句,更不能机械地理解和苛刻地要求。鉴别是不是切题,可以从是否围绕关键词来判断,像上面的作文题,关键词是“争论”,因而不管写什么争论,都应该视作切题。宽松的评价环境,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和自信心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利的。由此可以作出判断:这是一篇有创意的好文章。
(二)要关注材料与立意是否统一
优秀的作文,材料和主题必须是一致的,材料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作者所想表达的意思,两者和谐统一,没有矛盾。如果有了裂缝或矛盾,那就意味离题或偏题。有一篇题为“我的好奶奶”的习作,其中有这样几个片段──
奶奶今年62岁,她总是一天到晚地跟我说要节约。如果我被奶奶发现有不节约的地方,她就跟我唠叨个没完没了,弄得我头都要“炸”了。
上个星期天,妈妈从菜场上买来两条活蹦乱跳的鲜鱼,准备给全家尝尝鲜。奶奶见了,便皱起眉头唠叨起来:“又浪费钱,不是有青菜吗?青菜萝卜营养好,不吃鱼照样过日子。挣几个钱多不容易啊!”
中午香喷喷的红烧鱼上桌了。我刚想吃,奶奶又开始唠叨了:“中午吃一条算了,留一条晚上吃吃。”
“晚上还有别的菜呢!就会省、省,又不要你掏钱!”我一边说着,一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谁知奶奶真的拿来了一只空盘子,小心翼翼地把那条没吃过的鱼拨到了空盘子里,一边拨一边唠叨着:“这条鱼还是明天吃吧,省得明天再买荤菜。”拨好,便把它拿到菜橱里藏好,生怕被人偷吃。
第二天吃晚饭时,奶奶又端出了这些剩菜,那条剩下的鱼已经有点变质了。我说:“奶奶,这些菜都馊了,怎么吃呀?”“哪儿馊了?是臭豆腐的味道,不碍事,好吃的,吃吧,吃。”
这时,妈妈也发觉剩菜的味道不对劲,便走过来拿掉了剩菜准备倒掉。谁知奶奶大步抢了上去,拦住妈妈:“唉,我要吃的呀,你怎么拿走了,还给我!”
“妈,这菜已经馊了,吃下去要生病的。”
奶奶板起脸:“放下,这么好的鱼谁肯倒掉?我要吃的!”
这就是我的好奶奶,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奶奶。
这篇习作,题目是“我的好奶奶”,文章的开头有“这就是我那俭朴的奶奶”一句,结尾处也有类似的点题,从这几方面都可以看出,作者的立意是想肯定和赞扬奶奶的勤俭节约的。但是,作者通过具体材料表现的却不是这个意思。字里行间,我们觉得作者颇有点讨厌和反对奶奶的意味。你看:“晚上还有别的菜呢!就会省、省,又不要你掏钱!”原文还有:“啊呀!奶奶,你能不能少说几句,好不好?我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呀!”这些话语,都表现了作者不喜欢奶奶这种所谓的“勤俭节约”。这里,关于吃鱼的材料实际上也不能作为题目中“好”字的注脚,立意和材料在此产生了偏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偏离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作者对材料所包含的真实意义没有完全把握准。像上文中,好端端的鲜鱼不吃,偏要到变了质才吃,这实际上已经不是勤俭节约了,而是近于吝啬和愚蠢的行为了,作者尽管在感情上接受不了,但在认识上却认为是勤俭节约。二是立意与材料的矛盾。像“我的好奶奶”中的一个“好”字,它明确决定了立意必须是赞扬和肯定的。文中“吃鱼”的材料,虽然也有些可以肯定的成分,但从整体上看,这个材料让人无法认可是一个好奶奶的表现。尽管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处点题,但总显得回天乏力。这样的作文,可以判为偏题。
(三)要避免将原事物特性转移或改变
每个事物都有自己明确的属性,当我们决定表现它时,就应该明确其性质,不能随意转移和变化,也不要夸大和扭曲,否则,就可能出现离题偏题。有一篇题为“特殊的‘闹钟’”的习作,就犯了这样一个错误。
我们家还有一只特殊的“闹钟”,这就是我的妈妈。
这闹钟的用处可大啦!寒冷的冬天到了,每当清晨天蒙蒙亮,公鸡闹钟就会准时唤醒我,可我躲在暖和的被窝里哪里肯起来啊!这时,特殊的闹钟就会走来,轻轻地掀起被子,耐心地催我起床。于是,我只好乖乖地穿好衣服,吃好妈妈早已准备好的热腾腾的早点上学去。我还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我和小伙伴们玩得正开心,可这时,那特殊的“闹钟”又叫起来了:“炯炯……,你的作业做好了吗?”我一听,心里猛地一惊:呀,我的语文作业只写了一半呢!我只好听从“闹钟”的命令去做作业了。
这“闹钟”还能帮我学习呢!当老师布置听写词语的作业,不管有多忙,有多累,“闹钟”都会帮我听写。记得有一次要听写的词语特别多,已经快9点钟了,妈妈还坐在我身边,双手捧着语文书,一边用略带嘶哑的声音为我报着词语,一边还焦急而关切地看着我。一直到了9点半,才听写好。这时,妈妈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并亲切地对我说:“炯炯,以后学习要认真才是啊!”
应该说,这篇习作的题目很好,形象而又有特色,材料基本上也都围绕“闹钟”展开,可读起来总觉得不是一篇好文章。主要原因何在呢?就在于无限扩大和扭曲了事物的基本属性。闹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是时间上的提醒。作为母亲这只特殊的“闹钟”,其内涵就丰富了,不只是写时间上的提醒,也可以写别的提醒,这样才能显示出这只“闹钟”的特殊性。比如,冷空气马上就要来了,可你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去上学,母亲及时提醒你多穿一点;比如,你准备去参加一次体育比赛,跑800米,母亲提醒你不要吃得太饱;再比如对某一件事的处理,幸亏母亲的及时提醒,要不就会误了大事,等等。因为题目中有了“特殊”二字,就不要只围绕闹钟提醒时间的功能去考虑了,完全可以从时间以外的角度去考虑,只要围绕“提醒”就是了。但是,不要以为有了“特殊”二字,就什么都可以写了。作文的倒数第二段,妈妈帮我报词语,就偏离闹钟的功能,就是对事物性质的转移和扭曲。因而,是部分离题。
四、要坚持能宽则宽、能活则活的评判原则
为了减少学生在作文时的心理压力,鼓励学习大胆创新,大胆实践,我们要坚持能宽则宽、能活则活的原则。命题时,不能卡得太死,要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作文时,不要过于强调偏题、离题的问题;评判时,也不要一发现有点偏题,就毫不留情地封杀。能宽则宽,就是要尽可能对题目中的关键词作广义的理解。例如,在“发生在我家的一件事”的题目下,有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我家门口的小路上,有一块石板被人弄断了,母亲回来自行车骑不过,她知道是村里人弄断的,于是,她要父亲向他们索赔。可父亲不愿意,他认为都是乡里乡亲的,这么一点事也要索赔,讲不过去。于是父母俩争吵起来了。对这篇作文,有的老师认为离题了,因为题目是发生在我“家”的一件事,而作文写的是家门口的路上。这样理解,显然是过于狭窄了。这里“家”应该从广义来理解,凡是与“家”有关的人、事、物相关的都可以。能活则活,就是要有灵活性,不能死抠题目中的个别字眼,而是要尽量寻找内容与题目的相关性,相通性。例如,在“我终于服了”的题目下,有篇作文写的内容是:肖敏和石玉下棋,我在一旁观看。以前我和石玉、肖敏也经常下棋,和石玉下棋时,各有输赢;和肖敏下棋时,我几乎都是输的,因此我不服石玉,只服肖敏。今天肖敏在石玉面前节节败退,毫无招架之力。于是,对石玉,我也终于服了。有的老师在评判时,认为不切题,理由是文章中的“我”只是一个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下棋,怎么会服呢?这样的理解显然过于死板。服不服是一种心理现象,直接较量后会产生这种现象,没有直接较量也完全可能产生这种心理。像这样的内容,当然不能算离题、偏题。在一般情况下,要给学生申辩的权利。学生为什么要这样构思?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作为评定的教师觉得不可思议,认为离题、偏题了,但学生或许有他自己的想法,他的这个想法也许还是挺有道理的,因此,不妨让他说说。尽可能让作者申辩,这对正确评价作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old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